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研究

时间:2022-06-14 03:19:18

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森林生态体系的建设日益成为研究热点。通过分析弥勒现状,提出弥勒市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构架的总体目标,做出生态功能区布局,提出建设内容与重点支撑工程。

关键词:森林生态体系;生态功能区布局;弥勒市;生态建设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城市问题越来越多。生态体系建设已经深入人心,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绿色发展,成为时代的最强音[1]。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主席在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作为陆地生态系统面积最大、功能最完善的自然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倍受重视,森林可持续经营为生态文明奠定资源生态基础,生态化发展成为当前林业科学研究的焦点[2]。弥勒市位于中国第三大河流珠江上游,肩负着西部高原、珠江流域两大大生态安全屏障的建设任务,在国家和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随着《弥勒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7—2026》的编制与实施,为弥勒市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提供了支持。

一、弥勒市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现状

弥勒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通过实施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低效林改造、森林质量提升等林业工程以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实现了森林覆盖率、林地面积、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等森林资源数量指标总体上连续增长,森林质量明显提升。

二、弥勒市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构架

(一)总体目标弥勒市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要达到构建完备、格局优化、质量高、数量高的要求。将弥勒建设成“山、水、林、城”四位一体的独特的森林城市,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家园。为弥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弥勒作出贡献。(二)生态功能区布局根据弥勒市的地形地貌、气候类型、湿地分布、森林景观、植被类型等,结合《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和《弥勒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2013-2017)》中的生态安全战略布局,将弥勒市区划为北部岩溶山地生态屏障森林植被保育区、中部岩溶坝区城市森林植被保育•生态旅游区、东部南盘江河谷岩溶山地森林植被保育区、西部岩溶山地森林植被保育•生态游憩区等四个生态建设功能区。1.北部岩溶山地生态屏障森林植被保育区(1)涵盖区域:西一镇、西二镇、西三镇(2)生态建设方向:珠江上游防护林建设工程、石漠化防治工程、湿地保护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3)产业发展方向:生态旅游、高原特色林业产业2.中部岩溶坝区城市森林植被保育、生态旅游区(1)涵盖区域:弥阳镇、新哨镇、虹溪镇、竹园镇(2)生态建设方向:珠江上游防护林建设工程、面山植被恢复和景观提升工程、石漠化防治工程、湿地保护工程(3)产业发展方向:生态旅游、高原特色林业产业3.东部南盘江河谷岩溶山地森林植被保育区、生态游憩区(1)涵盖区域:江边乡、朋普镇、东山镇(2)生态建设方向:珠江上游防护林建设工程、石漠化防治工程、湿地保护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3)产业发展方向:生态旅游、名人文化旅游、民族文化旅游、高原特色林业产业4.西部岩溶山地森林植被保育区(1)涵盖区域:巡检司镇、五山乡(2)生态建设方向:珠江上游防护林建设工程、石漠化防治工程、湿地保护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3)产业发展方向:生态旅游、高原特色林业产业。

三、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建设的内容与重点支撑工程

(一)建设内容按照点、线、面相结合进行宏观建设布局[3],形成点、线、面相连接的森林生态系统,主要以城区微森林、面山景观防护林、山地森林、村屯林木绿化、道路水网林木绿化和水源涵养林、矿区植被恢复、石漠化治理等森林建设和保育为主。1.增加城区绿岛林廊:一是在城市建成区,结合现有绿地和城市发展格局,规划建设一批森林绿岛,提高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绿地的结构,提高乔木种植比率,实现森林进城;二是在城市出入口、干道沿线、滨水区段,开展森林景观带和绿道网络建设,形成主干森林景观廊道;三是通过立体绿化,增加城市绿量和景观效果。2.提升面山森林景观:一是对面山矿区开展造林绿化和植被恢复,通过林相提升,提升面山植被的景观效果;二是利用面山和近郊的高质量森林植被和湿地资源,建设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郊野公园,满足城市居民日常游憩需求。3.加强山地森林保育:一是湿地保护区、森林公园、生态屏障区森林建设与保育;二是加强困难立地森林植被恢复和保育;三是加强矿区植被恢复和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四是加强天然林保护,强化山地森林结构提升和质量提升,提高森林的稳定性与生态服务功能。4.自然保护区建设:结合弥勒市现有森林和湿地资源,划定保护区域,明确保护对象,设定自然保护区,开展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的保育。(二)重点支撑工程1.城镇绿岛建设工程弥勒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将城市绿地建设和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工作,形成了完整的绿地系统空间格局,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是随着城镇化发展,城市绿化还存在绿地类型不够丰富,绿地之间连接性差,对地域文化的挖掘以及特色营造不足,绿地群落类型和植物多样性不丰富,城市近郊缺少供市民休闲游憩的生态休闲场所,绿化质量不高等问题。今后城市微森林建设应着重于解决这些问题,加强绿地之间的“廊道”连接,注重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整合;注重绿地植物种类的丰富程度和配置的生态性;大力提倡垂直绿化,建造屋顶花园[4];提升城市整体环境质量,推动森林城市建设,切实打造名副其实的森林之城。2.城郊绿色廊道建设工程“绿道”(Greenway)于1959年在美国首次被提出[5]。广义上的“绿道”包括从城市社区慢行道到整个市域范围内的野生动物季节性迁移的引导性生态廊道,从城市滨水、滨河、滨湖、滨海绿化到城郊山林溪岸游步道等用来连接人与自然的各类线型开敞空间[6]。弥勒市城郊绿色廊道根据定义以及功能与规模的不同,分为滨水绿廊和道路绿廊2种类型,其中道路绿廊包括国省道、乡村道。绿色廊道在建设时应最大限度地保护、合理利用现有的自然和人工植被,并通过色叶树种、观花树种、观果树种的合理间植,形成不同景观特点的城郊景观网络,并增加物种丰富度,维护区域内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3.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自然生态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7]。中国于1956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以来,一直非常重视自然保护区的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核心区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在涵养水源,保持土壤,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和保护珍稀特有物种资源、典型生态系统及珍贵自然遗迹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4.山地森林景观质量提升工程对城区近郊的山地森林重点开展植被恢复与景观提升;控制式树种的选择[8];加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湿地公园建设,为城镇居民提供休闲养身的场所;对远郊山地森林主要开展石漠化治理工程、公益林保护工程、防护林建设工程、矿区植被恢复工程、森林抚育工程。从整体上优化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态承载力,最终实现山地森林的可持续利用。

作者:武科君 彭建松 单位:西南林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