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海洋教育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2-14 05:00:27

高中地理海洋教育现状及对策

摘要:海洋教育是高中地理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目的主要在于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基本海洋知识的基础上,认识海洋,热爱海洋,为学生以后开发、利用以及保护海洋提供科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科学、有效的高中地理海洋教育对增加学生海洋知识积累,开阔视野,培养学生海洋主权意识、经济意识与环保意识等均具有重要作用。但现阶段,我国高中地理海洋教育过程中凸显许多问题,教育效果不佳,急需学校与教师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新型的课堂教学策略,以增强学生对海洋安全的认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本文主要从目前我国高中地理海洋教育出发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解决以上问题的教学对策。

关键词:高中地理;海洋教育;现状;对策

目前已有多项教育研究资料表明,现阶段我国许多高中的地理学科海洋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学校与教师不重视海洋教育、学生获取海洋知识的途径单一以及学生海洋意识薄弱等,教学现状不佳,教学效果不理想。当前环境下,高中学校与任课教师在地理学科实践教学中需重视并加强海洋教育,以增强学生对于海洋环境保护的觉悟,并培养其发散思维与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社会人才需求,推动社会现代化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一、适当扩充教材中的海洋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当前形势下,我国许多高中学校的地理学科教材中的海洋知识不完善,学生在课堂接触和学习的海洋知识有限,从整体上来讲教学效果并不乐观。故现阶段,教师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需严格遵循新课程标准,有选择地对教材中的海洋知识进行扩充,以增加学生海洋知识储备,促进其全面发展。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选择课堂扩充知识点时,需提前进行深入调查,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其感兴趣的海洋知识点,依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制定课堂教学程序并认真执行,以增强课堂知识扩充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例如,在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补充“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等知识,并将二者有机融合、相互渗透,以拓宽学生学习知识面,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资源节约意识以及可持续发展观念,同时还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二、巧妙设置专题探究问题,增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问题探究教学属于研究性教学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是目前我国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新型教学策略,应用于海洋教育具体可表现在:教师依据某种海洋事实或海洋现象提出问题,指导学生搜集、分析和研究海洋知识并最终解决问题。此种教学手段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理性思维,提高对各种海洋资料的分析与使用能力及其知识迁移能力等均具有重要作用。所以,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师在实践课堂教学中需重视问题探究教学,可通过巧妙设置专题问题,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在带领学生学习教材知识后,提出具有神秘色彩的探究问题:请同学们从海洋航线的选择角度出发认真思考一下,为什么泰坦尼克号会沉没?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习动力;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积极联系海洋运动、海雾形成以及冰山等多项知识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最终得出答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知识形成过程,体会课堂学习成功感。

三、积极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海洋知识实际运用能力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许多高中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未在现实生活中看过海,对海洋的印象仅仅来源于教材、电视或书籍,故学生很难对未接触过的新鲜事物产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佳。故当前环境下,教师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需多从学生实践学习考虑,尽量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或课外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近距离地接触海洋,增强海洋知识认知。例如,教师可在6月份的“国际海洋日”于校内举办“海洋知识科普月”活动,并组织学生成立兴趣小组,指导其搜集和研究海洋资料,鼓励开展个人化海洋知识讲座;或在周末空闲时间,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海洋馆,帮助其进一步了解海洋生物,增加其海洋知识积累并提高实际运用能力。总之,目前我国许多高中地理海洋教育过程中仍存在问题,教学效果不甚乐观。针对这种情况,本文笔者建议任课教师重视海洋教育,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适当扩充教材中的海洋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并有目的地设置专题探究问题,以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师也可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各种综合性实践活动,以增强学生对海洋知识的认知,提高其实际运用能力以及教学效果。

作者:季爱民 单位: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周慧.高中地理教学中海洋意识教育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4,(35).

[2]程兆梅.高中地理教学进行海洋意识教育探讨[J].地理教育,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