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22:53:53

教学方法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范文篇1

教学内容是保证教学发展、实现育人功能的必要前提,其过程是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思维发展,并为学生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的过程。教师在教授课程时必须以此为依据。分析化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化工检验专业学生开设的必修课,其目的在于通过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时,能够独立使用化学基本的实验仪器,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内容中,理论教育占据了教学内容的主导地位,而真正通过实践的教育相对而言少的可怜,无法达到教学应体现的实用性。并且中职院校学生基本知识基础薄弱,因而对理论教育无法提起兴趣。并且在之前学习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基本知识的过程中已经充分运用到了相应的理论知识,再将精力花费在学习理论知识上反而显得多余了。分析化学所需要做的实验是定量分析实验,这个实验要求学生保证实验结果的精准度,因此这对学生能否对实验的各个环节和步骤熟练程度提出了要求。所以教师应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能过熟练使用分析仪器。针对分析化学这门课程的特点,我们应该精选介绍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加大实验教学的力度。

二、选择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对他们的学习效率具有很大的影响。然而如何培养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关键因素则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相比已经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的中职学生来说,他们对于一般事务的处理能力已初步形成。想要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关键则在于将实际生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比如在进行色谱分析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检测运动员兴奋剂的方法进行教学。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切的体会到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不仅加深了学生理论知识的印象,更加能提升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力,面对生活问题的处理更能得心应手。分析化学的教学内容应将重心放在引导学生重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将理论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把操作技能的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在做实验时,在一些合适的环节中适当改变实验内容,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拓宽实验范围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达到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如在用配位滴定法测定水的硬度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取水样。水样可以不尽相同,蒸馏水、纯净水、河水等等不同的水质都可以用来做样本。并针对不同的样本产生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鼓励学生研究分析几种不同水样的水质特点,让学生从实验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从中找到乐趣,而不是一味的按教材内容去做,失去了实验的目的———调动学生操作积极性。不仅拓宽了实验内容,增长了学生知识,又达到了教学效果。多媒体工具对于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像分析天平、酸度计等在分析化学学习过程中所需用到的是比较复杂的分析仪器,其使用方法比较繁琐,很多方面需要学生去记忆,如果一味的按照课本讲解去教导学生使用这些仪器,学生根本无法有效的记住一些注意事项和特别规定,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果在实验过程中为学生讲解,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论文范文篇2

从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在我们的教学中是被大家经常和广泛应用的一种引入新课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教师在引课当中应注意抓住新旧知识的某些联系,在提问旧知识时引导学生思考,联想,分析,使学生感受到新知识就是旧知识的引申和拓展。这样不但使学生复习巩固旧知识,而且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和陌生心理。及时准确的掌握新旧知识的联系,达到“温故而知新”效果。

2联系生活实例引入新课艺术

日常生活中包含许多数学知识,采用学生熟悉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学生会觉得亲切具体,易于接受。尤其是对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如讲“解三角形”时可以提问学生“不过河,能否测出河面的宽?”再如,讲授“直角坐标系”时要求学生说出自己处在班级第几排第几列。或给他一张电影票,问他是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的?当学生从这些生活实例中领悟到“两个有序实数可以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时,教师再讲“直角坐标系”已是水到渠成了。

3通过提问、质疑引入新课的艺术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因此教学引入新课时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设置疑问。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而学生的创新思维恰恰从疑问和好奇开始。教师以提问适当的问题开始讲课,能起到以石激浪的作用,刺激学生会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如,有些教师在讲授“负数”时,他并不是象书上那样讲“零上”与“零下”,“上升”与“下降”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是先问学生“2-1=?”,“1-2=?”。这样的问题对初一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对被减数小于减数的问题,学生会说:“不够减”。教师接下来会问:“欠多少才够减?欠2”。这时可引进记号“-2”表示“欠2”,并指出:除0以外的数前写上“-”(称为负号)所得的数叫负数。这样引入新课既让学生了解负数的意义,又弄清引入负数的目的。这样引入新课能有效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觉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也是常用得引入新课方法。

4设置悬念引入新课艺术

设置悬念的引入手法,在影视剧和故事当中经常被应用,我们对此并不陌生。悬念就是灵感集成的火花,它能使人们产生心理追踪,造成一种“欲与知不得,欲罢不能”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诱导人们兴致勃勃地去猜想,激起探索追求的浓后兴趣,乃至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不可。悬念的设置,在技巧上应是“引而不发”,令人深思,富有余味。

5“开门见山”新课艺术

可能有的老师有时上课并没有绕圈子,而是直接说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就象洋思中学的经验一上课就出示本节课要学习的目标并且讲述教学目标再指导学生自学。这样做,教学重点突出,能使学生很快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最本质最重要的问题研究之上。如在学习“有理数减法”时可这样引入:“在学习了有理数加法的基础上,我们来学习有理数减法,那么有理数减法法则是什么?它跟有理数加法有联系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这种引入新课方法适合教学内容与前一课有紧密联系或研究方法相似的课,有时一节课容量很大而旧知识又很熟悉,也可以使用“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6.趣味性实验引入新课艺术

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能支配内在动力,促成目标的实现”,所以以用趣味性实验引入新课,旨在激趣。如在讲乘方运算时用“拉面”引入新课,一是有趣,二是易接受。学生可以在课前后去拉面馆去,观察厨师操作。或要求学生用一张报纸对折再对折(报纸不得撕裂)直到无法对折为止。让学生猜猜看这时报纸有几层?再把结果表示出来引出乘方概念。

这种引入新课方法,必须符合数学本身的科学性,违背科学性的引入即使生动,有趣也不可取,甚至会出现“喧宾夺主”的后果。

当然,引入新课的方法很多。但不论以那种方法和手段引入新课,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将学生从“要我学”被动学习情绪激发到“我要学”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欲望上来。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但要注意课堂教学整体设计,把引入新课视为一个重要环节,不管用那种方法,都要简明扼要,紧扣课题,切忌拖泥带水,影响正课进行。

教学方法论文范文篇3

对于统计学来说,其主要内容是学习统计的方法。由于该科目的学习内容属于较为实用的理论知识,因此,要针对这一点向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学习思想的灌输。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统计学,并非是一项纯粹的理论学习,它在现实中的应用是多方面的。而学会统计学,再学习本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的时候,就会倍感轻松。改变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的态度,让学生明白,来到高职院校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习一种生存的技能,而并非是学习枯燥的理论知识而学习统计。

二、让统计学的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如何让学生学好理论知识,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就要看教师如何引导教学。例如一个事件的统计,通过不同的方法统计计算的结果一定是不相同的,而最终事件得出的结论应当是相同的。让学生明白各种统计方法的计算方式,是为了让学生在应对各种各样的事件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而并非是要学生做过多的无用之功。统计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应当注重课堂与学生的互动,如果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就说明学生在课堂上是听讲的,千万不要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课后。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热情本就不高,如果把问题留在课下,期待于学生在课下解决,那是几乎不可能的。因此对于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当堂解决。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该问题的答案或结论是什么。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教师所起到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朝着答案的方向去进行思考。在讲述理统计学的理论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举出实际例子,让学生清楚明白的学习统计学的统计方法。

三、实施项目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统计学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统计学所讲讲述的内容。在统计学的教学内容中,主要是讲述统计方法统计计算等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形成小组式学习,4-5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在这个教学方法中值得一提的是,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力,这在统计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当一个统计方法学习完毕之后,就可以实施这种项目教学法。启动一个统计项目。由两到三个小组负责一个统计项目的统计工作,他们相互之间不会做出任何交流,只有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这样他们采取的统计方法就可以区分出来。只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即可。每个小组使用的方法不同,他们所用的统计时间也不相同,所以,找出该事件中用时最短的一个小组,就说明他们所用的统计方法是最为恰当的。对于统计工作来说,统计的方法不同,计算得出的结果不同,但是针对同一事件统计出的结论是相同的。因此对于统计学的教学来说,统计方法的使用是没有对错之分的,真正值得区分的是统计方法是否得当。而让学生理解是否恰当的巧妙途径,就是让学生亲自验证这些统计方法是否真的适用于统计此类事件。学生通过接受项目,对项目事件进行讨论及分析,可以正确判断该事件统计工作适用于哪种统计方法,一旦确定了统计方法后,只需要注意数据计算过程中的准确性就可以了。那么这样的项目训练既可以让学生迅速掌握统计的计算方法,也可以让学生熟悉该类事件的数据特点。只要根据特点去讨论分析使用统计方法,那么对于统计学的教学就可以轻松很多。当学生最终将统计学课程学习完毕后,可以让学生负责一个综合性的事件统计。运用统计学的各种统计方法对事件中需要统计的项目进行统计。当然还是以小组套论的形式进行,在综合事件中,统计事件多种多样,而适用的统计方法也是不尽相同,因此,这个测试是对于统计学教学结果的最好验证。学生将该综合事件中的统计事件合理应用统计方法进行统计者,则视为运用统计学精到学生,给予成绩为优秀;对于该综合实践中运用统计方法并不得当,但最终得出正确结论者,则视为不能灵活应用统计学,给予该学生成绩为良好;对于使用统计方法得当,而未能得出准确结论者,则视为对统计学的内容未完全领会,对于数据计算等不能精准给予答案,给予这样的学生成绩为及格;而未能完成统计工作的,并且对统计方法混乱不知所用者,则视为对统计学内容未完成学习任务,给予成绩为差。如此,项目教学法就完成了。该方法的使用不仅仅可以让教师知道学生是否理解所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去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还可以开发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让学生遇到问题时尽可能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四、结束语

教学方法论文范文篇4

(一)“群文阅读”的落实意味着“教”的改变

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改变全面灌输的教学方法,把阅读的时间留给小学生,把小学生作为主体,让小学生自己去阅读,让小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的知识和能力。让小学生自主阅读,自己自主学习,学会阅读,学会学习是符合小学语文的奠基性原则的一种教学模式。语文教师可以给小学生布置一些阅读的内容,然后让小学生自己去阅读,语文教师不能讲太多,语文教师问的问题也不能太过于琐碎。小学生在阅读完以后,语文教师也不能发起太多的谈论和发表过多的感悟,要让小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语文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一定要抓住重点,把握难点,在不同的情况下,一定要学会舍弃,学会放手,要让小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学习阅读。

(二)指导学生尝试用多种方式进行阅读

语文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时,要根据读物的不同的性质,引导小学生去尝试多种多样的方式去阅读。例如,精度、略读、浏览、跳读等方式。群文阅读就意味着不能着重要求小学生“朗读”或者“有感情地朗读”,要让小学生学会默读和详略有度地阅读。

(三)坚持让学生自主阅读

小学生在进行群文阅读时,如果遇到了不懂的地方,语文教师不要马上帮助去解答,要牢记让小学生自主阅读,让小学生自己通过查资料或者自己主动去请教他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小学生的知识量和阅读能力会有一个阶梯式的提高。

(四)语文教师要会巧妙组文

小学语文教师组文的成功与否,关键就在于小学生有没有读下去的强烈的欲望,还有小学生在读完以后,有没有想要与人交流的强烈的欲望。如果读前有想读下去的强烈的欲望,读后有想要与人交流的强烈欲望,这就说明语文教师的组文是成功的,反之,则是失败的。举个例子来说,就像学年级下册中的《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一课,本文讲的是在野外要是迷了路,大自然中像太阳、北极星、大树、雪等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帮助我们辨别方向。这一课就是笼统地说有哪些事物可以帮助人们辨别方向,所以在学习这一课时,语文教师可以找一些实际运用大自然来辨别方向的文章或者是用其他方法来辨别方向的文章来让小学生阅读。然后语文教师请小学生交流“自己觉得哪些方法实用?”“自己有没有迷路的经历?”“怎样克服的?”“自己还有没有好的方法与大家分享?”等问题,这样,小学生既增加了阅读量,又学会了很多生活中的知识。

(五)在教学过程中,以文本多样性为线索进行组文

文章的体裁是多种多样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摒弃文章的单一性,引导小学生多阅读不同体裁、不同形式的文章。比如,在学年级下册中《泉水》这一课时,语文教师除了让小学生阅读文章外,还可以多加入一些描写泉水的诗歌或者绕口令等体裁的文章,这样就丰富了文体的多样性,使小学生的认知和语言都能得到发散和升华,还可以表达文章的个性,避免小学生阅读倦怠和审美疲劳。

二、语文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语文教师要想在实际的工作中顺利地实施群文阅读,自己的鉴赏能力和文学底蕴都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准。文章的选择和学生的阅读感悟是衡量群文阅读教学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群文阅读的前提就是要选好文章。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结合教材,还要结合课外的读物,要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阅读的内容选择。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自己进行大量的阅读。语文教师只有达到一定的阅读量,才能去给小学生找到适合的同一个主题的文章,才能在众多的文章中筛选出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章,才能用几篇文章就完成一堂课,并且凭借几篇文章的课就能让小学生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文学底蕴,还可以陶冶小学生的情操甚至净化小学生的心灵,才能保证对小学生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小学语文教师除了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量和知识技能外,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小学生在阅读时,语文教师要做到充分尊重小学生。小学生在阅读后,在与别人交流感情时,或者是在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不管是从哪个角度发言,也不管小学生的发言是不是合乎逻辑,答案是不是合乎常理,语文教师都要充分尊重小学生,也充分尊重小学生的言论,因为那是小学生自己的学习成果。

教学方法论文范文篇5

其一,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是人们在某种范围内根据特定的需要创造出来的。因此,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就拿较为简单的讲授法来讲,它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在短时间内传授较多知识,系统性强,亦可引发学生进行一定的思考。但是,它不容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还需要学生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和听讲能力。因此,较适合于中高年级,而且宜用于教材系统性较强的内容。

其次,只有实现有关教法的优化组合,才能为提高教法的使用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经验告诉我们,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质量的提高,依靠多种因素、多种方法的综合作用。巴班斯基曾指出:“不存在教学方法上的‘百宝箱’。”美国的富兰克尔也说:“不存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学生都行之有效的,唯一的‘最佳方法’。”因此,简单否定某一种方法或把某种教学方法的作用加以夸大,都是片面的、不切实际的。

再次,应注意选择教法和使用效果的有机统一。选择教学方法,核心问题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与学在教学的动态发展中得以平衡,最终使预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的实际效果相一致。为此,就应充分考虑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怎样才能学得更好。也就是说,应按照学生学习的一般程序来选择或设计教学方法,切忌简单套用某种教学模式的做法。

教学方法选择的程序,在一般的教学论中很少涉及。巴班斯基对这一问题的论述值得我们借鉴。按其基本精神,选择教学方法的程序,大致包括三个步骤:(1)明确选择标准;(2)尽可能广泛地提供有关的考虑方法,便于教师考虑和选择;(3)对各种供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各种比较。

参考上面的说法,我们认为选择教学方法的程序可分两个步骤完成:

第一步:学纲、分析教材,确定目标。由于教学方法始终受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制约,因此,要选择好教学方法,就必须首先了解大纲的精神,理解教材的特点和编写意图。

第二步:选择教法、综合比较,确定方案。选择教法既可直接考虑采用综合性的教学方法,也可采取将有关基本的教学方法加以有机组合的办法。特别是后者,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绝大多数教师所采用,应作重点考虑。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一节课中教材知识呈现的先后顺序,分阶段来考虑教学方法的选择。

下面,以“平行四边形”(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说明教法选择的做法和步骤。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关于平行四边形概念教学的具体要求是“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这部分教材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由解放军的红领章引入,通过度量引出平行四边形这一概念;(2)解释说明平行四边形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这一特征;(3)通过教具演示和插图等说明平行四边形具有可变性这一性质,并举例说明它在实际中的应用;(4)分别介绍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5)用韦恩图说明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教学的重点应该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这一概念及其特征。为此,该课时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特征,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可变性及其在实际中的简单应用,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了解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从属关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空间观念;结合教学进行热爱解放军和端正学习目的的教育。

教学方法论文范文篇6

教学活动的第一步就要明确教学目标。第一,知识目标。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本课程理论知识,明确知识理论原理与应用原理,熟悉课程中的概念和定理。第二,能力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具备独立操作实验实训课题的能力,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大型项目,对相关知识运用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能提出创新的设计思想与设计理念。第三,情感目标。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能积极参与各项创新活动,最终取得优异的成绩。

2教学方法的选择

理论、实践和创新结合的教学方法从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三个方面的学习的紧密结合来设计。

2.1理论教学方法

理论知识是学生继续学习研究的基础,是实践和创新开发的基础,主要以讲授法为最佳。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它是教师使用最早的、应用最广的教学方法。可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几乎都需要同讲授法结合进行”。讲授法并不是意味着老师讲,学生听这一简单的行为活动。言语的理解是一系列积极的、在经验知识指导下的操作活动。在讲授法的条件下,学生不是消极的接受知识,而是对教师语言的分析、理解和存储的整体的过程。综合看来,讲授法具有在短时间内提供给学生大量知识的优点,使学生能够快速地理解掌握本学科需要的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实践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实际操作为主,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在《教育大辞典》中解释: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包括实验、实习、设计、工程测绘、社会调查等。旨在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独立工作能力。各类型高等教育共有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实习、工程训练、实训、课程设计等。实践并不是理论教学的简单的延伸,而是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将所学理论课知识得到感性的认识,增强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3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作,使学生有思想、有智慧、有能力进行创新。创新教学方法就是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贯串在整个培养过程当中。

2.4理论、实践和创新结合的教学方法

理论、实践和创新结合的教学方法把三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教学过程中各占一定的比例,不否定传统的讲授法和实验环节,在此基础上添加创新环节,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调节。

2.4.1案例让学生找

教师将理论知识的应用案例布置给学生,学生课下查找资料举出合适案例。首先学生只有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才能找到合适的案例。其次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最后,由于所占的角度不同,同学的讲解更容易理解的掌握,同时促使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中,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习兴趣。

2.4.2疑问让学生答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问,教师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给予学生引导,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并在总结答案的过程中提出新的想法和问题,再通过进一步的查找资料和相互讨论得到综合性的结果。通过这种方法促进学生动脑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2.4.3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思想,进行创新创作

鼓励学生依靠所学知识进行扩展,提出新的想法和新的理解,在课本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组织创新知识的演讲与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并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表扬,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思考、参与教学的乐趣;对学生的想法与创作进行记录备案,给学生奖励。通过这样微小的积累过程,可能刚开始学生并不能提出多么有创意的制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习惯了创新思维之后,就后收到很大的效果,使课堂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的课堂,课堂教学方法不再单一,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3教学过程的实施

首先,教师必须熟悉课程知识和相关行业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快速地理解掌握本学科需要的知识,对学生创新设计提出指导意见,参与学生的讨论,对学生的创作给予评价和提出修改方案;对学生有耐心,课上讲解,课下交流,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及时沟通,鼓励学生坚持下去,对学生的研究能给予正确建议;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学生一起研究探讨相关知识的发展与创造,达到师生共同进步的目的。第二,学生不再是倾听者,而是课堂的参与者。课堂上积极思考,课下查找相关资料、讨论总结所学内容,搜寻相关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大胆提出新的想法,新的见解,并经过实践发明创新。第三,制定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估体系。调整理以往考核比例,改为理论成绩+实践成绩+创新成绩三部分考核的模式。理论考核仍以期末考试为考核形式;实践成绩根据学生平时的实践过程表现给予打分,成绩由教师、学生代表和学生本人三部分取平均值,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能力;创新成绩由班级组的评估小组依据学生在课堂及课下的创新思想和创新作品打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形成规范的实践过程和创新设计的归档材料,以便作为考核依据和今后学生学习和借鉴的依据。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果得到了充分的重视,更加认真去研究和实践,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标准。

4结论

教学方法论文范文篇7

论文关健词:地质实习启发式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野外地质教学实习是地质类本科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集知识、能力和素质于一体的高素质人才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野外实习对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特别是提高大学生的业务素质显得尤为重要。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实习经费的匾乏,在实习学时不断减少,实习任务重的情况下,根据“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恒的主题”和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的教育思想,围绕着如何保证实习质量,防止教学滑坡等间题,实习队除了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培养能力,制定新的实习计划和实习成绩评定系统;重视发挥野外实习自身的育人功能外,还不断加强野外实习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探讨,把启发式教学运用到野外地质教学实习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野外启发式教学就是在教学实习过程中,克服平坦直述的简单讲授,而是针对观察的地质现象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对地质现象进行认真的观察,分析,联系课堂理论,最终由学生自己说出间题的答案。实践证明,在野外教学实习中坚持启发式教学有以下几方面的教学意义

一、野外启发式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对地质现象的认真观察

地质科学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在野外实习中必须对地质现象进行认真的观察,这不仅是要求未来地质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品质,也是千里迢迢来到实习区进行教学实习的目的所在。因此,能否在野外对地质现象进行认真的观察影响到学生地质现象感性认识和有效信息的获得,也影响到教学实习的质量。因此,在实习前,我们总是要求学生加强对地质现象的认真观察。然而,在教学实习中,总有部分学生把对地质现象的观察视为“软”任务,而把带队教师口授内容记录下来视为“硬”任务。实践证明,在野外实习教学过程中,运用“引而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是促进学生对地质现象进行认真的观察,提高教学实习质量有效的教学方法。

野外实习中的启发式教学要求带队教师在讲授地质现象时,不能像讲解员、导游员那样简单地告诉学生“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而是针对发现的地质现象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对地质现象的注意,进而引导学生对现象由表及里地观察与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联系课堂理论,最终由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例如,南京汤山地区为广泛的沉积岩分布区,偶尔有少量的闪长粉岩(岩浆岩)以岩床产状侵入在沉积岩层中。当对其进行观察时,教师不是首先说出闪长粉岩的名称,而是向学生提出这是什么岩石的问题。激励学生纷纷采集标本,拿出放大镜争先对标本进行认真观察。由于岩石类型由沉积岩大类突变为岩浆岩大类,学生一时很难辨认出岩石确凿名称。带队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岩石学理论对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和产状进行认真观察,分析,很快,由学生们说出岩石的名称—闪长粉岩。教学实习的实践充分证明,野外实习中的“引而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对地质现象进行认真观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地质现象进行认真观察的科学习惯。

二、野外启发式教学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与野外实习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显著的区别。野外实习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在野外实习中对各种地质现象的发现与观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课堂理论。要说区别,那就是两者实施教学的环境截然不同。野外实习观察和探索的对象决定了野外实习环境的艰苦性。野外实习往往是在顶骄阳,冒酷暑,攀陡崖,穿密林的艰苦环境下实施教学。为克服由于教师教学方法单调和部分学生因怕苦怕累引起的“厌战”情绪,甚至擅自离队情况的发生。因此,在野外艰苦的自然条件下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保证教学实习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组织野外实习的实践充分证明,采取“引而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在野外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首先,野外“引而不发”的启发式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对地质现象观察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学生对地质现象的观察、思考和回答教师的间题,在教与学之间,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构筑起一条相互联系的纽带加大了学生在教学实习中的参与,克服了因实习环境的艰苦和教师教学方法单调而引起学生“厌战”情绪和由此导致的学生擅自离队情况的发生。其次,野外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实施,改进了教师野外实习教学方法,改变了过去那种平坦直述,枯燥无味的讲解员式的教学方法,也改变了学生在实习中只管记录而忽视观察的偏向,由于教学方法得当,野外实习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使艰苦、单调的野外实习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在野外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保证教学实习的质量。

三、启发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野外地质教学实习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间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学实习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野外教学实习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亲身对地质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联系课堂理论,正确找出问题的答案,既强化了学生在教学实习中的参与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间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南京汤山教学实习过程中对陈家边一狼山斜断层进行观察时,教师预先没有告知学生前面有断层。而是要求学生认真测量高丽山组地层产状并沿其走向向前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发现高丽山组地层突然消失而面前出现的是青龙组地层。针对这一现象,教师提出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现象的问题。学生经过一番分析思考后,便异口同声回答是断层。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了断层,揭示客观世界的奥秘,既培养了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间题的实践能力,又对实习学生学好地球科学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大自然是地球科学教学偌大的天然实验室,这个天然实验室保存了数亿年以来的古海洋遗迹和各种地层,古生物化石、岩石、矿产及各种构造现象。在野外教学实习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现象,认识客观世界,进而提高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发现间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例如,在对实习区志留系、泥盆系层面上的波痕、雨痕和交错层理等层面原生构造进行观察时,教师通常不首先把“是什么”的现成答案交代于学生,而是把“有什么”和“是什么”“如何形成的”等问题交代于学生。学生通过对现象的发现、观察,联系课堂理论,很快就能说出原生构造的名称和成因。教学实践证明,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运用“引而不发”的启发式教学,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观察、分析,找出问题的答案,既为学生提供一个观察、分析间题的思维空间,又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方法论文范文篇8

关键词:新课标;口语;效果

著名的英语教学专家WM.Rivers指出:“学生的需要不单是个人的,它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的压力和政治需要。”随着改革开放形势发展,中外交往日益频繁,运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因此,学生在中学毕业后,既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知识,又要能用英语进行初步的交际能力,新教材的出版正是适应这一需要。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针对新教材的特点,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贯彻听说领先的教学思想,我在实际的教学中,主要有下列一些做法:

一、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必须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教无定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拘一格,综合学生、教材、方法及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兴趣,唤醒学生潜能。教师要充分备课——备学生、备教材、备方法,要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创新性。在教学中要本着用爱心、热心、耐心、同情心,求新、求活的原则;不要因为学生讲的不好而大发雷霆,要多引导,多鼓励。教育的过程本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即生命体之间的信息交流,这信息不仅有知识的内容,更有情感的蕴意。我们经常会听说过这样的情况,学生由于喜欢某一位教师而努力学习他的课。这说明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保证。正向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的那样:“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有效进行教学的主要条件,而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的创设又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或前提的”。

二、注重师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的好坏对学生学习情绪及学习兴趣影响极大,课堂教学中必须达成师生之间的双向理解,沟通师生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人有自己的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不同的个性特征。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进行课堂练习时,我能注意从大多数学生实际出发,根据难度,以适当的问题提问适当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对他的重视;也使他们看到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从而增添学好外语的自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仔细地处理教学中的每个问题,保证学生始终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在同学们进行口语训练时,出错是难免的。教师应该努力帮助学生克服“怕出错”的心理。在练习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练习,大胆发言。对学生因口误而产生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我从不轻易打断,等讲完后,再婉转地指出。如果一出错就纠正,就会极容易地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而且随着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这些错误大都会逐渐克服。对学生在学习上所取得的每一个进步,我都及时地加以表扬、鼓励,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就会促使他更加努力地去提高说的能力。

三、课文教学坚持听说领先

1、在听的基础上,培养说的能力。

学习开口说话的关键首先要听清楚,然后才能开口模仿;模仿准确了,就会有信心,也就会愿意继续去听、去说。再者,只有多听,才知道英语是怎样说的,知道重音、意群、连读、爆破等,才会减少汉语表达的影响。我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每教新的课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听两遍课文录音。第一遍重头至尾听;第二遍是一段一段听,每听一段,就让学生根据所听内容,利用课后练习所提供的问题,让学生用完整的句子来回答,这样既训练了听又训练了说。

2、课堂教学中,尽量用英语教英语。

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听力水平,有利于向学生提供大量说英语的示范,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用英语组织教学,假如学生听不懂,我就借助其他一些实物,图片,简笔画来帮助学生理解。实在难以理解的,我情愿用中文翻译一遍,但也必须坚持用英文讲解,目的就是给学生增添一个锻炼听的机会。没有足够听的实践是不会开口说的。

3、重视朗读、背诵、复述。

新的课文教完以后,我要求学生背诵全部或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求熟读课文。我认为朗读、背诵是训练学生说的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既有利于正确、熟练地掌握语音。巩固牢记词汇、句型等大量语言材料,也有利于培养语感,达到熟练运用语言。另外,在背诵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复述课文。复述课文可采用多种方法:例如(1)提供一些关键词,让学生复述。(2)运用一些问答题,让学生先回答,然后连句成篇。(3)也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自由复述。

课堂教学是进行听说训练的重要途径,但是要使学生真正开口,单靠课堂上四十五分钟是不行的。因此,进行课外听说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我的做法是:

1、让学生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利用录音机、电视机来促进学生的听说训练,让学生跟着录音机听音、模仿;现在电视上英语栏目较多,可让学生在自己合适的时候收看。

2、组织英语第二课堂。在课后,把学生组织起来,就课上、课外一些感兴趣的话题用英语进行讨论。排演一些短剧、讲故事等。这些活动既培养了他们说的能力,也激发了他们学英语的兴趣。

3、平时,我还要求同学们之间试着用英语交流,锻炼说的能力。

总之,笔者认为口语教学应是学生积极参与,运用英语来实现目标、达成愿望、体验成功、感受快乐的有意义的交际活动过程。要想改变口语的教学现状,必须从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入手,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大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活泼、风趣、幽默,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感染学生,自始至终吸引着学生。简明扼要的引入,语法教学的情景化,对话的交际化,要使学生在一种愉快、轻松的环境下学习。但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参与课堂语言交际活动的机会,组织丰富多彩的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英语口语练习活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多鼓励,少批评,让学生开口、坦诚地表达自己,从而从各方面刺激,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使口语课堂活跃起来,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庭芗,英语教学法

教学方法论文范文篇9

在课程最前面,往往会有绪论这个部分。这个部分是对课程重要性的一个阐述和讲解,并着重介绍这门课程的主要的研究内容。要将机器中经常用到的结构和零件的组成和特点等都指出,讲解机器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原理。所以,在进行这一部分教学的时候,要采用新颖大胆的教学手段,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包括多媒体、绘画等,将产品的参数、特点都表现出来。这样一来,就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二、教师要注重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把关

由于机械设计的基础课程内容很多,需要记忆和背诵很多有关的公式、参数等,而且还要求学生要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是,学生的有关课时却在不断地减少,这就产生了巨大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就需要教师将课堂变得精简充实,丰富多彩。这里说的精简,不是说对教学内容进行剪切,减少教学内容,而是指将教学内容进行浓缩,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用更短的时间,学到更多的内容。教学的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还有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尽量做到针对每一个学生,都有最适合的方案。做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在课前,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先进行一个课前预习,要了解和掌握本章课程的课程要求,然后,有选择地选取重点内容,进行重点突破。从表面上看,教材的内容是零散孤立的,但是,实际上,教材内容是联系的。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把联系教材内容的那条线整理出来,不必按照章节的顺序进行授课,而是要使得教学的效率实现最大化。在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做到成竹在胸,语言要简明扼要,不要废话,不要长篇累牍地宣讲。

三、要和学生积极互动

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起到的是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一定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进行课程学习,这才是重中之重。在此过程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相互学习。只有互动式的学习方式,才能做到这一点。要改变传统的师生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

四、运用多媒体手段帮助教学的进行

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具有很多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企及的优势。首先,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传播大量的信息。其次,这一方式直观强烈,交互性强,课程进行之中,趣味性强,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因此,多媒体教学已经极其广泛地被运用到了现代的教学之中。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手段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改革的实施和进行,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时候,多媒体课件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对教学效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制作多媒体课件,一定要注重实用性,要突出重点,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点。同时,要尽可能地具备一定的艺术性。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喧宾夺主,将艺术性变成了花里胡哨,凌乱不堪,这是不可取的。

五、做好总结和对比工作

教学方法论文范文篇10

讲座式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拘泥于教材章节和结构,由教师合理组织内容和佐证素材,生动详实地对讲座专题进行深入剖析,并让学生不断地参与互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该教学方法是适应课程性质和拓展教学内容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激发其创造力,它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教学内容更具有实践性和前沿性。教师可以将自己亲身经历的计算机常见故障,使用过的工具软件、网络应用技术,以及最新的专业研究等内容丰富到讲座环节,从而使讲座比课程教学更具专业深度和知识广度。

二、讲座式教学方法的实施

(一)讲座专题规划依据课程内容和学生需求,教研室成员就当下学生感兴趣、有需求的计算机技术、网络应用和智能手机软件应用等内容进行归纳整理,逐步形成了计算机日常维护、网络资源共享、网络购物实战和智能手机优化等多个讲座专题。通过这一系列的讲座,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知识广度和深度,并掌握更多计算机实践技能,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讲座实施

首先,教研室将讲座任务下达给在该领域有特长的教师,确定讲座时间,并对此次讲座的要求和目的做出说明。其次,由该教师就讲座要求和目的进行专题设计,收集资料、备课、规划讲座进程并组织开展讲座。然后,学生积极参与讲座过程,并与教师就内容进行互动,与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探讨。最后,由教研室组织到场学生对该次讲座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更好地改善和提高。

(三)保障措施

1、及时更新讲座内容。根据当前计算机知识需求和网络发展方向,及时调整讲座内容和讲座佐证案例,做到讲座内容与时俱进且保证佐证材料的趣味性和时效性,让大家关心的技术和应用能够尽快出现在讲座中。从而形成一个教研室精心规划,教师认真组织,学生乐意参与且能学有所获的讲座氛围。同时,由于计算机和网络相关的科技领域较为广泛,可圈可点的专题较多,教研室必须在这些专题当中进行适当的取舍,从而将适宜的内容更新到讲座当中。

2、结合课程特点开通多种新媒体服务。计算机基础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接触为数不多的一门计算机应用课程,该课程具有操作性强、涉及信息技术多等特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研室开通了微博、微信和网络学习空间等多种新媒体服务,这些新媒体除服务正常的课程教学外,还对拓展课程教学有重要作用。例如,讲座通知可以通过微信公共平台群发信息,教学资源可以通过微博和网络学习空间及时分享给每一位学生。这些新媒体服务有力地保障了课程教学的实施。

3、对讲座进行有效总结。尽管每一次讲座都是教研室精心规划,教师认真实施,但难免百密一疏,还是很有可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所以每一次讲座结束后,教研室要通过对讲座内容归纳、总结,以及针对听众进行现场问卷调查,从而获取可靠的反馈信息。通过对一手数据的反复分析总结,能够更加直接地了解学生的期望和对讲座的评价,对下一次讲座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四)注意事项

1、精练讲座选题。作为计算机基础的拓展教学,讲座是课程有益的补充和延伸,而非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复和加深。受学期和正常教学的约束,每个学期安排的讲座次数不宜过多,一般一个学期控制在3~5次。讲座选题要精练、有必要,同时还要考虑听众的接受能力,把握好讲座内容的难易程度。选题工作由教研室集体研究,兼顾学生和社会需求,突出知识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2、把握讲座的“度”。所谓“度”,指的是讲座内容的深度和讲座包含知识量的广度。因为讲座面向的听众主要是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计算机基础较差,所以规划讲座的教研室和负责讲座实施的教师必须严格控制讲座内容深度和知识广度,内容不宜过难,知识含量不宜过多,甚至还要在适当环节控制语速,为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要从学生角度出发,从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初衷出发,让学生对讲座的内容充满兴趣,通过简单的引导,鼓励学生自己去尝试。有了兴趣和需求的驱动,学生就会主动去探索和尝试,进而深入学习和掌握,最终达到讲座式教学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