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法学教学管理的思考

时间:2022-05-07 03:10:58

高校法学教学管理的思考

一、高校法学教学的特点与基本要求

高校法学教学与其他专业(特别是理工科专业)的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形成法学专业特有的法学教学的特点,决定了法学教学的投入、模式应与其他专业的有所区别。只有了解和把握法学专业法学教学特点,才能很好地进行法学教学管理。我们认为法学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1.社会性。首先,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和丰富,也要求法学教学充分重视法律的社会性。其次,法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法学人才,而法学人才是拥有良好的法律知识、法律思维能力的,能够探索和运用法学知识来创造性地解决社会中各种社会关系冲突的。一般法学院系,就是要培养应用型法学人才的,而这几年所提出的卓越法律人才更是强调人才的应用性和国际性。因此,在法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将法学知识与社会实际很好地进行结合,通过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式来培养法学应用人才。再次,法学研究也应当以当前社会司法和法律在社会适用中的问题作为重要内容,才具有生命力和价值。走向社会、深入实践,成为法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法学教学不能脱离社会,这是法学教学的客观前提。2.规则性。首先,法学教学主要以法律为研究主线的,法律是社会高层次的用于调整社会秩序的重要规则,法律的制定、修改、实施、效益,是法学教学各门课程的基础。其次,法学基本理论、理念、观念、原则的研究和提出,最终还是要体现在法律规则体系之中,并通过规则在社会中的实施,融化于社会运行之中,实现于社会活动之中。最后,法治社会建设重在法律之治,通过法律人的推动,全社会要树立“宪法至上、法律至上”的精神,逐步推进社会走向法治。因此,法学教学不能脱离规则,这是法学教学的基本内容。3.方法性。首先,法学教学除了传承各门课程基本知识外,其中最重要的是适用法律,这就涉及对法律的理解、解释与运用的方法论问题。怎样了解与把握法律规定的背景、目的、真实含义、应遵循原则、解释精要,在选择法律运用之时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合法性,这个需要方法论的支撑。其次,制定法律在于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确保公民的基本权利,规范政府的公权力,维护民众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如何使制定的法律体现科学、民主、公平、正义,也是具有方法论的内涵。最后,如何使法律权利与义务在社会运行中得到实现,在权利受到侵害时加以救济,在公共利益受损时进行责任追究等等,需要通过程序法治和诉讼机制等来保障,更是具有方法论的内涵。因此,法学教学不能脱离法学方法论,这是法学教学的重要基础。基于以上高校法学教学的三个特点,法学教学的基本要求为:法学教学不能脱离社会,加强法学教学的实践理性;法学教学不能脱离规则,重视规则的制定与实施效果;法学教学不能脱离方法,强化法律思维、法律技能、法律素养的培养与熏陶。

二、高校法学教学管理中遇到的困惑———基于高校可能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建设项目的一定异化

自从高校扩招以来,除了新建高校外,政府投入高校教学的增加经费有很大一部分通过教学建设的项目进行,如通过精品课程、教学改革、教学基地等项目,教学建设无可厚非,但在教学管理行政化色彩加重的情况下,有无各类教学建设项目成为考核学校、学院、教师的工作内容,甚至成为教师职称评审的评价要素。在这种状态下,许多教学建设项目变成了为建设而建设的东西,致使教学建设项目在申报、实施、结题过程中出现一定异化的现象,表现在:一是教学建设项目成为申报单位或申报人争取教学资源(实际上所谓的“经费”)的一个重要途径,产生申报过程的不正当竞争;申报审批过程中的某种程度的形式化,助长了脱离一定现实情况的夸张浮华现象,从而淡化了教学建设项目的真正宗旨。二是学校相关教学管理行政部门也竞相申报建设项目,与从事实际教学的教师争抢项目,造成教学建设项目一定程度的中心偏离化。三是教学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建设主体脱节的现象,出现主持人实际不实施建设内容或主持人劈开成员独自进行建设的两种情形,影响教学建设的成效及其可持续性,不利于教学团队建设和教学建设的整体推进。四是教学建设项目验收的程式化、表面化,致使出现教学建设项目的实施不在于很好地推进教学的发展,而在于如何通过验收过关的现象,许多教学建设项目的建设内容,所在院系的许多老师根本不知道,不能很好地产生示范作用。五是教学建设项目成为考核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致使认真教学、学术严谨的一些教师因为没有教学建设项目而影响其教学业绩。以上出现教学建设项目的这种异化现象,影响了教学建设项目本身目的的实现,反映了以项目化的高校教学投入机制存在的问题。教学建设项目这种异化一定程度上脱离了法学教学的实质要求。

(二)教师教学工作的客观弱化

表现在:一是科研强于教学。科研状况在某种情况下代表了学校研究水平的层次,影响到学校的评价,为此,学校支持科研的力度往往比教学的力度大,而不管其科研对专业、学科建设的对接度如何,对教学的支持度多少;同时,学校也加强了对教师的科研考核力度,对教师学年科研实行量化考评并进行奖惩。学校持有的这种客观导向和科研考评,影响到教师的工作重心和对教学的投入,从而影响教师对教学得投入,影响到教学效果。二是教学建设项目强于教师教学工作。原则上讲,教学建设项目应该是促进高校教学的推进和提升的,并且融入于教学之中,但由于教学建设项目的功利性,即教学建设项目所具有的经济支持、考评赋分、利于职称评审的因素,成为一些教师竞相竞争的对象;同样因受功利的影响,许多建设项目成为主持人自己的建设内容,与上面提到的主持人劈开成员的情况相应对;其他教师由于得不到教学建设项目,同时由于缺乏项目建设的团队性,因此也对教学建设项目不关心,影响教学建设项目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三是教师教学在考核上的弱化。教师教学工作应当是考核的主要内含,但是基于前面两点所述,对教师考核过程中,课程教学情况已不是突出的中心,而科研状况、教学建设项目在考核中成为了与教学同等的重要内容。这种考核的结果,必然引导教师注重教学建设项目和科研的投入,从而影响法学课程教学的深化。教师教学工作的客观弱化,影响教师课程在法学教学中的基本地位。

三、当前高校法学教学管理的深化思考

(一)坚持以培养法学人才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坚持以培养法学人才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法学教学应该树立的终极要求和观念。坚持以培养法学人才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首先,法学院系的一把手必须从宏观上紧紧把握法学教学的中心工作地位,科学确定培养法学人才的定位,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理清院系各项工作的关系,引导院系整体工作服务、服从于教学主线,重视院系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确保法学教学的质量和特色的凝练。其次,院系教学管理职能部门要认真实施院系人才培养方案及其要求,落实好各门课程的教学活动,推进各项教学建设与教学改革项目,做好教学的状态控制和反馈工作,确保教学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再次,各位法学教师要以院系确定培养法学人才的定位为己任,把教书育人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提升现代法学教学的发展观念,自觉改革和探索法学课程教学,正确指导法学学生的学习、生活、能力、素养的提高,适应社会对法学人才的培养需要。最后,形成有利于法学人才培养的机制。要在法学人才培养上确保“一把手的重心沉落、各职能部门的服务保障、各法学教师的精心投入”,需要有一套机制保障,即通过形成一定制度确保院系领导对培养法学人才的重视和领头羊作用、各职能部门在服务培养法学人才中的保障促进作用、法学教师在培养法学人才中的中心和基础地位,凝心聚力,合力打造培养法学人才的堡垒,实现法学教学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

(二)高校法学课程教学的适应

根据以上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困惑与高校法学教学的特点,除了高校法学院系负责人要高屋建瓴,做好法学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规划,拓展法学教学发展路径,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外,从法学教学管理的角度,就是要做好法学课程教学的建设与改革,适应新时期法学教学的需要。1.充分认识法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在新的形势下,法学教学如何通过改革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已经摆在高校法学教学人的面前,为此,进行法学课程教学研究是非常必要。2.法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高校法学教学主要教学模式还是以课堂传授为主,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应用能力培养还是缺乏有效的手段;由于应用型法学人才培养的需要,好多高校也重视法学实践教学,但缺少实践平台和实践指导老师。为了改变法学教学面临的困境,许多法学院系也开展了教学改革的探索,改革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教学模式与方式,并取得了一定可借鉴的经验和做法;国外的法学教学方式和手段也通过一定媒体介绍到国内。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学习、探索、实践、提升法学课程教学的效应,成为了高校法学教学需要探究的课题。3.法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在法学专业不同学科领域里可以分别选择相应的课程进行改革:第一,改革法学课程教学内容。面对课程膨胀和学时有限的冲突,进行课程内容结构的整合和调整,使整合和调整的课程内容既是法学人才应该掌握课程的核心知识、又符合教师进行课程教学的教学法则的要求,并且因应法律职业的需要,有利于学生自我学习和能力培养以及职业素质的养成,形成符合社会对法学应用型人才所应具有的课程内容体系。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课程群建设,对相联系的学科课程进行链接,整合和抽象课程群共性知识体,减少分头教学可能造成的时间浪费,加强课程群课程教学中的联系,促进学生更快掌握课程群课程的主要知识点。第二、改革法学教学模式与方式方法。分析法学课程教学与其他专业课程教学的不同要求和特点,探寻现代化条件下法学课程教学的一般性要求和规律;在把握法学课程教学一般性要求和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课程教学实践,探求法学理论课程与法学实践课程教学的要求和规律,探求法学专业不同学科课程教学的要求和特点,概括法学课程教学可能存在的有效模式类型,实践和求证法学课程教学应该具有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与不同法学学科课程对应性的教学方式方法,从而形成法学课程教学的基本模式和方式方法体系。在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过程中,要充分运用现有信息技术对课程教学可能起到的平台作用,提升教学的经济和效率。第三,改革法学课程教学的效果评价。在肯定传统或者已有法学课程教学评价的合理成分基础上,剔除其与现代社会对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不利成分,引入符合现代法学人才培养的其他合理养分,通过课程案例的实践,形成一个动态的综合性的法学课程评价要素体系。第四,探索法学课程教学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改革法学课程教学是新时期培养法学人才的需要,法学教师要重新对自己定位,明确法学教师应该具有的现代化法学教学应该具有的理念和技能,自觉培养和提高现代法学课程教学的相关能力与素质,清楚法学课程教学应该达到的目标,积极地投身到内容重构、教学互动、知识与能力、素养相结合的法学课程教学之中,提高法学课程教学水平。通过以上高校法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摸索出高校适应法学人才培养的法学课程教学体系,以便全面更新法学课程教学模式,推进法学教学进入新的阶段。

本文作者:丁寰翔庄华忠工作单位:浙江万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