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课程考核方式探讨

时间:2022-04-26 09:49:46

经济法课程考核方式探讨

【摘要】经济法课程是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一门公选课程,也是经济管理学专业学生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程,是对于培养懂经济、懂管理、懂法律的等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重要课程。但由于受到教学课时、教学方法、考核形式及评价标准的因素影响,特别是传统考核存在问题,最终使得经济法的考核与检验标准不能发挥其自身良好的作用。因此我们根据对经济法课程传统考核问题和标准做出几点分析,同时针对性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能力培养;经济法;课程考核

一、当前我国经济法课程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传统的文科教学考核模式忽略了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重视的是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考核的要求和客观效果与课程教学目标不相吻合,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脱轨,难以在整个教学和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经济法课程考核也不例外,主要存在一下几个问题:(一)对经济法课程性质认识存在偏差,对考核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当前经济法的课程在非法学专业教学体系中只能充当公共选修或专业基础课程的角色,正是由于当前的大学生受到所学专业、课程特点、课时安排等限制。因此,该门课程的性质也就被定为对学生的考查课程,由此,在部分教师和学生心中对此课程的地位和作用的定位出现偏差,通常认为这类考查课是属于副课,是无关紧要的课程,在这种认知情况下,教学标准会放低,教师与学生对该门课程重视程度大大降低,因而教师和学生都会存在敷衍了事的心理,考核存在只要通过考核这种应付差事的情况。这对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二)考核形式较为单一缺乏规范性。目前,大多数高校对于《经济法》课程考核形式主要是以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平时考核主要以出勤、作业、以及课堂发言的综合考评,期末考试有闭卷、开卷、论文等形式。然而这些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弊端。其结果往往有一考定终身的意味,考试试卷成绩决定学生自身的能力。无论是开卷考试还是闭卷考试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效果,闭卷考试学生以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属于“临时抱佛脚”类型,平时上课不认真听,到了期末搞突击。而开卷考试学生通常是胡乱的抄写,没有领会到其中考试的真正含义。这都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能准确客观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更不能公正评价和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三)考核理论与实践不平衡。传统的经济法考核内容与经济法教学模式相一致,大致都是从简单的概念以及理论为主,很少会有真正的实践技能考核。经济法考核的内容都是局限于课堂讲授的理论,部分题型往往包括名词解释、选择、判断、简答、案例分析等,其中案例分析也是比较简单的法律法规的解释和注释。这样的考核模式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更不利于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虽然这能使学生在对于经济法的知识以及理论掌握到位,但对如何解决实际生活中涉及到的法律理论问题一窍不通。(四)教育和考核内容缺失,划分成绩规范困难。在教育教学当中,学生的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是两个比较关键的部分,教学成绩检验和评价的唯一标准就是学生考核。但是,当前我国各高校普遍采取教学、考核、评分由同一位教师完成的“教考合一”的考核模式。教考不分离,即课程考核由任课教师出题、主考、评卷,最终确定成绩并进行相应的结论分析。正是由于这种模式的存在,导致了学生自身的成绩的真正的公平性、客观性得到质疑,由于考题是教师所出,成绩也是教师所定,这些与教师的道德水平、业务素质以及教师本人对教学大纲的理解等紧密联系,所以这对于学生来说这是很不公平的事情,而同时对于学校来说由于学校缺乏客观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标准,形成教育水平受到影响的一大客观事件。以上都影响了教学考核的科学合理性。(五)考核管理制度松懈,人情分过重。由于经济法课程属于考查课,不受到老师和同学的重视,特别是一些过于片面的追求毕业率、学位率和就业率等的学校,过分的关注学生的成绩,甚至直接片面的把学生考核的成绩好坏与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水平相挂钩。当前高校的学风成整体下滑趋势,教师也对考核成绩加大重视,同时学生成绩也往往与入党、奖学金、评优评先等挂钩,这就导致了学生为了得到更好更高的荣誉而在考试过程中冒险舞弊。考核过程中存在交头接耳、资料传递等舞弊行为,即使各高校对于学生考试舞弊现象处理手段都比较严肃。有时甚至为了让学生拿到高分教师不惜降低对考场纪律要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能过则过,人情分十分严重。正是因为不正当的教学模式和考试风气导致了学生不良风气的成长,同时也不利于良好的教风,考风的形成。(六)忽视考核评价信息,反馈工作不够。目前高校教师和学生都过分注重于考核成绩,从而忽视了对考题的覆盖面、题目难度以及成绩背后反映出来教学与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思考,特别是考核成绩背后反映的问题关注不够。学生在对于教师评价过程当中不敢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教师在教学管理方面对学生也畏首畏尾,其一是由于学校对于学生提出来的意见和建议关注度较少,其二是由于学校过分关注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管理水平的发展。

二、经济法课程考核改革措施

传统的经济法课程考核从理念、内容、方式到评价体系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此门课程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影响。这些既不适合市场经济建设对人才培养、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也不符合人才成长的内在基础规律,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当前的传统考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发挥,也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改进和提高,因此,完善经济法课程考核制度和体系,应做好一下几点:(一)重视考核课程,提高认知程度。学校里的课程考核是检验和考查学生自己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践问题能力,以及检验教师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并且通过考核能够及时了解教师在授课当中和学生在学习当中的问题所在,这对促进整体教学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同样对于经济法课程的考核和管理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其重要程度不在于该门课程的性质,而是我们的重视课程标准,只有严格要求考核制度才能准确的了解真实的教育水平。(二)推行教育、考核分离制度,规范考核管理程序。考核工作是一项系统性质的工程,在前期的出题、中间的考试监督、后期考卷审批都是其工程中的一部分,其中最为关键和最为核心的环节为出题和考卷审批。推行教考分离,即任课教师只负责按照教学大纲教授课程,考核试卷和考核方式选择则由教研室决定,统一命题或建立试题库,从试题库中计算机随机抽取题目汇成一套考核试卷,最后由教研室教师统一组织考核,流水评卷。这种模式有利于营造出公平的学习和竞争环境;有利于提高考核质量和水平;有利于直观和客观的评价教师教学成果;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实施教育改革。(三)完善考核方式,建立健全的考核系统。从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能力的角度出发,考核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以及应变能力。对于考核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及时了解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按照课程标准来安排考核模块,主要可以分为课堂考核模块和课外考核模块。课堂考核模块主要包括口头答辩、小组案例讨论、模拟法庭和期末考核四大模块。此模块主要是在课堂内进行,主要考查学生自身已学知识掌握程度和应变能力,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观察等方式进行。(1)口头答辩模块。教师在课堂上随时随机提问学生,这主要了解到学生课外学习情况和利用已学知识解答问题的应变能力。(2)小组案例讨论模块。主要考核学生团队协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该模块主要由老师提供相关知识点案例,要求学生利用本知识点的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3)模拟法庭模块。该模块通过选举典型案例,分角色担任辩护人、律师,加深学生对法庭法律的了解。(4)期末考核模块。该模块主要通过试卷方式对本门课程进行综合考核,可采取开卷与闭卷想相结合考核,即对于经济法课程的基本概论、基本理论等内容可以通过闭卷考核,对于经济法理论的理解、法律法规的应用等由于受到考核时间、卷面内容等限制,很难一卷囊括,因此,可以允许学生通过自主选题或开展社会调查等开卷方式完成,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索研究和独立思考的空间,增加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外考核模块主要包括资料查阅、法庭旁听、实践调查三大模块。该模块主要考查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精神和学习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1)资料查阅模块。该模块主要结合各章节知识点,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阅与该知识点相关的国家政策法规,主要检查学生专业学习的主动性和对相关的国家政策的熟悉程度,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2)法庭旁听模块。法庭旁听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理解掌握使用相关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可以与课内的模拟法庭形式互动。(3)实践调查模块。该模块主要通过学生参加企业实地调查,形成调查的形式进行。如学生在学习公司法的过程中,就可以实地去了解如何注册成立公司。(四)优化考核内容,突出重点。由于经济法教学内容涉及面广,同时教学课时又有限,因此我们要结合不同的专业学生的重点方向实际情况,进一步修订经济法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育模式,既满足市场和专业对经济法教学质量要求,又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对于经济法课程核心理论体系和部门法律法规及应与社会实践紧紧联系进行全面考核,而对于经济法当中所存在的法律常识以及边缘性的内容则可以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自行学习。考核中要突出经济法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特别是学生对经济法的实际运用能力一定要进行严格的考核,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独立思考等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自身整体的综合素质与应对社会的能力。(五)规范考核流程,严肃考核纪律。必须规范考核流程和严肃纪律才能保证经济法课程考核整体的公平公正性。需要加强管理考试题目以及考试过后的卷面审查方面,让漏题事件不再发生,确保考核的公平性、公正性、真实性和客观性。在考核的过程中,严格要求主考教师和监考人员认真负责,郑重其事,通过教育和提醒,告诫一些学生不能侥幸冒险,而对于作弊的学生一定要严肃处理。从根本上杜绝作弊现象,维护考场尊严和考核严肃性。(六)科学评价考核信息,重在整改落实。课程考核结果不仅仅意味着课程教学的结束和课程结业,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通过考核成绩来判断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与结果好坏。要着重关注成绩背后反映出来的教学与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构建科学教学评价标准和体系。要重点落实教师或学生反映的问题并积极整改。如下班教学、加强实验建设、开设相关基础课程等问题要尽可能及时解决,既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学态度、义务水平和教学过程规范交流教育和管理,又要关注学风建设,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学习理念、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教育、引导和管理,从而提高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

三、总结

对于经济法的课程考核是整体经济法教学当中的最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只有将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培养目标以及教师、学生相结合起来,编制适用、够用和实用的经济法课程大纲,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考试制度,通过在考核当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与讨论,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整体的教学效果,也是对实现经济法教学统一管理的战略目的。

作者:陈宋绯 申雅倩 单位:湖南城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