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风建设机制研究

时间:2022-07-19 10:33:40

高校学风建设机制研究

摘要:随着高校学风建设工作日益受人关注,本文从教务与学工联动的视角,对当前高校学风现状进行分析,总结高校教务与学工联动的情况,探讨教务与学工联动开展学风建设的机制,以促进高校学风建设。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教务;学工

学风作为大学校园精神和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优良的学风,是高校教学管理水平、教育质量和办学特色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生整体精神面貌和综合素质的完美呈现。近年来,随着网络信息时代各种新技术对教学的影响,随着“90后”大学生群体特点愈发凸显,高校学风建设工作已经成为一个被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一、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现状

1.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经过高中阶段的紧张学习,高中生顺利地转变为“大学生”。受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认为高考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高考的成功便是学习的终点。因此,进入大学后,他们突然失去了目标,对自身缺乏规划,不知道未来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奋斗目标缺失,学习目标模糊,缺乏远大理想,只知随波逐流,甚至放弃学业,荒废光阴。

2.部分学生专业认同感不强。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和家长对大学和学科专业缺乏科学的认识和必要的了解,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带有明显的盲目性。同时,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部分学生未能成功以“第一志愿”或“首选专业”进入大学学习。进入学校后,当现实与想象不尽相同时,面对艰深的基础知识、种类繁多的课程及对未来职业缺乏兴趣,部分学生未能实现成功转变,缺乏必要的专业认同。

3.部分学生的学习动力不强。受社会风气和周围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自我懈怠,思想上不思进取,专业上不求甚解,对自己要求不严。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现象屡禁不止,部分学生受网络影响较大,沉溺于虚幻的网络世界和火爆刺激的网络游戏。进入大学后,在强调自主学习的大背景下,这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约束力,不但荒废自身学业,也会影响他人,带坏整体学风。

4.部分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正确。当前“90后”大学生成长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新技术、新媒体进入生活领域,在丰富生活内容和改变生活节奏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教与学的方式。部分学生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会放弃传统的预习、记笔记、复习、完成作业、答疑的学习方法,用拍照代替记笔记,用参照答案反推过程代替通过复习思考来解题,考前突击背题,殊不知,基础知识的获取和思维方式的建立,离不开传统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摒弃传统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摒弃正确的学习方法。

5.部分学生考风不正。考风是学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考风不正必然导致学风不正。部分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不复习,考试时想方设法作弊,投机取巧,弄虚作假,不但耽误自身前途,也会直接影响学校的学风建设。

6.部分教师教书育人意识不强。受当前网络信息时代新技术的影响,教与学的方式已大为改变,但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未能与时俱进,紧跟学生特点,仍以理论讲授为主,课堂知识缺乏更新,教学方法陈旧,与学生的契合度逐渐降低。个别教师在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下,只重功利,不专心教学,只在乎自身收入、职称、地位,不重视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学能力不断下降,育人意识严重缺失。

二、高校教务与学工联动的现状研究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教务与学生工作则是人才培养过程的两个关键环节。虽然教务与学生工作归属不同的行政部门,但无论是组织结构、职能分配还是资源配置,都存在一定的交叉,在学风建设方面更是广泛存在交集,其共同的目标就是人才培养。所以,教务与学工应形成密切联动机制,共同促进高校学风建设。但在当前的行政管理模式下,教务与学工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各司其职,对学风建设的效果和效率均存在一定的影响。在当前高校教务与学工相互分离的管理模式下,教务与学工部门虽然分工明确,但具体运行过程中,责任主体单一,要么学工部门来抓,要么教务部门来抓,两者之间缺少协调与联动,责任督导不到位,管理资源分散,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管理运行效率低下。一方面,教务管理人员认为学风不好是学生工作没有到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够,日常管理不严,将学风建设的责任归到学工部门;另一方面,学工人员则抱怨教务管理部门对教学的组织与管理不到位,任课教师授课水平不佳,教师缺乏课堂管理,才导致学风不好。尤其是在一些界限模糊、分工不明确的工作上,教务与学工部门互相推脱,相互埋怨。

三、基于教务、学工联动的学风建设机制的构建

(一)目标机制

高校的根本任务在于人才培养,教务管理部门与学生工作部门均应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工作,核心目标是一致的。这就要求教务与学工部门为人才培养共同开展学风建设工作,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形成积极、高效、互动的管理模式。教务部门组织好教学环节的工作,开展针对教学运行过程的督导、跟踪与反馈;任课教师要强化教书育人意识,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动机,修正学习方法,获取基础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学生工作人员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分析自身需求,确定合适的目标,及时解决遇到的各种思想、情感问题,培育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教务部门也应做好教师与学工人员之间的“桥梁”、“纽带”。

(二)针对机制

学风建设须坚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年级特点和层次学生的特点,教务与学工部门要针对性地开展联动,推进学风建设工作。针对大一年级的学生,应重点抓好新生适应性教育,培养优良学风,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综合素质拓展活动。教务人员可利用自身教学管理优势,与学工人员共同开展学籍、学分制、培养计划等新生认知教育,使他们了解选课、毕业等相关教学管理政策,大量引入学业警告、延长学业等事例教育,提前敲响警钟;可组织专业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负责人、系主任等,为新生开展专业认同教育,加深学生对专业特点、专业特色、就业方向等的了解,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专业理想,形成专业认知。针对大二和大三年级的学生,应重点抓好学习技能的培养,大力宣传和表彰学风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积极帮扶学困生,继续培育优良学风。依据教务管理系统,充分发挥教务人员的数据优势,实现教务与学工适时共享学生成绩等信息,协助辅导员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做好成绩分析,以便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同时,针对学业学困生群体,可依据教务人员所提供的学习成绩,结合专业培养方案,开展有针对性的选课辅导、“一帮一”等帮扶活动。针对大四年级的学生,应重点抓好学生的就业工作,保障毕业论文质量,确保学生顺利毕业。教务部门应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管理,做好毕业资格审核;学工部门应加强就业教育与指导,不断提高学生就业率,做好学生外出求职、实习与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协调。

(三)共建机制

1.建立教务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建立教师、教务人员和学工人员信息共享平台,由教师及时录入学生课堂出勤和作业完成情况,便于辅导员适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迟到、早退、旷课、课堂不注意听讲、不认真完成作业者,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由辅导员录入学生基本情况、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班级情况等信息,便于任课教师更好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同时,通过该系统,教务人员、教师及辅导员可以第一时间共享学生的学习成绩等数据,极大地提高沟通效率。

2.加强考试管理和考风建设,端正考风考纪。教务人员与学工人员应共同加强诚信教育,加大考前政策的宣传力度,进一步规范考试作弊的处理程序,把考风建设与道德教育、诚信教育结合起来,贯穿整个学风建设的全过程。

(四)评价机制

考核评价作为一项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应将学风建设作为院系考评的关键指标,作为教务部门与学工部门考评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学风监督评价体系,明确考核目标,细化考核过程,将考核结果与集体和个人评选先进、干部晋升等挂钩。

(五)保障机制

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领导重视、全员参与、教务与学工部门积极联动。学校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学风建设,统筹安排和协调全校的学风建设工作。二级学院党政领导应统一认识,及时沟通,协力推进学风建设工作。教务管理人员与学工人员应建立适时沟通机制,互通有无,联动开展学风建设工作。

四、结语

学风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校院领导思想重视、教务和学工部门联动配合、师生层面积极响应,并将学风建设活动渗透到高校的各项教学科研活动中去,形成全面、良好、健康的学风建设氛围,共同推进学风建设工作。

作者:徐明远 张杏辉 唐占锋 赵云 单位:中国民航大学

参考文献:

[1]李德亮,王博,乔向东.新媒体时代高校学风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时代教育,2015,(9).

[2]钟新谷,汪建群,易贵元.促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几个关键问题[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0).

[3]杨涛.加强高校学生学风建设的实现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5.

[4]徐婷.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方法体系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