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设置教学法在药物学的应用体会

时间:2022-09-20 03:46:56

问题设置教学法在药物学的应用体会

问题设置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巧妙的设置问题,使学生在一系列问题的引导下运用判断、推理和联想等方式,回忆并调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问题设置教学法既能帮助学生“温故知新”,也能使教师的教学过程事半功倍。下面就应用过程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问,学生答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科学合理、层层递进的问题,能使学生愿意并且积极思考,从而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有效地获取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提问往往要比解决问题来的重要。所以说提出问题、尤其是要提出有较高质量的问题比较不容易。要使学生积极的自主学习,教师首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精心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如“概念型问题”“引导型问题”“结合型问题”等。教学中问题的设置要以学生为本,要考虑班级总体情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步步引导学生掌握该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比如,为了讲清传出神经系统药物,从提问受体类型、分布与效应开始,通过问题层层推进解决问题,如,第一问,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类型?第二问,这些受体分布特点?第三问,如何从解剖学上整合这些受体分类和相对应的效应?传出神经系统药物是药物学各论部分的重、难点,而通过上述几个问题的设置以及解决能够帮助学生水到渠成的串联掌握整章知识。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加强记忆还可以在这几个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胆碱能神经元兴奋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兴奋对同一组织器官产生的效应基本相反。而且,胆碱能神经元兴奋能对运动系统产生影响,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兴奋能对三大物质代谢产生影响。当然,问题不仅能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同时也能通过课前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上节课学过的知识,还能总结新旧知识,帮助学生串联知识点,加强记忆。

二、学生问,教师帮助解决问题

提问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主要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考核方式。学生迟早都要面对社会独立工作,因此能自己发问尤为重要,尤其在学校学习中就应有意培养这种能力。为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在看书时,要经常“难”自己、问自己,经历一个从“疑问”到“释疑”的过程,体会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喜悦。以体液的酸碱度对药物体内过程的影响这个知识点为例,在笔者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学习这个知识点后,部分学生不满足于被动接受教师所提问题的答案,开始尝试自己探究问题,他们会思考这个知识在临床上有何应用。其实,在之后的课程中将会学到临床上碱化血液、尿液可帮助加速苯巴比妥中毒患者排除毒物。学生通过自己研究问题,把基础理论知识运用到了临床护理中。实际教学中还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提出“临床上解毒、排毒有哪些方式?”的问题。然后,通过解决这个问题进一步掌握相关知识。

三、学生问,运用所学自己解决问题

这一阶段是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所能达到的最理想效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医疗技术在不断发展,药物治疗方案在不断的调整优化,药物知识更新替代快,新药层出不穷。如果只满足于教材知识而不接受新知识,临床工作将落后于现实。因为学校教材都存在滞后性,甚至一些药物知识与临床应用已然脱节。所以有意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能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往后学习和工作意义重大。在教学中,笔者会介绍相关医药知识的最新进展,并且纠正教材中出现的一些与临床不相符的内容。如书中说红霉素是治疗支原体肺炎的首选药,实际罗红霉素效果更优;书中还说氯霉素作为治疗伤寒,副伤寒的首选药,而事实上现临床治疗伤寒已以喹诺酮类药物替代且疗效更好。这样的例子书中还有很多,虽然书中所述的这些首选药物都是药物史上风云一时的代表药,但我们究竟应以现在临床用药为准,还是遵循历史?希望有关专家在编写教材时能统一看法,不仅使学生释疑,也使教学准确无误。所以教师教学中要把最新临床用药情况作一些介绍,让学生心中有数。

作者:谢慧龙 单位:福建省闽东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范云山.抓好“五个结合”培养思维能力[J].中国医药指南,2008(9).

[2]覃隶莲.基于药物应用护理能力的“药物学基础”教学内容设计[J].职业教育研究,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