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分类评价指标研究

时间:2022-09-04 09:29:00

高职教师分类评价指标研究

随着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展,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成立社会关注的热点。为了可以有效提升高职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我校每年会对教师进行教学水平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采用的是定性分析和单项因素的评价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很高的主观性,导致评价的结果不够精确和全面,不能很好地反应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对于评价结果也有很多的质疑。教学有很高的不确定性,课堂教学也具有模糊性,因此在教学评价时要将这些因素一并考虑进去。在进行教学评价指标的研究中,基于模糊分析下的教师评价被各科教师接受,同时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设定对教师进行分类评价,可以将教师的教学教学能力、教学效果、教学过程等综合进来,让各科教师可以对自身的教学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完善。学校为教师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有效的依据。

一、高职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1.评价目的不明确。目的是行动的导向,教师评价的目的是教学活动的方向。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开始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估工作研究,但是在教师评价依然缺少明确的改进意见。同时由于各科的发展速度也不尽相同,也没有根据各个专业的实际情况,进而对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缺少一定的指导,在教师的评价目的上显得不够明确。在高职院校教师评价中采用分类评价指标体系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分类评价让评估结果更具有准确性和针对性,各专业的教师也可以结合当下社会的人才需求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评价过程沟通少。一些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师评价时往往只是按照评价体系的指标单方面进行评估,不会和被评估者进行沟通,即便评价结果有了更新也不会及时反馈给被评估者。同时,不管怎样的评价结果被评价者也不能有异议只能接受,但是却得不到该评价结果应有的改革方案及措施。高职院校的在评价体系的构建中没有建立沟通的平台,也不会定期与被评价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更不会在评价期对教师进行一定的指导,这是导致教学效果进步缓慢的主要原因。基于以上问题,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应该对教师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对各专业的教师进行教学水平评估,构建基于模糊层次的高职教师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要建立在线沟通平台,与被评价者进行及时的沟通,对于教学过程也可以针对性给予一定的指导,让每个教师在评价中期教学能力都有相应提升,这是进行教师评价的主要目的。3.评价制度不合理。目前,高职院校的评价制度依然是一种被动管理、单已认定的体系。由于受到整体性的制约,教师分类评价体系还没有完全成形,从整体来看,教师评价体系缺少一定的数据作为支撑,而且由于教师评价缺乏针对性和合理性,其结果对教师教育能力的提升没有太多效果。4.评价标准不准确。传统的教师评价指标体系过于注重统一性,对教师评价不够细化,略显粗略,同时评价结果不能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无法对不同学科、不同岗位进行合理而直观的评价,缺少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相应的也就增加了执行难度,不利于教师自身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因此,在高职院校加强教师分类评价体系的研究可以避免教师过于逃避责任或把工作重点放在应对评价,而忽视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采用分类评价的目的是让教师把教学质量放在工作的第一位,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被评价者地不满和抵触情绪。

二、高职教师分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1.有针对性。分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坚持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质量为主,全面提升教师的职业技能和专业水平,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师给予有针对性的建议,把评价体系中的整体性和针对性进行有机结合,使评价结果可以为每位教师都提供完善自身教学的依据。2.科学性。教师分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建立在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特点的基础上,以全院高职教师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根据教育学和统计学理论针对高职院校的特殊要求客观设定评价指标系数,使分类评价的结果可以具有很高的关联性同时又不会互相重复,保持自身数据的独立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分类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和可信度。3.合理性。分类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依据教师的领域与工作范围对评价对象做出有价值的判断。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必须具备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必须采用分类评价对教师的做出全面的评估,避免评价结果失去应有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坚持为教师提供正确的教育导向,对一些很难直接量化的指标,如思想观念等,可以进行定性分析并采用间接定量的形式对对象进行合理的评估,以免失去评价的公平性。4.职业性。高职院校的教师分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一定要突出高职教育的教育特色,教学目标是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不断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想要构建出符合双师型特点的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就要在其职业性的基础上,对教师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基本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三、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高职教师分类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1.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教学质量的评价具有很强的层次感,在实际评估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在评价过程中要有一定的取舍,对各专业领域中影响因素相似者要进行一定的整合,同时对个专业的职业性质要进行适当的考虑,建立一个三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将其涵盖的内容进行分类,如表所示:2.完善高职教师分类评价标准的建设。教师评价是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建高职教师分类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为创新特色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毕业生质量提供有效的改革依据,不断规范高职院校的管理机制,建立以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对每一个教师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评价,同时建立以学生评价、教师自评、专家评价等综合因素的分类评价标准,在每个专业领域的职业特点的前提下对各科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分类评价,具体标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评价指标的导向性。高职院校的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各领域的技术人才为目标的,因此目标导向的确定是为了让教师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进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样能保证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2)评价指标的动态性。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改变,因此评价指标的标准应该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给予教师符合实际的评价。虽然一套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在一段时期必须保持一定的稳定性才能促进教师按照一定的方向去努力,如果在短期内不断变化的话很容易让教师失去准确的前进方向,很难达到教学评估的目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学校应该建立相应的反馈平台,针对教师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疑问可以及时给予处理,让教师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不断进步,保持自身的创新性。(3)评价指标的多元性。由于高职院校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单靠对教学质量的评价还是远远不够的。高职院校的教师教学的目的具有很高的职业性,而各个领域的岗位也在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增加相应的工作内容。因此,对高职院校的教师评价要符合多元化的社会发展。除了教学外,还要增加教师在科研及班级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在保证重点内容的基础上要突出综合性内容的特点,按照不同的评价比重进行分类的划分,并给予合理的评价。

综上所述,基于模糊层次分析高职教师分类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综合教师的教学能力、学习能力、经验积累等方面,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还能对评选结果进行模糊等级的划分,同时让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对所教学科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使教学内容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此外,也可以让教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直观看到教学的等级,进而激发出教师的继续学习和深入钻研的热情,不要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使学生可以掌握更多、更广的知识,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梁远信.模糊层次分析法在高职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

[2]蒋沈庆.基于FAHP和模糊综合评判的高职数学教师素质评价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4

[3]蒋沈庆.高职教师综合素质评价研究——基于FAHP和模糊综合评判[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4

[4]王恒.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的高校教师评价研究[J].山东大学,2011

[5]徐晓璇.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高职院校导师制绩效评价——以物流专业为例[J].物流科技,2015

[6]王树红.多层次分析法在高职物理教改效果评价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2

[7]杨添平.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高职院校教师人岗匹配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2014

[8]SaatyTL.TheAnalyticHierarchyProcess[M].NewYork:McGraw-Hill,1980

作者:胡业权 单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