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风建设论文5篇

时间:2022-06-27 03:07:18

大学生学风建设论文5篇

第一篇: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学风建设

1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

课学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了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切实把握学生思想状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我们组织了以覆盖某市所有在校三年制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班级的调查,以期了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并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70份。调查发现,当前我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成效明显,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成因的分析,有助于我们选择更恰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模式与途径。调查显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仍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充满期待,主要表现在。

1.1思想政治课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成效显著当问及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要性时,有58.6%的受访大学生认为有必要;35.3%的受访大学生表示非常有必要;而只有5.6%的受访大学生认为不太必要,只有0.5%的受访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当问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可行性时,有62.3%的受访大学生认为可行;16.8%的受访大学生表示非常可行;而只有20.5%的受访大学生认为不太可行,只有0.4%的受访大学生认为不可行。当问到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时,有51.3%的受访大学生感兴趣;11.9%的受访大学生表示非常感兴趣;有32.3%的受访大学生认为不太感兴趣,甚至4.6%的受访大学生甚至持反感态度。总体来看,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持肯定态度,并且充满了期待。但值得我们重视的是,仍然有32.3%的受访大学生不太感兴趣。通过进一步的调查我们发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做出与时俱进的改革。

1.2从课程的设置和课程的内容来看,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整体影响较好,更加喜欢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课程内容对于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原因,有60.1%的学生是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素质,15.6%的学生认为是必修课的原因,另外15.2%的学生是受到了教师讲授内容的吸引,有9.1%的学生是受到了学校纪律的约束。在学生参与方面,65.2%的受访学生会偶尔参与教学讨论,23.4%的受访学生经常会参与课堂讨论。学生能够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今后的帮助,认为有帮助或非常有帮助的受访学生占到了80.1%。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总体印象,较满意、满意、非常满意的比例分别是25.7%,37.8%,22.4%。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比例分别是12.7%,1.3%。那么,学生不满意、不感兴趣的原因在哪?通过调查发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35.6%的学生认为是教学内容问题,12.4%的学生认为是教学方法问题,33.1%的学生认为是社会环境问题,10.6%的学生认为是教学手段问题。而有的学生逃课的主要原因,其中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不感兴趣占44.4%;与专业学习关系不大占22.1%;学生自身纪律性不强占16%;老师讲授效果不好占8.8%;有其他更重要的活动占8.7%。而对于有些教师讲课对学生缺乏吸引力,主要依次是,教学方式陈旧、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占55.4%;语言表达缺乏感染力,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占19.3%;教师的言谈举止、年龄、性别、个性以及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教师的个人修养等占15.1%;理论功底欠缺,掌握的本学科知识缺乏必要的广度和深度占10.2%。因此,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成为了当今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主要呼声。

2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

课学风建设的主要内容学风问题的存在基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需求与学习内容重理论轻实践的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充分认识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为完成大学生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解决学生理想、信念、学习、生活、就业等复杂问题社会问题和个人问题的有利助手,真正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学生内因出发,了解学生需求,才能做出正确判断。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归纳为,希望理论联系实际的占40%;加强社会实践的占30%;多举实际事例的占20%;其他的占10%,主要有增加课堂讨论、解答社会热点等问题。而问及大学生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最喜欢的社会实践方式时,其中参观考察占15.6%;社会调查占20.8%;志愿者服务占23.4%;校外走访占40.2%。这就要求我们通过调整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内容,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水平,培养学生运用思想政治理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让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尤其注重学生了解社会、增加社会观察和社会历练,为更早适应社会做好准备。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尽管它不要求所有的学生斗争为真正的共产党员,但是,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迫切需要对未来的社会建设者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以期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大学生不论未来社会发展如何,他们都要融入的社会中。因此,培养“社会人”的需要就更加迫切。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了解社会的窗口,必须从培养“社会人”出发,致力于帮助大学生正确的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把握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并自觉地有效的解决社会问题和个人问题。大学时代是人生的战略机遇期,也是矛盾凸现期。大学生在精力充沛、渴望知识、追求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人生的彷徨困惑。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的艰巨任务。更重要的是使这些理论真正建立在社会发展的基础之上,增加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和社会参与。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更加致力于培养学生如何成为一个心智体健全的社会人。在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树立学业理想、事业理想、生活理想和社会理想,引导大学生开展正确的社会交往,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制思想和法制理念,自觉运用道德和法律的手段处理和解决各种复杂的社会问题。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和集体活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其次,通过精炼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形式,适应当前大学生思想状况和学习方式的变化。精炼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形式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教学内容的选取必须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出发,选取能够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思想道德、法律基本知识和政治理论,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而不是把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进行罗列,甚至为了理论的严谨,脱离了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实际。在教学形式上,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适当引入“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体验式教学”方式,丰富课堂内容,活泼课堂形式。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风建设研究方面,尤其要把握高职高专院校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目标,在学风建设上既注重学生对理论的把握,更加明确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在实践教学中,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风建设与人才的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教学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培养实用型应用性专门人才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团队观念、信念、毅力和面对压力、克服困难、超越挫折和失败方面,以培养完善人格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更多的社会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打破“坐而论道”的脱离实际的空谈,促进“学理论、用理论”的良性循环,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最后,通过扩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德育工作的联系,建立全面科学的评价机制。建立大学生道德操守和法律纪录档案,完善对大学生的全面准确评价,形成正确的反馈和良性刺激,帮助大学生校正个人行为和社会思想。中国的学生经历从小学到大学大概十五六年的学校教育,但对学生始终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科学的德育长效评价体系。为了表面的所谓公平,也只是通过最后一次考试来评价一个人。我们还不善于不习惯建立一个长效的个人评价机制和体系。尤其在德育方面,没有长效的德育评价机制,就不能真正建立道德责任感,也不能使真正具有道德责任感的人受益。从而也给那些道德投机者丰厚的社会回报,而坚守道德的成本变得越来越高。社会越来越重视“智本”和“资本”,而“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就变成了空谈。只有建立个人道德评价机制体系,才能端正思想政治理论课学风,才能使大学生自愿身体力行各种道德准则,在面对各种复杂社会诱惑面前,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理想道德法律观念和政治信仰。

本文作者:赵晓晖工作单位: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第二篇:实践教育在学风建设的作用

一、当前应用技术大学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学风建设是高校的基本工作之一,长久以来,大学生在学风建设中大多是受体的角色,主体作用发挥不强,积极性不高。这导致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为数不少的学生只是为了获得文凭,对大学学习的看法认为只要考试不挂科就行,不注意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旷课现象时有发生,到毕业时没有掌握一技之长,就业能力欠缺。也有部分学生对学习和能力培养有需求,但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比较模糊,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培养。以新建本科院校为例进行具体分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对专业认知不够,缺乏自主性学习。目前,大学生中存在部分学生对专业学习不感兴趣,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自主性学习的应有能力。由此带来的结果是积极性不高,积极性下降,精力分散,迷恋于网络、游戏,自制性差,不会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加强专业学习,不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自主研究,动力不足,把通过考试作为学习的最高目标。2.部分学校实践环节设置与实际应用衔接不紧密,创新不足。学生在大学一、二年级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完成专业基础课程,进入到大三,则需要面向社会,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技术大学以培养知识技能型的新型劳动者为目标,但是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大多还处于发展阶段,加上扩招使得学生数量剧增,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的速度和数量无法容纳和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学生参与实践的时间和深度都明显不足,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3.部分学生职业规划不够明确,就业能力有待提高。随着大学扩招和经济环境影响,加上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国内企业对大学毕业生需求数量呈现下降趋势。数据调查研究表明,2013年大学生数量比上年增加15%,而就业岗位却比上年减少10%,就业压力逐年增加,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在这样的形势下,部分学生尚未适应这样的转变,职业规划不明确,导致就业时出现准备明显不足,竞争能力不强。4.大学生个性化才能差别较大,培养模式滞后。知识经济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个性化发展是时代对大学生综合素质需求的结果,也是大学生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突出个人特点的方式之一。如何通过大学阶段的学习体现个人特长,从而满足社会和行业的需要,对于正处于建设阶段的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尤其是工科专业,尚不明确。我国高校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以来,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发展大学生的个性成长,但因为受到师资等多方面的约束,使得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仍然不足,学生潜力难以充分发挥,学校在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问题上,并没有形成系统有效的培养模式,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二、结合实践教育的应用技术大学学风建设策略

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但高校教育改革相对于社会的急剧转型而言,还存在发展滞后的问题。精英教育阶段的教育模式和观念,已经不适合当前发展的需要。如何发挥大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是高校教育管理永恒的课题。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模式是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体系,服务企业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的侧重点是解决企业技术创新的实际问题。结合应用技术大学的培养方式和特点,提出以下策略:1.加强专业认知,提高自主性学习。强化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意识,在现代大学生的学习中尤为重要。对此,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认知教育。在学生入学时开设系统的专业导论课程,并随着学习深入不断加深,通过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创业、创新大赛,以及鼓励和组织学生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完成创新项目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践活动,组织专业教师进行指导;还可以通过与高年级学生进行专业交流和毕业生回访等形式强化专业特色,注重引导,激发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到专业学习和自主研究的重要性。2.发展实习实践基地,加强实践教育。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技术和人才支持的情况下,应用技术大学需要面向区域,为产业发展培养大量专业人才和产业工人提供技术支持。通过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交流合作,共建实习实践基地教学平台,让广大学生参与到实践工作中去,深入了解企业、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从而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更有针性,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企业、社会的要求。同时鼓励学生创新创业,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突出职业教育的实践性。3.把学风建设和职业规划结合起来,挖掘学生潜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职业生涯规划中要求大学生具备专业能力、团队精神、合作能力等与学风建设内容具有一致性,二者结合,会起到良好的效果。利用应用技术大学本身实践应用型的优势,引导学生做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合理定位,增强学生的紧迫感和压力感,在大学生活中按阶段、持续有效地实施,一方面可以逐步让学生有所收获,树立信心,另一方面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学风建设,激发学生的潜力,具有实际意义。4.搭建个性化教育平台,做好服务工作。个性的发展离不开实践的培养和检验,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成长性产业发展需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职业技能的培训,引导学生重视潜能开发,注重素养教育、学历教育、阅历教育、职业教育、创业教育等。在专业学习中培养专长,为学生提供各种专业技能的学习平台,加强国际合作,增加图书资料,特别是高水平、高质量的外文书籍,丰富教辅设施,让学生了解专业前沿水平,为学习树立目标。良好的学风能够起到很好的潜移默化作用,在校园中倡导优良学风的典型事迹,以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起到榜样作用。

三、总结

学风是学校师生员工在教与学过程中形成的,学风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常抓不懈的一项基本工作,是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保障。应用技术大学的目标是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突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结合实践加强学风建设,既可以有效地纠正学生学习中的一些偏差认识,挖掘学生潜力,调动学生主观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风,同时也适应于应用技术大学的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经济发展的需求。

本文作者:肖冰工作单位:福建工程学院

第三篇:学生党员学风建设

一、民办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努力学习的动力

就生源来说,民办高校较公办高校生源有较大差距。可以说,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比较特殊的一部分,在这些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或是为了一纸文凭,或是为了满足父母的要求,或是为了找到好工作以满足自己的物质生活要求……他们中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何而学,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学习的目标更是无从谈起。众所周知,我们伟大而敬爱的总理从小就是怀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目标而努力学习。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学习就会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学习缺乏动力,从而助长懒惰情绪和不良习气。

(二)学习习惯不端正,缺乏勤奋进取的毅力

民办高校的学风建设和学校的软硬件环境、教师队伍的质量以及学生自身素质等多方面因素都有着紧密联系,但究其重要因素而言,学生作为学风建设的主体,其表现如何,在高校学风建设中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从民办高校学生自身来看,目前的学风问题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习惯不端正:部分学生“平时不用功”,上课打瞌睡、看小说,作业抄袭、敷衍,甚至旷课逃学;“一到考试就发了懵”,临近考试挑灯夜战、临时突击,甚至违纪舞弊;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不牢,考试结束马上忘记得一干二净。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也助长了不良学习风气的形成。

(三)学习方法不适当,缺乏有效学习的良方

目前,在民办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一种学习方法不适当的情况,具体表现为:第一,对学习缺乏长期有效的规划。受高中应试教育的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学习理念尚未成型,面对大学弹性的学习环境显得十分盲目,对整个大学学习进程缺少理性的分析和前瞻性的设计,造成知识能力结构不合理。第二,缺乏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民办高校大学生普遍延用中学阶段“应试型”学习方法,根本无法适应大学高强度、大流量的知识灌输,造成了效率低、效果差。第三,学生对如何化解学习压力感到茫然。学习压力大是当代大学生普遍的感受。民办高校大学生由于缺少有效的学法指导和科学的压力疏解机制,学习问题堆积形成学习困境,有的学生甚至产生学习心理障碍,如厌学、逃课等现象在民办高校中层出不穷。

(四)学习动机偏功利,缺乏思想认识的提升

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引发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影响学生作出选择的是其内部动机、自身需求,也与学校教育活动的内容与方式、父母的教养及社会所提倡的价值观等外部因素有关系。“中国式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而优则仕”,通过上学的途径实现飞黄腾达、光宗耀祖,这种单一的功利目的显然不符合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需求,甚至导致逆反心理。加之,社会上的一些拜金主义、读书无用论等价值观念,势必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优势

学风,简而言之,指学习的风气,学风建设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学校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于民办高校而言,学风建设无疑有着更为迫切和紧要的意义。相比公办院校,民办高校学生大多入学分数不高,学习习惯未能养成,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足。因此,民办高校学风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致力于校园良好学风的建设,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其对学习生活的热情。而民办高校学生党员虽是凤毛麟角,但经过学校长年培养和层层选拔,道德品质、综合素质和各项能力都出类拔萃,在学生群体中有很高的威信和感召力,理应成为推动民办高校学风建设的主力军。

(一)学生党员学习成绩优异,能树立榜样

民办高校学生党员的一项基本条件是成绩优秀,是学习标兵和各专业的佼佼者,他们在学生中的学习影响力和专业上的威信,有利于帮助和带动其他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提升专业学习技能,从而在推动学风建设中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与普通学生的年龄相同,沟通无障碍

民办高校学生党员与广大普通同学日常学习、生活在一起,在一定范围内,彼此间建立了深厚的同学情谊,且年龄相同,交流沟通几乎无障碍,易于建立和谐而友好的同学关系,这就便于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释放出更多的积极的正能量,发挥出学生党员较强的渗透作用、感化作用和激励作用。

(三)是学风建设策划参与者,能深入其中

民办高校学生党员都是经过学校党组织严格考察、悉心培养的优秀的学生骨干,参与校内外社会工作较多,交际面广,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对学风建设的内容和成效有切身的体会和感受,易于对学风建设的内容、项目和实施细则等提出更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并充分利用学生会、团支部和各种社团、组织,带头开展一系列的学风建设活动。

三、民办高校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作用的发挥

(一)学生党员首先要认真贯彻学校管理规定,配合相关工作

在民办高校推进学风建设工作中,学生党员首先要认真贯彻、并积极配合学校、学院相关工作要求。目前,在民办高校中,存在部分学生党员入党前能严格约束自己,一旦发展为预备党员便放松对自己要求的现象,变得与普通同学没有明显差别,且缺乏奉献精神和模范行为。这就迫切需要民办高校,从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成绩、组织生活、社会工作等多个方面,切实加强对学生党员的严格管理和监督。而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无论是靠自身的内在驱动力,还是靠外在的学校的管理和监督,都应该认真配合学校的相关工作,当好学校管理的“小助手”。

(二)学生党员应该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其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作为民办高校大学生先进分子中的一员,学生党员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学风建设中肩负的责任,以身作则、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做实践优良学风的典范。学生党员应该运用自己在学生中的凝聚力、动员力、感召力,将自己树立的正确的学习目标传递给其他学生;学生党员应该担负起引领学风建设的重任,在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用实实在在的模范行动“带动一批人,影响一批人”。就目前民办高校而言,要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入党后的教育培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加强教育管理者与学生党员之间的平台交流,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觉悟,增强党性修养,端正价值取向,督促其始终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给周围的同学以积极的影响。

(三)学生党员应主动献计献策,校方也应建立相应激励机制

在学风建设中,学生党员应该争做优良学风的积极践行者、推动者,主动向学校献计献策;而作为校方的民办高校,也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加以保障。一方面,学生党员应尽己所能,在思想作风、遵守纪律、组织生活、理论学习、业务学习、宿舍建设以及活动参与等方面都应该创先争优,为班集体、为学校管理部门出谋划策,为班级、校级的学风建设添砖加瓦。另一方面,合理的激励措施能有效地对优秀的学生党员给予及时的鼓励,有利于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结合民办高校自身的具体情况、学生党员的自身特点制定可量化的指标,将考评结果与预备党员转正及评选优秀党员挂钩,与选拔优秀学生干部、团干部挂钩,与评奖评先挂钩,与毕业生就业推荐挂钩等。

(四)学生党员注重自身进步,同时发挥群体的引导推动力量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学生党员在注重自身能力提高与进步的同时,更要帮助周围同学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特别是发挥党员群体的引导力和推动力。首先,学生党员要注重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学习要讲究广而博的同时,重点帮助学有困难的同学;其次学生党员要组成党员群体多对一的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如针对学习特殊困难的学生,党员群体要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后再传递给需要的学生,最终发挥一个群体的教育引导作用;最后,学生党员和党员群体可以通过各类大型系列社会实践和理想信念教育活动发挥党员群体的示范力量,推动更多的学生个体和团队朝着有利于学风建设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学风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永恒主题,是人才培养的一项长效机制。就民办高校而言,加强学生党建工作促进学风建设,是弥补自身办学条件不足,师资管理队伍相对薄弱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办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障。

本文作者:郑显松赵芳芳工作单位:北京城市学院

第四篇:研究生学风建设

1在新办研究生教育的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功利心较重

在福建某高校的调查研究中显示满足个人、家庭的需要是研究生读研的主要目的[2]。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是为了找个更好的工作,挣更多的钱”、“家庭需要”等思想成为很多研究生参加继续深造的原因。对专业兴趣不浓、对所学学科不了解,混时间、混文凭成为很多在校研究生的日常写照。

1.2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学生迷失了正确的价值观念

现阶段我国正面临一个日益物化的时代,市场经济的大潮,对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也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网络的发展,各种负面思潮冲击着研究生的思想底线。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手段在网络的快速传播下,在更是影响着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各种表现。为尽快完成科研任务,不乏一批敢于进行“学术造假”的投机分子,为了各种目的,出现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学术纯洁性和公平性,同时因为“从众心理”,这种“走捷径”的方法还会引起更多的学生跟风效仿。

1.3教学方法相对固定,考试形式单一

多数新办研究生教育的高校,因教育资源及教育成本的制约,多仍采用大班教学,必修选修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班级学生人数的日渐增多,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优化课程设置,创新考试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成为各新建研究生教育高校的重点任务。

1.4社会思潮导向,学习态度浮躁,玩乐心理较重

新办研究生教育的高校中,常会听到研究生说时间不够用,除了科研学习,时间都用在哪里了呢?一些研究生常因社会思潮的诱惑沉溺于上网、谈恋爱、打工赚钱等学业以外的活动,从而导致无心学习,无心科研。

1.5导师队伍良莠不齐

研究生大部分的学习、科研、工作和生活都是由导师直接管理负责的。导师的科研学术风气、教育方法、人生观价值观等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状态。新办研究生教育高校中,遴选导师通常只要求其具有符合条件的学历和科研能力,但对导师的个人思想道德水平及价值观没有标准的衡量手段,从而造成研究生在校接受教育过程中产生组织纪律松懈、生活作风疲沓、科研学习状态不稳定、心浮气躁等不良风气。

1.6新办研究生教育高校的特点

1.6.1注重学科建设,着重加大多学科、多门类建设发展。新办研究生教育的高校,为扩大本校研究生教育影响力,重心应放在加大学科建设上。注重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学科基地的重点建设,形成了特色学科和传统学科水涨船高的有利局势,为进行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1.6.2注重大力扩大招生规模。新办研究生教育高校,为加强学校研究生教育办学能力,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招生规模,在全国范围内,使研究生教育由原来的精英教育逐步向普及教育发展。因为扩招的影响,当原有的师资力量、教学成本无法满足日益增多的学生人数的要求时,研究生教育中的学风建设成为所有重点中的薄弱环节。

1.6.3招生特点:①研究生生源地的多样性:因各地风俗语言等因素的不同,研究生的前期教育参差不齐。②研究生年龄层多样性: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与往年相比,规定中未出现对报考者“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的要求。研究生招生年龄限制的放开,不仅使越来越多的有需要的人群能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同时对当前研究生教育模式形成了更大挑战。而研究生招生的多方式性,导致在校学生学习目的的复杂性,使在校研究生层次产生多样性。

1.6.4轻视学生工作建设及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在众多的新办研究生教育高校中,研究生的学生工作开展常常是所有工作中最为困难的一个环节。研究生年龄跨度大,科研任务重,学习时间紧,成为研究生阶段学生工作缺失的形成因素。积极健康的学生工作,可以有效地保证学风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方向,同时,通过学生工作中积极的激励机制可以促进学生对学习的重视。研究生阶段学生工作建设及校园文化的弱化,可以直接造成研究生凝聚力下降,学习生活缺乏导向性。

2关于新办研究生教育的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

2.1加强学生人生观建设,明确学习目标,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学风建设从本质上来说,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个人品质的外在表现。所以为构建健康有效的研究生学风,首先应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建立完善的研究生学生工作指导体系,在专业思想政治指导老师的引导下,正确引导广大研究生在面对社会思潮的冲击下,坚定理想信念,真正将学习知识和本领作为学习的首要任务,纠正投机取巧、功利主义的不正学习态度,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学好本领回馈社会。全校共同构建良好的学习风尚,正确广泛宣传大学精神,以校风、校训鼓舞、熏陶学生的爱校荣校感情,增强集体荣誉感[3]。加强学生的个人荣辱观教育,在培育专业技术过关的高层次人才的同时,培养具有优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高尚人才。

2.2实现“全员育人”体制,倡导在学校内构建良好的育人流程。研究生教育的学风建设不应局限于研究生管理部门或研究生导师,而应该全校统一指挥、齐抓共管,形成由全校全体职能部门、研究生管理部门、导师、学生自律共同组成的研究生学风建设体系,从而达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工作局面。设置适合学校发展要求的研究生学风建设管理机构,从研究生招生、入学、校内教育、科研、就业形成一条龙学风建设体系,责任到部门,切实将研究生学风建设作为全校研究生教育的重点工作着手,形成全方位覆盖、全过程育人的学风建设实施模式。

2.3设立优秀表彰标准,形成良好的榜样模范带头作用。建立健全研究生完善的评优评先机制,定期从研究生群体中评选出学习、品德表现优异的集体及个人,树立校园榜样,为研究生学习方向树立风向标,确立“偶像”目标,以良好的榜样模范带头作用带动整个学校的研究生学习风尚。

2.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所高校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校园文化与研究生教育的相互融汇,有利于形成研究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全校各部门应紧密形成合力,共同营造良好的高品质的校园环境。在开展研究生专业专题讲座的同时,增强研究生人文素质和道德素养相关教育,鼓励研究生参与健康向上、科学文明的社团活动,提高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研究生健康合理的业余生活模式。大力打造校园精品活动,以特色精品活动吸引研究生积极主动参与,从中达到陶冶情操,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建立研究生良好的学风的作用。

2.5完善他律机制。学风建设离不开规章制度的约束,建立完善的学风监管体制,加强学术不端的监督与惩戒机制,从校园内制度上杜绝学术失范现象的形成。针对加强管理的相关要求,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加强师德建设”、“学术不端行为处理”等相关文件。为高校如何正确引导研究生学风建设,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做出了指导性意见。新办研究生教育高校应抓住机会,从零抓起,以全新建设模式为契机,从建设初期牢牢打好研究生学风建设的根基,为促进本校研究生建设又快又好发展打下基础。

本文作者:滕亚工作单位:桂林医学院团委

第五篇:音乐专业学生学风建设

一、音乐专业学生个性特点

1.个别学生理想信念不坚定,思想道德素质亟待提高

在如今社会转型、网络文化与多元化冲击的大背景下,专科院校的学生遇到更多的诱惑,接受的负面信息较多,而部分音乐专业的学生,对政治关注度不高,集体观念较差,缺乏远大的理想和社会主义的信念。个别同学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不劳而获的思想,思想道德素质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思想道德素质亟待提高。

2.考风学风不正,缺乏学习的正能量

考风是学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院校制定了系列考试制度,杜绝考试舞弊行为,但是,由于平时学习不重视,学习氛围不浓,面对考试的压力,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考前突击或考场作弊,久而久之,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端正考风和营造学术氛围更加困难。

3.学习上没有准确定位

相对而言,高校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氛围,部分学生一时间无法适应自主学习的环境,进入高校以后,学习突然放松,很容易造成一时间的迷茫与放纵,缺乏学习的动力,以往养成的学习习惯不再保持,学习态度不再端正。音乐院校的学习方法和义务教育的学习方法有很大不同,部分同学没有及时调整,造成学风越来越差。

二、辅导员角色定位

高校学风体系建设关乎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自身发展前景的关键。学风建设与学生管理工作关系密切,而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主力军,故在学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高校辅导员而言,要想发挥在学风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最根本的需要做好自己角色定位。相对本科院校,专科院校的学风建设较为复杂;相对其他专业学生,音乐专业学生管理及学风建设更有所不同。由于音乐专业学生良莠不齐、文化基础课较为薄弱、入学门槛相对较低,部分学生入学目的并非学知识和长技能,而是为了混学历找工作,这就更加加大了学风建设和学生管理的难度。做好音乐专业学生学风建设,辅导员应做好如下角色定位:

1.大学生的人生导师

音乐专业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思想教育、各类活动的一线工作人员,和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的成人成才至关重要。加强学风建设最关键是从思想源头上指引学生,尤其是对于新生。针对学生初入象牙塔时的迷茫与不适应,辅导员应该将自身定位为学生的领路人,带领他们认识新的生活、端正态度。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有从思想上端正了学习态度,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价值,从思想上对学习重视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习、主动学习。所以,辅导员首先需要做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层指挥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

2.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1)学习方法的指引者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学习和端正态度以后,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不少学生努力学习,却学不会或学不好。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学生面对新环境和新情况难以适应,仅仅套用初高中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是由于音乐专业学生文化课基础较为薄弱,不懂得应该如何学习。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需要担当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引者,通过多种渠道,指导学生掌握正确合理以及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学习方法得当,学生才能重拾学习的信心,才能促进学校学风建设。(2)教学过程中的沟通者作为学生日常工作的管理者,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需要起到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作用,联通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辅导员通过座谈、聊天等沟通渠道了解学生关于专业课及基础课程的迷惑与想法,将学生的意见进行整理,反馈给任课教师。反馈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任课教师抛弃自己的教学思路,完全按照学生的意愿进行教学,而是和任课教师一起分析学生的需求,找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探索出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同时,也应将相关任课教师的教学意图让学生充分领会,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以免学生对教学活动造成干扰。(3)学习生活中的知心人部分高校辅导员在与学生相处过程中带封建家长制的作风,认为和学生的关系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学生只需要服从命令听指挥,不能有自己的不满和想法。这些做法虽能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师道尊严”,但是并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辅导员应作为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的知心人,和学生以更加平等的方式相处,了解学生的想法,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接纳和相信老师。当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遇到困惑和不解时,能及时地给予帮助和开导。学生越信任,关系越融洽,辅导员的影响力量越大。

三、辅导员在加强学风建设中的主要工作

1.明确角色定位

辅导员首先需要明确自身在加强学风建设中的角色定位。作为学生思想态度的引路人,辅导员需要从思想源头上抓起,引导学生认识自身学习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学习方法的指引着,辅导员应该通过经验交流、单独辅导等途径指导学生尽快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作为教学过程中的沟通者,辅导员应充分发挥任课老师与学生间的桥梁作用,联通“教”与“学”两个环节,通过双向反馈,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习生活中的知心人,辅导员应该尝试走进学生的内心、赢得学生的信任,真正地为学生着想。

2.培养优秀学生典型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音乐专业的辅导员同样需要在学生们中间树立榜样,培养优秀学生代表,通过典型激励和促进后进生的前进,进而带动班级学风建设。通过发挥优秀学生的榜样作用,用学生典型的学习方法、取得荣誉来激励其他同学,这样既可以给优秀学生发挥自己才华和能力的舞台,又可以给后进生提供前进的动力,鼓励他们向优秀看齐。

3.解决学生深层次思想问题

要想加强学风建设,需要从源头上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针对专科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特点,解决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一是要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与远大的信念,避免学生走入在学校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取得一张学历,混个好工作的误区,而是提高自我定位。二是在学生中间传递正能量。求学过程中学生的心智并未完全成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未完全形成,社会上暴力、腐败、黄色各种负面信息充斥在学生周围,辅导员需要以自己的言行来传递给学生正能量,引导学生自觉抵制负面信息,清理精神垃圾。总之,辅导员需要利用一切有利因素,肃清学生的思想源流。

4.组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促进优良学风的建设和形成,并不是只鼓励学生学习,应该采用“制约”与“活跃”双规制,既制约学生从事浪费时间、虚度光阴的不良行为,又活跃校园文化氛围,组织开展积极向上、丰富健康的文化活动。音乐专业的学生相对而言,文艺活动能力相对较强,辅导员应该充分挖掘自己学生的优势所在,通过开展文艺演出、合唱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校园生活丰富多彩的同时,绽放自信,收获成功,营造健康高雅的文化氛围,优化外部环境,促进学风建设。

5.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专业素养

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素养影响对其求职有重要影响,在加强学风建设过程中,辅导员需要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学生良好专业素养的养成。在学生刚入校后,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一是不断提高专业水准,二是培养职业素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是极其必要的,但是也要有目标性和选择性,引导学生不要盲目地做没必要的事情,也不要仅凭一时兴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应该坚持到底。

6.抓好骨干、特殊群体引导和教育工作

辅导员需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组建一支学风建设的骨干队伍。班级干部、学生党员、学生助理、年级长等均可以成为辅导员的助手,协助完成学风建设工作。比如,使班团干部在班级内部发挥督促作用,在学生党员内部成立“一帮一”学习小组等等。在学风建设过程中,辅导员需要重视音乐专业学生中的特殊性,针对特困生、适应能力差的学生以及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在心理上和生活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帮助他们客服各种不良倾向,如空虚心理、自卑心理、松懈心理等。

本文作者:刘文波工作单位:宿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