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保护制度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时间:2022-06-26 10:00:29

草原保护制度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为了认真贯彻《农业部关于切实加强基本草原保护工作的通知》(农牧发〔2006〕13号)文件精神,2011年我省在开展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建设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在完善草原承包的同时积极推进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切实加强了基本草原的保护和建设,现就调查情况如下:

一、制度建设和实施总体情况

2008年,根据国家农业部的要求,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农牧厅关于基本草原划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青政办〔2008〕172号),选择河南、都兰、刚察、乐都四县开展基本草原保护建设试点工作,在取得相关经验的基础上。于2011年将基本草原划定工作与完善草原承包责任制同步推进,全面铺开。在基本草原划定过程中,依据《青海省基本草原划定技术规程(试行)》,我省牧区以村或使用权单位为基数确定划定界线,农区、半农半牧区以乡(镇)或使用权单位为基数确定划定界线,并将草畜平衡区、禁牧区草原和人工草场、重要牧场、草原科研教学实验基地等全部纳入了基本草原保护的范围,县级勾绘到了1:10万地形图上,乡级勾绘到了1:5万地形图上,形成了基本草原成果图。县级人民政府对基本草原划定的成果在县、乡两级进行了公告,公告内容包括基本草原划定的目的、依据、类型、面积、范围、基本草原保护的主要措施等。对完成的图件、资料、登记表格、编写的工作报告等基本草原划定资料进行了整理归档。并由县级农牧局录入计算机,建立了基本草原划定数据库。截至目前,全省共有35个县完成了基本草原划定工作,仍有7个县未完成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划定基本草原面积36794.27万亩,占全省天然草原面积的67.30%。其中,重要放牧场34303.01万亩,人工草地、退牧还草地、改良草地569.75万亩,割草地82.57万亩,调解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具有特殊作用的草原1796万亩,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的草原32.55万亩,草原科研、教学实验基地的草原10.39万亩。在乡(镇)主要交通沿线设立基本草原保护标志318块,县级勾绘了1:10万的地形图、牧区以村、农区、半农半牧区以乡镇为单位勾绘了1:5万的地形图,计算机扫描或录入了1:5万或1:10万的基本草原分布图和全部资料,建立了基本草原电子图数库,并通过省级验收。果洛州6个县,海西州天峻县基本草原划定工作正在进行收尾或申请省级验收阶段,力争在2015年内全部完成。

二、法律法规建设情况

为了认真落实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对基本草原实施严格保护管理。我省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基层干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和《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办法》精神,加大了相关规章制度及意见编制力度,省人民政府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基本草原划定工作意见》,省农牧厅及时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基本草原划定工作方案》、《青海省基本草原划定技术规程(试行)》等文件。与此同时,省人民政府出台了《青海省草原生态管护员管理暂行办法》、《青海省重点生态功能区草原日常管护经费补偿机制实施办法》,省财政厅、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省农牧厅印发了《青海省草原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省财政厅印发了《关于我省草原植被恢复费收费标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省农牧厅、省财政厅印发了《青海省天然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管理暂行办法》、省农牧厅印发了《青海省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计算标准》等基本草原保护的支持扶持政策文件,各地也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意见、实施方案和基本草原保护和建设的支持扶持政策,为基本草原保护和建设提供了依据。

三、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周密部署工作,落实责任目标。为了在全省上下形成一盘棋的工作格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落实工作,制定下发了《青海省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前期工作方案》,其中对做好基本草原划定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时限,州、县两级政府分别召开专题会议,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同时省、州、县层层成立了以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农牧、财政、国土、林业、民政、公安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在各级农牧局设立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配合工作,县级以上政府领导小组在细化领导及业务干部工作责任时,全面推行行政与业务双轨责任制,研究、处理在基本草原划定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和出现的矛盾。各业务主管部门在确认地类用途管制范围中,能够从大局出发,站在历史的高度正确认识和对待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形成了上下一致、密切配合的良好工作格局,为扎实推进基本草原划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广泛宣传动员,营造良好氛围。为了提高广大干部和农牧民群众对开展基本草原划定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赢得各级部门和广大群众的支持,全省各地层层召开动员大会,向群众广泛宣传、解释基本草原划定的目的和意义,确立保护基本草原要像保护基本农田一样重要的思想意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侵占和破坏,国家今后要编制基本草原保护规划,建立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和投入机制,以及基本草原建设对保护草原生态的重要性、必要性。同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及专栏、短信等,用汉、藏、蒙等语言文字广泛宣传动员,全省各级政府组织召开基本草原保护和建设工作会议337次,培训干部群众5.57万人(次),发放宣传资料8.2万余份,设置宣传专栏356块,张贴宣传标语6320张,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基本草原保护等内容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真正认识到基本草原保护和建设的深远意义,使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统一,参与基本草原保护和建设工作的积极性普遍提高,得到了群众和有关部门的积极拥护、大力支持,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三)编制规章制度,提供指导依据。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基层干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围绕贯彻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和《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办法》,加大了相关规章制度及意见编制力度,各地也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确保了全省基本草原保护和建设工作的规范性和步调一致性。(四)加强业务培训,提供技术支撑。组织全省6州1地1市及42个县(市、行委)政府、农牧部门分管领导、草原技术骨干、所属国有牧场领导和技术干部共500余人,重点围绕全省基本草原划定、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牧户信息录入等内容,邀请专家教授举办了专题培训班。同时加强了地区间交流学习,组织人员赴内蒙、甘肃等省区进行了学习交流,弥补我省工作中不足。并强化了州与州、县与县、乡与乡间的交流学习。通过专家授课、学员互动、交流学习,全体工作人员准确掌握了牧户信息录入内容、方法和基本草原划定的有关政策法规,明白了工作程序和方法,提高了业务技能。(五)加强督促检查,保证进度质量。我省始终将基本草原划定工作的进度、质量放在首位,州、县加大了对基本草原划定工作进度、工作程序,以及公示等各个环节的督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解决,杜绝超出土地规划要求,预留建设用地及其他用地现象发生。各地划定基本草原划定工作结束后,采取自下而上的验收办法,首先由县级工作组进行自查验收,合格后,申请州农牧、国土主管部门验收,再由省州农牧主管部门会同国土等有关部门按程序进行省级验收。2014年省农牧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草原确权承包登记和基本草原划定工作的通知》,要求对尚未完成基本草原的7个县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年内完成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六)加大资金投入,确保任务完成。基本草原划定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循。一切全部从头开始,需要多部门协作,工作量大,任务繁重,需购置较多的专业设备、地形图及聘请测绘人员进行图纸扫描绘制,保护标志制作、技术培训、现场确认划定和建立基本草原电子数据库等,对此,各县政府高度重视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在地方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筹措资金400余万元,为完成基本草原划定工作提供了资金支持。

四、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实施成效

(一)草原牲畜超载数量有所减少。通过推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和落实补奖政策,全省减畜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成效,平均减畜数超过20%,草地植被的恢复使理论载畜量提高了3.3%;全省草地平均载畜能力由2010年的14.7亩草地养一只羊,提高到14亩草地养一只羊。到2014年末,全省牲畜存栏量基本接近理论载畜量,实际载畜量降低的幅度大于理论载畜量增加的幅度,使草畜矛盾得到了相对缓解。(二)草原生态环境有所好转。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实施以来,依托草原补奖政策、三江源、青海湖流域等生态工程,青海草原生态日渐显现向好趋势。据监测,2011~2014年的4年中,全省平均鲜草产量为2599千克/公顷,比实施前的4年平均鲜草产量提高了3.11%,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全省平均鲜草产量2524.50千克/公顷相比,增加了2.94%。草层的4年平均高度比2011年前的5年平均高度提高了6.80%,达到13.4厘米;而植被盖度的4年平均值比前5年的平均值提高了3.7个百分点,达到74.1%。说明草原保护制度和补奖政策实施后,核减牲畜、推行草畜平衡制度,使天然草地得到一定程度的休养生息,草群高度及盖度有所增加,生产力也相应提高。由此可见,基本草原保护制度的落实对草地植被恢复,保护生态环境具有较明显的效果。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划定工作进度较慢。州、县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干部对基本草原划定工作认识不到位,思想不统一,不能像落实补奖机制一样予以高度重视,影响了工作进度。(二)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法律支撑。草原作为我省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基本草原保护法律和规划工作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致使草原资源的开发、利用随意性很大,草原保护和利用缺乏统一协调,草原保护投资效益没有很好的发挥,这既不利于国家对草原保护建设的宏观调控,也影响了我省草原保护建设利用总体部署的实施。(三)各地草原监理机构执法人员少,工作人员变化大,办公设备差,执法手段落后,影响了对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的查处。

六、对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建设建议

(一)切实建立基本草原保护责任制。基本草原划定工作结束后,各地应该充分发挥牧(村)委员会和草原生态管护员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管理办法,明确责任和奖励处罚,切实做好和加强基本草原的保护工作。(二)建立健全草原监理机构。理顺草原监理隶属关系,尽快建立省、州、县、乡四级独立的草原监理机构,全面改变当前部分地区草原监理站与草原站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现状。(三)依法加强对基本草原保护制度。一是切实加大草原执法力度,依法查处各种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二是进一步规范草原征占用行为,加大草原植被恢复费征收力度,加快已破坏草原的植被恢复步伐。三是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加快编制《国家基本草原保护条例》,将基本草原纳入严格法制管理范围,确保基本草原面积不减、质量不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