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食牲畜体系建设措施

时间:2022-09-27 10:17:42

草食牲畜体系建设措施

摘要:草食牲畜产业链是武隆区“六大十亿级产业链”之一,是优化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攻方向,也是推进该区农业与扶贫示范基地建设,助推脱贫攻坚、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载体。

关键词:武隆区;草食牲畜;体系建设;措施

1发展模式

1.1创新牧旅融合模式。着力粮改饲结构调整,开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试点,推进“畜-沼-果”、“畜-沼-菜”、种草养畜等产业发展结构,发展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牧草,大力培育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实现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1.2着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我区旅游优势、围绕旅游沿线、乡村旅游点,开展观光牧业、休闲牧业、体验牧业新模式试点示范。打造垫道路、巷双路沿线现代牧业走廊;打造东部生态和西部循环2个牧业园;打造白马山观光、桐梓山板角山羊保种、罗英山种草养畜3个牧业示范带。加快拓展畜牧多种功能,打造多元化、多层次的经营格局,推进旅游畜牧融合,实现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2体系建设

2.1加快草食牲畜产业链建设。着力山羊产业链条延伸,积极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建设现代畜牧业加工流通体系,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打造集养殖、加工、物流一体化的畜牧产业集群,推进畜牧生产经营产业化。打造武隆羊肉特色美食文化。积极打造“武隆碗碗羊肉”特色餐饮;开发羊肉干系列、熟食羊肉礼品。全力打造畜牧与旅游协同发展的示范区。建设观光牧场、体验牧场、牧业科普场、肉羊认养牧场,通过牧旅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2.2提升畜牧品牌效应。推进品牌化战略、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品牌。多渠道宣传有机羊肉、绿色牛肉、有机蜂蜜、“武隆板角山羊”,加大营销推介,做大做强一批特色鲜明、质量稳定、信誉良好、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特优畜产品。提升品牌价值和市场影响力,让品牌走出家门,走向世界。积极探索“产地销售+电商企业+城市终端配送”等多种营销模式,鼓励畜牧企业创建“互联网+畜牧”电商平台,培育畜牧电商新亮点,支持依靠天猫、京东等载体,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电商产业集群,走上互联网发展的快车道。2.3饲草料体系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和合理利用饲草资源,扩大黑麦草、青饲玉米、甜高粱饲草种植,提高加工生产能力,实现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发展。一是扩大优良牧草种植面积。鼓励和动员广大农户“把草当粮种”,对坡度大于25°的耕地全面实施退耕还草工程。二是扩大玉米种植面积。玉米种植面积达到并稳定在15万亩。三是加快饲草料加工转化。引进推广牧草收割、秸秆粉碎、窖储和揉丝等饲草加工设备,加大农作物秸秆青贮、氨化、微贮等加工技术利用力度,加快我区饲料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更新,推动草食牲畜专用浓缩饲料和预混合饲料加工,做到产品多样化、系列化,推进饲料、饲草产业的发展。2.4产业化生产经营体系建设。集中力量加快培育和壮大一批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依托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重点扶持畜禽产品精深加工、畜禽良种繁育、畜禽大规模养殖等草食牲畜产业链龙头企业,加快形成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群体,不断创新产业化发展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订单养殖;鼓励龙头企业与畜牧科研机构合作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加快畜产品精深加工和优势畜产品升级换代,提高畜产品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支持和鼓励草畜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积极做好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工作,开展争创品牌活动,不断提高我区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2.5生态循环体系建设。要严格执行产业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按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加强污染防治工作,使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并符合总量控制要求。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要坚持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畜禽养殖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做到沼气配套、雨污分流、干清分离、净污分开,推行“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的生产模式,做到减量化排放,资源化利用,实现生态良性循环。2.6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把建立健全动物卫生、畜牧科技推广、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作为推动和提升草食牲畜产业链水平的关键环节来抓,不断完善社会化服务网络。一是切实提高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区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和区畜牧技术推广机构的工作水平和能力,全面完善和加强乡镇畜牧兽医站队伍和设施建设,培养和稳定一批动物防疫员及技术员,以优质高效的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保障草食牲畜产业链的健康快速发展。二是引导养殖户、经纪人、企业,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为养殖户(场)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多层次服务,逐步提高农民组织化和畜产品商品化程度。

作者:邱四海 单位:重庆武隆区畜牧兽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