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能力构成思考

时间:2022-05-24 08:54:17

高职院校教师能力构成思考

一、高职院校教师的素质和能力面临新挑战

1.高职院校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是我国职业教育进入科学发展新时代的基本要求。2011年12月,教育部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工作会议,分析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即职业教育已经进入了科学发展的新阶段;明确了工作方向和思路,即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职业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位置,对高职教师素质和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2.高职院校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是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要求。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是教师的专业成长。高职院校教师专业成长是以“产教研”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学生管理能力、科研创新能力、行业协作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阶段性对新任教师、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和老教师的继续教育提出了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要求。

3.高职院校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是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的迫切要求。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改变着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这些学习方式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强调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高职教育“高端技能型”的培养目标要求高职院校为高职学生提供高端前沿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发展的特殊学习环境。这种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对高职教师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高职教师面临新的挑战。

二、高职院校不同年龄阶段教师素质和能力构成分析

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成长经历了新任教师、中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和老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各年龄阶段工作任务和工作重点的不同,对不同年龄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结构提出不同层次的发展要求。

(一)新任教师的能力构成

高职院校新任教师,是指刚入职五年内的教师。这些刚入职的教师主要承担“校内教育者”的工作角色,其主要任务是从事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课堂教学和校内实践课教学及相关工作。同时,青年教师还有个人专业发展的需要。相对应于“课堂教育者”的工作角色,新任教师必备的主要工作能力包括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课堂教学能力、校内实践课教学能力、指导学生学习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和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等。1.基础课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必备的教师职业能力之一,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的高低。基础课包括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基础课课堂教学能力具体包括导课能力、课堂提问能力、教学反馈能力、结课能力、课堂学生管理能力等。2.校内实践课教学能力是指,在校内实验课堂上、校内生产车间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技能,发展专业能力的专业实践课程教学能力。具体包括教师演示能力、示范能力、指导学生操作能力、评价学生操作和学生作品能力、组织学生相互评价的能力等。3.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具体包括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的能力、唤醒学习需要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能力、指导学生自我监控和自我强化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习反思的能力。4.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计划、评价、反思、总结的能力,是教师总结个人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能力。具体包括:制订教学计划的能力以及教学过程(包括一节课、一个单元和一个学期)完成后,分析、评价和调整教学计划的能力;教学过程设计能力以及反思、评价、修改教学过程设计的能力;对其他老师教学的听课、记录和反馈评价能力;以及撰写个人教学经验总结报告的能力等。5.新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教师职业规划是指对有关教师职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的设想和规划。包括对教师职业的自我认同、对教师职业目标和预期成就的积极期待、对工作单位和岗位的设计,对成长阶段步骤和环境条件的考虑等。

(二)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教师的能力构成

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学和改革的主力军,是“产教研”结合的领头兵,其主要工作任务是除了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外,还要参与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协调组织、学生行业服务指导以及高职教育科学研究等领域的工作,中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工作角色转变为“改革者”“研究者”的角色,为此,骨干教师和中年教师特别需要发展以下几种能力:1.课程资源开发能力。知识的更新、行业的发展、教学对象的特殊性等,要求教师具有更新课程内容,以及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首先,教师要了解和关注本专业理论发展的新知识、新方向,及时更新专业理论课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能够联系本专业的前延动态。同时,教师需要了解和关注社会、行业、企业对本专业的新要求,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反映社会和行业的最新需要。教师还要分析和了解教学对象的新变化、新特点,及时更新课程内容、方法和技术,满足不同教学对象的不同要求。2.课堂教学改革能力。大多数中年教师沿袭“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不利于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不利于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不能满足高职“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的需要。所以,中年教师需要适应“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锐意进取,具备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识和能力。3.行业服务和协调组织能力。校企合作,为行业和企业服务,是高职教育产教结合的特殊要求。骨干教师行业服务和协调组织能力包括:撰写本专业领域校企合作计划书的能力;在学生进入企业、车间学习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与企业培训师的协作能力;能够记录和分析有利于促进学生实习实训的反馈信息;评价学生的实习实训成绩的能力;了解行业发展的新方向、新动态和新进展;改进和完善校企合作计划的能力。4.高职教育研究能力。这是高职教育的特殊的要求,即要求高职教师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高职教育研究和探索工作。职业教育研究能力包括教育资讯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教育资讯能力包括对教育信息的检索、选择、分析和综合能力,校内外网络协作能力等。教育研究能力包括科学探究精神、科研方向和研究课题的确定、科研方法的选择、课题组成员的内部合作能力、合作单位的协调能力等。

(三)老教师的素质和能力要求

老教师指二十年工龄以上,积累了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资深教师。经过多年的工作积累,老教师已经具备娴熟的校内课堂教学技能和丰富的行业实践指导经验,拥有了指导青年教师发展的条件,成为青年教师成长的“亲密伙伴”和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引路人”。同时,老教师还要注重自身的知识更新技术更新,活到老学到老,坚持终身学习。此外,预防职业倦怠等心理问题也要引起老教师的重视。相应地讲,老教师需要具备的能力具体包括:1.指导青年教师发展的能力。在高职教学和管理过程中,老教师通过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指导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传”,即通过示范课等形式传授课堂教学经验、学生管理经验、指导学生学习的经验等。“帮”,即通过听课、评课等形式帮助青年教师发现其教育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中优势和不足,以激励其充分发挥潜能,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水平。“带”,即通过微课教学的形式带动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发展,训练青年教师掌握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为提升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条件保障。2.终身学习能力。快速发展的时代对老教师的工作胜任能力提出严峻挑战,老教师特别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包括学习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关注学术前沿动态的能力、关注社会和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的能力、适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的转变的能力等等。3.预防职业倦怠的心理调节能力。老教师的职业倦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预防职业倦怠需要从中年教师着手。预防职业倦怠的心理调适能力包括:首先,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积极的情绪能够扩展思维、激发积极的行动。其次,提升职业幸福感。教师可以通过积极语言自我激励、自我指导,体验教育工作的快乐,提升职业幸福感。最后,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问题的探讨,都需要教师与他人合作探讨、团结协作。

三、确立以能力发展为核心的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理念

教育理念决定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需要首先确立以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先进教育理念,为教师素质和能力可持续发展提供思想保障。

1.能力本位理念。以能力提升为本位是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理念。该理念主张: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全面分析教师岗位职责和工作角色,以提供教师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为前提,以教师能力发展为核心,以教师综合素质和实践实训课教学能力的提升为重点,构建课程和内容合理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体系。

2.终身教育理念。从高职教育对象的角度看,高职教育面对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传授的是不断更新的新知识、新观念、新方法和新技术,适应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和行业对高职教育的特殊需要,所以,高职院校教师只有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成长,才能够满足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为此,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构建分年龄、分层次的结构以及合理的教师专业成长培训内容体系,以促进不同年龄阶段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持续发展。

3.多元化发展理念。高职教师素质和能力结构是多重复杂结构:既要有宽广的普通文化素质,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既要有扎实的课堂教育教学能力,还要具备服务行业(企业)、校企协调合作的能力;既要有基本的教育教学能力,还要有课程开发、研究创新能力。高职教师素质和能力结构的多重性和复杂性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多元化发展要求。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可以充分考虑本科院校培训、师范院校培训、企业(行业)培训,以及校本培训多种途径齐头并进,以满足高职教师多元化发展的需要。(本文来自于《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原兰兰卢文汇连仙枝工作单位:晋城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