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图书馆高校建设论文

时间:2022-11-24 03:32:41

智慧图书馆高校建设论文

1智慧图书馆的本质与特征

1.1智慧图书馆的特征

智慧图书馆所采用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技术仅仅是其外在的表象特征,互联、高效和便利才是其真正的内在特点。(1)“互联”即通过图书馆人和物的全面感知、在感知基础上跨时空的立体互联和在信息共享基础上的深度协同,将智慧技术渗透融入图书馆服务与管理的各个领域、业务、流程和细节,将图书馆的诸多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图书馆科学发展的创新转型。(2)“高效”即通过整合集群,将智慧管理融入图书馆的服务与保障,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导入图书馆的前台与后台、软件与硬件,在书书相联、书人相联和人人相联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为读者节约时间,使馆员和读者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方便快捷地处理各类事务,提升规模效应,实现图书馆各项资源的收益最大化。(3)“便利”即在全面立体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无线环境,通过为读者提供就近的、一体化的便捷方案,任何读者在任何地点通过任意方式都能获取所需要的所有信息并进行相应互联,图书馆服务成为随时随地的便携服务。读者通过手机和多媒体信息载体,进入无时无处不在的学习休闲环境,从而保证大多数文献与资料都能被最大限度地利用。[2]

1.2智慧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区别

智慧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都具有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特征,但二者又有明显的区别。智慧图书馆的这些特征,已经与其互联、高效和便利的内在特征和本质追求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智慧图书馆是在图书馆数字化的基础上,实现了智能化、网络化、全球化与社会信息化的产物,是数字化图书馆发展理念与实践的延续与升华。智慧图书馆不仅仅是数字图书馆呈现的图书馆资源的物理组合,而是进一步的化学融合,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实现图书馆的全面的优良服务与高品质管理,是图书馆发展的全局解决方案。

2高校建设智慧图书馆的必要性

目前,许多高校都已经实现了以“校园门户”“一卡通”等为代表的数字化建设,图书馆作为高校教学与科研的中心,应抓住这个时机,逐步构建并完善智慧图书馆,利用智慧图书馆的优势,在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上大胆创新,拓展出更多高效、新颖并符合用户需求的服务,更好地为教学与科研工作服务。

2.1定题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方面

定题服务是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传统项目,但传统图书馆定题服务的资源利用一般都局限于本馆馆藏或局部地区的馆藏集合,其服务手段存在着极大局限性,常常为有需求的读者带来不便。而智慧图书馆的定题服务在资源提供的极端丰富、多样的服务手段及智能的信息处理等方面,具有了传统图书馆不可比拟的显著优势。智慧图书馆可以完成两大类的定题服务:一是借助互联网实现的电子邮件、网页并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人工参与的信息推送服务,这与传统定题服务相类似;二是基于智能软件完成的全自动化的信息推送服务。图书馆的用户在一次输入请求命令后,就能定期收到选定的专题信息,这极大地解放了图书馆人力,同时也优化了用户体验。除此以外,智能图书馆独特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则是图书馆在普通定题服务的基础上,针对用户在时空、服务方式和内容上的个性化需求,通过个人定制设计个性化服务系统,灵活制定信息资源、参数、活动过程及相关服务,采用个性化信息推送技术来满足用户对信息的特定需求,这将从根本上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

2.2特色数字资源收集服务方面

信息化时代,高校读者和科研工作人员对信息的需求在广度、深度和内容的实时性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引进了一些专业数据库,但受限于投入经费和硬件条件,传统的专业数据库服务难以满足高校科研人员的需求。在这个意义上,智慧图书馆开展的数字资源库收集服务,可以充分发挥专业信息储存器的作用。特色数字资源收集服务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一是自动对存储在遍布世界各地的“计算机云”上的优秀文献、免费电子期刊进行定期下载并分类存储;二是利用搜索引擎追踪下载相关领域的最新的专业信息与文献;三是加强原生资源数字化进程,通过互联网积极搜集专业会议文献和学位论文等,并进行数字化加工与存储。通过特色数字资源收集服务,智慧图书馆能够发挥专业信息储存优势,其不馍替代性也在这里体现了出来。

2.3构建交互式参考咨询服务平台方面

智慧图书馆通过建立交互式智能化信息咨询服务平台,以取代传统图书馆的馆内柜台式读者服务,从时间、空间和内容上都大大提高了服务质量。通过将被动封闭式信息服务变为主动开放式信息服务,使咨询服务得以深化拓展,满足用户日益增加的知识需求。该平台一方面可以打破时间和地域限制,培养读者自主独立的信息检索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实现读者之间的跨时空互动交流,提供读者互助的的网络平台,解答读者遇到的诸多难题。

3高校建设智慧图书馆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建设智慧图书馆对于高校而言具有较强的紧迫性,但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高校建设智慧图书馆将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3.1对高校的物联网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物联网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目前还是一个较新的领域,智慧图书馆对物联网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实现完整全面的感知、深入的互联互通和高度的智慧化。(1)全面的感知,是指智慧图书馆要采用可以随时随地感知、测量、捕获和传递信息的新设备、系统和流程。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从文献资料、数据资源到图书馆运行状态或用户需求等任何信息,都可以被快速获取并进行分析,以最快速度感知用户状态,从而立即采取应对措施。而在目前的高校图书馆,实现全面感知的设备在资金投入和硬件支持上都存在着不小的问题。(2)深入的互联互通,是指通过各种形式的高速的通信网络工具,将图书馆资源、用户电子设备和其他信息服务机构中收集、储存的分散信息及数据联结起来,进行交互共享。从而使学习工作通过多方协作、远程和协同完成,更好地为各类用户进行智慧化服务,彻底改变整个图书馆的运作方式。而目前的高校图书馆也仅仅只发展到少部分的高校联合和城市级别的互联,在更高层级的地域联系上远远不够。这也是将来高校图书馆建设成为智慧图书馆的一个重要步骤。(3)高度智慧化,是指智慧图书馆系统深入分析收集到的数据,新颖、系统且全面地解决问题。这就要求使用先进技术,如数据挖掘和分析工具、精密的科学模型和功能强大的运算系统等来进行精确而复杂的数据汇总、计算和分析,以便智慧地整合与分析跨地域、跨学科领域的海量数据和信息,并将特定的知识智慧化地应用于特定的场景和问题,以满足用户更加深入和多样化的需求。[3]在图书馆智慧化的进程中,目前高校也仅仅只是在起步阶段。由于智慧化图书馆对于总体的构建工程师和实际的操作馆员提出了极高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数据管理的专业要求,在这方面人才的极度缺乏也严重地迟滞了高校图书馆智慧化的进程。

3.2其他问题

除了智慧图书馆对物联网技术本身提出了更高要求之外,物联网进驻智慧图书馆也面临着成本、标准等具体实施上的细节问题,图书馆还要相应地在运作管理方式上作出较大的调整。(1)构建成本方面,物联网要全面应用于智慧图书馆,就要解决与之配套的经济问题。物与物、用户与物相连,即使是局部的物联网,图书馆都需较大投入。图书馆拥有数以百万计的文献资源,再加上要组建庞大网络需要的系统和设备等,其中的成本投入将相当巨大,对于多数高等学校而言,如果缺乏国家层级的资助,巨大的成本在短期内是难以负荷的。(2)互联互通标准方面,当前物联网的发展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业务成本过高、产品创新较慢等问题。此外,物联网技术与现有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的整合难度大,RFID系统以RFID电子标签为基础,而现有图书馆信息管理平台以条码和磁条技术为基础,二者需要在通信接口、协议等方面进行整合。而这,需要业界开展统一的标准认定,这是一项较为繁复且需要精密统筹安排的工作。(3)运作管理方面,为了利用物联网系统,图书馆必须进行很大的调整,改变原有的业务流程和工作形式,调整图书馆与外界和用户的关系,甚至图书馆的文化和行为。这种异于以往的管理方法,需要一个创新的、妥善安排且循序渐进的日程表。而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持续地培养具有新视野和新技能的智慧图书馆的设计人员和工作人员。

总之,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构建智慧图书馆已成为高校迫切的需要。尽管从技术成熟度和高校图书馆现有的运作模式来看,短期内在高校建立智慧图书馆依然面临着重重困难,但对于高校管理者而言,更应看到未来图书馆发展的大趋势,从实际出发向这一目标逐步迈进,争取早日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服务,使高校图书馆真正成为信息的枢纽。

作者:周瑞华孙海英宗明国单位:佳木斯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