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战略管理制度建设论文

时间:2022-05-08 09:57:20

高校战略管理制度建设论文

一、高校战略管理

(一)战略与战略管理。狭义上的“战略”是一个军事术语,指的是统兵作战的谋略或方法,我国古代最早记载战略一词的书是西晋史学家司马彪所著的《战略》。在西方,战略的英文表示是“strategy”,来源于希腊语“strategia”,意思是“将军指挥军队的艺术”[1],也用于指军事作战方面。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战略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战略思想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运用于商业领域,并逐渐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组织管理中的“战略”是用来描述“一个组织打算如何实现它的目标和使命,包括对实现组织目标和使命的各种方案的拟定和评价以及最终选定将要实行的方案[2]”,后来人们把这种对未来发展的全局性的谋策与策划称之为发展战略。“战略管理”一词最初也是出现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是安索夫在其1976年出版的《从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一书中提出的。1982年,斯坦纳在其出版的《企业政策与战略》一书中给出了具体定义:企业战略管理是确定企业使命,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要素确定企业目标,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并使企业使命最终得以实现的一个动态过程。1983年,美国凯勒出版了《学术战略:美国高等教育的管理革命》一书,标志着这一管理理念引入到大学管理中,并由此掀起了高教研究人员对高校战略规划的研究热潮[3]。(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是一个由发展规划到战略管理的过程。2003年1月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要确定长远目标、制定科学的战略规划”,“高校要一心一意谋发展,认真扎实定计划”。2004年8月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把高校发展战略规划列为重要主题。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倡议下,我国高等学校逐步将制定发展规划战略作为大事来抓,发展战略规划作为“三大规划”之首,与学科建设和队伍建设规划、校园建设规划展开深入研究。发展规划在高校中发挥越来越明显作用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如规划目标脱离实际、规划制定与规划实施脱节、重规划轻实施,特别是轻评估情况普遍等。如同企业管理一样,高校管理提出从战略规划向战略管理转变的观念,指出高校战略管理应是一个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不仅仅涉及发展规划的制定,还涉及战略的执行、实施和评估;战略管理还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管理过程,需要不断地根据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战略执行与反馈情况,进行循环往复的贯彻实施、调整修订,以期实现最终目标。(三)高校战略管理。随着创新发展驱动计划、应用型本科建设、“双一流”大学等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高校自主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战略与战略管理已成为高校发展的重要内容。与企业相较,高校作为一种特殊的非营利组织,是一个以知识活动为主的组织系统,在吸收借鉴企业战略管理有关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具有教育特色的战略管理模式。高等教育机构的产品和服务非常依赖于公共财政收入、政府等公共机构对高校的要求以及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所以在高校战略管理的过程中既要满足外部利益相关者(如拨款机构和其他“合作伙伴”)的要求,也要确定和实现学校内部目标之需。高校战略管理是一种着眼于学校实际和未来发展愿景的前瞻性、预见性管理,是学校从外部环境的视角识别劣势和优势、威胁和机遇、问题和挑战的外向性管理,是站在学校全局的战略高度来提升院校管理效率的综合性管理,是不断利用和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战略思想、战略目标、发展策略的应变性管理。一般认为战略管理过程主要包括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估,是一种现代管理理念、新型管理理念,也是一种动态管理理念,具有导向性、综合性、长期性,同时也具有复杂性、灵活性和差异性等特点。

二、高校战略管理制度建设的相关思考

规范管理,制度先行。为规范中央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编制与管理工作,2004年11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10号公布《中央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管理办法(试行)》,2005年1月1日正式实施。制度是一切管理的基石和保障,要实现有效的战略管理,必须建章立制,自此我国央企及各大集团公司开始制定企业战略管理办法。根据对“战略管理制度”、“战略管理办法”等网络检索数据显示,战略管理制度或办法相关资料讯息仅在公司、企业、行业中出现,关于高校的条目几乎没有,这或许说明高校战略管理缺少制度建设。更或许在教育竞争激烈的当今,高校之间对先进有效的战略管理方式、理念等隐晦如深,没有将相关知识资源融入共享的教育体系。不管是战略管理制度缺失还是信息透明度低下,都对我国高校发展造成不良影响,阻碍高校战略管理的步伐,阻碍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应该如何满足外部和内部对学校总体规划的合法要求,应该如何实现战略资源和机会的最大化以及弱势和威胁的最小化,如何确定战略目标、如何选择战略方案,如何开展战略实施与评估等疑难问题的解决需要一个完善的战略管理制度做保障。制度建设是一个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制度的动态过程,高校战略管理制度建设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明确责任目标,完善规划制定程序。自各高校开展战略规划制定工作以来,很多高校呈现出校长一人确定战略目标、战略思想,各职能管理部门相互推诿,仅由规划管理处闭门起草文件的现象。发展规划在很多高校沦为应付上级检查的指标性文件,并未起到指导学院科学发展的作用。发展规划制定是战略管理的首要阶段,包括战略分析和战略选择,高校战略管理制度中应明确规划制定的责任目标,制定程序。学校应成立专门的战略规划工作委员会,不仅包含职能部门人员,还应有相当数量涵盖各业务知识渊博、深入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涵盖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校园文化、资源配置等各方面业务主管人员。应有明确编制原则与工作机制,各部分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做好规划编制工作。学院应从保障整体目标、发挥中下层管理人员积极性及协调各部门战略方案制订等多个角度,选择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或上下结合的方法进行战略制定;根据有利于战略目标实现,聘请外部机构参与,最终递交学院或上级部门审批等论证环节进行战略选择。(二)加强战略宣贯,增强战略管理意识。发展战略不是一个口号,不是学校领导的个人想法,不是学校哪一部门的发展思路,而是在充分认识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下,学校行政领导班子、教师队伍和学生对学校发展战略蓝图的共同期待。战略管理是学校全员性的管理,需要广大师生员工的理解、支持和参与。高校战略管理制度建设中应明确战略宣贯的工作机制,制定高效的战略宣贯方案,多形式、全方位、全覆盖组织开展宣贯培训工作,组织全面学习发展战略,增进教职工对发展战略的认知,引导全员共同促进改革发展;通过专题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组织中层领导干部、教职工代表深入学习发展战略深刻内涵,准确把握规划总体要求和任务,确保战略的实施沿着正确的目标发展道路。(三)重视战略实施,推动战略目标实现。合理优化战略资源,推动学院战略重点。战略实施是战略管理的重点,重点战略是战略实施的关键,一所学校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是很有限的,高校应建立合理的优化资源配置机制、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对战略重点明确增加资源配置,对需要限制发展的学科,则减少资源配置。落实战略措施与任务,保障战略目标实现。总体发展战略与规划、各专项规划以及年度工作计划共同构成高校战略管理体系,高校战略管理制度中应明确将学校战略规划任务纳入年度工作计划中,并将发展战略各阶段实施分解、年度任务等及时下达学校各部门。建立绩效考评机制,监督战略管理过程。高校战略管理制度建设中应建立并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学习运用平衡计分卡这一新型战略管理工具,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描述战略及战略绩效指标的测量与平衡,并将战略规划的制定、实施、调整等全过程作为学校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四)适度战略调整,健全动态管理机制。进入21世纪高校竞争环境日益激烈,在我国加强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的机遇和挑战下,高校应适度保持战略管理的灵活性,创造性的设计、应用战略管理系统,应有足够的弹性以适应学校面临时刻变化着的外部环境。高校战略管理制度中应完善战略管理动态机制,建立明确规范的战略评估机制,主要包括:战略环境检查,运用院校研究[4]手段密切跟踪学院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变化,了解这些变化给学校带来哪些机会和威胁,明确专人负责定期形成发展战略评估报告;战略目标检查,分析当前组织机制的有效性,战略规划方案进展状况,现实工作与计划目标的吻合度;战略调整与修订,战略管理制度应有规范的战略调整程序,应明确规定需进行调整与修订的情况等。

【参考文献】

[1]战略管理—MBA智库百科[EB/OL].wiki.mbalib.com/.

[2]L.L.拜亚斯.战略管理:规划与实施———概念与案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8

[3]刘向兵,李立国.从战略规划到战略管理———高校管理发展的重要选择[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2

[4]张朝敏,郁冬.试论院校研究对高校战略管理的意义[J].高教高职研究,2009,

作者:高文静 单位: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