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政策学案例教学建议

时间:2022-01-30 04:00:04

渔业政策学案例教学建议

一、案例教学的意义

(一)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往的《渔业政策学》教学,沿袭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教师“一言堂”,学生听讲记笔记,上课积极性不高。由于学生进入本门课程的学习阶段之前,已经学过《渔业概论》《渔业经济学》等课程,具备了一定的渔业经济理论知识,为联系实际进行政策分析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和方法。而且新一代的大学生们,有着较强的个性特征,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比较排斥被动地接受说教。因此,在教师讲课的基础上,对学生划分学习小组,设计对应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参与,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习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活泼、活学活用,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案例教学的参与式、合作式、探究式特点,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和想象力,搭建起嵌入日常教学的理想平台。(二)丰富了教学资源。传统教学,老师准备教学材料,“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老师参考教材和论文、著作等教学和科研工作积累,认真备课,尽最大努力提供一份理想的教案和讲义。但百密终有一疏,况且现代社会信息众多,老师的知识面和阅读面都终归是有限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总有许多想不到、说不到的地方。案例教学法吸引了广大同学参与,每位同学的阅读面不一致、视角不一致,就会提供大量资源。“众人拾柴火焰高”,每位同学都提供了大量信息,每位同学都获得了全班同学提供的海量信息,这对于认识和分析渔业政策问题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在案例研究和讨论中所提供的知识,与自身的探索和接受能力相吻合,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随之提高。(三)提高思辨能力。传统教学方式,老师“满堂灌”的是标准答案,学生的任务就是认真听讲和做好笔记。考试的内容与上课内容联系紧密,借此促进学生的学习。可以看出,这种知识灌输,培养的是一种记忆和复制能力。实际上,渔业政策的很多议题并没有完美的标准答案,最多是参考答案。各利益群体都有基于本位主义的认识和诉求,如何调和多样化的目标和政策途径,需要一个合理均衡。案例分析讨论的过程,会呈现出多样化的信息,需要学生判断分析、批评、梳理、归纳。所以案例分析,在还原事件发展历史和探寻逻辑规律的同时,更注重思辨能力尤其是批判思维的养成。(四)锻炼表达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滔滔不绝地授课,学生上课“动脑不动口”,普遍做一个守纪律、认真听话的好学生。“标准答案”式的提问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压力。而案例教学并无标准答案,学生主动讲的心理压力小了,敢发言的同学多了。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能获得好评。本专业隶属于社会科学门类,良好的表达能力非常重要。在工作中时时处处跟不同的人打交道,表达能力是一座桥梁,能够及时有效传递信息。案例分析课在剖析各种问题和矛盾的时候,将惯常于书面表达的内容,体现为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准备案例。根据授课进度和课堂教学内容,由教师编写或选取相适应的案例。渔业隶属于大农业,“渔业、渔村、渔民”跟“农业、农村、农民”相类似,都具有靠天吃饭的特点,受到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双重制约,产业弱势特征明显。由于渔业产业所具有的外部性,仅靠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难以有效配置资源,政策所发挥的干预和支持作用必不可少。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渔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渔业公共品属性越来越突出。目前来看,渔业发展的矛盾,比较集中体现在过度捕捞、养殖污染、水产品安全、涉外渔业、远洋渔业等方面,这些不仅是社会高度关注的议题,也是理论探讨的重点。因此,在准备案例过程中,按照教学大纲的顺序,每一章节设计一个对应的案例,既呼应了当前的渔业政策热点和难点,又能学以致用,进而推动理论学习的深入。(二)学生研讨。首先是课下研读教材,为课堂学习奠定坚实基础。传统教学模式下,也主张课下预习,但缺乏检验手段,学生是否预习过教材内容难以识别出来。而案例教学过程中,只有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才能对案例分析驾轻就熟,否则就会不知所云。因此,学生为了案例分析的必要,自觉学习教材内容的积极性大为提高。其次,在案例教学准备中,学生自愿组成三人学习小组,认真研读和讨论案例内容,形成小组内部的分工合作。每次案例由一位同学轮流作为小组长,一位同学作为主发言人,一位同学专门整理各种资料。在小组讨论和学习的过程中,每次都要作详细记录,包括时间、地点和讨论的内容,主发言人需要准备好发言提纲和材料,小组长要做好统筹和协调保障工作。(三)理论讲解。在西方专业硕士教育中盛行的案例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知识架构和自学能力,因此并不强调课堂知识讲授,但理论学习是本科教学的主体,也是开展案例探讨的大前提。在这一环节,老师简明扼要地讲解教材内容,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仿,但相关内容和时间都已精炼。在课堂讲授内容的选取方面,既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又要区分重点和一般,不能面面俱到,还要处理好课堂讲解和课下学习的关系。课堂上的讲解,要给出整体的框架,对重点和难点舍得花时间、下功夫,对一般内容可以泛泛地提及,因为学生课下的自学已经比较充分。当然,不论是重点内容还是普通知识点,课堂上主要解决其中的难点和困惑,把握课堂讲授的问题导向。这不仅为案例讨论挤出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还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这种学习能力是可以检验的,因为案例讨论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理论学习的熟练程度。(四)课堂讨论。案例讨论是案例学习的中心环节,既有程序上的规定要求,也有内容质量的控制。由于已经事先将案例发放给学生,同学们对案例已经有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因此老师只需简述一下案例的主要内容,然后就可以针对拟定的问题开展讨论。每个案例一般准备三个问题,每个小组主要准备一个问题的发言,在主发言人讲解结束之后,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辨析和补充。对于主发言人所讲内容提出质疑的,首先由主发言人进行回应,同一小组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完善。在案例讨论过程中,老师既要掌握好时间和节点,又要适当引导,使问题分析有一定的高度,发挥众人“头脑风暴”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政策分析水平和思辨能力。(五)案例评议。评议环节涉及对案例讨论的评价,不是简单的“大而化之”,例如,“讲得很好”,而是要具体分析并且鞭辟入里,说“好”的依据在哪儿,说“不好”的又体现在那些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评价要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既要有理论的高度,也要对案例本身有着深入的理解。因此,案例讨论的水平可能参差不齐,难以及时分辨出来,但案例评论的水平很快可以一见高低。可见,评议案例是一件非常专业的工作。以往会选择没有积极参与案例讨论的同学,对案例讨论进行补充和评议。这固然能够督促学生认真听讲,但往往不够专业,只是作为对学生的约束。因此,在每次案例课之前,都要轮流确定专门的评论员,这不仅是对案例讨论的同学负责,能获得较高水平的反馈,也能锻炼和养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老师最后进行点评,可以适当补充案例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评价案例讨论的成败得失,指出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

三、完善建议

(一)完善案例库。案例教学如同戏剧一样,成功的戏剧需要高质量的“剧本”,而且剧本是基础性的一环。渔业政策案例要有理论背景和实践材料,鲜活生动、难度适中,能够引发共鸣,因此对案例本身的质量有很高的要求。在课程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往往是根据二手资料编写的,这些资料来源广泛,包括著作、论文以及网络资料。作为案例教学的起步,案例能够做到全面覆盖教学内容,使用较为粗放的案例未尝不可。但随着案例教学的深入,老师和同学都对案例编写有更多期待,不仅要有充足的数量,还要论证严谨,适合教学口味。目前亟需完善的是,借助已有的实习实践基地,在科研和教学合作基础上,增加一手资料编写的案例,这样案例的编写更加精致,可以围绕案例需要搜集资料,而不是围绕现有的二手资料进行加工编辑。还要完善教学团队,吸收政府和行业专家参与,形成案例编写的集体力量和优势,使案例创作既有厚重的理论底蕴,又能体现接地气的鲜活生动。(二)开展实地调研。由于经验积累的限制,之前案例多由二手资料整理设计,这些案例比较抽象,限制了案例教学效果提高的空间。一手的资料不仅最鲜活,紧跟实践前沿,而且更全面和准确。实地调研也是对案例透彻理解和学习的过程。老师把案例掌握熟练,便于更好地把握其中的逻辑和规律,进行案例讨论时才能驾轻就熟。在实地调研中,老师和学生可以进行不同的分工合作,老师主要进行调研设计、人员联络和深度访谈,学生则从事问卷调查、数据处理等工作。由于学生参与了实地调查,所以在案例编写和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案例有更多的亲近感,不仅能够深化对案例的认识,而且能增强案例学习积极性。(三)组织案例教学培训。案例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甚至是高深的专门学问。面对早已司空见惯的传统“满堂灌”教学,很多教师对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较为陌生。实际上,以教师为中心的东方式教学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西方式教学,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教学生态和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在西方的法学院、商学院等社会科学类已经实施多年,积累了成熟的教学经验,对于案例教学的优劣势有了深入把握。国内目前在专业学位研究生中正在深入推进案例教学。案例教学不仅对于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需要学生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素质。在本科教学中实施案例教育,要充分认识到面临的约束条件,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这方面的探索还不多见。案例教学培训非常及时和必要,一方面可以积极借鉴学习西方国家在案例教学领域积累的有益经验,另一方面,促进国内同行之间的信息交流,共同提高适合国情和文化特点的案例教学水平。(四)引入专家点评。案例分析需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组合,对相关问题的理解需要非常透彻,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感悟。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当前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往往呈现出来的公开资料并不充分,理论上也可能没有比较一致的认识。这时候,可以借助行业专家的力量,他们活跃在生产、管理和科研一线,掌握非常鲜活和生动的资料,对于问题的把握比较熟悉,对于政策的实施效果和走向有着明晰的判断。将专家引入课程教学,一方面可以补充比较充分的知识,另一方面能够把专家的政策分析和判断过程完整呈现出来,这对于准确辨析渔业政策是非常必要的。(五)鼓励学生参与。渔业政策教学的顺利进行需要学生积极参与,一方面使学生能够迅速进入角色,学有所获。另一方面,每位同学的热情参与,“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也提供了更多公共知识,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在案例分析的参与方面,已经设立了必选动作,例如主发言人,但是自由发言环节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也需要跟上。应该看到,当代大学生的辩论和表达能力普遍比较好,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基本素质已经齐全,只是要将这种潜力适当激发出来。合理设置打分环节,每次案例讨论课轮流确定评分学生,对同学的表现进行评分,再结合老师打分给出综合分。这样既能较好反映学生案例讨论的水平,又可以形成一定的激励和约束。

参考文献:

[1]储亚萍.当前公共政策课程案例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出路[J].大学教育,2014(2):115-116.

[2]王飞,丁天明,宋伟华.基于案例教学的《渔业政策与渔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4(46):149-151.

[3]沈丽琴,唐妍,李东君.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模式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7(09):98-99.

[4]李庆钧.案例教学在公共管理研究性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教学刊,2017(17):59-61.

[5]张燕,隋传国,张瑞瑾,等.案例教学在海洋资源利用与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学刊,2017(10):48-49.

[6]王飞,丁天明,宋伟华.基于案例教学的《渔业政策与渔业管理》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4(46).

[7]王迎宾,俞存根.双语课程中的案例教学———以渔业资源种群动力学为例[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5).

作者:郑世忠 刘广东 刘士源 单位:大连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