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沟通能力培养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时间:2022-06-10 08:36:56

高职沟通能力培养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1高职沟通能力培养课程的现状及原因

反观高职学生的现有沟通能力却是令人堪忧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在日常自己熟悉的小圈子里能做到侃侃而谈,但一旦面对大庭广众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就会糟糕得出人意料。笔者曾要求学生在讲台上面对同学作1-2分钟的自我介绍,结果语无伦次、表述不清晰、声音语调失常、表情动作僵硬、全身或局部颤抖等现象普遍存在,甚至个别学生还出现了说了一两句话后就不知所措地哑然枯立的情况。此外,缺乏主动沟通意识、不懂倾听、错别字病句满纸跑都是极为常见的问题。以至于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在2007年末的《中国高等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专家论坛上指出:“现在不少新毕业的大学生沟通能力比较欠缺在表达能力上,不是很善于把自己的思想比较清楚地表达出来。”一边是沟通能力越来越被企业和社会所重视,一边是高职学生令人担忧的沟通能力现状,因此,高职教学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及训练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然而,培养和提高学生沟通能力的相关课程,在很多高职院校的实际教学中却遭遇“不招人待见”的尴尬局面。讲台上教师讲得声嘶力竭,课桌前学生听得无精打采,这是《应用文写作》、《口才实训》、《沟通技巧》等沟通能力培养课程在课堂上的常见景象。久而久之,这类课程就成了学生不想上、教师不愿上的“弃儿”。于是,有些高职院校不再开设这类课程,有些虽然还开设但也仅限于极少数班级。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这些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微乎其微;其二,大多数学生不喜欢这些课程的内容,认为很多内容跟他们的需要不符;其三,几乎所有学生都不认同这些课程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认为教师总是从概念、特点讲到技巧、方法,然后就是“依样画葫芦”环节,这样的课堂让人觉得“无趣”又“无意义”。

2高职沟通能力培养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针对上述现状,我们必须在培养学生沟通能力的相关课程中有机融合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枯燥乏味的“知识讲授课”改革成生动实用的“能力训练课”。

2.1以项目为载体,设计强化职业能力的课程内容

沟通能力培养课程旨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因此我们首先将《应用文写作》、《口才实训》、《沟通技巧》等性质相同或内容相似的课程进行整合。在整合课程的基础上,编写偏重能力训练的教材《大学生实用口才与应用文训练教程》。这本教材在编写模式上,汲取了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和企业培训的理念与模式,突破强调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的传统体例,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并借鉴劳动部职业核心能力体系系列教材的做法,以职业活动要素中的能力点作为教学重点,按照“OTPAE五步训练法”(即“目标-任务-准备-行动-评估”)进行编排,力求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并重,趣味性与实用性结合。在课程设计上,以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以提高职业技能为本位,以仿真或真实项目任务为载体,以师生互动和综合实训为平台,贴近现实地选择与学生今后工作及目前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笔者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根据职业岗位所需的常用沟通能力设计了“竞聘与组建团队”、“团队沟通与风采展示”、“公益宣传活动策划与方案推介”及“公益宣传活动实施与总结汇报”四个项目任务,这四个真实的项目环环相扣,贯穿整个课程内容。在“竞聘与组建团队”项目中,学生先自学并摹写自荐书、个人简历,经教师指导修改完善后,再通过竞聘演说来组建或加入某个团队。团队组建完毕后,就进入下一个项目“团队沟通与风采展示”。在这个项目中,学生要着重学习和训练倾听能力、团队沟通能力,不仅要充分地介绍自己、了解他人,还要给自己的团队取名、设计标志、提炼口号、确定目标和愿景,以及进行合理的团队分工,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与准备,最后以PPT配合演说的形式向观众展示自己团队的独特风采。接下来的“公益宣传活动策划与方案推介”项目,是让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去策划一次紧贴实际、有意义、有创意的公益活动,并向大家推介,以赢取嘉宾(教师邀请)的活动经费支持。在此项目中,除了团队沟通,学生还会学习到调查研究的方法、调查报告和活动策划书的写作,以及再一次训练公众演说能力。最后一个项目“公益宣传活动实施与总结汇报”是建立在前几个项目基础上的一个重头戏。如果说前三个项目的情境还只是仿真模拟的话,那么这个项目就是完全在真实情境中的一次实训。它首先需要学生自己联系相关部门与人员进行沟通,做好活动前的一切准备工作,这个过程可能会让学生遭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与困难,但这也正是训练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最好的实战演练;接下来的宣传活动现场,需要学生采取散发宣传单、宣讲与演说、沟通与说服等多种方式来宣传自己的主张,完成公益宣传活动的预期成果;最后则需要学生对这次公益宣传活动做一个总结,其中包括总结的写作与汇报演说。以项目为载体、强化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内容安排,不再是传统课堂中简单被动的师教生学、师讲生听、师考生答,而是主动的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它将带来异常活跃的课堂和良好的教学效果。

2.2以任务为驱动,探索职业活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应用文写作》、《口才实训》、《沟通技巧》等沟通能力培养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基本上都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的角色主要是作为听者、记录者、问题回答者,而不是交流者和表达者。以任务为驱动、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就是要改变以往这种讲座式的教学方式,以完成职业能力任务为核心,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来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使教师从“主演”变成“导演”,学生由“观众”变成“主角”,将呆板的课堂变成仿真乃至真实的职场。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职业活动的要求为教学内容,依靠任务驱动和行为表现来引导基本能力训练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法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团队合作完成项目、案例或课题等既定的任务,并将成果展示出来。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也是能力训练的过程。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小组讨论、课堂展示、方案陈述、成果汇报等形式成为课堂常态。学生经常被要求走上讲台,面对公众进行演说。演说的内容基本上是上一堂课的作业,学生们将自己的作业或活动成果配以PPT进行展示,有时也可以是多人演说,团队成员分工合作来共同完成一份演讲任务。展示完毕以后,若有老师、特邀嘉宾或同学提出问题或质疑,就必须再作答辩。这类似于美国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说作业”。以“公益宣传活动策划与方案推介”项目为例,在学生完成活动方案策划后,笔者模仿《职来职往》、《非你莫属》、《赢在中国》等各大电视台的求职创业等职场真人秀节目的做法邀请了三位嘉宾,并给予每位嘉宾一定数额的活动经费。在听完所有团队的方案推介后,嘉宾们用经费投资的方式来表示对策划案的认可和支持程度。因此,每个团队要想赢得嘉宾及老师手中尽可能多的活动经费,除了活动策划方案本身以外,如何准确清晰地陈述策划案、如何合情合理地打动说服评委以及如何富有逻辑地答辩就显得至关重要。这种“说作业”的方式相比以往单纯的“写作业”更考验学生的真实水平,也更有助于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对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倾听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行动导向教学法重新构建了教师与学生的“施”与“受”关系。它使学生从传统教学的“受教”个体转变为“行动着的主体”,教师从“施教”主体转变为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咨询者、协调者,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强调能力本位、实训性极强的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教学而言富有成效。

2.3以能力为本位,实施注重过程的多元评价体系

传统的学业评价方式相对注重学习结果,往往缺少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我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学习态度等各方面的综合评价,也无法体现学生沟通能力的发展情况。因此,这种过于笼统的评价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的教学需求,也不利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必须加以改革和完善。以能力为本位的学业评价体系是一种全新的评价形式,它坚持多元化评价原则,注重过程性评价、开放性评价、综合性评价、差异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改革后的学业评价方案在内容上包含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三大块。其中过程性评价占80%,主要考核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学习态度等六大方面,且不再以最终的考试考查结果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而是注重学习的过程性,包括知识学习、能力学习和体验式学习的过程;终结性评价占10%,以项目完成情况为依据来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性评价占10%,主要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过程,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平时表现、每一点进步和需要努力的地方,并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方式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开放性评价、综合性评价和差异性评价上。在开放性评价中,教师不再是唯一的评价者,学生也不再是单一的评价客体,它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成为评价的主体之一。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在课堂及团队活动时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效果等进行全面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可以使学生学会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和他人。综合性评价,则主张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能力与知识、态度相结合,个人成就与团队成就相结合。差异性评价,主要基于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评价,有利于学生充分展示自身的优势,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认识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不断完善。实践证明,只有这种符合职业教育特点、注重过程的多元评价体系,才能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职业核心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以及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

总之,在高职沟通能力培养课程中立足职业核心能力进行教学改革,不仅可以在显性层面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同时还可以在隐性层面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团队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及创新等一系列核心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就业竞争能力和职场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者:吴颖 单位: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