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分析

时间:2022-03-17 11:10:46

高职院校会计教育分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发展迅速,会计作为一种普世商业语言及通用的专业也迎来了它的快速发展。文章着重于会计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探讨,提出了“提升专业素质能力、扩充通识人文素养,加强实践模拟教学”的教育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教育;财务

我国会计教育经过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已基本形成多类型、多层次、多元化的教育培养体系。就大专(高职)这个层次而言,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高职会计教育因其特殊性,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高职会计教育既是高等会计教育,又属会计职业教育,其对会计理论和职业能力的要求和其它层次(中专、本科、研究生)的要求是不同的。本文在借鉴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以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为背景,以笔者多年来在会计教育实践中的探索为支撑,对高职会计教育展开分析和探讨。

一、高职会计教育发展综述

会计职业能力的教育培养在世界上特别是发达国家都受到了高度重视,为我国也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吸收模式。德国“双元制”会计职业能力培养模式体现了学校与企业,理论与实训的较好结合,突出两个培养主体———学校与企业,两种教学内容——学校的专业理论及基础文化知识和企业的职业技能、职业经验,强化了两类教师———企业实训教师和学校基础及专业教师,推出了学生双重身份———企业的学徒工和学校的学生,优化了两类不同的考试——企业职业技能考试和学校基础理论考试,打造了两类证书——职业技能证书和学校毕业证书等等方面。美国社区学院模式最突出特点就是为社区成员提供各种兴趣培训,满足学生短时间内学会会计基本就业技能为目的,获得课程证书后还可转入大学继续进行后继学习,获得学士学位。英国“工读交替”模式是一种理论———实践———理论的职业培养模式,其实施方式是在学年之间,在校学习和到企业实习是相互交替进行,有利于学生在熟悉企业生产环境和流程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在校所学的会计知识。澳大利亚TAFE(TechnicalandFurtherEducation)即技术和继续教育模式,其特点在于在建立了国家资格框架体系的基础上,整合了能力标准、资格认证及评估技能等方法,为行业需要设置不同培训包来培养高文化、高技能、高素质的会计应用型人才。加拿大CBE(CompetencyBasedEducation)即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模式,其核心是通过企业专家代表开发制定的职业分析图表为基础,从岗位的需要出发,设置课程,利用学习包来组织教学内容,最后进行相关考核。总之,发达国家在会计职业教育方面已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为我国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借鉴思路。近年来,国内高职教育发展迅猛,许多学者在理论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笔者综合起来普遍都强调会计职业能力即会计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只是会计核算基础能力,更多的是会计职业价值观、合作能力、协调能力、继续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会计预测及监督能力、实践解决问题能力等等。

二、高职会计教育的特征

1.高职院校的特点。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研究型高校、教学型高校或学院及两年或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三个梯次的高等教育模式。高职院校的特征主要以培育技能为中心,市场为导向,就业为目标,面向社会,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实践型、职业技能型、实用操作型的人才。我国高职院校的特点一般是职业技术型的高等专科教育。我国的高职院校大部分是以原来传统专科学校、普通本科院校的二级学院、普通中专学校等独立或合并而来。除极少数重点高职院校外,许多高职院校在教学规模、教学条件、教学环境、教学设施,教学管理、教学经费等上均比不上很一般的高等学校。高职院校的教育状况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2.高职会计教育特征。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除具备一般高等学校的共性特征外,主要还有以下特征:(1)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更偏重于实践性。我国的高等会计教育着重于培养拥有较强专业技能与知识的中高级会计乃至研究型人才,但就其社会的需求和岗位的设置来看,还是呈金字塔状,毕竟基础的会计工作还需更多的人来做。同时会计本身就是一门应用型学科,特别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毕业后大部分将成为企业中的会计“蓝领”,其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目前,许多学校已逐渐认识到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据调研,云南省目前38所高职高专院校中,开设会计专业的有30所,占到了79%;30所开设会计专业的院校中,28所拥有了会计实训专用机房,25所院校会计实训室配有多媒体设备,30所院校全部使用会计软件;一半的院校即15所院校拥有校外实习基地18个。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云南省的高职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更应看到,高职院校虽然至少在思想上认识到了校外实习基地的重要,但在安排实习次数、学生人数等方面还是受到限制,或是经费紧张等原因,还远远达不到理想的目标,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的教学依然任重道远。(2)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更体现职业性。高职教育既属于高等教育,但它更属于职业教育。高职生的培育方向是面向市场的职业技能型,职业教育分为初、中、高级三个阶段,而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级阶段。对会计专业来说,其培养目标是能够适应社会基层需要的,既掌握所需基本理论知识,又具有较高操作实践技能,能够从事财务相关专业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强调职业性就要强调职业能力,即面向市场的专业工作能力,而不是本科及研究生所着重的会计专业知识大量灌输及理论的研究。中小企业引进会计人员更看重职业能力方面,基于企业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三流”运转职能特征和财务的独特性,会计人员不仅要求具有会计专业实务、财务运作及税费筹措能力,更要拥有良好的协调、语言沟通和表达方面的能力。不仅对会计信息进行收集、记录、归纳和整理,还要能将影响决策导向的经营状况及时汇报给决策层,还要处理好企业与供货商、客户之间,企业和银行、工商、税局等行政管理单位的关系。因此,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应结合当下的商业环境及企业发展趋势,加大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真正地体现出职业性的意义。(3)高职院校会计教育的基层性。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由于所处的教育等级一般是专科水平,相对于本科及以上的来说,其工作地主要面向基层,处于单位的生产(服务)第一线,所面对的是最基本单位的第一手数据,是最直接最原始的数据。因此,对基层会计工作者来说,其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多熟悉业务流程,接触最真实的原始凭证和数据,直接为一线服务。这种基层性虽然可能接触面相对来说较窄,但对专业职业素质要求并不低,实际上这给高职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锻炼机会,更符合高职学生技术应用型岗位的特征。

三、对高职会计教育重点方向的探讨

1.高职会计教育立足职业定向性。高职教育作为我国近20年来新兴发展起来的大、中专转型教育模式,它不同于原来的专科(学科)教育,更贴近社会、注重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会计作为一种商业语言,会计专业是和经济鱼水相存的关系,没有了经济就没有了会计。因此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可以将会计专业定位于:培养具有必要会计基础理论和较强实践应用能力,能够学习和应用现代会计知识,解决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中的实际会计问题,能够针对具体业务与相关业务人员沟通交流并提供指导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所以高职教育的职业导向性非常强,其直接面向岗位及岗位群。

2.专业设计及知识结构的应用性。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设计、课程设置还远远不符合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由于会计专业性强,相对较难学习和掌握,并且高职学生的生源质量相对本科来说要差些,从这方面造成了企业招不到想要的毕业生;另外一方面,课程的设置大部分仍沿用传统学科的课程体系,着重理论知识而未能顾及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与企业的合作中往往出现不匹配的问题,造成了学生不能快速适应工作岗位的情况比比皆是。专业设计及知识结构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体现在要以企业的会计业务为核心的编制上,所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才是高职院校专业的发展途径。

3.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及实用性。高职会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围绕技能型人才的核心目标,会计教学内容也应该及时转型,在以往强调以基础理论学习为重点,应转化到根据会计职业岗位技能的要求,强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改进实践教学方式,构建仿真的会计职业环境,传统的会计教学内容主要是《财务会计》及《管理会计》两大板块,其普遍存在重核算轻指导的问题,将会计教学和会计工作割离开来,造成了“学”与“做”的脱节。因此,笔者建议应该从企业资金循环链的角度,安排教学内容结构,增加企业流程及内控方面的内容,突出企业经济业务,让真实的会计凭证再现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让学生学得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市场本位视觉下高职会计教育的完善和升级

1.加大通识类课程教育,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人文素质。发达国家对会计人员的通识类教育特别重视。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认为以会计学为主的商科职业教育是以有效的沟通能力、商业伦理、商学通识、批判性思维、有效的决策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整合不同商学知识的能力、全球性思维、团队协作能力,专业能力这十大能力作为努力实现的目标。以美国为例,对会计毕业生所要具备的能力,规定了职业技能、职业知识和专业认同三个方面,其中技能方面具体包括沟通技巧、智慧技巧和人际技巧三大项,其突出了能够有效地读、听、写、讲及能够找出、取得及组织信息,在不熟悉的新环境中认清并解决问题,并且从事相应判断;能够在团队中有效工作,并在适当时机展现和发挥领导才能。崇尚通识教育和自由探索精神是美国商科教育的一大特色,有些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真正专业核心必修课仅6门,主要集中于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税务等课程,其它包括当代文明、文学人文、美术人文、音乐人文、外语、写作、自然科学、体育、历史文化等大量通识类的必选或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这使得会计专业学生在学好了本专业的同时,还可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修许多以提高人文素质的通识类课程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及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我国也在积极探索通识教育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高职院校的会计毕业生一般就业率均较高。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会计教育越来越功利化,过多地关注会计专业知识和考试获取各类会计证书成为了就业、晋升的唯一“快速通道”。学生普遍还是以接受知识考点及能提供标准化答案而顺利通过考试,从而得到证书为核心。对于学生的素质和独立思考且具有批判能力等方面亟待提高。多学科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技能素质,根据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情况,针对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适当增设商业、管理及社会人文方面的通识类学科教育,将极大地弥补学生在这些方面的不足,也必将赢得用人单位青睐。

2.会计专业特色课程仍是培养学生会计从业的专业素养及能力的基础。进行通识教育并不意味着不重视会计专业教育。我国的职业教育中专业课非常之多,但为什么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离社会需求仍然有很大差距?因为社会更看重毕业生的全面素质和专业能力,专业能力而非仅是专业知识。如今所处的“大数据”信息年代,获取专业知识已是相当容易,而专业能力和素养却是要“台下十年功”的百般修炼和努力。因此会计专业特色课程从设置上就要尽量不仅仅只是传输专业知识,培养专业能力才是更重要的。我国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很多仍照搬照抄普通本科教学的体系,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为主线来展开,没能突出职业教育的特征。为适应我国多变的市场发展要求,会计专业特色课程应当以递进性和层次性进行,借鉴国外模块化、顶点课程设置等方式,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等核心课程划分为不同的单元模块,并细分为相关的课程,通过编号解决这些关联课程的先后学习顺序问题,对专业课程进行整合和梳理,形成完备的专业课程体系框架。总之,专业特色课程要针对社会职业性需求及高职生的特点进行设置,突出专业能力的启发和开导,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让会计专业能力的提高成为毕业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专业素养和能力的重要体现。

3.实践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尽早面对工作情景。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方式一直以老师讲授和灌输,学生听课为主,大部分学生不是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而是被动地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这样做的后果必将离现代社会职业界的需求越来越渐行渐远。为了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教学目标,我们的教材及教学方法应多样化和趣味性,要逐步树立“教师授课为辅,学生参与为主”的教学方法来主导整个教学过程,要加大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大力开展,增加校内外实训、案例研究、模拟操作、文章研讨、小组协作等多种方式,教师的主讲内容应逐步重点在介绍主题和启发学习上面,更多地是引导学生多元化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尽量模拟出毕业后的工作情境,让学生成为该工作情境下的“主角”表演者,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性,以求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标。

五、结语

高职院校的会计教育应强调和更注重对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所需技能和能力的培养,增加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和实践性,加强课堂教学与能力训练整合,在专业教育中融入通识素质和职业操守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我学习及富有创造性,以学会适应在日益变化的商业环境中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从原来只是“财务数据加工者”努力向面对复杂商业市场的“职业操作者”转变。因此笔者认为,针对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会计职业教育的发展,应围绕“提升专业素质能力、扩充通识人文素养,加强实践模拟教学”的核心培养模式,切切实实地改革和调整现有模式,突出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教育,培养出大批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社会认同的优秀毕业学生,这才是职业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功。

作者:李春俐 童晓茜 杨相鼎 王庆春 李维 单位: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怡.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山西大学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3):11~18

[2]姜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6):24~25

[3]何玉润,李晓慧.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会计研究,2013(4):26~31

[4]杨政,殷俊明,宋雅琴.会计人才能力需求与本科会计教育改革:利益相关者的调查分析[J].会计研究,2012(1):25~35

[5]刘延东.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开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新局面——在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6]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7]黄诚.高职会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13(1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