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思路

时间:2022-05-07 10:12:18

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思路

1生态园林城市的概念与内涵

生态园林城市就是要利用环境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有效防治和减少城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和各种废弃物,实施清洁生产、绿色交通、绿色建筑,促进城市中的人与自然和谐,使环境更加清洁、安全、优美、舒适[1]。2004年我国建设部正式提出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从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注重城市生态园林提升、城市园林绿化保“量”求“质”、城市生物物种多样性保护、城市自然资源的保护、城市生态安全保障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等;二是注重城市污染治理,减少城市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城市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综合效应;三是注重低碳生态、绿色交通、市政基础设施、住房保障、绿色建筑、循环经济、节能环保等全方位的发展和提升。

2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意义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对于我国处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着重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生态环境建设、通过促进城市社会经济、自然环境、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和丰富城市发展的内涵,有利于创造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另一方面在实施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通过与区域城市化进程相融合,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融入更多的生态理念,促进自然环境与社会发展的科学结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原则

3.1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必须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重视解决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和资源问题,坚持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

3.2以人为本原则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市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努力建设一个生态优美,环境宜居的城市环境。

3.3系统性与城乡协调发展原则

城市生态系统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用系统性的观点从区域环境和区域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尤其是城乡的协调发展,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上有依存性,在资源上有互补性,在生态上有共生性,必须相互贯通、协调发展。

3.4生态恢复和防保并举原则

我国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早期的大拆大建,对城市的生态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因此目前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过程中,有必要将受破坏的生态系统尽可能快地恢复到有生态服务功能的,社会可接受的状态,加速城市生态系统的建立和功能的完善。并且对于现有保存较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既要从严治理,又要严格保护,防保并举,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老路[2]。

3.5适地适栽,因地制宜的原则

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所以特定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也就决定了植物品种的分布,在植物种植选择过程中,一定要选择适合本地环境、气候、土壤的植物品种,要加大乡土植物的应用,因地制宜,合理选配植物的种类,这样才能保证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3.6生物多样性原则

植物物种多样性是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它能提高群落的观赏价值,只有丰富的物种种类才能营造丰富多彩的群落景观,从而更好的发挥植物群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中,应该优先选择优良的乡土树种作为骨干树种,通过积极引入易于栽培的新品种,驯化观赏价值较高的野生植物,形成丰富多彩的景观。此外在品种引进种植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防范一些外来的入侵物种,避免因不当引入外来入侵品种,导致本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4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过程中需特别重视的几个关键问题

4.1功利主义问题

目前,在我国现有的600多个城市中,有90%的城市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其中不乏一些地方借着建设“生态城”的名义大搞房地产开发,打着“生态城”的幌子圈地赚钱[3];此外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存在着大量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盲目追逐大项目、高标准、高速度,所构筑的园林绿地都是希望在短期见效,这样一种要求导致了大树移植成风、大量种植高价树等破坏生态和急功近利问题的出现。功利主义造成了大量城市生态园林绿化建设的粗制滥造。因此在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贯彻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理念,避免“长官意志”的过多干预,抛弃功利主义的思想,切实通过一些生态园林建设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提升城市生态园林环境,使广大市民享受生态改善、城市绿化美化带来的实惠。

4.2缺乏特色问题

在城市园林建设中“人造景观的泛滥”已经成为普遍现象,现在人们走到很多地方的公园、广场总会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很多城市看到哪里的园林绿化新潮就学哪里,罔顾实际情况和本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状况,不考虑自身的社会经济实力和生态环境条件,造成了景观构建上的千篇一律,缺乏特色。每座城市都应该有每座城市的特色,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城市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历史文化内涵、充分考虑市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价值观念,要充分注意人工美与自然美的契合,具体到一处庭院、一片林荫、一幅小品、一方奇石、一缕花香、一条绿道,都应该是人们喜闻乐见、匠心独具的创造。既要弘扬传统园林文化,提高造园艺术,又要结合生态、节能减排等来统筹城市绿地建设[4],从而最大程度的体现城市独特的自然生态风貌和风格品味。

4.3坚持以人为本问题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一定要注意人的满意度,要建立良好的市民参与机制,保障市民的知情权、建议权和参与权,城市管理部门在园林建设方面的一些项目规划,首先得广泛征求市民的意见,要知道市民的心声和需求。城市生态园林景观建设,市民才是最有话语权的‘业主’,只有市民才是最终的使用者。对涉及环境和生态的重大问题,所有重要的项目规划,包括公园的建设规划均应进行公示,广泛征求意见,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再好的环境,需要政府去创造,也更需要市民的呵护。政府作为城市生态园林的创造者,更多是对一些硬环境的建设和投资,但无论政府花多少钱,费多少劲,最终还需要市民有一个良好的生态意识,形成人人关注家园、人人参与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本文来自于《福建建筑》杂志。《福建建筑》杂志简介详见.)

4.4保“量”求“质”问题

保“量”求“质”是我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基本战略。在协调城市空间发展的前提下,必须通过绿化“量”的保证,从而进一步追求“质”的提升。绿化“量”的保证,首要的是整体绿地空间结构的合理完善,其关键取决于绿地空间结构的优化,从而实现“量”的保证;绿化“质”的提升首要的是因地制宜,绿尽其用,通过推广立体绿化、增加绿地生物多样性、充分发挥绿地生态功能的多样性等,其关键取决于绿地生态功能的优化,从而实现“质”的提升。城市绿地空间结构的优化与生态功能优化是我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实现保“量”求“质”的基本途径和必由之路[5]。

4.5推广生态节能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问题

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应积极探索和推广低碳、节能、绿色生态型园林绿化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能量资源和材料资源,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或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少资源和资金的消耗。比如在建设中应尽可能使用本地材料和可回收材料;合理使用太阳能、风能;推广节水技术应用等等。

5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实践

5.1生态园林城市———深圳市

2005年深圳在全国第一个提出“基本生态控制线”的概念,成为了全国首个提出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的城市。深圳市在建设生态园林城市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的理念,将市域生态绿地系统分解为“区域绿地—生态廊道系统—城市绿化用地”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重点营造三大景观,丰富一个内涵。形成完整的生态绿地网络系统。其中三大景观是:宏观上的生态景观,注重整个城市大环境绿化的生态效益,以营造地带性的生态风景林为平台,不断扩大总体绿量。中观上的大尺度道路绿化景观,对城市主干道、国道、铁路、高速公路、河流的绿化带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增植地带性植物,构建色彩丰富,季相变化明显的乔、灌、草复层混交结构,突出各绿化带的主导树种和特色景观;微观上的特色园林景观,在城市园林绿化细部处理上,强化精品意识,推出一批富有岭南风格的特色现代园林景点,如深圳湾公园、红树林公园、莲花山公园等。一个内涵是:结合城市历史、城市文脉,以及现代审美情趣,大力丰富城市景观的文化内涵,构筑富有文化韵味的诗意生活空间。2006年深圳市被国家住建部授予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示范市的荣誉。到2011年底,深圳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升到45%,绿地率提高到39.1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5m2,公园总数达824个,居全国大城市前列[6]。

5.2田园都市、生态之城———漳州市

漳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古城,也是国家园林城市,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貌,又有丰富的花木资源,素有“花果之乡”的美称。近年来,漳州市立足自身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提出了建设“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长期奋斗目标,规划建设“一环两带七主题”的漳州郊野公园体系;大力实施城市绿道建设,形成城市环型互通慢行交通系统和开敞的绿色空间;积极打造“园在城中、城在园中、园城一体、城园交融”的独特风景,形成了“以水为脉、以绿为韵、以文为魂”的城市风貌。漳州在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过程中,以较小的投入,建成了一批综合性公园和郊野公园,如碧湖市民生态公园、芝山公园、天宝蕉林公园、西溪亲水湿地公园等,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有效破解了工业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在绿色、低碳、生态、可持续的高起点上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目前漳州市正大力推进城市公园、城市绿道和22处郊野公园建设,朝着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大步迈进。

6结语

人类生存不仅仅需要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而且需要一个有生态协调、持续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实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与自然和谐共处,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努力建设适宜居住城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这也是今后城市建设的奋斗目标与人们生活的美好憧憬。

作者:廖婷婷工作单位:漳州市园林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