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4篇

时间:2022-07-11 10:23:44

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4篇

第一篇

一、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资源

教师在授课时,通常是采用语言表述的方式,而这种方式不仅会让教师感觉到很疲惫,也会让学生感觉到索然无味,容易走神。教师花费了很多时间和力气,却没有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些内容如果只是通过语言描述,就会非常抽象,学生很难理解。而现代化的教学资源,可以很好的帮助教师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施,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到教师所讲的内容。比如,在讲解细胞的形态结构式,如果只是教师一味的语言描述,无疑是很枯燥的。而如果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不停的播放各种图片,学生便能很快了解细胞的结构,以及细胞分裂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意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与书本上的内容联系起来,让学生知道自己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另外,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影视,让学生通过影视描述的内容,自主思考,自主解决影片中提出的一些问题。当然,学生也可以组成小组,来就某一些问题展开探究,分工协作,各司其职,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

二、初中生物实验手段分析

1.注重实验前期准备工作

实验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了解深度,这就需要开展实验教学前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引导学生熟悉实验原理,掌握实验过程中需要运用到的理论基础。如在“生物组织中脂肪、蛋白质、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要首先围绕实验中的三个核心反应式对学生进行讲解。学生在理解实验原理以后就会很容易掌握实验步骤和试剂的分组。其二要引导学生熟悉实验器材,如显微镜的使用与保管、试剂的类型和试管的种类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得心应手的使用器材。

2.课堂演示与学生自主操作相结合

在生物实验课中课堂演示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不能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单纯的采用“一是一、二是二”的演示手法,要给予学生自己动手和自主学习的机会。首先,在课堂演示中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演示结束后可以邀请几位同学上台操作,这样既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记忆,又能够检测课堂实验演示的效率。其次,要给予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要求学生按照演示方法自己进行操作。在为学生创造动手机会的同时还要发挥集体学习的优势,通过分组和任务分配引导学生进行团体学习。学生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思维得到发散,实验思路和步骤更加明确。

3.活跃思维,注重实验中的知识引导

对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来说,实验的目的更多是对课本知识的检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即实验教学离不开课本知识。在实验中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旧知识的巩固,即在课本内容学习以后开展实验教学活动,实验过程是对知识的一种检验,掌握实验中的细节,熟悉实验流程,能够在书面上的实验题目中应对自如。其二是对新知识的学习,即利用实验过程学生的参与性进行知识教学,在书本实验过程没有进行讲解的过程中由老师引导学生操作,在实验中深入课本知识。此外,为了对实验中一些易发生错误的步骤进行强调,我们可以设置对比实验,如使用其他提取液替代丙酮观察叶绿素提取实验,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构建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情感对教学有效性影响常常被忽视,殊不知,情感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从人本身的情感角度出发,喜不喜欢本学科老师是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最开始的态度。由于初中生物本身的学科特点,容易受到学生忽视,对学科教师关注度低,正是因此,生物教师便应该从这一点入手,注重对学生的关怀,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通过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真诚友爱的教学态度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总之,课堂作为教学的重要场所,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知识、能力的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还体现在其它许多方面,需要生物教育者更深入的研究与创新。

作者:王丽娜工作单位:辽宁省桓仁县教师进修学校

第二篇

一、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生物教学的基本方法有讲授法,实验法,科学探究等。在目前的生物的教学上,教学方法太过单一,对实验、科学探究、多媒体等教学方法使用较少甚至没有,这样就不能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或亲身经历的探究过程,也就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受成绩影响,在生物教学上对学生的评价是单一的。只是关注学生在考试成绩的定量评价,忽视了学生的其他能力,对学生的品德、学习态度、各方面的技能、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缺乏必要的评价。在这种单一的考评方式中,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对一些记忆性和需要理解的概念和术语词汇记忆不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

二、新课程理念下生物教学的改进方法

1.从根本上重视生物学科

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中学生物教学的重要性日益显现。这就需要加强生物教学在初中重要性,所以我们要改变教学现状,提出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生物课的学习,提高生物学的认知能力,增强他们的智力和身体发育,因此在生物课程的教学上,学生要学会如何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如何增强体质,如何爱护环境,要树立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信念,制定确切的努力学习目标。

2.制定和实施满足新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目标来设计展开。三个目标设计要符合学生实际,同时弄清楚三个目标之间的关系,整合三个目标并实行有效教学完成三个目标。例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节,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2)过程与方法。以观察分析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及实验资料为主线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什么是性状、基因控制性状的结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本节课在充分准备实物、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得出性状、相对性状的概念,基因控制性状,及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3.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现代化

新课程理念倡导了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光对鼠妇的影响”,适合采用探究式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讨论探究活动,通过动手实验亲身体会科学实验证明过程,领悟科学研究方法,并尝试自行设计实验;对于一些较简单的知识,可以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讨论后解答问题。如“动物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适合采用自主学习;而合作式教学法是指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随着新课程实施,教师们纷纷尝试在课堂上组织切实有效的小组合作。因为在有效的小组合作与交流中,能够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达到人人参与课堂学习的目的。如“保护生物的多样性”适合采用合作式教学。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中,各种教学方式不是单一运用的,探究中有合作和自主,自主中有探究和合作,合作中也体现了自主与探索,从而达到充分挥发各种教学方式的效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正好满足了初中生对生物的好奇心,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编排生物课的课件,融合与生物教学相关的动画、声音和图像,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热情,在遇到生物难以解释的概念和抽象的理论时,学生往往会出现抵触心理,利用现代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有形的动画和图像,把难以理解的理论形象化。例如,病毒这一节可制成幻灯片教学。可提高生物课教学效率,达到教师和学生互动效果。所以教学手段现代化,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尤其是能引起上课容易走神的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本来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去探求知识。

4.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生物学的教学和学习的关系是辩证的,我们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老师和学生都应该得到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客观、公正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仅是一个分数的定量评价,而且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相关的能力。评价应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标准。教师要懂得教育人才是一个多层次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

三、结束语

新课程理念不断地深入教学中,初中生物的教学还需要不断改进。初中学生正处在思维方式快速发展的阶段,正是初中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最佳时期,也是学习生物的最佳时期。在生物教学课堂上,多方位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采用多方式进行评价,让学生学习起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王凯工作单位: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阿阳中学

第三篇

一、自主性学习。

自主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一个平等参与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就是学生积极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主动去学习,不让老师牵着鼻子走。若能自己去阅读的教材一定自己去读,能自己动手去做的实验就要亲手去做,能自己说的想法一定自己说出来……

二、合作性学习。

合作性学习要有明确的责任分工,促进学生之间能相互沟通。即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间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合作,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进步;这样能有效转化和消除学生之间过度的学习压力,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积极的沟通。建立在合作基础之上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将自身的学习行为有机融入到小组或团队的集体学习活动之中,在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时,展开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即使是学困生自卑感和紧张的压力也会消失,通过小组同学积极发表见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对其他组的汇报如有不同见解,可以自由提问、辩论,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种形式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学生与社会人员之间可进行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合作的精神和相互支持、配合的良好品质。

三、创造性学习。

创造性就是要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看法,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新生物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高于个性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好奇心使人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有探索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理解问题,允许学生独立从事探索活动,无论质量如何,正确与否、有些甚至是可笑的、错误的,教师也要从积极方面加以鼓励,并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公平公正对待每位学生。于是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尽情飞翔,在深化理解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可以看到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闪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这种需要在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为此,我认为作为生物课改中的实践者首要的任务就是更新理念,确立学生评价的主体地位。学生是多元化评价主体的核心,学生的主体本位决定了这种核心作用———学生对于校本目标来说是“教育”的主体,对于学生本位来说是“发展”的主体,对于生物课程、环境等客体来说是“学习”的主体。而且,这种评价主体的地位可以不依靠教师的主体地位而存在。教师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正是给学生提供了发现、研究、探索的空间,为学生发展、创造创设条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评价的兴趣。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小品剧、游戏、讲故事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这些形象化的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评价的兴趣,调动起他们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在学生初步尝试评价后,我启发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予表扬,由此建立他们评价的信心,并用多种活动形式扩大学生主动学习的空间,释放学生的精神活力,激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交往中主动发言,积极交流。教师要学会“倾听”。引导学生参与评价后,教学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增多了。在小组内、在班里有机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结论,而不是去揣度教师所期待的标准答案,这时候生物课堂上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引发争论,甚至还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奇谈怪论”。如果在这时候,我们以教师的权威去压制这些“奇谈怪论”,以自己的标准答案来做最终的评价,那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好奇、探究、创造的内在动力的减退,最终扼制了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这样一来,即使是生物课堂上有了让学生参与评价的时间,可学生也不敢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给予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只能成为流于形式的一句空话。所以作为教师,我们注意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发言,学会放下教师的架子,学会少“讲”多“听”。教师只有学会倾听学生的评价意见,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充满童趣的世界,体验学生的情绪,学生才会在生物课堂上敢说、敢议、敢评。学校生物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创设一个自主、合作、讨论、探究的生物课堂教学环境,并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创造地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其实,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这些学习方式并不是截然分离的,而是相互交叉和贯通的,应使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作者:李瑾工作单位:内蒙古托克托县第三中学

第四篇

一、已知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智力水平是教师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学生对相关旧知识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着其接受新知识和理解新知识的好坏。生命科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某一新知识在教材中的出现,必定是以学生已知的知识为基础而提出的。由此可见,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就显得格外重要,这是教师备课的一个起始点。例如,观察植物细胞一节,学生已有上一节课的基础,对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已有一定的了解,初步学会了使用显微镜。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应定位在运用显微镜观察所制作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使学生进一步规范使用显微镜,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生物图绘图能力。对学生知识基础的分析,一方面是按教材内容的前后编排顺序来分析;另一方面是来自课间与学生的谈话、练习、课堂上学生的表现等形式,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在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基础上,利用迁移规律,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学有所得,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未知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某一新知识的获得,必须具备相应的已有知识作为理解、运用新知识的基础。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已有知识作为铺垫,那么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就会出现知识障碍。因此,了解学生知识方面存在的不足,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了解学生的这些能力状况;同时充分分析教材,掌握哪些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自学获得,哪些是需要教师讲解、帮助学生才能掌握。对于学生能够自己理解、分析的内容,教师可少讲,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学机会,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学生不易理解、不能分析的问题应多拿出时间来进行重点讲解,力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还应了解学生对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状况。例如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的程度对学习遗传规律的推理以及计算某种性状的遗传几率有一定的影响。再如,学生掌握的地理知识对学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分布的影响也有一定的帮助。在倡导课程综合的今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本学科知识来帮助他们理解其他学科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面,也使学生体会到各学科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全面发展。

三、应知

明确通过这节课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水平,即本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是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任何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和进行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目标又有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之分,对教学目标的不同理解将形成不同的教学设计,从而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确定不仅要考虑到新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及学科知识体系,更重要的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的确定,一方面来源于对新课程标准的研读与分析,熟悉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以及课程总目标,进而确定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来源于教科书,与旧教科书相比,新教科书在每节课的开头增加了旁栏“想一想,议一议”及“通过本节课,你将知道”内容,教师应充分利用教科书旁栏,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四、想知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热爱生物学科的途径,而好的教学方法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具有重要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教师的主观努力,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不断的观察和总结,在备课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点”,让学生的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例如,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一节,教师可以抓住学生对大自然奥秘的好奇心,一步步将学生引导到本节实验探究中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便会主动去寻找答案。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老师上课就会有不同的效果。能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主要看老师能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而学生是否有主动求知的欲望不是课堂上说有就有的,课前老师的备课非常重要。只有好的教学思路才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如鱼得水,也只有好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才能落到实处。

五、总结

综上所述,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如果只是教师一方讲授,而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是不能称作健全合格的教学活动的。新课程标准标明确指出:教学应该以人为本,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对象,他们是一个个发展中的人,也是一个个发展不平衡的人,更是一个个有强烈求知欲望的人。因此,在备课时,如果教师头脑中仅仅有教学大纲意识、教参意识、教科书意识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还应切实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尊重学生发展的特点,基于此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吸收新知识。只有这样,初中生物教学才会展开一个新的局面,初中学生的生物课堂才会更加有意义。

作者:杨华黄艳红胡丽坤工作单位: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