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舞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研究

时间:2022-09-03 11:04:50

古典舞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研究

一、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相对应的重要性

刘建老师在《中国古典舞的危机与美学金规则的确立》一文中说到,“它以风格性的身体呈现着某种特定文化的积淀,并且能够在这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纵轴上连缀起许多代表舞蹈史转折阶段的经典之作,一直传承到今天。”②所以说中国古典舞并不是简单的古代舞蹈一词就能涵盖的,古典舞的舞姿里还凝聚着历代古典舞蹈的风华,展现着历代古典舞蹈的遗韵。宏观上说,中国古典舞更是古典文化在当代某种程度上的呈现,将时代主流审美与古典舞特有审美规范有机结合,使得中国古典舞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在教学、创作、还是舞台表演方面,都取得了质的飞越,得到国家重视,成为具有历史经典意义的国家与民族传统的标志性舞蹈。中国古典舞属于舞台表演艺术的一种,因此其最重要的意义就是为了令舞蹈作品在舞台上有更完美的呈现,这就要求舞台下的课堂教学训练与表演性应紧密结合,使两者之间达到相辅相成、相生相荣的辩证关系。中国古典舞课堂上的教与学通过对单一古典舞元素的学习,经过复杂、综合化的演变训练,在戏曲、芭蕾、武术中探索,再运用编导的编创手法,使古典舞元素不断的更新变化,赋予古典舞作品独特的生命感,找到了中国古典舞作品自己的位置。只有在很好的综合性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中国古典舞的舞台表演才能绽放出别样的精彩。通过课堂系统的训练舞者的身体素质,规范其肢体的姿态,培养舞者“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的中国古典舞精神,以期达到古典意韵所要求的“形、神、劲、律”。在解决了肢体所要求具备的条件之后,才好在艺术实践中融入情感,展现“古典美”。这,就是课堂教学之于舞台的重要性。放观古典舞舞台的呈现从初期的《金山战鼓》到中期《扇舞丹青》,再到后期《爱莲说》等作品,都见证着中国古典舞课堂与舞台交融共进的步步变化。舞蹈这门艺术学科本身就十分重视实践与教学的和谐统一,把课堂教学训练与舞台表演做到有机结合,形成中国古典舞特色的一体化,把创作、教学和表演都融汇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其课堂教学训练和舞台表演的能动性,由此实现舞蹈的价值追求,培养“高精尖”的舞蹈艺术人才。而舞台表演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反馈。在作品进行与欣赏者的精神沟通后,体现出舞者对作品的把握,舞者肢体问题的利与弊,情感表达的收与放,能够在舞台上清晰的展示出来,另外舞台表演可以激发舞者在课堂教与学难以找到的表现力与潜能。说到中国古典舞课堂与舞台的相互关系,其一是两者孟不离焦般的亲近。在中国古典舞课堂教学(基训课、身韵课、技巧课、剧目课)中主要是传授舞蹈的基本表演素材,通过一定的训练要求达到训练目的,同时采取各种方式为课堂教学创造舞蹈表演的机会,让课堂教学知识运用到舞台表演实践中去,用实践结果促进教学的再提高。其二是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辅相成,共同促进舞蹈艺术理论的构建,知识的掌握和精神的升华。

二、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相互关系的体现

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作为两个密不可分但又相对独立的体系,就像牙齿和嘴唇,一个支撑了基本构架,一个组成了完整形态,利用相互作用的特性,达到“外观绵软松弛,而‘气’、‘力’以梗在内运行”的中国古典舞特色特征。辩证地说,课堂里的教学训练是为舞台所服务的,也就是第一步,舞台体现则是第二步,而舞台呈现又是课堂教学的最终宗旨。课堂在中国古典舞体系中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古典舞舞台化的性质,同时,舞台表演也是检验课堂训练结果的重要途径,它反作用推动了课堂教学,由此课堂与舞台两者之间的关系相生相荣,不断运动,促使中国古典舞依靠自身独特的艺术内涵健康发展,达到与各元素的相因相生,共成体系。(一)课堂教学服务于舞台表演。课堂教学服务于舞台表演,也就是说舞台是第一位的,同时说明,课堂教学是舞台表演的基础,没有科学系统化的课堂教学,就没有成功的舞台表演。另一方面来说,课堂教学也具有指导舞台表演实践的作用,其训练意义在于为了更好的舞台呈现。首先,中国古典舞课堂教学是舞台表演的基础,在课堂当中教学是学习知识的过程,能够将古典舞规范、系统化的知识通过课堂的指导,充分传递给学生,这是舞蹈课堂教学的重点。古典舞的课堂教学又包含着舞蹈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舞蹈实践的指导,将理论知识应用到舞蹈实践中,从而不断充实理论体系,形成一整套的舞蹈实践,用以促进舞蹈舞台表演的健康发展。其次,从根本上说,在课堂化的教学训练当中更注重的是身体素质的开发,在解决单一元素对于身体的改造之后,组合性的内容逐渐出现递近。在身体素质达到中国古典舞所要求的基础时,解决气息、韵律等问题,内外兼修,把握中国古典舞中“拧倾圆曲”、“形神劲律”、“虚实结合”、“象外之象”的运动规律。把“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形与神合”的气质要求,从内到外的找到感觉,这些都是应该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中国古典舞的课堂教学,不仅为舞台表演提供了基本的语汇基础,而且还有技术技巧的能力支持和表演经验的传达。例如女子三人舞《金山战鼓》,其中对戏曲舞蹈的身法元素的运用,没有扎实的课堂训练,是无法把情感与表演完美融合的。通过在课堂教学训练中,把单一的肢体动作与气息、韵律配合的技法演化到练习性短句,再到形成富有情感的表演性组合,最后使得课堂组合过渡到舞台表演综合性上,以体现古典舞特有的传情达意方式。《金山战鼓》的人物塑造利用课堂习得的身法、动作等,着重刻画人物内心世界,大胆打破固有的中国古典舞程式,从而构成完整的情节故事舞蹈。在彰显人物形象特点时运用“闪身掏手”的舞蹈动作,就是在借鉴戏曲中“云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转化成舞蹈意蕴美。另外,在道具的选择上,结合舞者扎实的课堂训练成果,创造出许多战鼓上的技术技巧,如鼓上前桥、小五花击鼓、后桥下鼓等,令舞蹈极具观赏性,也突出了其主题思想,营造了舞蹈所需的激战氛围。通过大幅度的时、空变化,融入当代人的思想情操,突出展现了延心、延肢、延情的中国古典舞精神。又如于2009年首演的古典舞《爱莲说》,作品从头至尾层次清晰,结构紧密,一朵少女形象的莲花贯穿始终。其中融入了大量的软度和技术技巧,如作品收尾的搬后腿接下腰,结合干净利落的舞蹈动作,行云流水般把作品情绪不断升华,推至高涨。舞蹈巧妙的运用舞者的肢体展示了中国古典舞所特有的身法韵律和审美风范,以此为基础使得动作舒畅,有延续感,刻画出人物心理,达到“舞中有情,融情于舞”。由此可以看出,完善的课堂教学体系可以解决舞者肢体基本问题,为良好的舞台表演打下扎实的基础。中国古典舞无论是在基础元素、技术技巧、剧目形象以及艺术表现力等方面的训练,都应该是在课堂上就解决的问题。平时课堂教学的训练不仅是身体基本素质的训练,同时还是对剧目舞台表演技术进步的强化训练,通过对各种表演风格的掌握和训练,各种难度表演动作的适应,人物心理刻画和故事情节表现的领悟,完成从课堂到舞台的过渡。舞台表演经验的积累和成熟主要是靠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长时间的训练和总结来实现的。反过来看,课堂化训练则为舞台表演提供了丰富的表演经验。(二)舞台表演推动于课堂教学。舞台表演作为检验课堂教学核心的成果展现,是课堂训练结果的体现,又起到了督促课堂训练内容丰富的作用,两者和谐统一,相互作用推动着中国古典舞发展的脚步。可以说舞台表演的重要性,一是把中国古典舞基础元素、语汇与当展相结合,推陈出新;二是对课堂教学训练的成果进行检验。在舞台表演实践中,丰富了课堂所学不到的实践经验,更好的提升了舞者自身的舞蹈表现力、创作力,以及对舞蹈作品的熟练掌控性,使其在得到艺术修养提高的同时,作用于课堂教学,通过不断的经验总结,探索创新,更好的开发自身潜质,提高教学质量。古典舞作品《扇舞丹青》就是一个把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很好结合的例子。通过舞台表演这种特殊的训练,使得舞者更好的理解中国古典舞精神,培养其完美的舞蹈感觉,不仅仅是在课堂的训练中“跳”舞,更是加上情感与服装、道具、舞美等多元素,多角度,全方位的充分展现舞蹈这门综合艺术的审美性。舞者用一把折扇,将中国传统的剑文化、书法文化和扇文化巧妙的结合和运用。首先《扇舞丹青》在道具的使用上借鉴了课堂中———剑的技法,这就是舞台实践对课堂训练的一个发展。其次舞者扎实的基本功与扇子相辅相成,灵活运用,使得两者相互配合,可谓是天衣无缝。再者说技巧部分的运用,十分合理细致,尽管作品中包含了大量的技巧,但衔接得丝毫不显生硬,多次出现的跳跃、旋转、翻身等技巧都不露痕迹的融在动作中,借动作之余力完成了技巧,弥补了以往大部分古典舞中技巧与内容脱节,与感情分离的不足。所以说整个舞蹈对舞者的软度、能力、控制力以及舞蹈感觉要求严格,检验了课堂教学成果,同时进一步升华其精湛的舞蹈表演功底。古典舞的继承和发扬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因此,课堂训练能够真正反馈到具体的舞台实践,实现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的相互印证。为此,我们仍然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对古典舞课堂教学进行创新。从最初人类内心的那一下悸动,到日常生活中所积攒到岁月里的感动,随着时间的缓缓流动,生命的力量也在盈盈颤动。人们通过强大的感受力和创造力,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若说到当今中国古典舞,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两方面面临的现实意义,就是前期两者的关系相互依赖,关系密切,处在一个唇亡齿寒的状态。之后,伴随着时代的潮流,中国古典舞课堂与舞台的发展,过渡到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关系,舞台表演呈现不再紧紧依附于课堂的教学内容,显得越发的变形、充满臆想,从而脱离了课堂中的模样,于此在动作意识流的轨迹中越行越远。但归根结底两者关系体现的“远”与“近”,终究不应脱离中国古典舞的审美意蕴与价值取向,相信“花开有意,清风无痕”,中国古典舞这个有着无限前途的事业,必将向着世界,向着远方,展翅驭风。注释:①江东:《古典舞新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年版,第61页。②刘建:《中国古典舞的危机与美学金规则的确立》,舞蹈中国,2015年5月,第57页。

参考文献:

[1]江东:《古典舞新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年版。

[2]李苗苗:《中国古典舞课堂教学与舞台表演的关系研究》,《时代教育》,2017年6月。

[3]赵青:《中国古典舞课堂教学与舞台创作的承接关系》,山东大学,硕士论文。

[4]郑丽红:《中国古典舞课堂教学与舞台创作研究》,《长治学院学报》,2015年6月。

[5]孙颖:《中国古典舞评说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陈迪 单位:山东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