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新农村建设发展新面貌的探讨

时间:2022-04-26 10:39:55

未来新农村建设发展新面貌的探讨

摘要:西藏自治区地处我国青藏高原地区藏族农牧居民聚集地,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于1965年正式成立西藏自治区。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西藏经历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改造和建设,紧跟党的步伐走上了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发展道路。

关键词:西藏;新农村;建设;新面貌

改革开放后,西藏地区广大农牧民生产和发展、致富奔小康的成效日渐显著。近几年来,西藏政府加大力度大力实施以安居工程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各族人民群众最切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得到解决。在我国,建设更加符合当代的西藏农牧区发展新农村战略,已经成为西藏民族全面走向脱贫致富现代化道路的迫切要求。本文根据西藏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建设西藏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上做出展望及策略上的指导,坚持夯实基础上推进强基惠民,希望能够在西藏新农村建设上提供新的思路。

1建设旅游产业型新农村

西藏旅游事业早已经在20年前开始得到发展,并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西藏也是一度热门的旅游城市。随着游客增多,以前单一式观光旅游形式需要在进行更多创新和发展。合理利用和发挥独特地理优势,带动一系列旅游产业经济发展,让更多人能够了解西藏,喜欢西藏,促进整体西藏旅游产业。同时,将这一产业发展成为西藏地区广大农牧居民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

1.1旅游产业新农村建设构思

1.1.1弘扬西藏宗教文化

现状分析:由于西藏历史发展的特殊性,给她留下了悠久的文化历史魅力,保留了大量的历史文化古迹,使其具有更高的民族魅力和历史价值。因此,在建设旅游型的新农村时应该紧扣当地的文化民族特性,用艺术化的手段向游客展示出最真实,最有吸引力的西藏文化。同时,西藏地区的宗教文化也是能够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膜拜的一大热点。建设方向:在建设西藏特色的新农村的思路上我们还有两个目的。第一是希望通过发展当地农村的旅游产业,让更多的老百姓能够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上来;第二是希望通过当地的旅游事业的发展,让藏区更多的农牧民能够珍惜历史所给他们遗留下的宝藏,珍惜和保护各种文化古迹,传承和光大民族的宗教信仰。对旅游型新农村的建设和开发上要基于对历史的尊重和资源的保护,对其进行深入开发,不能停留在表面。

1.1.2民族风情和生态农业相结合

现状分析:西藏地区以农牧业为主,大部分农牧从事原始的农业生产方式,相互连接不够紧密。建设方向:在新型农村建设中应该以此为背景下,以当地藏区人文风情为特色,发展生态农业环境为基础,运用旅游经济学原理就生态旅游型新农村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实施。在保护自然生态农业的基础上,进行更加科学的管理,让游客能够在欣赏人文景观的同时也能够参与到藏区生态农业的体验中来。将生态农业的发展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将西藏特色的旅游产业发展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1.2新农村建设资源开发

现状分析:由于西藏地区特殊的地理优势,让这块宝地上蕴含了无限矿产资源,这些资源大多数由于受到当地自然条件和落后基础设施的影响还不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建设方向:所以在建设新农村的大好形势下,争取国家更大的投资和支持,加大对于农村矿产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1.3大力发展边境贸易促进农村建设

现状分析:西藏周边与很多国家接壤,拥有众多的边境城市进行边境贸易交易的贸易点。通过这一手段,很多边境地区人民充分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优势发展边境贸易,建设以边境为推动的新型农村的建设。交易主要是对生活用品的有无互通,以小商品为主。受到传统的生产水平的限制西藏农村大多数边贸企业规模较小,生产条件落后。限制了边贸体制农村的边境贸易水平和规模。普遍存在交易范围小,商品结构单一,不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建设方向:加强西藏边境贸易农村的软硬设施建设,为边贸有序发展和提供优质的环境。在硬件设施上,首先,要建设更多便利的边境新农村道路运输网络。道路建设不但能够加强西藏与内地的交流,在提高边境物流水平同时为和更多的边境贸易国家和地区建立经济贸易化创造便利条件。其次,要建立完善的边境农村贸易试点,为未来边境贸易区经济合作一体化打下良好基础。不断完善边境农村贸易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边境地区的基础建设水平。在软件设施上:首先,要改变边境农村地区农牧民传统的经济模式,引进先进的市场竞争模式,提升竞争力,发展地区特色的新型边境农村贸易。其次,大力发展边境地区金融服务业,带动更加广泛的贸易群体的参与度。

2发展西藏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型新农村

现状分析:西藏特殊地理环境为西藏农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具有很多特色优质的农牧业产品。但由于特殊的高原地理环境导致了广大农村地区农牧业发展设备相对落后,农牧民缺乏市场经济意识。建设方向:西藏农村应该把握住地区特色的资源优势,加快建设以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型新型农村。同时也需要当地政府的大力宣传和帮助,为新农村建设尽快实现创造有利条件。加强指导,对农村地区特色农产品龙头产业进行帮助和扶持。实施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型新农村的战略上,要将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农牧民切身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从根本上促进西藏农村经济的发展。优先扶植龙头产业,帮助扩展销售市场,发展品牌建设完善的销售体系和途径。随时把握市场新动向,指导农牧民在适当的时间和政策下生产方案和产品的调整。,降低经济生产的风险按照社会需求进行运作,提高广大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保护农牧民的切身利益。又可以增强农牧民的市场经济意识,整体提高农牧民的经济生产水平。

3建设西藏新农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基础设施落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差,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由于西藏农牧地区的基础建设非常落后,发展水平差。城乡之间的收入两极化非常明显,一些农村都普遍存在着用电难,喝水难,行路难等基本问题,造成整体粮食生产力水平薄弱。

3.2社会文化事业发展滞后

西藏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是非常滞后的,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入学率也偏低。农村的教育文化软硬件设施都很落后,医疗卫生水平条件也特别差。

3.3地区管理机制不健全

西藏农村地区基层管理机构的运行和发展资金紧缺,机制不够健全,难以维持。财务管理方面漏洞百出,不透明不公开,很多农村地区常年负债累累。

4推进西藏新农村建设对策

4.1加强藏区农牧业经济产业设施建设

加快发展西藏地区的农牧业经济,只有进行生产力的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牧民的收入问题。调整原先传统落后的生产结构,促进农牧业的产业结构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政府还要大力扶持当地特色经济产业,帮助农牧民进行生产工作,提高藏区粮食产量,增加当地老百姓的收入。在发展过程中,注意城乡均衡发展,在偏远乡镇加大投入和帮扶力度,建立专门的农业加工机构和销售市场,并实施有效的监督部门,促进藏区市场经济的和谐有序发展。发展前提一定是要符合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根据不同地区实施不同政策扶持,确保建设过程科学和有序进行。

4.2建设发展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西藏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从根本上还是受到了落后的基础设施条件的制约。因此,要进行新型农村建设首先要对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改造和建设,无论是文化环境合适生产环境。将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生活条件。一方面加强农牧产业综合生产力,兴修水利设施,为农牧生产创造更好的条件。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对于藏区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上投资,发展道路交通,开展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相关建设,满足当地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在发展过程中,始终要坚持生态和谐的可持续战略目标,注意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让西藏地区新农村建设更加健康和持久。

4.3健全各项公共服务事业发展

在发展藏区经济的同时,不能忽视对于藏区人民精神文化道德方面的建设。大力发展藏区的公共文化事业发展,让藏区人民的文化生活进一步提高。由于藏区人民各项基础事业条件落后,农村居民的生活,教育和医疗各项保障都得不到很好的解决。长期以来造成藏区生民的素质偏低,思想落后,在生产和生活上都受到一定影响。在教育方面,要大力提高对农村学校的整改,加大教育设施投入和加强对于农牧民生产技术的教育,提高技术水平。在医疗方面,加强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基本上保证解决藏区人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建立更加完善的医疗体系,确保藏区百姓的健康问题。在生活服务设施方面,加大对于公共广播事业的发展,开设更多的通讯设施站点,加大电视,广播的覆盖率。建立藏区百姓和外界的沟通和联系,关注社会大环境的发展。逐步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活条件和精神生活,推动新型农村建设。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西藏特色的新农村必须要以西藏地区实际情况为依据,确保新农村建设科学和谐发展。在西藏新农村建设初级阶段,还存在很多暂时没法解决的困难。在建设发展新农村策略上要依托现有的条件基础,带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充分利用优越的自身条件,逐渐从完全依赖政府扶持被动发展下解放出来,自主经营,和谐发展。从而为维护西藏社会稳定与未来新农村发展.

作者:曲珍 单位:中共昌都市委党校

参考文献:

[1]刘俊华.西部边疆少数民族风情题材绘画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

[2]林苑.论民族自治区成立庆典报道的创新与发展[D].河北大学,2008.

[3]关怀洒雪域深情满高原———俞正声主席率中央代表团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并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纪实[J].中国民族,2015,09: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