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措施探析

时间:2022-06-14 11:16:45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措施探析

一、在教材实验基础上改进实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要想使实验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教师要走进实验室,对实验进行反复的操作,发现教材实验存在的问题,思考解决和创新方案,确保在课堂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清晰地看到实验现象,提高实验的效果.

1.注重实验材料的比较和优化

材料是生物实验的客体,选择材料的优劣关系到实验的成功与否和实验现象的可见度,对实验教学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我们在实验教学前,应该就选材的问题进行反复的实验和比较,确保实验更容易解释知识、更容易成功.例如,教材在“观察种子的结构”的实验安排上,选择观察的材料是“大豆种子”,不过因为大豆种子通常比较小,在引导学生观察时,胚芽、胚轴、胚根的可见度不高;子叶中含有的淀粉不多,借助碘液进行淀粉鉴定时,看不到非常明显的实验效果.为此笔者在备课时思考有没有替代物来完成这个实验,而且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选择了多种材料进行实验,并比较后发现,选择芸豆种子比较好,因为相比较而言芸豆种子的颗粒比较大,在实验观察前,笔者将芸豆种子浸泡24h,芸豆种子的种皮变软,胚芽稍微萌发,如此处理,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学生凭借肉眼就可以很清晰地观察到种子的胚芽、胚轴、胚根,在学生观察的时候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将实验观察到的胚芽、胚轴、胚根用不同颜色的水笔进行着色标记,便于小组交流时评价自己的观察是否正确,课堂上用碘液鉴定子叶中是否含有淀粉时,能够很明显的看到淀粉遇碘变蓝的实验现象.

2.注重实验方法的科学性

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要渗透实验方法,教材中有些实验的实验方法欠缺科学性,有时不容易得到预期的结果.笔者认为在实验教学前应反复实验,打磨每一个操作环节,优化实验方法,确保实验的成功率.例如,教材中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实验,实验方案上采用的对比实验的方法,将一条粗壮的蚯蚓先后放在玻璃、硬纸板这些接触面性质不同的物体表面上,实验预测应该是在硬纸板上运动的快,而笔者在实验室多次做实验后发现,蚯蚓多次是在玻璃表面上移动快,与预测的结果完全相反.是什么原因呢?实验后发现,有可能是硬纸板吸收了蚯蚓身上的黏液,导致了硬纸板与蚯蚓两者粘在了一起,导致蚯蚓移动变慢了.为了剔除这一影响因素,笔者对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准备两块一模一样的长方形玻璃板,然后将一块表面打磨使其粗糙,一块保持原有的光滑,同时为了保证蚯蚓沿着直线运动,用两根玻璃棒放在玻璃表面上,制造出直线的轨道,让蚯蚓沿着轨道运动.多次实验后发现,效果比教材中的方法好.

二、在教材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创新实验,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实验具有直观性,我们的初中生物教学应尽可能地给学生创设实验条件,借助真实的、直观的实验现象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教材中对于“吸烟危害人体健康”这部分具有生命教育意义的内容仅仅是从文字说明的角度提供了素材,如“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中含有3000多种有害的化学物质”学生对于短短的一根香烟能够造成的危害没有直观的感受,自然很难震撼其心灵,加上看到生活中抽烟的人很多,所以对于教材中的文字表述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笔者为了让学生有更为直观的感受,有效渗透生命教育,设计了一个吸烟有害的模拟实验.实验装置:U型管一个;香烟一支;洗耳球一个;如图1所示,将香烟插在U型管的一侧,在U型管另一侧放入一些棉花.接着点燃香烟,用洗耳球在另一侧吸气.实验原理:这是一个模拟实验,棉花模拟吸烟者的肺,洗耳球吸气模拟人抽香烟这一动作.实验现象:用洗耳球吸10次以后,将事先放在U型管内的棉花取出,会发现棉花明显变成了黄色.实验结论:通过模拟实验证明香烟燃烧后产生的化学物质会使肺发黄变黑,危害身体健康.初中生物教学离不开实验,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我们的实验教学一定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观察到实验现象,当然实验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其本身就含变革、革新、创造等思维活动的过程.所以,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应该从教材的实验出发,始终贯彻创造性原则.首先,我们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要敢于质疑教材中的实验方法,教师自己要饱含探究热情,切忌照本宣科,墨守成规,要科学地对待实验方法、实验现象,给学生最为直观的展示.其次,除了教材中已有的实验要做好以外,我们教师还要尽可能地挖掘教材中文本素材中具有创造性、改造性的内容,将其转变为实验探究,提高实验教学的层次性、多元化,同时这对学生而言也是一种创新意识的渗透和浸润.

作者:张建峰工作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通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