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论文10篇

时间:2022-03-16 04:47:25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论文10篇

第一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一、背景和目的

目前,计算机已不再只用于科学计算,它已经作为一种和电话一样的常用工具,渗透到人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目前对文盲的定义其中一条便是“不会使用计算机的人”。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各大学都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计算机使用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懂得如何使用目前流行的一些计算机操作系统和流行的办公自动化软件,掌握一些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知识以及会使用常用的桌面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大学计算机基础》便是高校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开设的的一门必修课程,是专门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设的,这门课程的开设为全面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目前存在的教学问题

1、学生已有的计算机知识参差不齐

在经济发展较发达的地区,中学甚至小学就开始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但在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人们连计算机都没见过。在这种情况下,对他们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一则基础好的学生因为已经熟悉本课程的内容而对本课程提不起兴趣而上课不爱听,甚至旷课;二则基础差的学生甚至连概念都难以理解,操作方法更无法完全掌握。这就会造成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懒得学而没有基础的学生觉得学习难度大而厌学的局面。这样势必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2、教学方式依然有较大弊端

现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都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即采用多媒体方式授课,辅助使用黑板板书,这种方式虽然克服了以往旧式教学方式授课速度慢,授课内容少的缺点,但是授课依然用满堂灌的方式,学生只是被动地听,积极性难以被调动起来,有的听着听着甚至犯困,这样势必影响教学效果。3、仍然是为了应付考试我校开设本门课程实行考教分离,而且规定必须通过省等级考试,否则影响毕业。为了追求高通过率,教师常常会围绕历届考题进行教学,导致教学以通过考试为主,而不是为了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违背了开设本门课程的初衷。

4、理论课与实验课间相隔时间太长

我校本门课程的理论课和实验课是分开上的,而且理论课和实验课之间有一段时间间隔,再加上学生一般课后不会及时复习,上实验课时理论课上的内容基本上忘记,从而导致学生实验课上实际操作时无法立即熟练操作,还得从头把理论复习一遍,浪费了时间。

5、理论课和上机课课时分配不尽合理

本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开设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计算机技能。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教学上应该让学生了解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即可,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熟练操作计算机学会使用计算机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上。所以安排的上机课的时间应该比理论课的时间要多一些比较合理。但是学校安排的上机课和理论课时间一样,导致很多学生上机课上的任务无法及时完成,使得学生无法在上机课课堂上就能掌握相应计算机技能。

6、课程内容没有跟上计算机科技的发展,而且缺乏专业针对性

计算机科技日新月异,软硬件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这导致计算机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可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却滞后了很多,学生上了工作岗位后会觉得所学计算机知识已显陈旧无以致用。而且本课程各专业所讲授的内容并没有按各专业的不同需求确定,而是千篇一律。

7、学生过分依赖老师

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老师讲多少便看多少,甚至连老师讲的内容都没掌握,上机课时也是懒驴推磨,只做老师布置的实验而且还不一定做完,遇上不会做的从来不翻书,都是依赖老师操作一遍,然后依葫芦画瓢,自己不会主动去钻研。

三、教学改革探寻

1、激发学习热情,引起重视

在上第一堂课时,将此门课程的重要性,对学生将来工作学习的作用告知学生,让他们意识到学了此门课程对自己将来不论是就业还是进一步深造都很有帮助,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将此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告诉学生,让他们充分意识到应该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2、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中小学时所学课程不尽相同,因此计算机水平差别较大。可以将学生分成几组,选几个学习小组长,让中小学有学过计算机课程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较熟悉的学生担任,让他们辅助老师解答基础较差的学生的疑问,并且收集无法解答的问题,由老师在课堂上讲解。老师在实验课上可以分级布置作业,基础差的学生务必完成基础级别的作业,而基础较好的学生若基础级的作业做起来不费吹灰之力,则可以不做而只需完成提高级别的作业。

3、改进教学模式,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无须再分理论课与上机课,由于机房可以由教师控制学生机进行教学,可以将课程统一安排在机房授课,一次授课4学时。老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灵活安排理论讲授时间与学生上机实践时间的比例,例如第一章信息与计算机就可以适当增加理论讲授时间,而第二章Windowsxp操作系统、第三章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则适当增加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时间。在涉及实践性的内容时,由教师精讲,而后安排任务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碰到问题既可以问学习小组长,也可以问老师。老师应该提倡学生遇到问题先自己动脑思考解决,经过思考后还是无法解决再问老师,并引导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4课时的时间里,讲授与实践可以穿插进行,讲一小部分后安排任务给学生让学生立即实践,而后再讲一部分,再实践,而不是全部讲完再安排任务上机。这样学生容易消化吸收,而且能够掌握得又快又好。

4、充分利用教学环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由于学校有开发《大学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并且挂在网上,其中内容既有课堂电子教案、课程大纲、又有学生优秀作品展,还有上一学期考题。教师在第一堂课时教会学生使用此平台,学生除了可以利用此平台上传电子作业,还可以查找电子课件等相关资料。这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课余充分利用精品课程资源进行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他们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

5、提高授课教师的计算机素质

计算机相关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机学科前沿知识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作为授课教师,如果计算机专业知识水平不够高、计算机应用技能不够好,落后于计算机发展潮流,势必无法完全胜任。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做到在计算机知识方面博而精并站在计算机学科知识的前沿;此外,所有讲授《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师应该经常交流,这样才能互相取长补短,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从而带动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积极性。

6、端正学生对待等级考试态度,进一步完善考试体系

让学生充分意识到等级考试是对自己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水平测试,从而能够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目前考试采用上机考试的形式,学生这门课程的考试、评分等都由计算机处理,考题内容由省里按照教学大纲组织命题,这样既可以避免仅靠死记硬背就可以获得高分的弊端,又省去了教师的判卷时间。而且考题是随机抽取,相邻位置考生的考题大多不同,有利于杜绝作弊行为发生,能真实体现学生的掌握程度。不过有的考题出的过于偏出知识点,以后考题应该着重于考核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计算机应用技能水平。

四、结束语

本文作者按照前面提出的几点建议实践之后,学生《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通过率大大提高,2008级的达到100%,2009级的达到90%以上,2010级的综合起来也达到90%以上,鉴于此,本人提出以上观点。当然,在将来的教学中,还要不断探索,不断根据实际情况改进教学方式,以达到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

作者:谢秋华 单位:三明学院

第二篇: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国家的自动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用计算机来实现控制系统,来代替模拟调节器实现性能更高的或是一些不能完成的任务,因此,充分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是十分重要的。《计算机控制技术》是自动化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它是将控制理论和计算机结合,利用相应硬件和软件实现系统自动控制的一个过程。学生完成该课程学习后,一般应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基本理论和常用设计方法,具有对自动控制系统与设备进行分析、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较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开发与组织实施能力。

一、课程性质特点与课程现状

计算机控制技术融合了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微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要求从事该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不仅要掌握计算机技术和控制理论,还要有较为宽广的相关知识,了解并掌握工业过程控制、运动控制、检测与自动化仪表、电力电力电子技术、电子与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等领域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科学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学生也应该掌握计算机控制技术在简单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能进行系统硬件电路设计与软件编程。但是,由于本课程信息量大,教学内容抽象,前后章节联系紧密,教学难度较大,难于理解,实践环节多,学生普遍反映难以掌握,较难产生学习兴趣。为什么出现这些问题,作者分析总结了一下:

1.这门课我们是安排在大四上开课,在学完控制类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基础上开设的,是涵盖几门课程的综合类课程,本身有一定难度,一方面大四学生面临就业及考研问题,安不下心学习,再一个这类教材有两个偏向,一种是太理论化分析介绍离散系统知识,这种学生肯定是没有多少兴趣听,因为涉及到许多高深的数学知识,另一种基本上是以单片机和其他接口芯片为基础讨论系统的构成和相应的软件设计开发,这类教材和单片机课程有一些重复相似,学生可能会误解不重视。

2.以往学生的实验是课内实验,用的是实验箱,学生只是接接线,程序运行下完事了,观察到一些似懂非懂的曲线,没有从系统及对象上理解与控制,原理、现象、结果不能很好地分析连接起来,没有起到实验检验所学,相互相长的效果,学习效果肯定不理想。有些学生学完课程后,仍然没有掌握简单元件的应用和简单控制方法的应用,甚至连一些常用元器件都未必认识和掌握。调查发现学生对一些元器件并不熟悉甚至不认识,对课程中所涉及到的一些系统不熟悉,对诸如控制技术、电子电路及计算机接口等知识之间的联系缺乏了解,没有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和实践中加强相关知识点的讲解。

二、改革尝试

针对以上出现的实际问题,以及本课程综合性、实用性强的特点,作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以下方面的课程改革:

(一)从教材上及课件上把握

结合本校教学安排及学生的掌握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做到既有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如离散系统的基本理论,数字PID算法,复杂控制规律等,也有具体的硬件软件知识,比如过程通道,数据处理技术,通信技术,监控组态软件,C51编程等等,这是学习这门课的基础,缺一不可。因为这门课是综合性质的,也有一些别的课程的内容,在讲解的时候要用系统的视角去看待和设计。同时上课时的课件也要言简意赅,多用图、动态图及运用不同软件向学生展示控制过程及效果,让学生获得直观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掌握相关软件,可以让他们交电子档作业,比如文档,图片,程序,监控画面等;配合课内实验,让实验和教学结合,以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从实验环节入手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安排的是课内实验,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的内容一步步按步骤接线,设置参数,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这个过程大家都是一样的,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以激发学生自己发挥能动性,查阅相关资料,设定不同参数,改变控制方案,观察实验现象,根据所学得出结论,这样他们理解更深更清楚也记忆深刻。实验可分为基础部分实验和综合类实验,基础部分实验比如采样与保持实验,A/D和D/A转换,数字滤波,最少拍控制系统算法实验,串级控制算法实验;综合类的比如直流电机闭环调速控制实验,了解闭环系统的控制过程,熟悉PID控制规律和算法实现,掌握PWM调制直流电机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步进电机转速控制实验,了解驱动电源,步进电机工作原理;温度闭环PID控制实验,了解温度采集方法,掌握PID算法数字化的方法和编程,数字PID控制参数配置,以及改进PID控制,通过实验了解改进PID的性能指标变化好处。

(三)自主学习开放性实验教学部分

除了统一的课内实验外,可以增加相应的实训周让学生进行系统设计与调试,增加实验综合性难度,拓宽实验的知识面和层次;也可以为学生自立题目或自行设计实验,鼓励他们进行思考创新;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实践类竞赛,如:电子设计竞赛、大学生挑战杯比赛,机器人比赛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学到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能力大涨,也会把学习的经验、传统传给下一届,会锻炼学生和教师队伍;还创建各类协会让有兴趣的人在一起研习进步,以及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实验室,这些都为大学生学习创新交流提供了有益的平台。自主学习开放性实验教学在满足学生基础实验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变多层次的研究方式给学生提供了学习实践的机会,学生可以根据相关内容自行设定课题,选择方案,元器件,编程,调试,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或是就毕业设计课题做相关实验研究,指导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实现教学资源、科研资源与人才培养方面的开放和共享。

(四)考核方法多样性

一般是平时成绩+考试成绩的考核方法,考核卷面成绩是占70%绝大部分,平时成绩占30%。可以把实验成绩,实训成绩也加入考核部分,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对实习实训的重视程度,也可以尝试考试可以是纸质的也可以是做具体的东西,作业也可以交电子档的等等,可以多重多方面的考核,不一定全以卷面分数为标准。通过这种灵活多样的多环节考核方式,使得考核的结果也更为客观。

三、结束语

面对培养“卓越计划”的自动化专业的本科学生,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为目的,本文对计算控制技术课程的课堂教学及实验环节进行改革和创新,进而推动自动化专业教学的改革探索、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

作者:杨燕 李振璧 马莹 单位:安徽理工大学

第二篇: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一、概述

近几年,在国内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专家和学者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研究与实践,发表了许多观点与看法,提出以计算思维作为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1]。自此国内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进入新的起点。2013年,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了《计算思维教学改革宣言》[2],明确了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同时把计算机思维能力培养上升到创新人才培养和国家发展的高度。因此,如何更好开展基于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与实践,是我们当今计算机基础教学所面临的新任务,也是我们一直致力于探讨的课题。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一)对计算机基础课程不重视。很多高校认为现在计算机已经相当普及,大学生在中学已经开始学习与接触计算机课程,所以认为现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不太重要,个别学校甚至建议取消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在遇到需要减少学时会首先考虑削减计算机基础课程学时,由此可以看到部分高校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不重视。当然部分高校开始重视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开始重视对大学生的计算机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但对计算思维的重要性认识仍然不足,没有把计算思维培养从战略高度有意识的纳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去,没有将计算思维作为大学生的一种重要技能进行开展教学工作。

(二)教学模式陈旧化。当前,我们国内绝大部分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模式依然采用课堂讲授与上机实验相结合的模式,教学开展仍然以枯燥、单调的技能介绍、基础知识讲解为主,这种教学模式让大学生对计算机课失去兴趣与热情,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更谈不上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这是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些现象不利于大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需要改革旧的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大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狭义工具论。一些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者仍然认为计算机基础教学就是教学生如何使用计算机,教学生使用操作系统、软件软件、计算机硬件网络等基础知识。这种简单的讲解知识,教学生操作的教学方法导致大学生仅会机械地使用计算机,只学会了一些软件的操作,没有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创新能力,没有办法达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要求。

三、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引导式教学。引导式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作为总体指导思想的教学方法,它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以教师的“引导”为手段,以学生的“发现”为目的,改变以往的知识传输方式,充分体现课堂中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本人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与发现、发明的探索精神完全自主地参与学习过程,采用实践体验、自主思考、团队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进行知识探索,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能力,培养了现象观察能力、提高了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的主要作用不在是教而是引导学生学习,结合学生自学中遇到问题进行辅导与讲解,先引导学生按照自身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尝试,使学生有一个自我学习、自我思考、自我解决问题的自主思维过程。例如,可以通过“我们的姓名在计算机中如何存储?”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对字符编码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理解。通过“如何解决由于CPU与主存之间速度上的不平衡而导致的CPU性能不能完全发挥?”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对高速缓存原理的学习和理解。

(二)任务式教学。任务式教学法是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3]。任务式教学充分调动他们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在实验与实践中感知、理解、应用计算机技术,在“学”中用,“用”中学。任务式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任务式教学中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师带着责任感,认真对待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自定教学任务,并设计“教学任务书”;教师确定学生的学习任务,将教学目标换成一个个的学习任务,激励学生的责任品质,让学生将学好每个学习任务作为自己的责任,带着强烈的责任感进行课堂学习。“任务驱动”的核心在责任意识,用责任感驱动教师的教学目标落实意识;用责任感驱动学生的学习行为,提升课堂效率。例如在计算思维导论中OFFICE的实验课上,我们先做基本实验,让学生掌握word、excel、PPT基本操作,然后给学生布置一个综合作业任务,包括本科毕业论文排版、班级成绩排名、PPT制作演讲稿三个子任务。由于学生觉得这些任务与实际相结合,比较适用,他们会自学查阅资料、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在任务式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到主动,从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任务式教学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计算思维能力。

(三)翻转课堂教学。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这样一种教学形态。翻转课堂教学彻底改变了以前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能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可以根据重点内容反复学习,同时可以根据自己专业的特点,调整学习内容与重点。所以,笔者认为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该勇于尝试翻转课堂教学。作为一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一线教师,笔者认为在计算机导论课程中全面推广翻转课堂,比如对办公软件Office的应用,大部分学生还停留在知道,会用最简单功能。从用人单位反馈的情况看,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是很不满意的。因此要改变这个现状,必须把翻转课堂应用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预先观看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堂中可以快速讲解或示范一遍。由于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肯定会拥有更多课堂教学时间,教师要充分用好多余的时间,指导学生学习与实验,加强交流互动。教师在实验室开上机课时,及时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视频教学并不是万能的,课程教学与实验辅导更容易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增进师生情感,提升学习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培养大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需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总结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引导式教学、任务式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在学生遇到困难与问题时学会从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思路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经过近三年的教学实践,将引导式教学、任务式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方式融合到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提高了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大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作者:李辉 唐新来 徐奕奕 陈集炎 单位:广西科技大学

第三篇:高校成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高校成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是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对成人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及运用技巧进行推广、宣传、教育的重要责任。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迅猛发展背景下拓宽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提升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渠道。为此,有必要就高校成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展开研究,不断探索其教学质量提升路径,实现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未来的新发展。

一、高校成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社会对于人才在计算机方面的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所以,很多高校开展了计算机基础课程,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本文对部分高校成人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了调查,其教学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对成人计算机基础课程重视程度增加。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为了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需要对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进行一定的培养。所以,很多高校对成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视程度显著增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很多成人高校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不同专业或者院系的学生,都需要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从而提高计算机的操作和运用能力;第二,为了更好地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对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进行了合理地规划和安排,从而使得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计划能够得到有效地开展。

(二)成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条件得到改善。很多高校在以前虽然也开展了计算机基础课程,但是教学条件较为艰苦,目前很多高校为了更好地促进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对教学条件进行一定的改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了更好地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很多高校都建设了计算机教学的实验室,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到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可以通过实际动手操作,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第二,高校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配备了专业的教师,这些教师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教学能力,可以更好地促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开展,从而使成人计算机基础课程得到有利保障。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发展。为了更好地促进成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很多高校针对计算机相关的教学,运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从而促进了成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不断发展:第一,很多高校为了更好地开展成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更好地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对理论教学的内容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第二,很多高校为了更好地开展成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采用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的操作能力。

二、高校成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和论述可知,虽然目前我国高校成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并且能够培养基本符合社会需求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人才,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较为落后。目前,我国的计算机产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计算机相关技术也在进行着快速的变化,所以很多高校成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都存在落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很多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较为迅速,高校进行的计算机技术讲解很可能是多年以前的功能,对于相关技术的新功能无法进行教学,所以教学内容还存在一定的落后;第二,很多高校在开展成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大部分教学内容安排在前两个学期的课程中,可能当时学习到的是新知识,但是当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当时学习到的新知识已经落后。

(二)师资力量还存在不足的地方。目前,很多高校为了更好地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但是依然无法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第一,开展成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数量不足,尤其是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高校来讲,很难招聘到教学能力强的计算机教师,所以教师的数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二,教师的教学能力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很多教师都是直接从高校毕业然后担任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师,这些教师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够强,无法更好地胜任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责任;第三,教师的学历结构不合理,对于很多高校来讲,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尤其是成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大多数是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习到相关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并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因此其教学能力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三)教材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为了更好地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需要参考一定的教材,从而更好地指导相关课程的开展,但是目前成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内容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教材作为指导计算机基础课程理论教学的重要方式,其对计算机的实际操作内容的讲解较少,从而无法更好地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指导;第二,很多教材的内容不够连贯,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来讲,其讲解的内容应该形成一个完善的系统,但是很多教材的内容不够连贯,从而造成了学生在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无法形成完善的计算机知识体系,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和成长。

三、促进高校成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发展的对策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很多专业中都开始了相关的教学内容,虽然高校在开展成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所以,本文对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总结出促进高校成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发展对策,主要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善相关教材的编写。在高校开展成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离不开教材的指导,选择合适的教程,能够更好地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教程的编写,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编写,使得教学能够更加适用于成人学生的学习状况,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成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第二,在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编写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计算机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从而能够不断丰富教材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之后,能够对学到的知识进行不断地扩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二)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是影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课程教学的开展,需要不断提高成人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高校进行成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聘用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进行综合考查,从而使得招聘的教师能够更加符合教学的要求,能够承担起成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责任,进一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第二,高校应该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养,使得高素质的教师愿意到成人高校中进行授课,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改善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

(三)要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对于学生来讲,通过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能够掌握对计算机的操作方法,更好地了解计算机的相关原理,从而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但是,为了更好地提高高校成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人文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在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过程中,会对很多知识产生好奇心,可能会通过自身的尝试来验证心中的猜想,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指导,避免学生对一些违法犯罪的计算机技术感兴趣,从而走上错误的道路;第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变化较快,所以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对相关的课程内容进行讲解,而且应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当学生离开学校参加工作后,能够利用自身的学习能力,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不断地学习,从而掌握更多、更新的计算机相关知识。

(四)要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来讲,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为此可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完善教学评价的相关内容和标准,对于高校成人计算机基础课程来讲,采用传统的量化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制定合理的、全面的教学评价标准,并且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从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更好地帮助教师改变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第二,为了更好地建立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仅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而且还需要对学生的意见进行参考,让学生充分表达自身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更好地完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

作者:张淑华 单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战德臣,聂兰顺,徐晓飞.“大学计算机”———所有大学生都应学习的一门计算思维基础教育课程[J].中国大学教学,2011,4

[2]华晓宇.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3

第四篇:地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计算思维是指一种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来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的科学方法[1-2]。计算思维不是一种计算机专业人员才应该具有的,而是当前社会上大家都应该具有的一种能力。自计算思维的概念提出以来,该概念已经被广泛接受和认可,并以之作为改革的目标,但是如何推进以计算思维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仍不清晰。“互联网+”,指的是互联网与各传统行业相结合,改变传统行业的运行方式,顺应当前时代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3-5]。当前时代,互联网已经占据了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当代大学生是完全在网络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网络已经是他们生活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如何将互联网与当前的环境相结合,同时将计算思维的教育理念深入到当前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来,已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同时,地方院校学生与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生有着较大的差别,学校的定位是培养有一定职业技能的职业人[4],所以应该是将计算思维与技术并重,即是不仅仅要有计算思维,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实际技能,以使得学生能够全面的发展。因此,地方院校的计算机教师,应该根据自身学校的定位,结合当前的“互联网+”的环境,以计算思维为目的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有较好的效果。

1地方高校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地方高校定位的培养目标,通常定位于服务于本地经济,而且当前情况下很多地方高校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有一定的从业技能,向职业教育的方向迈进[6-7]。但是地方本科大学,因为师资和实验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有各种方面的限制。此外,因地方本科大学的学生成绩一般,在讲解计算机的一些理论的过程中经常会有所取舍,这样不能够满足一些优秀学生的需求。而当前的课程教学已经不能够满足上述的需要[8],具体问题包括以下几点:1)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社会需求脱节,对有关计算思维的教学内容很少。当前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由计算机概论、Windows基本操作、Office办公软件三大部分组成。其中计算机概论主要由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硬件组成和计算机软件介绍三个部分。Windows基本操作包括Windows7基本操作,Office则主要介绍Word、Excel和PowerPoint三款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这些操作,虽然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但其中,不少内容学生在未进入到高校之前已经完成了相应内容的学习。而对计算机理论的授课内容则很少,使得学生在学习过课程之后,仅仅掌握了一些技能,而没有计算思维。2)学生学习热情度不高。计算机课程中,单纯的操作的讲解,内容显得枯燥乏味。因此,会让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热情降低,上课的积极性低,对布置的作业没有自主性。使得不仅学生自身学习不到有用的知识,教师也难于开展教学,造成恶性循环。3)学生计算机知识能力参差不齐。由于生源来自于全国各地,所接受的教育不同,造成了学生对计算机的掌握能力有较大的差别。有的学生高中时期已经在计算机课程上,学习了很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而有的学生则很少接触网络。在一样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试要求上,这些学生必然会呈现出不同的表现,使得整体的效果一般。4)教学方法单一,基本采用的方式仍然是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方法。而且由于学时安排上因为地方大学计算机设备设施的不足,导致理论课占比较大。因此学生通常只能看到教师的操作,而自己不能够亲自去操作,来理解相应的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常常会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差。5)考核机制,找不到以计算机思维能力相应的测试内容。当前大学的考核方式多数人采用机考或者机考+笔试的方式,侧重于考查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知识认知。而没有测试计算思维的考核方式。

2“互联网+”环境下,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教学改革

1)改革教学内容,重视计算思维的教学。计算机课程不仅仅应该包含不Windows基本操作和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而且应该讲解一些计算机软硬件、网络、多媒体技术、数据库、程序设计和信息系统安全等方面的内容。使得大学生在学习《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之后,对计算机中常见的问题不会感到陌生,另外对当前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社会名词有所理解和认识。同时建立课程的网站,将每节课学习的内容都要上传到网站上,方便学生下课学习,巩固学得较差的地方。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够利用计算机来解决自己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后续的相关课程打下基础。2)理论联系实际,将课程内容与实际的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对课程缺乏热情的主要原因,即是因为课程的内容与学生自身的生活距离较远。这样,比较难燃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讲授操作的时候,应该拿出一些实际案例来说明,讲解。而不是单纯的讲解操作,而在讲解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时候,可以将当前发生的一些实际的实例与课程联系起来。将一些世界名校的课程,或者是业内的经典视频,上传到课程网站,让学生在网上那个能够学习到相应内容的实际应用部分。使得学生觉得学习的内容与自己息息相关,借助“互联网+”的模式,利用网络平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3)借助“互联网+”的网络平台,实现分层次的教学。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课前或者课后进行预习或者再学习,这样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满足各自的需求,保证课程的进度能够顺利进行。4)转变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更多的让学生主动得去做去学习。尤其在有操作的课程上,应该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去操作和练习。可以采用任务驱动,项目驱动,小组学习的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来进行讲解,这样学生才能有深刻的印象。在“互联网+”的环境下,建立课程的论坛,实现学生和老师的随时交互,学生有问题的时候可以随时提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单纯的是教授者,而且是课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以兴趣为驱动来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5)在考核的过程中,多元化的进行考核。不仅仅要在期末的时候对学生进行一次考核,在平时的教学环节,也该设计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考核内容。并在网络平台上,将这些题目上传上去。支持学生去自己思考分析题目,若有一定的创新性,应该随时做出点评。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在操作的题目上,采用上机考试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实际的操作能力。而对计算思维的考查则采用场景描述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思考,开放式的答案。答案不限定特别的唯一标准,发挥学生的想想能力。同时,应该建立考试的题库内容,建立在线考试系统,自动从题库中抽取题目。学生不仅可以在考试时候,更加的方便和公平。在平时也可以进行练习,锻炼自己的相应能力。6)多种交流方式,开展课程学习。当前的大学生习惯于用QQ,微信等交流工具。在课程网站的建设之外,还可以建立QQ群,微信群的方式,与学生进行随时随地,时时刻刻的交流。使得学生一旦有问题出现,就可以向老师请教。同时,也可以使得学生们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学习。这样会使得整个课程,更加有吸引力,同时也会让学生们得学习更有热情。

3结论

在地方高校的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结合当前的“互联网+”的环境,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计算思维与实际的操作技术并重,重视大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的养成,同时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实用技能,方便学生日后的工作。将授课的内容联系实际的生活,使学生能够理解当前发生的一些实际的现象。另外,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最后在考核的过程中,要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的考查。

作者:杨新年 刘锋 单位:黑龙江工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嵩天,李凤霞,蔡强,李仲君,史树敏.面向计算思维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4(3):7-11.

[2]王移芝,鲁凌云,周围.以计算思维为航标拓展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新思路[J].中国大学教育,2012(6):39-41.

[3]杜萍,徐玮,傅江辉.“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探索[J].教育观察,2016,5(11):89-90.

第五篇: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效率探讨

1、当前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

当前高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并不容易,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面对许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不断的更新信息,密切关注到当前社会的相关信息,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使教学能够与信息社会相接轨。同时,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学生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学生在对信息的提取、加工以及利用上的能力也格外重要。因此,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掌握自学的方法,能够自己去发现和探索更多的信息知识,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信息技术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而当前课程大多都是重理论、轻实践较多,这也使得学生对这一学科的热情下降,缺少学习的兴趣。因此,如何有效利用现有的资源,最大程度上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是高校计算机课程的重要目标。

2、提高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效率的方法

2.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的时候,要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图片的展示,视频的播放等元素,来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对结果的强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短期规划,从而引导学生朝这一目标去学习和奋斗,对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很大作用。不仅如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有针对性的进行回顾和反思,让学生在自我的审视和反思中,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激起学生对成长的渴望,对进步的努力,从而在计算机的学习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提升还表现为学生自学的引导。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更新迅速,计算机知识也日新月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教师如果做好知识讲解的面面俱到显然是不可能的,而在此背景下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基础上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重点讲解计算机学习的方法,学生以方法为突破口,进行计算机知识的补充学习。在具体的课堂实施中,教师可以适当拿出部分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难度适中的自学,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能力。在组织学生计算机知识自学时可以让学生多交流探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不是简单的放任自流,教师对学生的独到解读有着清晰全面的认识,学生经过讨论又获得适时的点拨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提升计算机学习效率。以兴趣为导向带动计算机学习理念的转变,学生主体能动性得到调动与发挥,而计算机教学也更加轻松高效。

2.2精心备课,收集相关资料引入计算机文化。教师这个职业本身就具有了终身学习的特质,平日里就需要有意识的搜集与计算机课堂相关的信息与实例,通过与基础知识的结合,来细化教学内容。计算机教学的基础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使其可操作性更强,也提高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度。此外,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每一次的实践课程,设计可行有效的课程来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检测和巩固。例如,学生在学到制作PPT这一课程时,可以在定一个主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制作一个PPT,让学生从内容、格式以及播放上着手,落实每一个步骤。教师组织开展展示课,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从展示和评比中获得对自我的肯定,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的热情。而考试测评中实际操作分数所占比重必须是总成绩的一半以上,通过考核权重的划分,让学生明白实际操作的重要性,从而在计算机实际操作中聚精会神,做好知识的学习内化。只有精心的备课才能让计算机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更契合学生计算机学习实际,实现学生积极性调动的基础上带来教学的高效。高校学生在经历初中高中阶段的计算机学习后,已经奠定计算机学习的基础,也具备一些计算机的常识知识,因此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上应弱化基础部分的讲解,向实用性程序的讲解倾斜。教师对课程细心的准备,能够最大程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3重视教学方法的改进与优化:分层教学分组教学。教师在开展高校计算机教学时,教学方法的改进优化也是不可忽略的方面,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计算机教学效率。而教学方法调整的基本原则是因材施教,重难点突出,精讲多练,契合学生学习实际。教师结合学生的特点,对计算机领悟能力弱的学生鼓励耐心指导,让学生真正理解计算机学习的重点知识。引导其多加练习从而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在学生进行操作实验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错误,就这些潜在问题进行系统讲解与重点指导,让学生的实际操作更有指导性与针对性,也能在指导中获得进步提升。分层教学与分组教学是最为典型与具有教学优势的教学方式。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习程度层次的学生开展。虽然在初中高中阶段接受过计算机的系统学习,但每个人学习基础也不尽相同,有的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没打好基础,因此在这方面依然比较欠缺,但这部分学生也不排除有一部分学生具备极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针对这类学生必须进行多次鼓励,让他们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实际操作能力。教师也应该对个别计算机基础及操作能力都比较突出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与专项辅导,向他们提供难度适中的课程内容让他们自主学习给予适当解答,向他们推荐一些计算机程序及软件,让他们获得深入的引导启迪,还可以鼓励他们报名参加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大赛,而在这些优秀典型的树立中也可以激发其他学生的进取学习意识,让其他学生也能更加努力地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分组教学就是小组合作,随着素质教育推广的深入,传统教学形式逐渐说被淘汰,分组合作备受喜爱与推崇。在计算机教学中引入分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彼此合作中相互督促,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其实分组学习在计算机教学中优势最为明显,因为计算机课程本身更侧重学习态度及实践技能的培养,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实践能力,在两人组的团队合作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分组,在明确探究目的的前提下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善对问题的理解,思维相互碰撞,实现合作效能的最大发挥,也实现了计算机教学效率的提升。

2.4重实践并处理好教学关系培养创新精神。一味照本宣科的教学是死板的,无意义的,只有将知识学活了,能应用了,才能说是真正的学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意识的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在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实践课程,让学生在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网页设计这一课时,给学生布置一个网页的主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网页设计内容进行实践,并鼓励学生创新。学生在进行网页设计的过程中,如有自己的创意和想法的,可以尽情应用于自己的网站中,从文字、段落效果、背景和图片的选择,以及超链接的使用,都可以加入自己的创意。最后的作品展示,是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也能给教师一些启发。学生在这样的实践中,既能够巩固学到的知识,又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帮助很大。而创新精神的培养也意味着必须让教与学和谐统一,把高校计算机教学的重心从“教”转移到“学”。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纯书本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理性思维与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促进者。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与直观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受获得感性认识,在观察操作中分析比较,在感知的基础上抽象内化,让学生实现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接受到创新的思维能力的转变。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与思维训练及计算机语言训练结合起来。学生在知识学习与巩固运用中训练思维,进行计算机语言的表达训练,而适当的启发与思维引导也让创新精神潜移默化地培养起来。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与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计算机学习中归纳演绎并类比联想,从而实现问题的创新转化与创新解答,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培养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

2.5营造和谐师生关系做好学生自我学习性培养。教育的终极目的是终身学习。因此,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课堂的时间毕竟有限,学生在课堂中所收获的计算机知识都是较为基本的,要想得到更好的提升,还是要看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学生与计算机相关的知识,更要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去学习更多的知识。不仅如此,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教授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习的规律,给他们的自学做一些引导和帮助,从而使得教学的效率得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够大幅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必须建构在和谐师生关系基础之上。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计算机教学,提升教师的个人魅力,教师身心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学生获得自我发展意识。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需要两方面的努力。一方面教师必须尊重并了解学生,尊重了解学生对学生的思想及心理行为有着到位的把握,教师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另一方面要营造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教师肯定学生的想法,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学习环境中有效学习。教师不再是课堂主导,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人翁意识被激发起来,课堂更加互动,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更多地给予指导与意见参考,在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获得前所未有的学习自由,因此学习积极性大为提升,课堂不再被动,不再死气沉沉,更多了份活力与灵动,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潜力也得到开发培养,进一步提升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效率。计算机教学本身不应该局限于固定的模式与思路中,也不是教师主导左右,更多的是学生自由探究学习的行为,只有让学生形成自我学习与终身学习的意识,才能切实提升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效率。

3、总结

现代社会,计算机发展更新换代,速度非常之快。选择计算机专业,教师和学生都要建立不断学习,汲取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意识。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在计算机这门学科得到长足的成长。本文就如何提高计算机课程教学效率提出几点方法,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注重平时积累、精心备课,课堂中重视实践、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注重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些方面,来提高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也促进学生计算机技能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多有能力、有创新力的人才。

作者:庞代国 单位:湖南民族职业学院

第六篇:多媒体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引言

多媒体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组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媒体。使用的媒体包括文字、照片、图片、动画和影片、声音等,以及所提供的互动功能。在教学中,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内容中,通过人机交互式,可优化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2计算机课程应用多媒体技术有其必要性

当今社会,教学媒体种类很多,其特点、性能有所差别。传统的计算机课堂教学主要通过教师讲解,板书、演示等方式进行,由于条件所限学生很难对课堂所讲内容达到全面系统的掌握。而多媒体这种直观形象的表现形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应用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有其必要性。

3多媒体在计算机教学中的特点

多媒体技术教学的基本特点是具体直观、生动形象和人机交互。多媒体技术创设了图文并茂、声情融会、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为教学提供形象逼真的展示,提高了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扩大了人的感知空间和时间。它凭借生动的影像、鲜明的画面、和灵活多变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多媒体采用多媒体课件、VCD、投影、CD等手段,发挥寓教于乐的教学优势,把知识的学习融人新颖别致的教学方式中,提高了计算机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4应用多媒体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4.1课堂知识容量大知识更新快

当今时代是信息的时代,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改革的年代。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承担着计算机教学的我们,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学习,提升自身素养,更新课堂教学理念,把多媒体技术融入到计算机课堂教学之中。利用多媒体时效性强、知识容量大、传输速度快的特点丰富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课堂作业的训练,创设课堂教学的直观化与情境化,使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自觉的融入到计算机课堂的学习之中,让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4.2创设活泼生动的学习情境

在多媒体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的积极的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多媒体能创设活泼、生动的学习情境,要让学生参与到计算机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融入进来,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和意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发觉自己的潜能。在计算机课堂上多给学生交流的机会,耐心认真地解答,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4.3教学过程形象直观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使我们的教育环境和学生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教师的计算机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利用多媒体技术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提高学习效率;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样、更先进的教学手段。以客观事实出发,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师只在当中起指导作用,而不是指挥作用。指导他们自己研究探索,合理地设置情境,适时地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想方法,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并获取知识。

5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5.1对多媒体技术的过度依赖

在现在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在多媒体的使用中陷入一种误区,出现了过度依赖多媒体的问题。这样就形成了对多媒体手段的高度依赖,严重危害了课堂学习的效果,会使教师学生之间失去互动性,难以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5.2认为教师不够重要了

有的老师认为,有多媒体的代劳,也不需要认真备课、讲课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多媒体技术对计算机课程教学而言,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教师和学生面对面的讲解、答疑、交流至关重要。

5.3学生注意力分散

如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过多的动画或视频文件,很容易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6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适量运用多媒体课件。个人认为,在一节计算机课中,一般情况下,多媒体技术课件的展示时间不宜超过二十分钟。如果展示太多,会引发许多诸多不好的现象,如:学生思维分散,精力无法集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会减少等。教师与学生要时常互动。利用师生间有有效互致力,可以扩大课堂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活跃课堂气氛。师生互动的目的在于让同学与教师合作完成某个事情,从而调动学生思维。要注意教的时机,激发互动;注意教的艺术,乐于互动、注意教的对象,全体互动。多媒体教学平台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平台,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形式的信息知识综合处理在一起,做成课件,并通过计算机等软、硬件进行集成控制,在课堂或演讲中,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技术平台。通过它,可以实现远程实时教学、演讲培训、班班通等一系列交互式操作。老师们应会使用、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平台。总之,适度加大对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课堂中的应用,充分发挥其教学功能,就能达到优化计算机课堂结构、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

作者:金星 单位: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第七篇:高校计算机软件课程教学研究

一高校计算机软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但是计算机软件课程中包含一定的理论性知识,而且计算机软件的更新速度也比较快,这也就意味着教师要重视创新教学模式,改变固有的教学方法。也正是在此背景下,素质教育的理念被提出。经过多年的实践,虽然素质教育理念已经逐渐受到高校计算机教师的重视,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此,教师若要在计算机软件课程中实现这一目标,就应当正确认识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并将其充分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要结合现有的各种教学方法,创新计算机软件课堂,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实现高校计算机软件课程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创新的途径

(一)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

在现代化教学体系下,计算机教师应当从学生实际出发,并结合各种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创建新型教学课堂。尤其是应结合各种教学方式,以增强课堂的学习氛围,从而达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目标。当前比较常见的教学模式包括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师应当灵活设计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计算机软件课程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比如说教师可以采用单一的案例教学法。在《网页设计与制作》等课程中就可以按照举例、讲解、练习的步骤进行教学。首先在举例时可以借助多种教具和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举例、模型举例等。如在学习网页布局相关知识时,教师在课堂开始前就可以先通过网络搜集到不同的网页布局案例。之后在课堂的开始通过幻灯片给学生展示出相关案例,从而让学生对网页布局有个大概的了解。而后教师可以在其中选择较为经典的布局案例进行详细解析。尤其是对其中基本的功能区域进行详细解析。然后,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练习。从中能够看到整节课的讲授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先是通过前期的课堂引导活跃学生思维,而后再促使学生主动深入到网页布局知识的学习中。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比较适合计算机软件中实践部分知识的讲解。但是对于一些逻辑性、理论性极强的知识,教师可以将多种教学方式融合在一起,以改变课堂的枯燥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网页设计与制作中,有部分的网页设计知识,主要是通过代码完成网页制作。很多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因为计算机语言的抽象性而失去学习兴趣。此时,教师就可以改变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如在HTML+CSS网页设计中的CSS样式设定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创设情境引入课堂,如:我们平时在上网时,打开的浏览器看到的网页,这些网页美观,并且网页布局合理,然后简单的介绍这些网页是怎么做出来的,所用到的技术,然后引出今天要学的CSS样式,利用CSS样式来对网页进行布局和美化。同时,通过多媒体展示有关出有关图片。之后再根据案例进行每一种CSS样式的分析,以此让学生理解基本的CSS样式写法。然后,教师可以出示相关的任务,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目标。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虽然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是教师仍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若要能够真正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就应当从学生实际,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现代化教育体系下,在高校计算机软件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开展教学。这样才能加快我国教育课程的改革,才能达到突出学生主体性的目标。首先,教师应当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以此为基础,创设能够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活动。比如说教师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教育理念,并参加各种交流活动,积极了解当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思想。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讲座、邀请专家等方式达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目标。这样内外结合,能够加快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和创新。例如某院校举办的“云项目平台在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创新中的应用”研讨会,主要就是结合当前比较先进的云计算,创新高校计算机教学。总之,只有教师充分认识到突出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才能够真正在课堂上践行这一理念。其次,教师要重视在教学中不断实践这一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高校计算机软件课程种类较多,且以实践性的知识为主。为此,教师应当在课堂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以培养学生的自律性、自主性。如在PS软件的课程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基本的工具和设计思想。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有视觉冲击效果的图片,以刺激学生感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给学生设置学习任务,促使学生主动深入到自主学习中。这样就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况且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变。例如在滤镜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不同滤镜效果的图片,一步步引导学生感受滤镜效果。并激发出学生的尝试欲望。而后引导学生利用滤镜,选择图片,添加特效,使宣传图片更具特色。之后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就能够发现使用滤镜效果的技巧,从而真正掌握滤镜知识。总的来说,教师要重视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而后将其实践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突出学生主体性。

(三)从学生实际出发

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关键是学生,且课堂教学的主要对象也是学生。无论是教师创新教学模式,还是创设课下活动,都应当从学生实际出发,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水平、情感态度等方面教师都要重视不断创新教学,真正从学生实际出发。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理念之一。每个学生的教育背景、家庭状况各不相同,其理解能力、思维方式、性格特征也各不相同。采用统一的标准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此背景下,层次教学的理念被提出。所谓层次教学就是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创设从难到易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任务、评价方式等,保证学生在自己现有的学习基础上能够有所进步。为此,高校计算机教师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并利用各种教学方法,优化课堂。例如在网页制作中,教师可以按照一些教学步骤进行教学:首先,教师要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二是能力一般的学生。但是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之后按照层次的不同设置不同的教学任务。对于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完全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学生布置一些具有难度,思维性较强的题目,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对于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给学生适当设置一些能够提高学习能力难度一般的题目。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基础问题,以巩固学生基础。这样既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当然,计算机软件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教师应当加强实践部分的题目设计,并加强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沟通。总之,分层教学是一种能够充分发挥每个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实际,将其充分应用在教学中。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翻转课堂、慕课等多种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出发,构建课堂,优化教学设计,以突出学生主体。比如说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在课前预习阶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测试题目,以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同时教师要以此为基础,进行学习问题的分析和总结,之后在课堂的教学中进行专项,从而帮助学生学习。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计算机教师要重视从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和从学生实际出发三个方面入手,逐步完善计算机软件课程的教学模式,并使其助力于学生的学习,并最终达到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目标。

作者:王天林 单位: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杨莉杰,刘炜.高校计算机类课程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实践教学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02:91-94.

[2]杨莉杰.高校计算机实用软件类课程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第八篇: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在当前的计算机学习过程中,学校对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扎实的掌握相应的技能,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今后信息时展的重要人才。学习计算机并不是为了单纯的学习一些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应该让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学习才是有价值的,对于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应该满足教学方法的创新,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专业化的学习,真正的将计算机应用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成为自己的一项才能,下面笔者就对这方面的问题展开论述。

1《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

在当前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两点主要的问题,一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因为学生的差异化影响,教师掌握不好整体的难度。一部分学生喜欢玩游戏或者上网,对电脑的基本操作相对熟悉,他们认为自己对计算机已经很了解了,太基础的内容不愿意再去学习;另一部分学生,因为农村教学条件限制,以前根本没有接触过电脑,对于鼠标键盘的基本操作都是从零开始学习,直接讲的太难,他们根本无法理解。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涉及了较多的知识点,所以操作性较强,实际上很多知识点都是相互联系的,单纯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无法进行有效的教学的,长此以往学生便失去了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自主性学习

在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在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方法,这主要是从学生的个体化差异角度出发的,如果教师单纯的讲解理论知识,那么学生根本就不会实际操作,与此同时也需要重视起从广度的方面入手,加强对学生的计算机指导,要学生对计算机教学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只有了解更多的内容,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让学生产生兴趣。教师在指导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起自主性的原则,注重学生实际的操作技能,并且与相关的等级考试相互结合起来,让计算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学习,与社会的发展需要相互一致,学生的整体水平才能提升。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了论述。

2.1采用“案例驱动,引导教学”的课堂教学方法

案例驱动的方式主要是从实际的案例作为出发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案例的演示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并且将相关的知识点结合在一起,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兴趣起到了很大的激发,并且将抽象化的概念以一种简单易懂的方式展现出来,深入挖掘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学生才能对计算机的内容具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在对案例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应该具有针对性,并且要精选,将趣味性与综合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学生的主动性才会提高。例如在教学Word一章时,我通过展示教材中“学生电脑简报比赛”作品,使学生对Word的基本内容有了一个整体了解。面对着不同设计风格的作品,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了起来。然后我再展开相关的知识点,通过教他们如何设计电脑简报来实现各个知识点的传授。

2.2采用“问题驱动”的上机实践方法

上机实验题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写明操作的步骤,学生只要按照实验指导说明,逐条操作,即可完成实验内容。这种形式的实验题适于学生上机实验的早期,使学生能迅速上手,增强学生的信心;另一种形式是以提问或问题的方式提出实验要求,目标明确,但没有给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学生必须在认真听课,课后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通过上机实践才能完成。例如在讲授完“操作系统Windows”后,我提出了一些典型问题,例如:“我想让Window启动时播放一段好听的音乐怎么办?”,“我想给我的计算机加个屏幕保护在我离开的时候不让别人动怎么办?”,“我忘了一个文件放在哪儿了,怎么找呀?”。这些富有挑战性和实用性的实验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教学效果

采用“案例驱动,引导教学”的课堂教学方法和“问题驱动”的上机实践方法,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照本宣读,学生被动接受的状况。那些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感到这门课程讲授了许多他们过去不了解或没有正确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更浓厚了。而那些计算机基础较弱的学生也因为以上几种教学方法的优势,较快、较好地掌握了课程的基本内容。

3建立合理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多采用考试的方式,除了要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外,还需要着重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及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建立合理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评价指标体系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可以引进无纸化考试系统建立试题库,学生与教师都可以利用该系统进行练习或形成性评价。其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科目,传统的考试形式很难检测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这种考试形式可以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联系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能将学生的水平真正地发挥出来,反映教学的实际效果。最后,教师还应该发掘学生的创造力,拓展学生的思维,重视学生的平时表现。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对于学习效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兴趣的培养,这样才能对今后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因为计算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很强的学习能力,抽象化的内容较多,所以一旦教学方法掌握不好,那么就无法拥有专业化的技能,在今后步入社会以后将会变得十分困难,所以说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对未来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意义。

作者:符桢 单位: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

第九篇: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教学分析

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师以综合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升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的教学有效性,做到因材施教,以生为本。我国计算机基础课程多年来一直处于发展阶段,学生计算机基础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学课程内容陈旧等问题普遍存在。

一、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的问题分析

1.学生计算机基础普遍能力参差不齐

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受家庭条件、地域经济发展情况、文化差异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操作水平存在个体差异。加上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一些学生对计算机课程感兴趣,学习效率、理解状况都会相对较好。而对计算机课程兴趣不大的学生,学习效率和质量相对较差,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平衡和协调。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链接不紧密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性很强,基础知识与实践教学需要有机结合。离开基础知识,实践教学就是空中楼阁,无法真正解决实际问题。而单独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学生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也是行不通的。但是从现阶段我国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整体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教学方面出现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极大影响学生计算机基础能力的培养。3.忽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尤其是理论知识教学,教师一味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情况十分普遍,理论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如果教师不能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机会,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很容易出现厌学的情况。

二、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教学分析

分析现阶段我国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之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优化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为了提升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教师首先要全面掌握班级学生的总体学习趋向,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结合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借助先进的教学技术和设备,提升课程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利用网络特色的多媒体教学软件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辅助教学工具,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与兴趣。

2.教师注重精讲多练

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早已无法适应当前的教育需求,为了能突破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瓶颈,教师必须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时间,做到精讲多练,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整合。突出理论教学重点、难度,提升实践教学的比重,给予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针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模拟装置进行现场模拟,将知识更加直观地呈现出来,提升教学效果。

3.优化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

计算机教学本身就是时展的产物,教师应做到与时俱进,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能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优化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4.在课堂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

AutoCAD、3Dmax、Flash、Dreamweave等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手段能帮助教师更加顺利地完成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计划。教师讲得轻松,学生听得明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整个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5.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围绕一个任务、一个主题,主动成为知识的搜索者,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一起努力,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主动接受新生事物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知识。

6.创新计算机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不对,必然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计算机教学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彻底突破传统单向传输的教学模式,将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通过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等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学习实践,为学生创作更加自由。教师可采取相应措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发掘学生特点,并在某方面进行着重培养。

三、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必须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整合,尤其是教学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必须积极投入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学习中,成为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和推动者,彻底转变教学理念,真正给予学生学习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提升学生的协作意识与动手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作者:朱磊 单位:河南推拿职业学院

第十篇: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研究

一、引言

《计算机网络》这门课是大学计算机专业重要的课程,一般都是每个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再者,当今计算机网络发展非常迅速,学生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也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学生很有必要学好这么课程。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将起到关键作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情很有兴趣将会认真的不知疲倦的做下去,因此提高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事情。目前大学里主要的教学方法还是填鸭式的讲授方式,不管学生是否接受,教师把自己备课的内容讲完就算完成任务。这种讲课的方式的效果其实很差。学生能接受20%的教学内容已经算是很高的水准了。我曾经做过试验,分别对当堂讲的内容和前几天讲的内容进行询问,了解学生抓握了多少知识。结果对当堂讲授内容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示没听懂或者跟不上进度,而对前几天讲授的内容有五分之四的学生表示已经忘记了。更极端的情况是把讲授内容呈现在黑板上或者PPT上,对其中的内容进行询问,竟然有一部分学生回答不上来。这说明这部分学生上课根本就不听讲,或者对老师讲授的内容完全没有理解。也说明部分学生的厌学情绪很严重,教师也应该帮助这部分学生改掉这种情绪。因此,如何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和专注度甚至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二、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效率的途径和方法

以下笔者总结了近年来在讲授计算机网络所用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产生了不错的效果。

1、使用类比法

用类比的方法使得学生的扩散自己的思维,使复杂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听起来通俗易懂。在讲课中可能会碰到不好理解的问题或者比较抽象的问题,这时教师就可以把复杂抽象的问题类比简单易懂的知识或生活中常见场景。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首先要将计算机网络基本的功能介绍清楚,但是学生如果以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听起来就晦涩难懂。这是就可以进行类比,计算机网络通信是可以和寄信类比的,因为他们最基本的功能都是进行信息的传递。在寄一份信的时候,需要对方的信、信封、地址、姓名,并且还要写寄信人的地址姓名等。类似的情况在计算机网络也会出现,计算机网络通信时需要信息、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源硬件地址、目的硬件地址等。IP地址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通过它能找到目的主机所在的网络。例如,目的IP地址就可以和收信人的地址进行类比,它们都是给出了信息所要到达的地方。找到目的地址后,就需要把信息传给相应的人或者目的主机。这时后我们就需要使用人的姓名或硬件地址。在小范围内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的硬件地址进行通信,这其实是类似于小范围内用人的姓名进行通信,但是如果通讯双方离的比较远,就必须使用IP地址,这类似于寄信时使用地址。路由器是计算机网络通信中经常要使用到的设备,路由器主要使用了分组存储转发技术,而这个技术会造成时延。这时,我们可以用交通信号灯和路由器就行类比。交通灯一方面可以使车辆有序行驶,但也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在交通信号灯也造成了汽车的存储转发,当经过某个信号灯的汽车流量比较大的时候,汽车就不能从这个信号灯及时都被发送出去,这就造成了拥堵。这样学生就能很直观的明白为什么路由器会造成时延,对所学的知识印象也会很深。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的核心内容。网络协议有三要素,即语法、语义、同步。

2、奖惩提问法

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可以经常提出与授课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且回答。由于中国的大学生基本都是从应试教育来的,一般他们不会在课堂上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因此,老师只能以点名提问的方式促使学生回答问题。这种方式即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认识,又可以提高学生听课过程中的专注度。但是这种方式也有弊端。其缺点是如果当教师没有奖惩地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慢慢会变得麻木,感觉回答不上来也是没有关系的,这时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就会下降,从而降低了听课的专注程度。因此,教师提问时应该使用奖惩手段。比如学生回答对给分,回答错扣分。学生的积极性会被进一步提高。当然问题不能太难,但是要有针对性,要达到预期目标。例如在讲运输层中停止等待协议信道利用率低的问题,其中涉及到往返时延,发送时延,就可就此问题让学生展开分析和回顾之前讲过的内容。可就往返时延、发送时延以及传播时延的定义就行提问。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对当前所讲知识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又可以对之前讲过的内容进行回顾。这是一种比较好的讲课方式。

3、随堂练习法

在课堂上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把老师讲的内容进行消化。教师给学生讲授新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习新的文化是很重要的事情。但是如果教师只是上课一味地讲课,学生听课的专注度会逐渐下降,为了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要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自学,消化已学知识。这时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教师可以将书中可以概括本次课的练习题让学生做。例如在使用谢希仁编写的计算机网络无分类编址(CIDR)这一节时,书中有关于某个大学如何将所拥有的CIDR地址块分配给其下属的各个系的例子。在教师讲授完这个例子后,学生可能还没有完全听明白如何分配CIDR地址块,并且这个分配方法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这时教师就应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对该方法融会贯通。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个与之相关的练习题。这样学生就可以对该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

4、任务驱动法

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生变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给学生布置任务,使学生自动动手动脑去完成教学内容,而不再是有老师不知疲倦的教授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由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变为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符合计算机网络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任务是可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学习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完成任务说明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学生可体验到完成任务的成就感。特别是在计算机网络实验中,我们就可采用任务驱动法来进行教学。例如在计算机网络试验中,要做一个通过网线、路由器、交换机使得两台主机相连的实验。这个实验就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先制定好该实验教学的总目标、实验项目、实验步骤等,使同学们可以按时完成并掌握该技术。在学生做实验前,教师应该把该实验的注意事项进行讲解,有必要的话可以演示该实验的主要操作,然后大部分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做实验。实验过程中学生参考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认真做实验,这时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当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果在实验过程总学生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可尽量引导提示,最好不要直接帮助学生做实验。在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的专注度会非常高,是教师讲课所不能比拟的。

三、结束语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是有很多方法,教师只要掌握好这些方法,并且运用得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听课专注度就会大大提高。本文笔者总结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到的一些方法,如类比法,任务驱动法等一些方法。这些方法在教学中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以后笔者还会致力于教学方法的改进,使得学生认为学习是一个很好玩的事情。

作者:韩琦 刘晋 裴仰军 彭军 单位:重庆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