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址扩建校园规划思考

时间:2022-09-08 09:19:06

原址扩建校园规划思考

深圳大学始建于1983年,现有后海、西丽两个校区,用地面积2.72平方公里,本文主要研究建校初期就开始建设的后海校区北区的校园规划。

一、深圳大学总体规划发展概况

深圳大学建校初期,校园建设的规划理念和硬件建设都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但随着深圳特区的快速发展,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校办学用地和发展空间明显不足。学校建校初期校园面积约66万平方米,设计学生规模4000人,到2005年,全日制在校生19434人,是建校设计规模的5倍,而校园面积只增加了40%。学校在做“十一五规划”时,除了向政府申请新增校区,也重新对老校区进行规划。根据深圳大学近三个五年规划,到2020年规划在校全日制学生45000-50000名,是2005年学生总数的2.5倍;“十一五”期间校园规划新增建筑面积约41.6万平方米;“十二五”期间,校园规划新增建筑面积31.5万平方米;“十三五”期间,校园规划新增建筑面积约71.29万平方米。

二、深圳大学后海校区北区校园建设规划的变化

2.1规划更新中技术指标的变化。在2007年第一次规划更新中,校园按容纳24000名本科生进行规划,规划用地面积109.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现状50.29万平方米,规划后总建筑面积75.71万平方米,容积率0.69。在2015年第二次规划更新中,后海校区按照容纳35000名全日制学生进行规划,规划用地面积114.22万平方米,现状保留计容面积55万平方米,新增计容面积26.94万平方米,规划后总建筑面积81.97万平方米,容积率0.72。2.2规划更新中的侧重点。在第一次规划更新中规划着力解决整理校园规划结构,整合绿地景观保护系统、改善交通系统、改造和新增部分教学、宿舍、行政用房。在进行第二次规划更新时,学校由教育型大学提升为科研型大学,因此规划更新中着力解决新建高水平的教学科研产业转化平台、在有限的用地内平衡各种空间需求,集约节约使用用地。2.3功能组团的变化。在第一次规划更新中形成以中部生活区、南部生活区为核的双中心结构,保留了校园北部荔枝林和南部中心广场、文山湖、杜鹃山的开敞空间;通过不同功能建筑布局,形成了西广场轴线、中心广场轴线和文山湖轴线三大非完全对称的轴线关系,形成动态均衡。在第二次规划更新中在延续了第一次规划更新的空间结构,强化校园与科技园功能和空间的衔接,在学校东北角新增科研功能分区,结合小东门和地铁站,开展科研平台建设,强化与科技园的联系;将西北角新增绿地纳入规划范畴,强化绿化和休闲运动区之间的联系。2.4传统及特色的保留。二次规划更新都是进行组团式布局,利用地形高差,保护原有地形地貌,在保持校园传统的空间特色及景观风貌的基础上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并与后海校区南区规划建设进行衔接。在第一次规划更新中以校园中部的科技楼为校园制高点和标志物,保留校园荔枝林绿地、文山湖及杜鹃山绿地,形成永久保护绿地,划定校园绿线,与绿化景观通廊紧密相连,形成完整的绿化景观系统。在第二次规划更新中延续了永久保护绿地的用地范围,并增加了西北角绿地。即使在绿地下建设停车场,也仅考虑地下停车,一层顶上覆土还原绿地。第二次规划更新还强调以人为本,强调生活空间和学习空间的互相交叉和渗透,大力营造休闲活动空间。2.5交通系统的变化。在第一次规划更新中新开小北门,完善车行出入口,在临近各校门设置集中地下停车场,规划地下及地面停车位1500个。完善步行及自行车系统,并设计了校巴线路。在第二次规划更新中新开了小东门,完善了校园巴士与城市公交系统的衔接。拓宽校园道路,增加校园次干道,并增加出入口出车道,提高出入口的通行能力,改善高峰时出入口拥堵状况。在第二次规划更新中增加了停车位数量,规划实现人车分流,设置地下停车位1500个。结合主导人流导向,设立相对独立的慢行、绿道系统,深化了校巴路线,结合校园周边情况,合理规划公共交通系统。2.6建筑单体的变化。在第一次规划更新中新建及改造项目主要包括学生宿舍改造:首先将西南片区大部分教工宿舍拆除新建为学生宿舍;中部容积率低的学生宿舍区的改造分成四期开发,对现有建筑进行部分拆除及改造。将西南学生片区西区中的校办企业改造为学生宿舍,并在片区空地开发新建高层宿舍。新建艺术、外语教学大楼、改造行政中心、远期规划了正门附近的地下停车场、南部体育场的地下车库。在第二次规划更新中,除了第一次规划更新中确定新增的项目,另外根据学校发展规划增加了:食堂拆建工程、学术交流中心、幼儿园、科研楼一期、科研楼二期、建规学院扩建、西南片区地下停车场、师生活动中心、留学生公寓、教师公寓、学生公寓三期及配套附属用房。

三、深圳大学后海校区北区校园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虽然自2005年以来深圳大学后海校区北区已进行了二次规划更新,但规划的落实仍然赶不上学校发展速度,校园规划中还存在以下不足:3.1缺乏人文环境的打造。高校作为教育人的重要阵地,在规划和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其教育功能,更要关注人文环境的打造。校园建筑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应当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时代烙印,因此校园规划不仅要注重规划和建筑设计本身,更重视校园文化品位的提升和个性化空间的构建。深圳大学后海校区北区规划新建的单体标志性建筑不足,建议根据学校文化创新发展纲要的要求,在校园规划中应落实纲要中的环境平台建设项目,凸显校园文化特色。3.2缺乏新需求的功能用房。由于学校土地资源有限,深圳大学后海校区北区规划中优先保证高等学校十二大类基本办学条件功能用房。由于原学校建设初期建成的教师宿舍已改造成学生宿舍,学校无法解决新入职教师住房问题,建议在下次规划更新中考虑增加教师公寓的规模。根据《关于加强城市停车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深圳市作为推进城市停车场建设第一批试点示范城市之一,要求在公共设施集中区停车设施建设上进行试点示范。建议学校复合利用地下空间,增大配建地下停车场,以满足社会车辆的停车需求。3.3校园规划需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统一考虑。深圳大学后海校区北区位于城市中心区,学校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不仅承当教育科研功能,还被赋予了生态公园的功能,供校内外人士参观、游览。建议学校以城市设计导则,结合城市规划来指导校园未来的更新建设。另外深圳大学后海校区北区地区已开发利用,周边的高层建筑不仅损害了校园的景观,也制约了校园后期的规划开发,建议将校园周边规划包含在城市规划控制内容之中。3.4校园规划更新文件需明确时效性。校园建设规划包含了校领导对学校发展的期许与愿景、管理单位对校园运营的需求、学院老师对教学研究发展的看法、学生对大学校园生活与学习的憧憬。精确的、详实的校园修建性详细规划应以宽松的、框架式的校园规划为导则。建议赋予规划文件明确的有效时段,从一次性完成改为持续进行,同时通过专项规划导则的模式制定校园规划更新文件。3.5缺乏科研用房的衡量标准。高新技术的出现和成长,已将高校与企业融为一体。深圳大学作为教育科研型高校需预留足够的学产合作的培训与研究空间,但目前普通高等学校建设标准中没有科研用房的测算标准,建议学校参考同类高校的规模规划建设科研功能用房。结语近年来我国高校纷纷开始开展新一轮的校园规划,持续性地校园更新将成为我们的主要课题。借鉴深圳大学校园规划更新经验,将有助于高校满足未来持续发展的需求,引导校园更新工作更加科学、高效的进行。

参考文献:

[1]美国密歇根大学近55年校园规划更新文件分析;刘宇波、卢倚天;南方建筑;2015.6

[2]大学校园规划与建筑设计研究初探;林齐;

[3]高校老校区校园规划与设计理念探索——以河海大学(清凉山校区)为例;王杰;江西建材;2016年第11期;

作者:黄珺 单位:深圳大学基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