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建设高校学生健康档案的探讨

时间:2022-01-25 02:54:46

信息技术建设高校学生健康档案的探讨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等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建立的背景及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了要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建设的具体措施,只有在思想认识、人才培养、信息化技术建设以及完善管理制度等方面协调发展,才能使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高校;学生体质;档案;信息化;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新技术应用不断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化技术作为21世纪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育、科研等领域,利用计算机和各种软件系统将高校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信息化技术可以通过人机互动完成高等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的资源整合、数据库建立、档案分类整理等各项工作,推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向更规范、科学、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对提高普通高校体育管理工作的效率、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一、建立高等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的社会背景

早在1900年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就提出“少年强则国强”的理念[1]23,可社会发展到今天,作为天之骄子的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却不断被人诟病。针对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持续下滑的现状,党和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旨在切实增强学生体质,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旗帜鲜明地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应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青少年拥有健康的体魄是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学校体育工作的根本目标是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2002年教育部印发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掌握全国大中小学校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推动各级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做出了宏观的决策依据。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又通过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进一步把提高青少年体质工作上升到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高度。同年又颁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来对各级学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和锻炼效果进行标准评价。2014年7月18日教育部又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了修订,新《标准》从内容上增添了身体机能测试,能更全面、更科学地评价学生体质健康,实现了由原来价值评价到本质评价的转变,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青少年体质状况的关注,引导学校体育工作朝正确的方向迈进。

二、建立高等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的必要性

由于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庞大,动辄两、三万人,给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不小的麻烦。学校的体育工作相对于其他工作来说,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测试、管理工作尤为繁重。新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颁布后,大学生身体素质测试内容增加到九项,分别是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50米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男)、1000米跑(男)、1分钟仰卧起坐、800米跑(男)[2],相比之前测试量几乎翻了一倍,并且教育部要求在每年年底将所在学校的当年测试数据上报,大量的原始数据收集、整理工作,必须通过计算机信息化技术进行统计分析,建立电子档案,以便入库保存。此外,新《标准》还规定高等学校毕业年级学生体质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只颁发结业证,不发毕业证。除了直接影响毕业外,《标准》还规定只有测试成绩达到良好以上者,方可参加各项评优、评奖,学生体质测试成绩与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如何公平、公正地将学生测试数据展现出来就成为高校体育工作水平的重要体现。当前普通高等学校体质健康检测的信息化程度普遍不高,庞大的数据来源和复杂的统计过程都给学生测试数据的有效性、真实性造成不小的难度,为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工操作出现的误差,对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档案进行信息化整合,完善档案信息平台,促进高校体育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加强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体质健康档案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依据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规定,除了将学生体质测试数据按时上报外,各级学校的体育部和校医院还应该将当年学生测试的数据和最终评分成绩进行收集、分析、归档、保存,但大多数院校只是完成数据的上报工作,并没有对学生测试成绩进行反馈,体育教师、各学院辅导员、学生本人不能及时、详细了解测试成绩,也就无法准确了解健康状况,造成“只测试,无利用”的尴尬局面。因此,要加强普通高校体育工作部门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工作的认识,改变对档案工作不了解、不会利用的现状,做到思想上统一,切实认识到建立体质健康档案的重要意义,为做好高校体育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2.优化设计,争取资金支持。学生健康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整合多方面资源、多部门联合的综合过程,根据2014年4月21日教育部颁发的[2014]3号文件精神,为保证国家教育部文件落地生根,高校应建立以分管校长为组长、各部门联合参与的组织机构,由领导小组制定可行性草案,对学生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措施方法进行论证,然后着手实施[3]。另外,由于学生健康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前期及后期保障方面需要足够资金支持,用于设备购买、软件开发、人员维护等费用,学校应争取设立专项资金,并由专人负责对项目经费的分配、使用进行监督,避免资源浪费。3.加快信息化档案管理人员的培养。现在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工作的管理人员多数为本校体育教师,这类人群有丰富的健康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但并非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技术掌握不够熟练,学校可以邀请档案工作的专家来校培训或派专门人员外出学习,来提升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此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进具备较高档案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来充实队伍力量,能尽快适应新时期高校学生体质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保障体质测试档案管理工作的快速发展。4.档案信息化系统应具备的要求。(1)操作简便。档案系统信息化建设要充分考虑到实用性,设计过程兼顾收集、录入、输出、查询等多项功能,简单易懂,便于操作。(2)准确性。由于档案系统覆盖学生数量大、测试项目众多、数据较庞大,可以考虑单独设置选择数据的步骤使用函数MsgBox,用于提示出错,避免多重操作出现错误的情况。(3)可靠性。由于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的测试数据有关学生个人隐私,所以对于档案系统的管理尤为重要,可采用两级管理的模式,设置个人操作权限,尽可能避免无关人员篡改数据。(4)有效性。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的信息化系统要与学校教务系统、学生管理系统联网,如有学生档案出现变更要在第一时间做出修改,保持档案系统信息时效性。5.做好技术革新,推动信息化建设。目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网络平台正在积极建设当中,但各高校的学生体质档案管理工作还停滞不前,为了促使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积极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引进先进设备,尤其是把信息化的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立体成像技术融入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中,使学生的档案管理软件与高校教务系统、网络资源有效对接,做到学生测试数据及时共享,真正实现新《标准》要求的监测、评价、改进、反馈等交互功能,使高校的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

四、完善管理体制,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管理水平

制度是否完善是衡量一所学校管理工作的标准,是管理工作的灵魂,因此在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的管理工作中应建立一套适用于学校体育部门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4],确定专、兼职岗位,明确分工职责,保证学生体质档案的工作按部就班地进行。另外,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工作要不断更新原有的资料,定期进行新信息的采集、统计、归类,这几方面要协调一致,充分发挥信息化网络优势,对学生健康档案形成的几个重要环节全程监控,提高全面管理质量,才能更好促进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管理工作,最大程度保证高校体育工作的正常运转。

本文通过对高等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建立的背景及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了要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加强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建设的具体措施,只有在思想认识、人才培养、信息化技术建设以及完善管理制度等方面协调发展,才能使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更上一层楼,推动高校体育工作焕发新机,为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郭 涛 丁乃顺 谢良汇 单位: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淄博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梁启超.大家小集———梁启超集[M].郑大华,,编.花城出版社,2010:23.

[2]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Z].教体艺[2007]8号.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通知[Z].教体艺[2014]5号.

[4]苏桃.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思考[J].陕西档案,201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