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在院校教学管理中研究

时间:2022-09-28 09:27:19

“工匠精神”在院校教学管理中研究

摘要: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缺少“工匠精神”,缺少静心思考、认真研究的精神等现象,文章从这些现象出发,结合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提出培育“工匠精神”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深入浅出地讲解“工匠精神”在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教育者

《中国文明网》对“工匠精神”做了如下解释:“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具体应该包括以下几个要素:第一要素是专注,用心活、用心干、用心诠释人生;第二要素是坚持不懈,求知永无止境;第三要素是坚强和忍耐,通过不断地努力超越一般境界的人称为“匠人”,匠人需要磨练和捶打,需要经历种种的痛苦和挫折。

1现状分析

1.1对“工匠精神”理解的偏差

教学管理系统的特点是事情琐碎而繁杂,虽然大家对“工匠精神”这个词耳熟能详,对它的定义和内容也都了解,但很多人认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是把“工匠精神”运用到工作中去了。在社会上,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只做一份工作或一件事,会被认为地位低下,甚至会受到歧视。所以很多人在做事情的时候认为只要完成就可以了,缺少深入钻研的精神,因此也就没有了可提高的空间。

1.2缺乏系统的培训

这几年,教学管理系统中除教师之外的管理人员进修的机会很少,一年到头甚至专业的培训一次都没有,这样就导致了管理人员的自身技能和水平一直停滞不前。高水平的技能需要不同的老师和师傅来进行培训和指导,没有学习、对比、检查、总结、积累就不可能有提高。

1.3缺乏相关知识的积累和建设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生活和工作节奏都飞快,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研究“工匠精神”,缺乏细分工序的深入研究,工匠知识体系的建设已经落后。我们教学管理系统的工作人员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就需要不断借鉴先进学校、先进国家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理念来进一步丰富我们的知识结构。

1.4教学管理系统的不完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学管理系统的规章制度应根据时代的发展定时进行修订和完善,以更好地满足教学的需求。现在日益严峻的上课“低头族”状况该如何处理?学生的网络选修课如何更好地进行跟踪和监督?教学管理中如何做到及时反馈?出现问题如何定责?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完善的教学管理内容。

2构建“工匠精神”培养环境

2.1转变理念,放慢节奏去思考

如上文所说,“工匠精神”需要学习、对比、检查、总结和积累,如果每天就是完成任务性的工作而没有思考和总结,那么工作的水平和能力将一直停滞不前,长此以往会产生懈怠等情绪,就会影响到工作积极性。因此,制定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标准,不断修订和完善,让工作在有序的轨道上运行,细化工作步骤,并分工明确使每个人责权清晰,让普通的任务性工作成为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内容,让被人认为是低人一等的工作岗位成为不可或缺的职位。如:以前曾出现过学生证书丢失却不知道去哪里找,不清楚到底是自己弄丢了还是老师没有下发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有人说补发,有人说不管,但这两种处理方法有效吗?事实证明都不行。这个时候如果静下心去思考一下整个流程,就会发现工作环节中存在的漏洞,老师下发证书有没有做好备份工作?学生签收证书时有没有签收单?如果这些有了,那么问题也就好解决了。因此将教学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任务性工作流程化并制定出工作标准,仔细考虑每一个环节,从学生角度出发,为学生着想,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工匠精神”也就会慢慢显现出来。

2.2完善机制,建立系统的培训体系

“工匠精神”的传承需要传统,需要文化氛围,更需要有机制和政策的保护。教学管理工作者的能力与水平关系到整个系部甚至整个学院的教学运转,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通过顶层管理机构为教学管理系统人员制订系统的学习计划、培训内容,并出台相应的政策,整体提高教学管理工作者的水平。

2.3实行绩效制,提高工作积极性

现行的考核机制对教学管理人员没有进行工作的量化,导致有的人工作量很大有的人则无所事事,但收入可能没有差别。因此,实行绩效,将工作量化,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用事实说话,提高工作积极性能更好地促使管理人员去思考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3“工匠精神”在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

3.1转变理念,不断创新

职业院校教学管理要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中,在每天的管理工作中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内容。把“工匠精神”的培育作为一个有机而又有效统一的过程,确立新的理念。要正确认识“工匠精神”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的价值,要摒弃传统的由上至下的命令式管理,逐步转变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型管理模式,要从完全封闭式的管理模式慢慢转变成半开放式甚至是开放式的管理模式。

3.2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

工匠之所以能够淡定从容,精益求精、乐此不疲,除了有过硬的技能本领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热爱自己的事业。他们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孜孜不倦,为他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动力。因此教育管理系统不但要重视教学管理技能的训练,更需要结合时展的要求,不断强化素质培养,培养管理人员的爱岗敬业的精神。只有热爱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事业才能够从内心生出对这份工作的热情和理解,才能够释放出无限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心。

3.3细化分工,提高职业素养

细化分工是提高工作效率、明确个人责任的最好办法。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入手,将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内容细化,让管理人员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追求完美追求一丝不苟的精神。如工作台的5S管理,能够在20秒内找到有效文件;如文件资料的归档,有收发流程有归档目录……不管是哪个环节,只要出现一点小问题,都要能够及时找到原因并解决,再完善分工内容,不断优化和提高。

3.4校企合作,培养“工匠精神”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日本、德国一些先进企业的“工匠精神”吸纳进教学管理中,并内化到每一位管理者心中。在日本,培养一名优秀的技术人员至少需要三年,才能够通过技术人员的技能考试,拿到技能“通行证”,而在培养技术人员的过程中,不但培养他们的技能,更重视他们的个人素养、职业品德、精益求精的作风以及完美的团队合作精神。

4总结

“工匠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可成的,需要社会、学校以及方方面面的支持和理解,当然更重要的是工作人员自身的追求。如果教学管理系统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够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把工作当成事业去做,放慢脚步,静心思考工作内容,不断完善不断提高,那么整个教学系统的顺利运行将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李小鲁.对工匠精神庸俗化和表浅化理解的批判及正读[J].当代职业教育,2016(05).

[2]邓成.当代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工匠精神”[J].当代职业教育,2014(10).

[3]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

[4]薛栋.论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J].职教论坛,2013(34).

[5]汪中求.日本“工匠精神”:一生专注做一事[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6(03).

[6]赵洋.“日本制造”的文化基因[J].中国报道,2015(04).

[7]重莲.:唤起“工匠精神”强健中国制造业[J].中国品牌,2015(04).

[8]盐野米松,张韵薇.职人气质是日本人的国民性[J].中华手工,2016(04).

作者:史晓华 夏玲雅 单位: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