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研究论文

时间:2022-05-03 04:27:21

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研究论文

当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许多高等院校都把大学生就业指导纳入教学中,有的学校设置为学生必修课程,有的作为选修课程,还有学校以讲座形式为学生提供帮助。实际操作过程当中,由于这门课程出现的时间不长,在教材内容、课程设置、课程安排以及师资力量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课程内容空泛不合理不少国家已经把就业指导教材内容换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有时代感的知识,并且也在不断地尝试着新的、科学化的教学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标准。一份权威报告指出,早在十几年前就把创业纳入教学体系的美国学校已经达到了一千五百所。到现在为止,位列美国大学排行榜前例的学校,大部分将就业指导列为课程范围。在我国,尽管不少学校从形式上开设了这一课程,但缺乏具体实践指导。就业指导课程必须要有大量的实践活动,但大部分学校还是把课堂作为教学的重点,学生只能学习到专业相关的理论知识。【4】从课程内容来看,政策和法律法规是主要教学内容,对大学生就业的技巧比较关注,忽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二)课程形式单调枯燥就业指导这门课程在很多学校中都是临近毕业才开设,通过毕业前的临时突击,向学生灌输一些就业技巧,希望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提升他们就业的能力,能够顺利谋求理想的职业。这样的教学形式忽视了学生的就业是一个需要在长期实践中才能形成的过程。(三)课程安排缺乏系统性和全程化在有些院校,就业指导课在行政机制推动下才开设。教授这一课程的教师不是专职教师出身,因此,教师教学经验的不足和专业技能的欠缺限制了这门课程的发展。体现在教学上,出现教学目的性不强、教学形式随机等问题,加之教材内容落后,教学质量只能在较低的水平停留。高校学生亟需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四)就业指导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课程,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特点。要求教师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不断更新知识,及时了解社会关注热点。此外,教师还要熟悉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目前,不少高等院校的相关教师虽然取得了就业指导的资格证书,但专业技能并不扎实,缺乏对就业指导的足够了解。

完善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策略及途径

1.建立健全教学组织,丰富课程教学模式,完善教学内容。在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组建就业指导研究室,主要职能是安排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大纲、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和学生进行学术经验交流并制定评估标准。就业指导课不能一直沿用一本教材,教研室要进行广泛及时的调查研究,制作较为直观的课件,提升课堂的新鲜感。2.系统化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工作。从新生入校开始,学校就要培养其成才意识,并明确就业方向,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和就业目标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其确定职业目标,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大二阶段应该教授学生更多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帮助学生占据就业优势,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大三阶段,学校帮助学生确立价值观和择业观;大四阶段就业指导部门要组织毕业学生参加招聘活动,组建就业心理诊疗室,对学生就业心理做出调整,减少他们的就业压力,传授面试技巧和职场规则。上述四个阶段相互联系,成为一个完善的就业指导链条。3.做好创业教育指导。从2003年开始,美国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口,每5个人就有1个参与过创业。其中不乏取得相当成功者,典型的代表就是Facebook的“掌门人”扎克吕伯格。创业作为一种全面展示自身综合技能的活动,需要将个人智慧与多项技能密切结合。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创业教育与实践训练,培养创业意识,转变传统就业观念,鼓励从被动就业向主动创业转变,使学生敢于创业、乐于创业,并且善于创业。(二)突出专业特色,完善教学内容就业指导课教学需要体现专业特色,并注重实践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自主创业意识的培养。学生关注本学校、本专业一些生动鲜活的就业实例,为学生们所熟悉,这些案例教学要求教师体现专业特色,并搜集在择业及工作岗位出现的典型,总结其经验,形成就业指导课堂的案例。并用专业理论展开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自我期望值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之间的矛盾,自觉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树立深入基层积累经验的就业意识。课程改革作为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创业教育课程应该注重创业指导、创业常识、创业心理、市场经济、公关交际、经营管理以及法律税收等方面内容。将学科、活动和隐性课程相结合,形成协调统一的创业课程结构。并通过良好的创业实践环境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志和能力。(三)增加师生互动,丰富教学形式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是学生学习的根本目标。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会应用很多团体辅导技术,例如角色分配、小组研讨等方式实现教学目标,为同学们建立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轻松地获取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例如模拟现场招聘活动,通过纠错、正确示范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应聘技巧、言辞礼貌以及行为举止等。以学生为中心,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提出有效的解决意见和建议,通过实践调查解决学生心中共有的难题。就业指导中心建设就业信息平台,及时公布招聘信息,成立就业指导网站,利用网络的便捷性和交互性,通过网上就业指导论坛、开展网络就业指导讲座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服务。(四)利用社会资源,提供实践机会就业指导课属于应用学科,其指导性和时间性特征十分明显。在进行就业指导教学时不能只是机械地讲授理论知识,而是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起来,社会调查、模拟训练和专业指导可交叉进行。同时,开展就业指导、就业心理疏导、面试礼仪讲座等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帮助其认清现实就业的形式,帮助其树立危机意识和开拓意识。就业指导中心需要详细记录各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实际案例来进行指导推广的各项工作。高校要根据目前就业市场的特点,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走出校门,充分利用社会丰富资源,有效开展就业指导工作。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可以聘请政府机关、企业、职业培训以及就业成功的毕业生作为就业专家,指导毕业生获取基本就业知识,提高竞争能力。教学组织过程必须加强学生实践操作机会,鼓励学生参加现场招聘等活动,特别是本校的招聘会,让学生能够进行亲身体验,准确把握就业形势,做好面对就业困难的心理准备,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可以说,就业指导贯穿大学生教育的整个过程,形成一套适应当代大学生特点的就业指导理论。(五)加强师资建设,规范教学管理制度就业指导课程质量要取决于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国家教育部也曾明确指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放到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大力提升就业指导队伍的职业化与专业化水平。”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高校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是非专业人士,需要不断规范教学管理,加强课程基础建设,加强团队建设,提供师生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制,重视就业指导课教学效果考察,大力提升教师综合素质水平。完善就业课程教师人才队伍建设,专兼职结合、校内外互补。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过程当中,需要教师能够做到把理论同实践结合起来。目前由于校内教师缺乏就业指导的相关实践,需要深入了解就业需求及人才需求变化,校外聘请一些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职业指导专家或者是成功人士可以补充教师队伍,保证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能够进行实质性的完善。加强就业指导课的师资培训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得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人员能够不断充实知识内容,提升教学水平。师资培训需常态化,并根据就业环境出现的变化,及时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六)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教材是完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础与必要保障。我国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相关教材的突出问题是缺乏权威性,且在内容思想上也落后于时展。所以,高校必须充分重视就业指导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1.注重教材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科学性是指教材内容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同心理学、教育学、法学、经济学与伦理学等各学科统一起来,为大学生职业规划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给予大学生就业提供建设性指导。思想性是指教材内容要秉持正确的就业指导方向,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的就业观与择业观,要帮助学生远离实用主义以及利己主义的思想倾向。2.注重教材的针对性与实践性。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材内容的设立要从学生思想实际、专业特征、个性特点以及时展需要等因素出发,能够紧贴大学生就业过程当中经常会遇到的实际问题,能够为大学生就业实践提供帮助与指导。3.注重教材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所涉及到的内容较多,一般情况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包含的主要内容有:社会人才需求、毕业生就业形势发展趋势、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法规与应聘技巧等。教材内容应该是能够指导学生就业实践,解决学生就业过程的困难和困惑,教导学生就业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所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材编写要注重系统性与完整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系统性强、实用程度高的学科,是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基础。目前来看,我国高校所开设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在模式上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材编写、课程形式、课程安排以及师资力量等几个方面上,这还需要有针对性的做出改进与完善,保证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充分发挥作用,从而为大学生正确认知自我提供帮助,确保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择业观,顺利就业,最终能够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同时也能够有效提升高校自身的竞争能力。

本文作者:陈炜工作单位: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