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研究3篇

时间:2022-07-11 11:14:24

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研究3篇

第一篇

一、适当处理,科学表达概念

概念名词是传递科学概念最有效的方式,课本上有很多地方是使用陈述句或命题的方式来表达概念术语的,它的好处是能迅速地让学生明确概念的内涵。如: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章对“生物圈”、“应激性”这两个概念的表述。但同时课本上还存在描绘阐述性的概念表述,如: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六章对“须根系”的表述,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十章对基因的两种表述。这样描绘和阐述的好处是能够让学生对抽象的概念产生形象或多方位的认识,但这样的表述往往难以让学生迅速对概念形成清晰的认识,往往会导致出现概念不清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修改表述方法,如:“须根系是胚根穿出种皮向下伸长到一定阶段后停滞,而在胚轴基部陆续生出许多不定根形如一把胡须的根系”。再如基因这个概念可以这样表述:“基因是DNA上控制性状的有遗传效应的基本遗传片段单位”。这样学生就能明确这个概念是什么了。

二、明确内涵和外延,讲清概念

概念包括三个要素:概念名词(术语)、概念的内涵、概念的外延。其中概念名词(术语)是对概念的指代,概念的内涵揭示了概念的本质属性和特点,准确地反映了概念的实质,概念的外延是概念所指的事物所组成的类,概念的内涵越大,外延就越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入手讲清概念,使学生形成对一个概念的完整认识。如生物圈的内涵包括:生物圈的厚度、层次、维持生命的条件,外延包括凡是有生物生存的地方。性状的内涵包括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外延包括凡是涉及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方面。通过强化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能让学生把概念认识得更全面深刻。

三、多方举例,化难为易理解概念

感性认识是形成概念的基础,许多生物学概念是从具体事物或现象中抽象出来的,所以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举例,化难为易,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如在讲“性状”这个概念时,我们可以先举例:人的五官、皮肤色泽、身体高度、血型、嗓音等都是性状,从而归纳出“人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在遗传学上都称为性状”。又如“同一种生物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总称为相对性状”。在这个概念的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先举例:人的毛发有直有卷;眼色有蓝、茶、黑等色;牡丹花有红、黄、绿、白等不同的颜色,这些都是相对性状。通过多方面举例,让学生的认识变得充实,丰富和深刻,从而使概念变得易于理解。当然,除了上述各方法外,在生物概念教学中还有相似概念比较法、图示法、是非判断法等许多值得借鉴的方法,我们都可以在实践中加以尝试。

作者:邢奋红工作单位:山西省汾西县第三中学

第二篇

1.生物概念的理解

概念是理性知识,反映了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对于我们所感知的事物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将其共同特征抽象出来,加以总结,代表着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生物概念是人们长期认知世界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活动积累下来对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高度概括的思维形式。这些概念可对生物基本结构及生物反应规律进行总结,同时也是学生进一步探究深层次生物科学问题的基础,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生物概念通过分析、判断和推理等逻辑思维的形式来揭示生物的内在本质。所以,生物概念是生物学科的基础,是生物领域最基本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单元。学生积累了一定量的生物概念后,才能了解生物活动规律和生命现象,进行生物问题的思考[2]。

2.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生物概念处于生物学科的中心地位,是生物课程的基本组成,理解生物概念为进一步理解生物现象、生物规律提供基础。初中教师在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应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围绕重要概念层层展开,举例说明,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认识、理解和应用[3]。在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供丰富的、代表性的实例对学生理解概念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对事实的抽象、总结、归纳、推理,让学生对生物重要概念有所把握,而不应仅停留在让学生记住一些事实上,并以此来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4]。因此,生物概念在生物学科的教学中不仅处于基础地位,同时也是对生命规律把握的结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对概念的有效延伸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现状

新课标下对生物教学中突出概念教学的地位日益突出。2012年以我省海口地区初中生物教师的一份调查中发现,教师对生物概念的理解偏重于传统的生物术语概念与新课标中提出的核心知识概念有一定的偏差,大部分教师经过多年教学拥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但对核心知识、核心概念存在模糊界定,深入理解有偏差。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抽象的现象、概念的理解有一定难度,而抽象性概念是调查中教师普遍认为较难把握的概念教学,大多教师又不知如何把抽象转化为形象可见,所以在教学中对抽象概念的融入有困难。此外,教师对概念教学方法了解不多,通过具体形象材料进行概念教学或创设情境巧妙设问来教学,这两种方法在概念教学中较为常用,但运用其它形式不多。针对不同的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较多的教师认为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而少部分教师认为运用形象材料进行教学学生理解起来容易[5]。总的来讲,现阶段概念教学的理解和方法的使用尚未完善,对其广泛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4.生物概念教学的方法

4.1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概念的兴趣

传统生物教学中,教师往往选择直接切入的方式对概念进行讲解。遵循教科书首先概括概念,然后再通过具体的事例来阐述概念内涵的教学程序。这种讲授方式直接进入主题,便于学生的记忆,提高了概念教学的效率。但由于概念的引出没有经过学生的思考,概念的获得具有一定的强迫性,致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印象浅,当遇到迁移时,学生不会延伸。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习惯于主动讲解,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久而久之,学生对概念学习产生了疲惫和厌倦心理[6]。近年来多数新编的初中生物教材每节开头设置了“想一想,议一议”栏目,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概念的兴趣。在这个栏目下设置了一个与本节学习内容相关的概念问题,并不是简单地、晦涩地、生硬地对问题直接提出,而是围绕概念让学生思考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解答,回答的过程也逐步对正文中的概念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以便帮助学生理解将要学习的概念。在理解问题过程中巧妙地引出概念,设疑就是依据初中生的理解能力设计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参考书籍、观察现象,引导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概念。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注意问题的难度,并确保问题的合理性,便于学生理解。

4.2系统化学习,完善生物概念体系

初中生物知识由许多概念体系组成,概念体系包含一个章节内容的全部概念。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初中生常常将相同的概念进行归类,也就是以已知概念为基础,找出未知概念与已知概念间的相关性,并建立联系,将新概念纳入原概念体系,或者说是用新概念来完善原有概念体系。生物概念学习过程的本质就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并建立联系的过程。初中生物概念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所掌握的概念进行归类,使之纳入到自身的认知结构中去,不仅有助于新学习概念的巩固,且利于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融会贯通[7]。

4.3编制生物概念图,构建知识体系

概念图是将有关主题不同级别的概念放置于框中,再以线条连接的形式将相关概念进行连接,形成该主题的概念网络。在实际教学中,以图解的形式把两个以上的概念通过一定的相关性连接起来,从而反映概念间的联系,不断完善认知结构。笔者在讲授“植物细胞结构”一节时,对植物细胞的结构以概念图补充完整;讲授“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一节时,就以生态系统的组成进行了图解,同时适当在图中引入多种生物;讲授“遗传信息传递”一节时,要求学生用恰当的箭头形式表示出DNA、RNA和蛋白质三者间的信息传递方式;除此之外,讲授“开花和结果”一节时要求学生用概念图对花的结构补充完整。所以,绘制概念图这种教学方式能加强学生对所学概念的深入理解,也能体现学生对概念间逻辑关系的理解程度,构建概念图能够帮助学生理清相应的知识框架,同时也是对学生逻辑思辩能力的一种训练方式[8-9]。笔者在多年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概念教学方式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由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复杂性、丰富性和多层次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许多相关的概念教学方式与之相适应,特别是需要教师熟练掌握教学策略,选择恰当的策略高效地实施生物教学。同时,教师在讲授每节课时的教学策略往往都是多种方式的相互结合灵活使用,帮助学生有效地引入概念、深化理解。总之,概念教学策略林林总总,笔者仅总结了教学实践中常见的几种方式,其内容极丰富,还有待于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断地探索完善。

作者:纪道钊工作单位:东方市港务中学

第三篇

一、强化学生的品德教育

在生物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道德品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素质的培养,在教学的各环节中渗透德育。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都离不开生物知识,生物知识和生物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在生物教学中要渗透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教育,将其与生物知识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鼓励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初中学生而言,学习的动力主要源于兴趣,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如果教师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课前准备不充分,教法单一,语言平淡无力,就会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充分准备各种教学用具,优化新课的导入,尽量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语言力求风趣幽默,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

三、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能力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调查、探究和总结等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以往生物的演示实验是教师做给学生看的,但是如果课堂上总是这样做,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非常不利,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也会骤减。所以,在教学中将一些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合作或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是教育过程中首先要确立的一个理念,也是必须贯穿于生物教学每个环节的理念。

1.尊重所有学生。教师要平等对待所有学生,了解学生的心声,关注他们的发展,促进他们进步,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学好生物。

2.让每个学生参与探究。在实验小组分工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承担各种角色,给每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让所有学生均衡发展。

3.教学资源分配要公平。探究式学习、观察、实验、调查、网络学习、课外阅读等都需要各种资源。在资源不够充分的情况下,教师要想办法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平等地使用这些资源,这是新课程理念中所重点强调的。总之,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学科,教师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发展学习生物的兴趣,激发他们不断探索生物学知识的动力,并帮助他们将生物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在生活中发展其学生物、用生物的能力。

作者:丁洪伟工作单位:北安市通北第一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