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研究论文10篇

时间:2022-08-10 08:20:40

初中生物教学研究论文10篇

第一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行为研究

1初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的意义

初中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生物实验是一项需要动手操作的学习内容,在生物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多种感官的参与,通过自己实际动手操作实验仪器和生物实验材料而获得知识。通过生物实验很多生物知识能够很好地展示给学生,实验把生物知识形象化,学生在实验的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进行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在:

1.1初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新课程改革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学生对生物的学习,不仅仅只是掌握了一定的生物知识,而是要在生物的学习中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初中实验的有效进行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实际操作能力的锻炼,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的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强。实验一般都是分小组进行,组内的学生要在互相配合下才能很好地完成实验,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所以初中生物实验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各种能力均能得到发展和提高,实现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和提高。

1.2初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有效掌握:教学的“有效”是所有教师不断追求的境界,因为有效化的教学能够实现学生的知识获取的最大化,学生在有效实验教学中能够在最少的时间内获得更大的信息量,知识掌握的牢固程度也较高。学生通过自身实践获得知识的学习形式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更加牢固,初中生物实验就是一种学生体验式的学习过程,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各种感官都被调动起来,通过多感官地参与达到获得知识的目的。在有效化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掌握了相关的生物知识的同时,更能对生物知识进行运用。另外有效化的生物实验必定是学生参与度高的实验教学,当一个班级中的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生物实验中来,能够从整体上提高生物实验的教学质量。

2提高初中生物有效实验教学行为的策略

要想实现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化,需要多种因素的共同参与,有教师方面的因素,也有学生方面的因素,只有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化,让学生在高效化的生物实验教学中得到全面地发展。

2.1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是一项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学习内容,实验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生要想取得良好的实验效果要具备的一种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实验操作能力,才能在实验的过程中更好地探究,获得知识和技能。作为初中生物实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教师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究去获得知识和技能,教师要注重生物实验的质量,把生物的每个实验教学环节都落到实处,很多知识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探究思路,让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尤其不能直接告知学生实验的结果,实验结果要靠学生探究而得到。

2.2注重培养学生实验的自主性:学生的实验自主性和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有很大的关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实验课较之一般的课有明显的特征就是课堂教学更加注重操作性。在实验中教师可以对做得好地学生进行表扬,注重课堂激励性语言的使用,让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当中获得实验的动力。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激趣,通过设疑、提问等导入方式引起学生做实验的兴趣。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说自己遇到了问题,请学生通过实验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把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能够自主地参与到实验的过程中去,在实验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2.3注重提高实验课堂的纪律:众所周知“无规矩不成方圆”,实验课堂教学更是如此。所以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课堂纪律。因为实验课不同于一般的课,学生只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上课,实验课学生组成一定的小组,做实验的过程难免要站立,有时可能会和自己旁边的同学交头接耳,在自己小组内走动,课堂的纪律较之一般的课更难掌控。为了学生能够取得更好地实验结果,教师要注重初中生物实验课堂的纪律。让学生小声在自己的小组内交流,不要和自己旁边的组交头接耳,更不要走到其他组里去。让良好的实验课堂纪律保证学生实验的有效进行。

2.4注重实验小组分组的科学性: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的教师给学生的分组是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小组的组员都是固定不变的。其实很多教师都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分组形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为小组的组员永远保持固定不变会导致小组内善于操作的同学永远都有操作的机会,而不爱动手的学生永远都处于观望的状态,不利于学生参与度的提高。所以教师要注重实验课中小组成员分组的多样性,可以定期变换组员,教师可以采用不同学习层析互相搭配和同等层次学生搭配的形式进行交流互换的进行实验,在不同层次搭配的过程中,爱操作的学生对小组的同学起到带头示范的作用,而在同等层次搭配的小组中,好的学生一起交流,能够实现最好,基础稍微差的学生在和自己同意级别的学生进行搭档,他们的实验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所以教师可以把这两种分组的方式交叉进行,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实验的参与度提高,进而提高实验课堂的教学质量。总之,初中生物实验课的高效进行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实验是提高学生生物素养的一种手段,更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方式。初中生物实验教师要在日常的实验教学中不断总结,探求出一套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把学生看作实验的主体,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识。

作者:付淑梅 单位:德惠市第二十九中学

参考文献:

[1]王柱华.初中生物有效实验I性能更为研究[J].新课程.2014

[2]王新华.浅谈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4

[3]曾瑞清.初中生物实验有效教学实验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5

第二篇:初中生物教学中强化学生环保意识

初中生属于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虽然具备一定的经验阅历,但是思想意识以及价值观念仍不成熟。他们在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以及巨大的学习压力时常常会忽视自身的责任———环保。而他们的环保意识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周围的小环境,甚至是社会的大环境。而环境的大形势也使得生物教师必须加强环保教育,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提升学生的环保能力。

一、初中生物教学强化学生环保意识的必要性

1.环境污染问题严峻,保护环境刻不容缓。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严峻性主要体现在水资源极度贫乏、土壤状况不断恶化、空气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逐渐减少等方面上。这些情况直接告诉我们,保护环境刻不容缓。这就要求生物教师应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帮助学生树立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

2.生物教学活动的需要。现阶段,生物教学急需强化对初中生的环保教育。从根本上来讲,生物知识与环保密切相关。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食品安全问题,如毒奶粉、毒面粉事件等。如果生物教师完全将教学重点放在理论知识讲解上,只是单纯地讲解一些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的生殖与发育,那么学生又怎么会了解人体各机能变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呢?我们今天的雾霾天、水污染等都是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因素,所以为了提高生物知识的实用性,教师需要在生物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初中生物教学中强化学生环保意识的措施

1.深入教材,渗透环保意识。教材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根本。因此,生物教师在渗透环保意识之前首先需要深入教材,寻找生物课本内容与环境保护的契合点,从教材出发,将课堂教学与环保教育结合起来,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以“细胞癌病变”知识为例,教师在讲解“细胞癌病变”时可以先询问学生癌症的成因,还可以将此与社会环境恶化、空气质量下降、水土污染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探讨环境污染与细胞癌病变的关系。这样,学生会认识到自然环境与自己的生活、身体息息相关,会认识到大气污染会增加呼吸道癌症的并发率,会知道大气臭氧层被破坏会增加皮肤癌症的并发率。通过深入教材内容,寻找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契合点,这样能让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环保意识。而通过这种方式,教师既能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还能使学生真正树立环保意识,从自身出发保护环境。

2.引入科学,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当然,教师在生物课堂渗透环保意识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地向学生传递“负能量”,只向学生传递一些环境遭到破坏、灾难频发的信息。这样会使学生的情绪发生波动,会降低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信心,并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为了避免出现上述情况,生物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入科学,让学生看到积极的一面。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很多志愿者投身到保护环境的队伍中、基因工程的出现可以培育杀虫防病的菌类、再生能源的生产可以产生一些清洁能源等正面信息。这样,学生便会看到保护环境的希望,也会认识到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性,在增强环保意识的同时也会主动投身到环境保护的队伍中。

3.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要想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知识对环境保护的影响,让学生透过生物学习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就需要从实际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环境保护是与我们的生活与学习息息相关的。笔者在上述提到了环境污染问题的严峻促使生物教学渗透环保意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就能发现环境在不断恶化,当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播放生活中一些因破坏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的图片或者视频时,学生的内心一定会受到触动。他们会认识到原来自己的一些行为已在无形之中破坏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大环境,从而会更努力、更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学习活动,主动保护环境。

4.结合实验,提升学生的环保能力。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往往会在讲解完理论知识之后配以相关实验。这样,既能夯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在实验过程中会有一部分学生将剩下的化学试剂或者药品随手倒掉,这实际上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因此,教师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应给学生讲解乱丢乱放化学试剂对环境的影响,告诫学生要合理放置与使用化学试剂。同时,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耐心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总而言之,在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初中生物教师有必要通过各种途径与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环保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生物教师只有以课堂教学为切入口,才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升学生的环保能力。

作者:李明 单位:山东高青县第三中学

第三篇:初中生物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有形的教学手段,诸如语言、失误、标本、模型、挂图等,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激起他们兴奋、愉悦的情绪,创设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变抽象的知识为具体化、形象化,从而为学生架起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

1运用诗词设置情景

有很多古代诗词蕴有生物学知识,在生物教学中利用诗词引入,可使得教学内容活泼,使生物教学课堂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勾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时,用“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诗句导入新课,并且巧妙地把诗中的语音环境换成:“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谁先知?”的问句,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深刻理解环境;讲授“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时,用“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诗句导入新课,让学生知道青蛙的繁殖时间和环境的密切关系。

2图片的直观导入

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来说是比较弱的,教学中就得多用形象的、立体的方法激发他们的思维,因此教学中笔者就常用图片或照片引入。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或不熟悉的事物、图画等,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由此,自己可以很自然地导入新课。

2.1通过课本相关图片导入

例如:在学习“种子植物“这节课时,利用一朵妖娆的荷花的图片引出”千年莲子“开花引入种子植物产生种子的基本特征;又例如:在学习与免疫有关的疾病这节课,上课开始时采用图片展示法:首先直接展示艾滋病感染者的图片,通过图片的展示,学生会感受到艾滋病患者的痛苦、病毒对身体的摧残。学生就会产生为什么会感染艾滋病、有哪些感染途径、是什么原因使人的身体受到这样严重的摧残以及如何预防等一系列的问题,进一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一上课就关注这种疾病的病因,带着问题去学习,激发其学习兴趣。

2.2热点、焦点新闻图片导入

为了使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得更深刻,更牢固,笔者采取了展示宝马汽车和我国生产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图片,再教育学生尊重“中国制造”的同时,告诉学生中国作为崛起中的大国,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造出中国的“宝马”汽车——比亚迪,从而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将来买什么样的汽车,自己选择车的标准是什么?根据学生的选择笔者做出了自己的评价,引导学生在将来购买车辆是要坚持节能、减排、环保、绿色的购车标准。同时提出为什么要选择节能减排环保的车,引出大家应关注环境问题,进而切入此节课的主体“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和解决的办法。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的导入方法,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要认真去学习好此节课内容的想法。

3影音资料导入

影音资料可以给学生视觉、听觉的感受,多重刺激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事物的印象,引起学生的注意,关注相关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的办法,这样有利于课堂学到的相关知识的应用。例如:在学习“人的生殖“时,笔者上课直接就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在”人的生殖“中讲授分娩的内容时,笔者会让学生听周杰伦的歌曲《听妈妈的话》,从中教育学生要尊重父母,孝顺父母。

4谚语

通过形象、生动的谚语导入新课能大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谚语都与生物学知识相关。例如:在引入“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章时,笔者就运用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让学生明确为什么种瓜不能得豆、种豆不能得瓜?引起学生的广泛参与讨论,明确实质是生物种族的延续,进而导出生物的遗传问题;“一母生九子,九子九条心”谚语,让学生去思考同一种生物为什么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进而导出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内容。又例如在学习“种子的萌发”时引用农谚:“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让学生明白种子的萌发与环境的关系。

5联系实际法

生物学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在教学中运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熟悉的和关心的生物学实例来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达到事半功倍、举一反三的功效。例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可通过对照某一学生出生时和现在的身高、体重,然后问:“为什么我们能由小长大?”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你能分析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吗?教师解说到因为大树具有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周围的空气湿度,并降低空气的温度,所以大树下乘凉舒服些。那么,什么是蒸腾作用?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通过这样一连串的导入,联系生活实际,学生感觉亲切、熟悉,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6温故知新导入

运用已经学过的以及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引入新知识,也是生物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引导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去发现问题。在导入新课时,教师首先以复习、提问等方式开始,对旧知识加以概括提出即将研究的问题,提供新旧知识联系的交叉点,这样既促进了旧知识的巩固又明确了该节课的学习目的、任务和重点,同时也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奇心,从而产生积极寻找问题答案的强烈愿望。这种方法能使学生掌握问题的实质,给学生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如在讲“血液循环”一节时,通过复习心脏的有关知识和心脏各腔相连的血管分别是哪种血管?学生回答后,提出血液是如何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血液流动时,它的成分发生怎样的变化?从而导入新课,为学习血液循环的知识做铺垫。

7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还可以通过典故和仿生学以及一些广告词等知识导入新课。总之,灵活多样的导入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所不可缺少的。根椐教学内容以及选择何种方法和学生的可接受性来确定。采用的方法要恰当和贴切,并能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因此,不能一味迎合学生的好奇心理,而脱离教学要求。只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完善教学方法,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生物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一门学科。

作者:严碧红 单位:广东省开平市风采华侨中学

参考文献:

[1]卢勤泉.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10(27):130.

[2]王金菊.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情景教学研究[J].教育探索,2005(2):73-74.

[3]任江敏.初中生物教学方法浅议[J].科教文汇,2012(8):91.

[4]田春芳.初中生物教学创设情境的方法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1):37.

[5]姚伟娜,梁彦刚.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生物教学方法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1(27):193-194.

第四篇: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研究

在初中学习过程中,围绕参加中考升入高中阶段学习这一重要目标,绝大部分学生对中考科目的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非常重视,而对非中考科目的初中生物这门通常意义上的副科往往不重视,主观上不努力。现在的生物教学似乎在夹缝中生存,这极大挫伤了生物教师的积极性,客观上导致不少学生成为生物学习的后进生。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发现把初中生物课的教学延伸到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去,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从大自然中体验初中生物学知识的丰富性

我们知道大自然是生物学知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宝库,让学生利用一切机会走进大自然,并从中汲取丰富的生物学知识,是我们教师的一种责任,千方百计地唤醒学生对初中生物学习的兴趣,更是我们教师的一种义务。我所任教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与大自然很亲近的农村孩子,这些孩子虽然经常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但他们和城市里的孩子一样对生物知识也知之甚少,为了改变这种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现状,我在开设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这一新课的时候,首先布置学生利用周末假期对自己的家乡开展生物种类调查的作业,让他们走进广阔的田野,访问村民或父母,实地探查以便能够在记录表上认真准确地进行记载。在上生物课时,学生们把自己的调查结果和经验相互交流、共同探讨,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兴趣盎然,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学生们既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又学到了书本上看不到的“鲜活”的生物知识,通过身边的生物调查活动让学生们对学习生物的兴趣明显提高。再如在春天来临的时候,我让孩子们留意观察公园里的小草、河边的杨柳等植物长出翠绿的嫩芽时的发育状态,引导学生们采集和制作这些植物的标本,并对他们进行简单分类,学生们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同时,对初中生物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也与日俱增。

二、鼓励学生丰富生活体验,把自己的生活知识带进初中生物课堂

初中学生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及气候变化的规律已经积累了一些生活体验,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努力挖掘学生的生活体验来开展生物教学。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这一新课的时候,通过引导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事例,如含三聚氰胺的奶粉、工业酒精兑制的白酒及霉变的水果等有害食品,来帮助学生分析日常饮食中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举例油炸及烧烤食品、膨化小薯片以及麻辣火锅等不健康饮食促使小胖墩增多的事实,来帮助学生分析日常饮食中均衡营养的重要性。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体验,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交流、讨论食品安全及均衡营养的重要性,使学生的生物学知识得到有效的提炼和升华,并能够为自己今后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学生丰富的生活体验把生活知识自然地融入初中生物课堂中,长期以往,初中生物学知识就会像无声的细雨慢慢润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努力去主动学习,学会去主动探究,让他们真正成为初中生物自主学习的主人。

三、指导学生动手、动脑,在生产、生活中探究和运用初中生物学知识

学生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着重体现在学生能够把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具体问题的解决中去,在运用生物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享受初中生物学习的乐趣。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响应国家号召,在植树节的时候,在自家的庭院里种植一棵小树,经常抽时间观察并时刻呵护这棵小树与自己一起成长,记录小树与自己一起共同成长的点点滴滴。再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这一课的时候,不但能够让学生通过列举的方法来深刻揭示食品安全及均衡营养的重要性,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物知识及父母的健康状况,为家人设计一份健康营养菜谱,设计这些菜谱的原因和道理一定要向父母介绍清楚,以便获得他们的理解、鼓励和支持,如有可能还可以请父母指导自己亲自下厨烹调,并请家长品尝评价,在家长的品尝评价中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还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四、开展“生物与生活”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初中生物的热情

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需要每一位生物教师认真思考、大胆尝试、应用各种方式、方法去努力激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开展比一比、赛一赛、猜一猜、辨一辨等知识竞赛,创设真实、新颖的生物学问题情境,不遗余力地引导、激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先设计成语“望梅止渴”,请学生们交流讨论,揭示了神经调节中的哪一种生物学现象;教师又设计了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请学生们合作探究揭示了食物链中的哪一种生物学规律。再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消化和吸收”这一新课的时候,设计了一个西瓜子历险记的寓言故事,请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合作,模拟西瓜子在人的消化道各个器官历险的经历,在这样轻松快乐的情境中,不仅消化道各个器官的作用学生们很容易理解,而且学生们努力学习初中生物的热情也持续高涨。总之,通过各种方法努力把生物教学与学生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实现了从生物到生活,从生活到社会的跨越,把生物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作者:荣松 单位:宝应县夏集镇初中

第五篇: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育的本质目标在于让学生获得幸福,不可因各种不相干利益牺牲此种幸福,这是毋庸置疑的。马卡连柯曾指出:我们的教育目标并非仅在于培养出可参与国家建设的创造性公民,还应将我们所教育的人变成幸福的人[1]。可见建构幸福课堂非常重要。生物作为初中生必学科目,打造幸福生物课堂可让学生轻松学习知识,保证其个性全面发展,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才能称之为幸福课堂呢?笔者结合自己对幸福生物课堂的理解,给出了幸福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

一、对初中生物幸福课堂构建的理解

幸福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辞海》对幸福的定义是:人们在理想及预定目标实现时感到的满足状况与体验。因而幸福与否是个体的体验和感觉,关键取决于满足感。对初中生而言,生物是一门崭新课程,对此,我们要想在课堂上营造幸福课堂的氛围,就需要老师掌握最新的生物学知识,给学生一些有趣的课外拓展。同学们对生物课程的喜爱,与老师的个人魅力,以及老师的上课方式有很大关系,亲和的老师会受到同学们的喜爱,爱屋及乌,同学们也会更用心对待生物课。就课堂教与学的模式,同学们都喜欢互动型、活跃型的课堂。我们调查的对象是初中生,他们比较活泼好动、好奇心很强,他们喜欢有趣、有笑声的课堂,尤其是生物课,同学们都喜欢在生物课上进行适当的实验,一方面可以增强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实验,能够亲自感受生物的魅力。

二、基于幸福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策略

(一)教师幸福———生物课堂幸福教育的基础

课堂上学生的幸福主要由教师创造,教师若不能幸福地教,学生也就无法幸福地学。教学属于社会角色及自我个性的统一,因此幸福课堂构建的前提即为教师幸福。作为一个独立个体———人,教师扮演着教书育人的社会角色,承担着传递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职责,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会受到家长、学生及领导等多因素影响。那么可从如下方面实现教师幸福。

1.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关爱可提高教师幸福感。生物课堂上学生应认真听讲,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主动积极发言,学生快乐成长,个性张扬,积极协助教师实现每日教学目标与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师工作成效,教师受到学生、领导的认可与肯定,成就感自然也就得到满足。

2.家长支持、信任与理解可促教师幸福感的提升[2]。教师在工作中的突出表现,为学生创设的丰富文化活动等受到家长的肯定与认可,得到社会鼓励及支持,均可实现教师伦理幸福。

(二)教学幸福———生物课堂幸福教育的核心

1.教学目标更明确

幸福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会学”“乐学”,进而提升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促学生个性发展,具备创造幸福及感受幸福的能力。分数及成绩已并非学生学习的唯一目的,学生获得知识的依据也并非是为了就业这一道门槛,更多的是为将来幸福生活做好铺垫。因而教学目标更偏向于幸福能力的培养与增强学生幸福感体验的教学活动。笔者在幸福课堂建构中将教学目标的制定分作以下方面:首先应先让学生树立正确幸福观;其次让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感受思维的乐趣,让学生获得知识学习的幸福体验;最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认知体系,找出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如在学习初中生物课程中的《生物的基本特征》这节知识点时,教师可先为学生展示一盆含羞草,让学生判断这是不是生物,是生物的理由,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看哪个小组讲述的理由更充分,结果更正确。A组:是生物,因为含羞草需进行呼吸作用,并交换空气;B组:是生物,因含羞草生长过程中,叶子会变黄、枯萎后落掉,这是植物排除体内废物的现象;C组:是生物,含羞草需要定期给予水与肥料,成熟后可产生种子繁殖后代;A组:是生物,用铅笔触动含羞草,叶子会产生合拢现象;……整个过程中,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讨论,延伸出了植物生长过程中摄取营养物质、呼吸、废物排出、繁殖、应激反应等一系列生命现象,最终通过合作学结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每个学生均感受到知识探索与获得成功后的幸福。

2.优化教学资源

幸福教育崇尚的客体教育内容不能单单局限在教材,还应在教材、课程、教具等多基础上延伸至身边较熟悉的、形象的资源,进而让学生喜欢上生物课[3],还需从以下几点着手:(1)在教材优化方面,需适当减少经典生物学内容,纳入更多生动有趣的现代生物科学内容,如温室大棚种植技术(温室效应)、人的繁殖(试管婴儿)等。多将与生活相关的、我们身边常常发生的生物现象融入课堂教学中,包括健康、环境、疾病、发育等知识,知识讲述过程中,课桌椅可灵活调动、随意排布,如排成圆形、U形、田字形,教师坐在最中间,学生则围绕教师而坐,打破了传统的课桌椅死板排列的教学方式,可提高学生上课热情,促课堂教学氛围更活跃,让学生轻松愉悦学习生物知识,增强学生知识学习中的幸福感。

3.和谐教学氛围

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更利于自身个性的自由展现,提高生物课堂教学中生物知识学习的乐趣,产生愿意学、乐于学的动力,主动克服各种学习障碍,最终获得知识学习成功的满足感与幸福感。那么在幸福教育观引导下,初中生物课堂和谐师生关系应属于学生积极思索,教师适当引导;学生主动发言,教师敏锐倾听;学生认真动手实践、教师全面评价的过程。换句话说,教师应在课堂上用心配合学生,引导学生,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感受自我价值实现的幸福与喜悦,结合学生动作、神情合理调整教学。例如在学习初中生物教材中的《种子的萌发》一课时,教师可结合生活中的玉米、花生等种子,让学生提前在课下开始试验,鼓励学生由实验现象着手,探究种子各部分结构及作用,种子中含有那些物质,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萌发的过程,若你是农民,会选择什么样的种子育种?种子发芽的原因等问题。整个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观察、记录,交流、总结,但不去刻意干扰学生思维,适当点播、引导,用心分析学生所述的每一句话,对学生探究出的创新性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最后由“一粒饱满的完好的种子在外界条件充分的条件下是否一定会萌发成幼苗呢?”这一问题,将学生讨论的话题延伸至种子休眠与寿命知识点的探究,学生开心地学到了书本相关知识,整个课堂氛围更和谐、融洽,也体会到了与他人合作学习的幸福,有老师关注、指点的幸福。

4.灵活的教学方法

灵活的、声色俱全的教育方式是幸福课堂的主要标志。那么教师在生物课堂上应结合生物课程教学知识,通过采访、讨论、角色扮演、多媒体、环境调查、标本制作等灵活多变的方式辅助教学,保证教学内容更生动,全体学生均能积极参与其中,促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提高学生知识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问题探究过程中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感与幸福感。如在学习初中生物教材《神经调节》这一节知识点时,主要教学目标即是让学生掌握“神经冲动是在神经纤维与神经细胞间传导的”,为了让学生轻松学习该知识,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建构幸福生物课堂,即利用Flash制作神经兴奋传导过程的动画,将神经纤维的电位差变化、神经递质传递、突触结构等动态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将学生不能理解的、无法看到的现象通过电脑模拟得以显现,让学生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完成生物知识的学习,体验其中幸福,进而取得全面发展。

三、学生幸福———生物课堂幸福教育的条件

幸福课堂构建的主体是学生,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幸福感,才能增强学生追求幸福的动力。学生幸福感主要展现在自我认知、内在价值实现上,而赏识教育则可达到该目的。赏识教育即是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赞赏与赏识,培养学生的乐观、积极心态,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效率,促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有效教育方式。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多表扬学生、信任与理解学生、对学生的做法、能力给予肯定,让学生始终以愉悦的心境学习知识,让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幸福教育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如在以上所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知识点学习时,当小组成员在回答出了所探究的问题时,教师就应适当给予小组中每一位成员相应的赞赏,如A/B/C小组中的某某在问题探究中积极发言,希望下次继续努力,以达到激励与支持之效,还可让学生体验到受教师赞赏后的幸福感。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为学生带来更多快乐,让学生感受到更多幸福。因而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量力而行”原则,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彻底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快乐学习,体验知识轻松学习的乐趣,领悟到成功后的幸福,这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不过,我们在幸福教育实践方面的理解尚浅陋,期望更多专家指点迷津。

作者:许栩 单位:福州第七中学

参考文献:

[1]张志青.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幸福教育探讨[J].科普童5(47):71.

[2]储玉萍.小议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幸福感教育[J].中学教学参考,2014(26):119.

[3]谢杰.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幸福生物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3(04):175.

第六篇:分层合作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实践

一、引言

初中生物具有抽象性,很多教学内容都是微观的,这些内容如果只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理解掌握程度不是很高,教学的有效性不足,需要进一步引入生物实验,这些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微观的、抽象的初中生物知识。然而在一些生物课上,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效果不好,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性不高,分层合作教学属于现代素质教育方法的一种,主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案例,使得学生在自己学习能力的条件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笔者将这种方法与生物实验教学相结合,谈一谈体会。

二、分层合作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学生的有效分类是开展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接下来主要就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例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可以理解相关的生物实验知识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优化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学生之间的讨论分析可以进一步提升班级学生整体对相关知识点的有效认识,这样就需要不断拓展教学知识点的认识。在分组进行讨论合作学习的时候,需要进一步拓展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配合,一个学习小组中既有优等生、也有一般学生,还需要有一部分数学学困生,他们的有机组合,可以实现同学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实现共同进步。

三、分组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课前准备的分层布置

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需要区分对待,实现精准化的教学,针对不同类型学生对生物实验知识的认知不同,选择不同的课前准备内容,让学生进行完成[1]。对于优等生,他们的生物实验功底扎实,逻辑思维较强,在预习的内容的布置过程中选择一些具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这种问题需要注意把握难度深度,不是越难越好,难度超出学生的承受范围之后,他们对数学的学习信心将大大降低,这样对教学的准确不足。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布置的相关预习内容可以是一些具体的知识点复习要求,针对下次课程所需要用到的以前的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1]。在植物细胞的观察实验中,教师可以提前布置给学生一些实验前的预习内容,植物细胞的观察实验所使用的植物一般是洋葱,这种植物的细胞个头较大,碘化钾的作用下可以实现更好的观察效果,因此实验前,让学生前肉眼观察洋葱表皮。同时对碘化钾的化学属性进一步复习,这样可以给实验的成功观察提供前提和基础。这些教学预习任务可以让每一个学习小组的不同学生分别去观察、实施,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对观察洋葱表皮的特点,实验能力弱的学生去复习碘化钾的化学属性等,然后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分享他们的预习成果,这样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试验预习效果。

(二)分组讨论教学

教师在课程上需要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机组合,形成不同的数学学习互助小组。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生物实验知识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理解难度较大,需要学生不断进行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主动学习,这种主动学习的最为有效的形式就是小组讨论,当遇到一些抽象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根据班级学生整体的表现,适当地停下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一下,进一步优化他们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实现相互帮助,班级学生整体的学习认识将进一步提升,对于牛角尖问题将被有效绕开,更好地满足他们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在显微镜的使用实验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不同的学习小组,这些小组成员需要进一步分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通过光线的反射、折射等实现物体成像的放大。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分组一个小组中,在问题的讨论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实现相互帮助,实现共同进步。

(三)课后复习提供选做题

在一节生物实验课程结束之后,不同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认识一定是存在差异性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延伸对他们不同层次的关注度,即在课后复习任务的布置过程中,在一些简单问题解决的基础上提供一些选做题,这些问题主要留给那些学有余地的学生,让他们进一步延伸对相关知识的思考,教师在布置分类复习任务的时候,需要注重基础性问题和选做题的比例,基础问题需要占到80%以上,选作题只能占到20%左右,因为学有余地的学生毕竟还是少数,需要学生进一步拓展学习的有效性,提升整体学生的生物实验学习质量。在开展完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观察实验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各个学习小组梳理动物、植物细胞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这种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梳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小组合作完成问题的梳理之后,学生之间的感情也将进一步提升,实现学生的团队精神。

四、结语

这种教学方法更多注重学生的人本主义理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层次[2]。主要依据就是他们对初中生物实验的掌握程度,主要分成学习优等生、一般学生及学困生三个层次,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最终实现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提升。

作者:骆开明 单位:贵州省瓮安第六中学

参考文献:

[1]高继生.“纸上谈兵”式的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令人堪忧的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现状[C].第五届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坛获奖论文集(上),2014,11:145-146,168.

[2]李嘉,何忠伟,马兰青,师光禄,王有年等.论生物产业形成的科技基础

第七篇:初中生物作业设计探研

初中生物作业是依据教学重难点问题而设计的,作业的有效设计可以帮助初中生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而根据作业反馈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为提高初中生物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生物教师设计的作业不仅要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更应遵循趣味性原则,有效激发初中生的生物作业完成兴趣,不断提高初中生的生物素养。那么,究竟如何设计有效的初中生物作业呢?下面我总结几种作业设计方式。

一、调查型作业的设计

调查型作业的设计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初中生对整个社会的了解,还可以让学生在无形中产生更多生物学习的兴趣。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适当设计一些调查型作业让学生完成。例如,教学《生物的变异》一节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调查型作业: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有利变异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通过调查,学生们发现了很多有利变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无籽西瓜、红富士苹果、水果玉米等。调查结束之后,我还专门组织学生对该问题展开广泛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有利变异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这样的做法比教师单纯进行知识传授效果要更为显著。这样的作业设计方式看似麻烦,但却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值得初中生物教师予以重视。

二、观察型作业的设计

对初中生物学科而言,适当设计观察型作业是必不可少的。观察型作业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物现象。通过对生物现象的观察不断提高他们的生物素养。在具体的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只要有合适的机会,我均会设计生物观察型作业让学生完成,作业取得的成效也是异常明显的。例如,在教学《植物种子的萌发》一节时,我给学生布置的观察型作业是:利用课余时间,给种子提供充分的发芽条件,观察植物种子的萌发过程,并将其记录下来。该观察型作业布置下去之后,学生们各自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种子进行实验观察。几天之后,学生们均顺利完成了本次观察作业。其中有一名学生是这样阐述自己的观察记录的:(1)黄豆种子在吸到充足的水分之后,其体积也在一天天地变大,最终撑破种皮;(2)黄豆种子的培根慢慢长出,最终发育成幼根。(3)子叶下面的胚轴慢慢长大,并带着两片嫩叶破土而出。(4)子叶慢慢长大并分开。原本呈现出黄白色的胚芽在阳光的照耀下开始慢慢变绿,最终发育成茎和叶。观察型作业的设计对于初中生而言是极为有趣的,他们在观察相关生物现象的同时也可以更多地体验到生物现象的奇妙。这对于提高他们的生物观察能力无疑是极有帮助的。因此,建议初中生物教师多设计观察型作业。

三、搜集型作业的设计

传统的初中生物作业主要以书面作业为主,长期采用这样的作业设计形式很容易会使学生失去生物学习的兴趣。为了丰富初中生物作业设计形式,生物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搜集型作业让学生完成。例如,在教学《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一节时,我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一些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图片,然后再根据其中一个图片内容提出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作业布置下去之后,学生们积极利用互联网搜集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图片。有沙漠化严重的图片,有野生动物遭受大量非法捕杀的图片,有河流遭受严重工业废水污染的图片。图片搜集完毕之后,学生们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了相关对策。其中一名学生在作业中这样写道:过去几十年间,我国的工业化呈现出典型的粗放式发展状态。由于没有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而造成大量河水污染。针对此种情况,特提出如下对策:(1)环保部门应继续加强工厂的排污监测,应做到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一旦发现工厂的工业废水排放未达到指标,必须勒令整改。(2)各企业主也应将环境保护纳入到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中,自觉实施洁净生产。(3)群体要对其进行积极监督,一旦发现有企业排放大量超标污水,必须向相关部门举报。搜集型作业的设计经实践表明是有效的。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仅要求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要求他们适当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唯有如此,方能真正提高搜集型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事实上,除了上述几种作业设计形式之外,我们还可以设计游戏型作业、角色扮演型作业等。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应为学生设计出更多有效的作业,通过作业设计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有效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希望在未来有更多的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参与到该问题的研究中来,不断提高初中生物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作者:范芳玺 单位:江苏扬州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第八篇: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一、能够广泛收集课程资料,使教学内容极大地丰富

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让各种数字信息资料的获得变得异常便捷,利用计算机从网络上搜集到的各种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资料,内容含量大,投入成本却比较少。这些资料,教师可以选择在课堂上用幻灯、投影的方式呈现在屏幕上,也可以选择将一些文本资料课前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而一些动画、视频等资料则可以制作成小短片备用。例如,在讲授《空气质量与健康》这一内容时,我就在网上收集了一些城市的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加以呈现。真实的图片、视频和精确的数据统计报告表等,让学生真切地了解到我国的空气质量的现状,激发出他们内心的环保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丰富了课堂导入形式,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的最大动力之一是兴趣,在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这方面,多媒体有着其他的教学方法难以企及的优势。因为多媒体的形象性、生动性、灵活性是吸引尚处在青春懵懂期的初中生的注意力的有利因素。例如,可以在上课之初,播放一两个学生们喜欢的明星的歌曲,老师再借着跟歌曲相关的评论自然地引到所要将的内容上来,甚至可以在播放视频画面的同时,在屏幕的合适的位置,把教学内容和目标展示出来,让学生一边欣赏音乐,一边对要学的知识有个初步的印象,最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平实多收集一些高质量的音像资料,如,纪录片《帝企鹅日记》《海洋》,电视节目《人与自然》《动物世界》,专门的生物教学光碟等,根据不同讲课内容的需要,剪辑成各种精美的小短片,由于原始资料画面质量好,蕴含意义深,往往能够在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增长见识,增强文化的修养和内涵。

三、具备丰富性多样性,能够满足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需要

多媒体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变换图像、文本、声音和影像等不同的呈现形式,而其中的每一种形式应用于教学中,都有各自不同的效用。在生物课堂上,如果想要多媒体发挥其最大优势,就是要了解多媒体不同形式的特点,选择最贴切的呈现方式———因为贴切的展现形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变微观为宏观,使原本枯燥呆板的生物知识———生物概念和生物规律等,变得形象、生动而有直观、可辨识。多媒体的不同呈现形式有着不同的功用,在教学中各有优势,下面对以下三种形式具体说明。

1.处理文本,加快教学节奏。多媒体在处理文本显示方面的功能十分强大,由于多媒体展示的文本内容是可以提前准备的,所以在容量和结构方面,可以依据教师的讲课需求随意调节,在上课时,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把许多内容呈现出来,而且可以做到知识结构清晰,重点分明。这种优势在上复习课的时候显得特别明显。复习课的内容大多是之前讲过的知识要点,不需要教师再一步步细致讲解,只需要在重点的部分多次回顾反复加强即可。这时候,运用多媒体文本,通过字体大小、文字颜色和背景的合理设计,既可以有效地吸引住学生,又能使他们很快抓住复习要点,对所学知识有个整体的把握。

2.展示图片,整合教学资源。在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中,挂图是被频繁使用的一种教具,因为图片直观、形象,是学生了解生物世界的一个很好的窗口。但是由于客观条件得限制学校能准备的挂图是有限的,种类也不够丰富,而教师一次课堂能够携带的数量也很有限,而且还会因为其他因素造成损耗。而用多媒体能够呈现的生物图片资源十分丰富,只要教师根据教学实际精心选用即可。

3.动画呈现,化抽象为具体。生物教学过程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以往没有多媒体设备时,教师在做实验过程中的许多操作因为位置和角度的局限,学生们并不能清晰地完整地观察到;而有些抽象的生物的动态生理过程,单用图片和语言描述也很难让学生理解。这时候多媒体的动画呈现就显示出了它的强大功能。教师在遇到上述难题时,就可以在课前精心制作一个小动画,把实验的操作过程和生物抽象的生理过程形象地通过大屏幕展现出来,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够看到,每一个同学都能够了解。总而言之,在生物教学活动中巧妙运用多媒体,益处颇多,值得继续大刀阔斧地进行。目前我们作为一线的生物教师,要注意的事有两点:一是要充分认识到多媒体对于生物教学的优势———它可以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形式多样、灵活,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大有可为;二是要明确运用多媒体是为了提升教学效果,而不是为了运用而运用,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实际情况适度、有效地运用。

作者:朱翠秀 单位:长春市绿园区第七十八中学

第九篇: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初中学校特别重视各学科教学工作的优化及完善.对于初中生物来说,是初中阶段一门较为重要的学科,这门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从现状来看,部分学校在生物课堂教学方面存在效率不高的现象,主要原因包括教学创新不够、教学方法单一以及学生参与性不强等等.为了使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本文对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进行分析与探究显得非常重要.

一、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原因分析

从现状来看,由于受到新课标改革制度的推行,各大初中学校都能够认识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提高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却会受到诸多原因的影响,进而导致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高,总结起来其原因包括:

1.教学创新不够

有相对一部分学校,将教学工作重心放在语文、数学以及英语学科教学工作当中,出现不够重视初中生物教学工作的情况.还采取以往的“灌输式”及“填鸭式”等老一套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方法没有实现创新,难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使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2.教学方法单一

要想使初中生物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非常关键.但从目前来看,部分学校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采取的方法较为单一,像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以及生活化教学法等都比较少使用,进而使初中生活课堂教学的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3.学生参与性不强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而学生只是作为听课的角色,这就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大弱化,进而造成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强.从现状来看,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也不够强,比如在一些生物实验上,教师可能考虑到安全性及实验的成功率,一般由自己来完成生物实验操作,这样学生的参与度便呈现不足,进而在学生实验体验不足的情况下,便难以提高学生对实验相关知识点的体会及感悟,最终使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高.

二、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探究

在上述分析过程中,认识到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提高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使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采取有效策略非常关键.具体策略如下:

1.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要想使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便有必要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使学生参与生物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例如:在“两栖动物的生长及发育”一课教学过程中,便可以通过诗句情境,将有关的两栖动物的生活季节及生活环境表达出来,可采取“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来传达.这是一首辛弃疾的词《西江月》,通过这首词的加入,既能够让学生产生联想,又能够将青蛙这种两栖动物生活的季节及环境表达出来.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还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教学的创新、风趣,当学生与教师的距离拉近的情况下,便能够为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奠定夯实的基础.此外,还可以借助“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引出“遗传变异”知识点;通过借助“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引出“生物的遗传”知识点.这些课堂教学情境的构建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所以,生物教师需对此充分重视起来.

2.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科技发展迅速,与此同时计算机网络也逐步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及学习接轨.现状下,很多学科都热衷于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这既是一种教学的创新,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达到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将一些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为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奠定基础.比如:在“植物细胞结构”、“种子萌芽的过程”等相关生物知识教学过程中,单纯地采取口头式理论讲解往往难以使学生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便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图像功能,将“植物细胞结构”及“种子萌芽的过程”的图像展示在多媒体上,让学生进行观察,这样不但便于学生理解,而且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进一步使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3.采取生活化教学,让学生感悟学习生物知识的功效

生物这门学科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为此,有必要采取生活化教学,使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进一步使学生感悟到学习生物知识的功效.比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馒头放置温度潮湿的环境当中,馒头的表层会有很多霉菌生成;但是,将馒头放在冰箱当中,则能够储存非常长的时间?”设置问题后,让学生采取实验对馒头发霉的原因进行探究,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4个小组,分为温暖、潮湿环境;温暖、干燥环境;低温、潮湿环境;低温、干燥环境.4个小组在不同的环境下观察馒头的发霉情况.通过这样的生活现象对相关生物知识点进行解释、学习,这样,便能够让学生感悟到生物知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进而使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4.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及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是初中生物教学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要想使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便有必要加强生物实验教学,一方面使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另一方面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比如:在“观察叶片的结构”一课实验教学过程中,基于实验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好一些树叶,比如菜叶、枫叶以及豆叶等等.由教师作为引导者指导学生的一些基本操作步骤及其需要注意的基本事项等,进一步让学生自主进行徒手切片,并在实验室当中采取显微镜对叶片的结构进行认真地观察.并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比如对“叶子的脉络进行分析,看有什么特点”等,这样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明确学习任务.通过本文的探究,认识到现状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会受到一些原因的影响,从而难以得到有效提高.为此,有必要积极构建课堂教学情境,使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采取生活化教学方法以及加强生物实验教学等.在采取以上教学方式的基础上,相信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进一步为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罗凤 单位:江西省南昌十七中学

第十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析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很多内容是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索的,这时生物教师就要引导和组织学生做好生物实验,通过生物实验让学生迅速掌握相应的生物知识,并学会将这些生物知识切实地应用到生活实践中,从而实现内化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

一、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特点

1.实验活动的重要性

新课程要求初中生物教学要彻底转变传统的生硬死板的教学方式,摆脱“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要积极开展生物实验教学。新课标指出:初中生物学习是一个探究活动,实验教学就是探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由此可见实验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多组织实验活动,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2.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的广泛性

初中生物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实验课程,比如每一个章节后面的“观察与思考”“课外实践”“实验”等板块。这些教学板块都可以利用实验的形式实施教学。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书本上的实验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实用性。

3.实验类型的多样性

由于初中生物教材中涉及实验的内容较多,因此实验教学的类型也呈现多样性,不同的实验类型会收到不同的效果,这需要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加以衡量。目前,生物实验的类型主要有分组实验、演示实验、探究性实验以及课外实验四种。(1)分组实验。顾名思义就是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对每一个小组都设定一定的任务,通过分组配合共同完成一个课题。比如在教学“练习使用显微镜”这一实验时,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组员之间相互配合,明确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掌握相应的技巧。(2)演示实验。演示实验通常用于一些操作步骤比较繁琐,操作较为困难,学生不能自主完成的实验课程。先由教师做相应的演示,对每一个步骤都要进行详细的讲解,进而让学生跟随教师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3)探究性实验。探究性实验贯穿于整个实验过程。通常探究性实验的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以及表达交流。通过探究性实验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4)课外实验。课外实验是课堂实验的延伸与补充。在生物教学中,有很多实验是需要长时间进行的,而课堂就不具备这个条件,比如种子发芽,需要长时间的观察,这些实践就要搬到课外,让学生在课外进行。

二、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策略

1.注重学生的实验操作

在新课程背景下,很多教师已经认识到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仍旧不到位。比如很多教师的课程确实是在利用实验教学,但是仅仅是理论上讲实验,给学生描述实验的过程和步骤及得出了怎样的结果,就算完成了实验教学,这样的教学没有什么效果。所以,要将口述实验转变为学生的动手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2.在实验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

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生物实验教学中,会让实验变得更加生动和真切,为生物实验教学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比如在探究“蜡烛在不同氧气含量的瓶子中燃烧的状况为什么不一样,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时,这在现实实验中是不容易察觉的。这时就可以利用相机将其录制成光盘,进行快、慢播放,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其中发生的变化,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3.积极开展探究性实验

探究性实验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兴趣,学生通过探究性实验对未知问题进行探究,最后得出答案,能够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植物的呼吸作用》时,由原来的蜡烛在不同瓶中的燃烧情况不一样,可以转变为“植物的呼吸作用对蜡烛燃烧的影响”。通过新问题的探究,得出“植物在进行呼吸的时候,会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氧气能够促进燃烧”的结论。积极开展探究性实验,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生物教师要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将实验教学作为生物教学的主要方式,通过不同的实验方式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进而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

作者:陈建华 单位:广西钟山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