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水利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探讨

时间:2022-10-10 10:04:13

高职水利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探讨

摘要:《建筑材料》是水利水电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有其本身的特点,并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本文阐述并总结了该课程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该课程在教学中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建筑材料;水利水电;教学改进

一、高职水利专业对建筑材料课程的要求

水利水电工程无论是在农业还是水利等领域都在兴利除害、造福人民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中,必须高度重视其安全运行的使用年限和耐久性问题,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就需要高职水利专业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有建筑材料类的课程。建筑材料在工程造价中的占比很大,有的甚至可以达到60%以上,而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水利工程项目的质量和项目作用的充分发挥。由于建造环境非常特殊,水利工程有很多不同于普通建筑工程的特点,对其使用年限和耐久性等都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筑材料在选用上也有偏向性,只有在教学中针对专业特点,有的放矢,才能切实让这门课程对高职学生起到实践指导的意义。

二、建筑材料课程特点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建筑材料课程几乎在所有涉及到建筑和构筑物的专业中都有设置,并且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涵盖了传统建材、新型材料和建筑装饰材料等内容。对于水利专业,这门课是后续专业课的基石,比如,《水工构筑物运营与维护》《水利施工技术》和《水利工程招投标》等。针对水利专业的特点,该门课程会适当缩减装饰材料的内容,而将其他内容的比例相应地调大。然而,目前的现实情况并不是特别乐观,高职教育模式很久以来受到本科教育的影响,从教学方法到教材有不少都类似于本科模式的压缩。针对这样的情况,也为了适应教育部制定的《2016年高职院校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及《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职业教育文件的要求,围绕并落实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紧跟新形式,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提出几点教学改革思路,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知识,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目前的综合教学实践,水利专业建筑材料课程主要表现为如下特点:(1)讲述内容多,较枯燥。这门课的主要内容是多种建筑材料及其具有工程意义的实验性资料,概念性内容多,比较难于记忆和学习;(2)系统性欠缺,综合性强,涉及的拓展知识广。建筑材料有几十类上百种,内容繁杂,且各类材料特征性强,自成系统;(3)授课课时少,教学理论讲述多。针对上述课程特点,如果还是用老师给学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容易有疲惫感,从而产生厌烦情绪。每种材料都要讲到其性质、功能、应用、生产、运输和储存等方面的知识,导致课堂教学不够有趣和生动,实践性也欠缺。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建筑材料种类繁杂,课堂上每种都详细讲到是不可能的。因此,课堂上讲课的关键是不要过多强调繁复的术语,而是要把重点放在材料性质如何应用上,同时结合案例和工程实践。笔者在这个过程中总结出一条合理的思路,可归结为“一个中心,两个联系”。这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正确判断和应用建筑材料,而应用的前提又是对材料性质的掌握。因此,“一个中心”就是以材料性质为中心。材料的组成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材料具有什么样的性质,这些关系是掌握性质的“第一个联系”;材料在储运和使用过程中,外界环境会对其有一定影响,性质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外界环境的影响是“第二个联系”。例如,讲解水泥这一材料的运输和储存时,首先重点讲解水泥的化学性质和成分,在应用中综合考虑环境因素,这样在讲水泥运输和储存要点时,学生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要严格防水,储存时间为什么一般是3个月等。

三、课程阻碍与授课方法改进

纵观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德国的职业教育有很多值得其他国家学习的地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学生在企业和职业学校接受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教育的同时,还接受关键能力的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的主体是企业和学校。而我们的职业教育恰恰在实践环节有所欠缺,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填补的。(一)努力使实验报告贴近现实。现在不少教材和课堂的实验报告还是老模板,学生在学校学的是一套,工作后才发现新报告不会写。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学生实验报告应采用最新的标准进行编排设计,内容应尽量符合以后的岗位要求,这样才会让用人单位和学生都满意。(二)分小组与团队完成任务。现在的学生在走出校园开始工作后,普遍会暴露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团队协作能力差,欠缺良好的沟通能力,让用人单位普遍感到头疼。而这一素质是可以在学校中培养起来的。比如,在课堂上,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团队选出小组长进行组织并总结讨论结果,其他成员在发言时持续补充,这可以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会树立团队意识,学会通过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三)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增加课堂趣味性。高职学生本身有注意力不集中、自控力差等特点,这决定了教师一定不能只顾埋头在讲台上讲课,这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降低其积极性。要让学生觉得所学知识好玩有趣,生动活泼,教师除了要不断改进自身语言风格外,还应该不断增加新的教学手段。比如,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视频和教学录像等,通过直观的图形、声音和文字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对于实验课的讲解,可以利用实验操作视频和录像,这样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分组动手合作进行试验,去发掘探索。比如,在讲标准水泥用水量时,可以给学生几个用水量阶梯,让他们自己去试验,使其通过试验找到标准用水量。再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适当穿插一些工程案例,或者讲一些与材料相关的小故事。例如,在讲石材时,可以用校园里的石拱桥和石铺小路举例,还可以让学生去看看校园的石碑石刻,在讲防水材料的憎水性质时,可以拿一块防水卷材进行现场演示。(四)积极利用社会资源来拓展学生知识面。现在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行业展览和会议,每年可以带学生出去参观会展,让学生直接接触一线企业,面对面交流和咨询,了解企业实际关心的问题,进行市场询价,了解市场行情和需求,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也能了解前沿技术和趋势,并且能直观地学习到材料都用在了哪里,是怎么用的。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在一旁补充讲解基础原理,并提问让学生思考。这个过程时间虽短,但是学生会受益匪浅。(五)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目前的考核形式大多是考试或考查。平时作业和出勤占比在20%以内,其余是期末笔试成绩。这样的模式从实施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不足之处:(1)不够公平。过于关注学习结果而轻视过程,会让平时踏实努力的学生失去积极性,若考试再发挥不理想,就会得到一个不够公平的成绩;(2)评价片面。平时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等容易被忽略,而过程正是学习的重要部分,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踏实勤奋,学习态度积极良好,最后的优异成绩是水到渠成的,若过于重视最后的笔试成绩,会让部分学生投机取巧;(3)引导偏差。误导学生只重视出现在考卷上的内容,而忽视其他知识点,产生知识盲点或模糊点。因此,传统考核模式在检查教学效果和督导教学质量,以及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方面的反应不够准确。针对这个问题,建议使用全过程考核方式。全过程考核方式,是指考核要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在关注期末考试的同时,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全程跟踪并反馈学生在每个学习节点的真实情况,既要兼顾理论的掌握,又要兼顾实践能力的锻炼,而在考核中也要纳入包括学习态度、努力程度等软性评价;成绩的最终评价也可以包括定性与定量两种方式。这样能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努力,有利于提高其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并且能更加客观地评价一个学生的学习结果。

综上所述,建筑材料这门专业基础课的改进,既要克服传统教学模式下暴露出的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又要客观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并且让培养出的学生更加符合现代职业岗位的要求。我们的教学要在实践与积累中不断改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而不断地进行调整,使其符合时展的需要,为社会培养更加有用的人才。

作者:张佳丽 杨林林 单位: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罗茫.基于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结构设计要点分析[J].水利与环保,2014,(6).

[2]熊静.对高职《建筑材料》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