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院校教学建设论文

时间:2022-09-09 04:51:02

干部院校教学建设论文

一、“课程”在干部教育培训过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课程的本质表明:课程在干部院校教育培训过程中处于一种举足轻重的核心地位。从微观看,没有课程就没有项目、没有培训。教育培训是存量人力资源开发的主渠道,没有培训就没有人力资源的调整、优化和提升;培训项目是实施干部培训活动的载体,没有项目便没有培训,没有高水平的项目便没有高质量的培训。而培训课程是构成培训项目的主体要素和实现项目培训目标的主要手段,研发和实施项目主要就是研发和实施课程,没有课程便无所谓项目和培训。总之,项目是培训活动结构化的存在方式——办培训就是办项目;而课程是培训活动实体性的生命要素——办项目就是要组织教学双方开发、实施、评价课程;“培训课程建设”是“培训项目建设”的核心任务——建设高水平的项目,本质上是建设高质量的课程。从中观来看,没有课程就没有教学、没有学校。课程是整体性的“教育活动”,没有课程也就没有教学,因而没有服务学员、服务社会的基础,归根到底也就没有了干部院校。因此,课程对院校的存在和发展具有本体性意义——学校存在的意义和证明就是有教学双方在共同实施“课程”活动。干部院校可以没有学科和专业,甚至可以没有教师和教材,但决不能没有课程!由此也决定了:课程的品质决定着学校的教育质量,课程的特色决定了学校的办学特色,课程发展的高度决定了学校发展的广度。从宏观来看,课程质量决定干部队伍素质。课程“集中具体地体现了教育目标”[4]。课程目标的不同,是教育层次、教育类别不同的主要标志——混淆干部培训课程与其它任何类型教育课程之目标的区别,将使干部培训和干部院校失去存在的必要和可能。干部培训的基本原则、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乃至于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理念、师资建设等,最终都要落实到课程上。由此,培训课程关系到干部素质能力的提高,关系到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提高、社会的和谐稳定。由上可见:课程始终是院校教育的核心。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本质上就是以课程为中心;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建设的主要任务;课程管理是学校教学管理的核心,对课程管理的好坏是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主要标志;学校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师的课程建设能力,是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决定学校发展前景的关键能力。如果说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不强,那么课程改革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为基础和最为重要的方面。我国于2001年启动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不叫“教学改革”而叫“新课程改革”,可谓切中肯綮。课程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决定了干部院校必须增强课程建设意识,提高课程领导力,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推动、提升院校的整个教学建设。

二、干部院校的课程建设存在着若干偏差

在干部院校的培训实践中,课程建设工作还存在着某些偏差,主要表现为课程开发与管理的随意性和粗放性,教学管理还没有深入到课程管理这一内核。具体表现在:

(一)课程计划开发存在随意性

理念上,没有深刻认识到依据项目的需求和目标(任务导向、问题导向)设置课程、确定课程计划的重要性,有意无意地还在依据学科系统化、知识系统化的导向来设置课程,整体的课程模式没有实现根本的变革。技术上,有的缺乏深入调查研究和严格、科学、实用的标准,随意讨论一下就可以确定一个项目的课程计划;有的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对其它同类院校、同类项目的课程设置计划进行直接拷贝;还有的采取“拼盘”方式制订课程计划,即将一个培训班的总课时数按比例分配给相关教研部(室),教研部(室)按分配到的课时数填入本部教师能够讲授的课程(少数课程可能是根据委培单位的要求新开发的课程),组装成一个项目的课程计划,培训的内容因此是“供给导向”而不是“需求导向”的,同一类别但不同层级的各个培训班的课程设置方案基本上是雷同的。

(二)课程标准开发存在随意性

不少干部院校还没有意识到课程标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缺乏甚至根本没有规范的课程标准,由此导致教师“有什么就教什么”,“熟悉什么就讲什么”,因而出现了课程目标模糊不清,课程内容错位、缺失或交叉,教学方法单一、固化等现象。更有甚者,现在有一种极端的说法(现象):“干部到院校参加培训以后,思想不是更加统一而是更加混乱了”。其原因就是没有课程标准,或者虽有课程标准但未严格执行。例如:在门类课程的目标定位方面,显得简单、笼统和模糊。人们往往只从宏观角度去定位课程的目标,例如“增强(税务)干部的党性修养”、“提升(税务稽查)干部的(税务稽查)业务能力”,等等。这实际上是混淆了干部教育的“目的”与具体培训课程的“目标”之间的区别——在教育科学里,“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上述定位对于区分干部培训与普通教育的“目的”、确定干部培训课程建设的总体方向是有价值的,但对于干部培训具体课程的开发来说基本上是无价值的。因为课程开发更为关注的是“教育目的”在教学中的实现,即应当依据岗位工作需求(解决某一问题或完成某一任务)来定义课程目标——岗位工作的需求能够给课程目标提供最为清晰和准确的答案,而不仅仅是理念、目的这样一些宏观概念本身。目标定位的笼统和模糊,是导致培训项目和课程方案与培训需求相脱节、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的重要因素。在门类课程内容的选择方面:不注重、因而不掌握课程的目的、意义和干部培训课程的特点,没有深刻认识到依据课程的需求和目标(任务导向、问题导向)来选择、组织课程内容的重要性;没有能够联系工作任务、依据能力提升来开发课程内容,知识导向、学科导向依然根深蒂固。再加上在课程研制开发过程中缺乏项目委托方和培训对象的参与,导致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授受、轻技能训练,重显性知识、轻隐性知识,重“应知”目标、轻“应会”目标,理论与实际相脱节、与工作任务的相关度低——多数情况下理论是以一种客观知识的形式被灌输到学员的头脑,而并没有与学员的工作实践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联结和交融,按需施教原则流于口号。在课程的教学方法方面,同样缺少严格的管理要求,教师不是根据培训对象和课程内容的特点,灵活运用适切的教学方法,而是熟悉哪种方法就使用哪种方法;不少教师未能掌握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研究式等适合于干部培训的各类教学方法的内涵、外延与具体应用程序、操作要领,因而还未能做到娴熟运用。其结果,以语言、符号为主要媒介的讲授式方法基本“独霸”课堂。

(三)课程资源开发存在粗放性

在不少干部院校,用于支持课程内容呈现、支撑教学方法运用、支持课程目标达成的课程资源,还主要限于教材及教师的课堂讲义,大量有意义的课程资源尚未被开发利用;普遍缺少行动导向教学所需的实验室、实训室、现场教学基地等,限制了行动导向教学的实施空间;资源开发主体还仅限于授课教师,培训委托方和学员的作用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老师们极少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甚至在没有任何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拼拼凑凑就编写出新讲义、新教材;提供给学员的讲义,有的就是简单的PPT,有的用政策、法规或领导人的讲话替代;教学案例、教学情境的设计,缺乏典型性、真实性,难以激发学员“身临其境”的情感。

(四)课程管理的粗放性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者普遍缺乏对课程管理的研究,导致课程管理意识和管理技术薄弱。干部院校往往满足于课程计划的制定和教学秩序的稳定,管理重心还没有深入到课程的规划决策、实施监控、评价反馈等课程管理所涉及到的具体问题,即没有深入到课程系统这一教学工作的内核。在此背景下,老师们往往对课程专家提供的严整的课程开发方法及学校制定的管理要求不理解,认为只要课讲得好、学员听着高兴就行,其它都是次要的,何必认真、刻板?因此,作为既是课程开发者、又是课程实施者的教师,不少人提供的课程文件,要素不完备、格式不规范。存在上述这些偏差,究其原因,根本上说是由于专门的干部教育培训课程理论的缺失,对课程的本质、意义及课程建设理论与技术认识掌握不到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者应该掌握关于课程建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探索构建符合干部教育培训规律的课程理论,用以指导培训课程建设。

三、干部院校课程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

“课程建设”可以定义为:干部院校在掌握教育培训课程的本质、意义的基础上,以不断提高课程质量为目标,对构成课程活动的各个实体要素和课程运转各环节的管理所进行的持续不断的优化、改进、提升行为。就是说,培训课程建设,既包括掌握、运用培训课程开发的理论、模式和技术,对项目的课程需求与目标、课程设置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资源等实体要素进行持续研究和改进,以不断增进其科学性和针对性;也包括掌握、运用培训课程管理的理念、技术和策略,对贯穿需求调研、规划决策、开发设计、实施监控、评估反馈等课程运转各环节的管理工作进行持续研究和改进,以不断提升其境界和水平。当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两者是紧密结合、密不可分的。可以看出,培训课程建设,是一个更大的概念,它包含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对课程活动过程的管理。具体见下表。由此决定了培训课程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必须认真研习干部教育培训理论和政策,掌握干部教育培训的宗旨;必须精心研究项目的培训需求,据此制定科学的项目课程设置计划;必须在分解项目整体目标的基础上科学界定课程目标,编制课程标准,据此研发课程内容、选择方式方法;必须相应开发教育教学情境,核心是开发教材、讲义、教具、案例等课程资源;必须科学编制课程实施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必须精心组织课程实施和过程监控,认真组织课程评价,及时进行反馈纠偏工作。课程建设的这些基本任务再次充分证明:课程始终是院校教育的核心;课程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主要工作;干部院校必须注重提升课程领导力和课程建设力,有效推进课程建设。

作者:朱诗柱单位: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