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分层教学探讨

时间:2022-05-04 09:34:56

高职会计专业分层教学探讨

摘要:分层教学是考虑个体实际情况,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从多元智能的视角出发,探讨高职会计专业分层人才培养目标、搭建分层教学课程体系,并提出分层教学的实施保障措施,响应人人皆可成才的职业教育号召。

关键词:高职;多元智能;分层教学;会计

分层教学的历史由来已久,国内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原则,要求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长、基础等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育。国外的分层教学最早出现在1868年,美国教育家哈利斯在圣路易州根据学生能力分班(组),给予不同教学指导,这是西方分层教学的雏形。纵观国外分层教学从产生、初步发展、衰落、恢复到繁荣与多样化的发展概况,分层教学模式在经受各种争议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趋向科学化、个性化和全面化[1]。本文将从多元智能视角出发展开对高职会计专业分层教学模式的探讨。

1多元智能理论

1983年,Gardner[2]明确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他将人的智能表述为7种,即语言、数理逻辑、视觉-空间、音乐、身体动觉、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1995年,他又在这个名单上加上了“自然智能”。加德纳认为人类的认知是多元的,是一组能力而不是一种能力。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多元性、差异性、创造性和开发性。加德纳认为在给予每个智能元同等注重力的同时也要强调差异性。个体的多个智能元有的表现突出,有的表现薄弱是允许的,并且这种存在使得激发潜在智能元的创造性和开发性变得有必要。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生产或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有效的产品的能力,是衡量个体智力高低的标准,而不是单纯看个体有多聪明。

2高职分层教学研究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生源主要有自主招生、高考录取的普通高中生、高职考试招收的中职毕业生和职业高中生、中职注册生(与高职院校联合办学,免试)、自办五连专(中专+大专5年,招收初中毕业生)以及校企合作企业在职人员(二元制)。鉴于高职院校生源的复杂性,可以考虑分层教学模式。对高职院校分层教学的探讨中,以公共课程的研究居多。作为全校学生都要修读的课程,学生整体差异性较强。学者对英语分层教学的实证研究发现,分层教学使学习基础和需求不同的学生获得了各自的学习目标,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同时也有益于促进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3-4],并指出英语分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保持分层体系的动态性、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我要学”的活跃性[5]。高职院校的数学分层教学可以分为必修课程(包括基本概念、方法和运算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和选修模块(理论及运算技巧、数学建模)两层[6],并且既要考虑学生专业对数学的不同需求,又要考虑同专业学生的不同能力[7]。

3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高职会计分层教学模式

传统授课偏向“一刀切”,基本是以中等学生的水平为基准开展教学,难以顾及成绩优秀和成绩较差的学生。高职院校大多数学生的高考成绩并不理想,更不乏被家长逼迫读书,对专业亦不感兴趣者。学生提不起兴趣学习,对学生是一种挫败,也打击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智力组合,都有适合其自己的职业和工作。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做出的重要指示中也强调人人皆可成才,学业上成绩差的学生可能在其他智力方面有突出表现,或者有尚未激发的潜能,这种突出表现或潜能也将有助于学生就业。因此,高职院校应尽快确立“基本+提升”型的高职教育分类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和实施“分类培养、分层教学、尊重选择、多样成才”的培养模式,并搭建相应的课程体系和保障体系[8]。结合高职院校实际,从人才培养目标分层、课程体系分层、实施保障措施三方面探讨高职会计专业分层教学模式。3.1人才培养目标分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专才教育,笔者认为此处的“专才”指的并不仅限于“专业技能型人才”,结合多元智能理论,“专”可以是个体8项智能中的任何一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毕业主要有两个去向,一是升学(专升本),二是就业。据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分为两层,即升学层和就业层。升学层应以理论学习为主,夯实理论,拓展财会知识面,同时对数学和英语有所侧重,以升本考试为目标。就业层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专业就业层,一种是非专业就业层。专业就业层是指学生毕业以后将要从事财会类工作,应以“理论+技能”学习为主,侧重专业技能学习,为学生进入工作岗位打下基础。非专业就业层的学生对是否从事财会类工作尚不明确,因此应以“素养+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础技能”课为主。3.2课程体系分层。针对升学层和就业层(专业就业层和非专业就业层)的学生,要设置不同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中可以存在重复课程和相同的教材,但不同层次对教学知识点的侧重程度要有所差异。针对升学层,应开设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报表分析、审计学原理、财务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以理论学习为主,构建财务知识体系框架,实现不同课程之间的融会贯通。针对就业层中的专业就业层,应开设理论课和技能课两类。理论课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等,教学深度次于升学层;技能课包括点钞、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手工帐、office软件操作(尤其是excel操作)、文字录入等。针对就业层中的非专业就业层,开设素养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技能课。素养课包括礼仪类课程、沟通类课程等,有艺术特长、体育特长的学生可以根据特长等级认定学分。专业基础课开设基础会计、金融基础、经济学基础、报表分析基础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以专题案例形式讲授,提高学生参与度。专业基础技能课开设点钞、office软件操作(word、excel、ppt)、文字录入等。3.3实施保障措施。3.3.1有效宣导,转变观念。观念转变是分层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前提。“唯分数论”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之一,其有一定的合理性,同时也有一定的偏颇。要实施分层教学,首先要对教师和学生进行理念宣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并没有优劣之分,所有层次的学习都将有助于学生获得提升。教师不可先入为主,区别对待学生,学生自身要通过自我调整和外来疏导,正视自己。3.3.2科学分层,建立指标评价体系。科学分层是分层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关键。高职院校在实施分层教学模式前,应开展充分的调研工作,涵盖教师、学生、家长、企业。企业是人才最终的接收方,企业的需求也应纳入调研范围。高职院校应邀请教师、学生、领域专家、企业代表共同参与建立分层指标体系,确定不同指标量化比重,帮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层次。不同学习层次之间不是完全封闭的,也没有高低之分,学生修读一段时间后,若想改变学习层次,要提交一定的证明材料并通过不同层次的测试方可。3.3.3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教师素质的提升是分层教学有效实施的保障。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不足是分层教学的难点之一[9]。不同学习层次的课程存在交叉,但对课程学习的要求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教学技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任务以及采用不同的教学评价考核方式等。加强对校内教师的培训,同时邀请其他院校的优秀教师或资历深厚的校外人员流动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本校师资力量的不足。

4结语

高职会计专业分层教学的开展,目前并没有权威的分层指标体系可以借鉴,整个指标及评价体系仍尚需完善,这也是未来研究的方向。对高职院校的学生和教师而言,分层教学模式值得尝试。

作者:陶桂芬 单位:泉州轻工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