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

时间:2022-07-26 03:06:52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无效低效的表现

1.1教学情境离题

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为学生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比如为学生创造精美的动画、美妙的声音或是绚丽的图像等,虽然这些都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但是由于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偏离的情况,教学情境的设立只是为数学课而创设,只图课堂的热闹氛围,夹杂了太多的非数学信息,使得不但达不到教学效果,还大量浪费了课堂时间。教学情境离题的现象十分严重,严重干扰了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没有真正达到改善数学教学效果的目的。

1.2教学起点不准

新课改要求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对目前所学知识的认知基础上。有效的一堂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从数学基础开始学习然后学习到本堂课的学习重点和要求。那么在整个教学中老师的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习重点明确的前提下,学好数学的基础知识,就可以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少走弯路。

1.3教学活动放任

教学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十分突出,它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情。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探索中激发学习热情。但是在教师创造教学活动的时候,很多学生都透露出来浮躁、盲目的心理,并没能从本质上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反而还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活动中放任的主要表现形式:第一,教学活动的自主性变成放任自由式。课堂展现的不是学生真正的主体性,缺乏教师的引导和指点。比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如何认识100以内的数字时”,教师让学生数数量为100的物品,最后学生不管怎么数也数不清楚。因为教师让一个学生数黄豆,由于黄豆总是到处跑,数起来比较吃力;另一个同学数颜色不同的弹珠,同样也是到处乱滚。学生数起来显得手忙脚乱,到最后还是没数清楚,这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引导造成的。第二,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虽然说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但是在缺乏问题导入和交流的前提下,活动形式就显得很被动。例如老师教学生如何认识时钟、分钟的读法时,提出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它们之间的换算方法,但是学生都没有接触过,所以这样的合作交流探讨纯属形式。第三,教学活动探究过程机械化。教师在进行探究活动之前就已经告诉学生该如何进行,使得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缺乏好奇心,在进行探究时只需要按照教师说的步骤和方法开展就可以完成操作。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停地对学生进行指指点点所导致的,表面上看是在指导学生,实际则严重限制了学生探究意识的发展。

1.4教学提问简单

教学提问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比较常见的沟通方式。一个好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效的掌握提问的方式以及正确的提问时机,进而开展有效的教学。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提问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提问过于简单,没有任何思考价值。一贯以来,教师的提问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提出的,学生基本上只要回答是不是,对不对就可以了。比如在长度单位换算中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最后问到学生10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学生不需要怎么思考就可以得出问题的答案,这样的问题起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1.5教学评价模糊

教学内容的评价贯穿整个教学内容中,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不仅能够让教师全方位地剖析学生的学习困境,还能够为教师接下来的教学方法提供依据。对教学整体效果的评价要从学生中的所有表现到最后学生学习的最终结果,进行全面的评价,这样得出的结果才能让学生们全面认识到自身不足之处,树立学习的信心。虽然新课改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氛围变得活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教学中教师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教师就进行夸赞式的评价。这样使得很多学生都没能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认为课堂内容自己都已经掌握了,就可以骄傲自满了。虽然说有效的表扬和夸赞可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但是过分的表扬则不仅没有促进作用,反而很难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所以在教学中教学效果的评价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从教学过程到教学结果进行综合评价,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通过情境辅助教学

研究表明,情境的创设对于辅助教学有着良好的作用,只是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定要合理,不能偏题,而且还要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不仅让他们掌握数学的学习方法,还要能锻炼他们的思维活跃能力和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在设计情境的时候要明白情境只是一种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形式可以满足数学教学题材的本质内容,不可以为了设计情境而违背了教学内容。教师在设计情境之前要以教材内容为核心,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为主,让步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严格根据学生特点出发,开展合理的教学情境。同时要保证创设的情境具有一定的思考性,所谓具有思考性的情境,就是所提的问题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意义。一个具有针对性的问题,不仅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整个数学知识框架的整体认知。在有效的认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思考。

2.2教学起点的准确把握

将学生的新知识作为开展有效教学的起点,让学生在学习中懂得温故而知新的重要性。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前,就需要全面掌握学生对数学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从而制定明确教学内容。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如何,在了解清楚情况后,再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特殊指导,也就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第二,要准确区分重点、难点知识。所有的教学材料都是由简到难,由浅入深的过程,为了能够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不仅需要把握教学内容的度,还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要有效整理教材内容,明确区分重点、难点知识。将无用的教材内容合理删减,适当添加新内容,符合现代化学生学习需要的内容。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提炼与修改,让学生可以真正学习到有用的知识和方法,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让他们可以更好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2.3精心组织具有价值的教学活动

通过有价值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建立适合他们学习的学习方法。所以精心组织具有价值的教学活动十分重要,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体会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所以有价值的教学活动就是要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条件,学生对数学的体验都是在动手实践中得来的。通过动手操作可以感受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进而从内心深处理解数学知识,获得学习经验和发现数学形成的规律。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学生们的亲自动手实践,尤其是在新课改提出以后,更加注重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将抽象难懂的数学思维转变为生动具体的数学思维,并且在整个过程中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开展的教学活动符合每一位学生的操作特性。在教室的指点下引导学生将直观与抽象知识相结合,边做边讨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2.4教学提问的设计巧妙

在开展有效教学过程中风趣幽默的教学提问可以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那么在教师进行提问的时候就要注意问题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思考性。要保证问题的提出能够满足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思维活跃、性格外向的学生可以提出稍微有难度的问题,对于反应较慢且胆小的学生提出相对简单基础的问题。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都能树立自信心,教师在对学生回答答案后的评价要给予表扬。给予学生回答肯定的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建立创新思维模式,让他们在进行数学问题思考的过程中,学会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要不断鼓励学生养成与众不同的数学解题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2.5提升积极的数学思考

积极提升数学思考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和形成数学思维方式为以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供保障。教师在数学可养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探索数学概念的题材,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的对象。同时还要将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渗透,提高学生的再创造能力,结合数学知识的练习加以巩固。让学生在数学练习中,学会思考问题,把再创造同数学题目训练结合起来,让他们对数学学习过程进行深入思考。

3结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有效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还是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有效监督,让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教学,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作者:冯文平 单位:凌云县逻楼镇中心校

参考文献

[1]姚永妃.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2]王琰.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3]叶仁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