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学风建设探析

时间:2022-04-13 02:58:27

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学风建设探析

摘要:学风是高校人才质量的重要指标,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学风问题,要在建立高涨的专业学习热情基础上,提高专业认可度,提升专业把控度。本研究以滨州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以90名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开辟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学风建设之路。

关键词:学风建设;学前教育;路径

在笔者看来,“课前唯一的准备就是手机满格电”、“上课不听,考前一背,及格分飘过”,众多学风问题之所以多发,很大程度上源于大学生对本专业认可程度不高。因此,建设优良学风除了进行课堂教学约束之外,还应创设良好的专业学习氛围。本研究以滨州学院90名学前教育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提高专业认识、提升专业热情为核心,开展学前教育本科专业的学风建设之路。

一、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多方面普及专业认知

普及专业认知就是带领大学生充分认识“我的专业是什么”这一问题。在大学一年级,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带领学生认识“我的专业是什么”,分为三步走:“我未来做什么”、“我需具备哪些素养”、“我的发展之路”。1.第一步——我未来做什么。这个问题其实是帮助学生认识自身专业的就业前景。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2015年底,我国全面开放二胎政策,自此,适龄青年便走上了备孕、生育的道路。对于2014级的本科生来说,2017年毕业之时,正是学前教育蓬勃发展之时,正是各幼儿园急需人才之时,正是幼儿园遍及每个社区之时;另外,从教育部近年制定的一系列教育政策来看,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将是大势所趋,这就意味着适龄儿童的入园率将达到100%,公办园加速发展的同时,民办园会同时受益。除此之外,学前期的启蒙教育愈来愈受到家长的关注,各类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以强有力的势头入驻教育市场,据统计,幼儿教育培训机构的就业率高达95%以上。[1]通过多次开展“我未来做什么”行业发展专题报告,90名研究对象中,99.8%的同学认为“我的专业很受欢迎”;98.4%的同学认为“我未来的就业前景很乐观”。2.第二步——我需具备哪些素养这里的“素养”包含幼儿园教师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帮助大学生清晰梳理本专业在走入社会之前需积累哪些知识与技能,是克服学习迷茫,确立目标的基础。对于学前教育专业来说,自大一下学期,笔者便为同学们提供了“幼儿教师素养表”,表内包含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要求,其中基本理论指学前教育学心理学等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指幼儿教师必备的讲、弹、跳、画、字、工六项基本技能[2]。另外,表中除了罗列学生在校期间应着重学习的知识与技能之外,还注明了每项知识、技能的重点学习阶段。3.第三步——我的发展之路学前教育专业有几大特点:女生所占比例很大、专业学习中知识与技能同等重要、未来从事教师行业者居多、社会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综合分析90名研究对象的特点及学前教育的专业特征,笔者建议同学们选择在编教师或考研两条道路。当然,选择考编还是考研,需要结合每位同学的自身情况。同学们进入大学三年级之后,只有明确了毕业方向,才能踏实前行。2014级跨学前(专升本)于2016年7月毕业,45名同学中21名成功考取教师编,6名同学考取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

二、深入了解教育对象,实践与理论充分结合,培养专业热情

1.在课余时间搭建“师幼互动”活动平台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提前熟悉3-6岁幼儿,了解该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认知特点等,在能在师幼交往中游刃有余。所以,建设学前教育专业的优良学风,必不可少的一步,就是在师幼交往中,深入了解教育对象。结合学前教育的专业特征,在我院各类大型活动中,邀请学前儿童的参与,随时随地搭建“师幼互动”的平台。例如,运动会前,各系院的专业展示中,我院邀请30名幼儿,与30名学前教育大学生一起进行舞蹈表演《左手右手》;毕业晚会的12个节目中,4个节目融入了“师幼互动”的元素,由学前儿童与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共同参与设计、剪裁、漂染、展示服装、师幼共同表演儿童剧、儿童舞蹈。在长时间的排练过程中,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深入理解3-6岁幼儿的心理特点、认知特点,并能够处理“师幼交往”过程中的突发事件。2.在课余活动中融入专业技能训练元素我院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要求,开设“巧手益师”手工课堂、“小蜜蜂”绘本故事讲堂、“学为人师”教师素养提升工程,并结合“三每训练”——每周开展丰富多样的专业技能训练、每月进行专业考核、每学期进行专业技能展示,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增强专业本领。3.让幼儿园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成长的“教学场”[3]将幼儿园变成学前教育专业成长的“教学场”有两大意义。第一,提升教师专业情意;第二,拓展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知识。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专业行为的心理倾向,是教师专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应改变单一的“教学场”,让学生尽早走进未来的工作现场去亲身感受和发现是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让教师在师生互动中感受学生的纯真与可爱,感受来自学生对自己的爱戴,这常常能改变一名教师对其职业的态度,提升专业情意。在幼儿园这个“教学场”,学生通过对具体的教学情景和教学事件的关注和反思,逐渐总结经验,进而将事件的特殊性转化为规律的一般性。这是实践知识形成的必然环节。因此,让学生进幼儿园必须从当前的“偶然行为”转变为“必然行动”,才能使学生有机会去尝试与幼儿相处,从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在理论与实践的反复体验中掌握实践性知识,以避免学生产生“学了这么多依然不知道怎么跟孩子相处”、“很恐惧去幼儿园”、“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等心理。

作者:刘鑫 单位:滨州学院

参考文献:

[1]赵南.新时代背景下对学前教育专业专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构想[J].学前教育研究,2009.8:22.

[2]王薇.学前教育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刍议[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35.

[3]雷湘竹.让幼儿园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成长的教学场[J].学前教育研究,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