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研究论文8篇

时间:2022-12-02 08:37:01

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研究论文8篇

第一篇:项目资金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运用

摘要: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的地位是十分重要和不可代替。目前,在国务院提出全民创新的大形势下,项目资金管理在管理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科研型、公益性的行政事业单位,由于项目的增加,项目资金的合理、高效的安排和预决算,在单位财务管理占比较大的。本文对项目资金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工作中的运用,粗浅的阐述一些个人的理解。

关键词:项目资金;行政事业单位;项目资金管理

经济中资金是财产、物资价值的货币表现。资金是保障单位正常运作的血液,各单位是以资金正常周转为前提的。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来源是主要是两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允许收款项目)和财政拨款。国内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是由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拨款出资创办,并且接受国家行政机关的检查和监督。项目资金具有专款专用的性质,为完成某一特定工作任务而安排的资金,并且需要财务工作中单独结算。项目资金的管理方式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一、行政事业单位中项目资金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在项目资金管理普遍不规范,都存在一些问题,使用项目资金方面在管理不够严格,重点表现为:一是项目资金财务工作中缺乏科学精细的考核在会计工作中没有单独核算,在收到项目资金时与本单位正常的财政经费拨入一起核算,并未按要求执行单独核算,项目资金支出时去向含糊,或是与本单位的日常经费开支记在一起口径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单位在当年账面上无法根据账上数据信息真实判断该项目资金支持范围和使用情况;二是滥用或挤占项目资金现象。如个别单位只是为了争取到资金项目却迟迟不开工,或是没有按照资金的使用范围随意改变项目资金的用途,把不属于该项目的支出放在该项目经费中列支;三是无法准确核算该项目的实际成本,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不明确,以致不能充分体现项目资金投入情况使用。由于存在以上三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及个别项目资金相关项目资料不齐全,又缺少效益评估标准,以致项目资金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而无法或难以评价其效益[1]。项目资金的规范管理和财务人员应合法、合规、合理的使用资金,认真梳理各个项目的资金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行政事业单位与经营性单位项目资金管理的异同点

行政事业单位的项目资金的运用与经营性单位的项目资金的运用有着本质的区别,经营性单位的项目资金投入一般来讲要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行政事业单位的项目资金的投入一般要最求的是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因此二者在项目资金管理上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

(一)相同点

两者在资金管理上都是要求:集中管理、以收定支、统一使用、提高效率。财务部门对该单位项目资金收支,结余等的日常管理,是单位项目资金管理的职能部门,同时也负责向单位负责人定期按时汇报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自觉接受上级的监督及定期或临时的检查。负责编制项目的可行性报告,拟定费用开支计划,负责项目资金的使用和回收,项目的实施及进度的监督,项目的验收和决算是项目经理部的重要工作是直接责任单位。

(二)不同点

盈利性单位和行政事业性单位在项目资金管理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的不同:1.可行性报告的不同:经营性单位项目的可行性报告中要重点体现投资收益率,投资期,回收期,盈利期的分析,行政事业单位的项目可行性报告则更侧重于社会效益,主要要对投资期,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客户满意度,项目先进性,便民性等方面为重点;2.预算编制的不同:经营性单位的预算编制应考虑到项目进行中有可能产生的收入,可以作为项目的投入资金,而行政事业性单位的项目资金一般是固定的;3.资金来源不同: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来源一般是国家专项拨款或上级主管部门专项拨款,款专用,盈利性单位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单位自筹。

三、项目资金管理的有效运用

(一)项目资金管理的内容

主要依据《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预算管理办法》来执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可以依法理财,深入财政改革规范项目资金运作。在实践中完善项目资金管理有效机制。

(二)项目资金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运用

建立完善的财务资金管理制度是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对项目资金管理增强完善及采取有效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促进项目资金管理能够充分运用。

1.项目资金必须要求单独核算。管理人员或财务人员必须应当做到对单位项目资金每笔资金的的收支、结余情况进行详细的审核,记录和统计,保存好相关单据,认真贯彻落实《会计法》,保证账上项目资金真实、完整的反映单位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

2.建立健全的内部制约机制。结合单位实际情况防止项目资金流失,制定项目资金管理有效的实施办法,支出时应该有审批流程,规定资金使用范围,严格把控项目资金使用标准,得以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最大效益;

3.完善项目相关资料。项目实施单位及时收集并保管好项目业务数据、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自查报告等资料,这些是评价项目资金效益的重要依据,也是财政部门或者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内容。在项目完成后做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自查报告及时其他相关资料,必要时也应当让审计用部门时行审计,评估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

四、项目资金管理有效运用的重要性

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贯穿过于项目执行的开始和结束,同时也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弱项。项目资金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助于端正行政人员思想,更好地行使社会职能;使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能、摆正位置,深刻认识到资金的公有性,以端正的心态投入到实际工作中,有利于防止人员腐败形象;是杜绝贪腐形象的有效途径,对单位的内部制约起到一定作用。

2.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可以充分运用有助于经济体制改革向前迈一步。更好的响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完善资金管理,注重强化运用资金管理促使资金有高效的运作,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2]。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活动中将项目资金管理落实于实际管理工作中,以资金的使用为核算对象,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规范对单位整个经营活动的资金进行记录,包括审核、收支、结余和统计报告等。监督行政事业单位是否有效行使社会公职,项目资金管理充分运用是必不可少的,有利于上级单位及社会监督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活动,是满足社会需要及保障国家财产安全的前提。

作者:吴丽丽 单位: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

参考文献:

[1]丁利.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三点建议[EB/OL].

[2]张翠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2(2):89-89.

第二篇: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工作思考

一、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现状

按照《会计法》相关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经费支出分为日常公用支出和专项支出。日常公用支出在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发挥着作用,日常公用经费支出内容较为常规化,而行政事业单位专项经费包罗万象,每一个部门都有它特有的专项经费,细化程度越来越高,资金量也越来越大。据统计,每一家行政事业单位几乎有近1/4到1/5的资金为专项经费。目前多数单位重视前期专项资金的申报工作,对专项资金审批下来以后,资金的使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对专项资金支出进行年初预算安排,或每月进行支出调整。专项资金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盲目性,随意性明显,或者用其他用途的票据挤占专项经费的现象时有发生;到年底因专项经费未足额使用,突击使用专项经费很多。专项资金管理水平低、效能落后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普遍问题。探讨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问题,有利于建立人民群众满意,清正、廉洁的服务型政府部门,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职能的发挥,有利于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二、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存在问题

(一)制度缺失,专项资金管理失范。2014年1月1日新修订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中有对财政拨款、财政拨款专项结余等会计科目核算的解答,但没有专门针对拨入专款、专款支出的核算内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也没有具体规范要求。制度的缺失导致财务管理人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没有依据可行,只能依照自己想法或者领导的授意使用专项资金,在行政事业单位中,领导权威相对较高,制度执行难度较大。

(二)领导不够重视,财务管理水平低。行政事业单位较为重视业务工作,对内部控制、财务管理等事项总认为能够平稳、不出乱子就好了,还有的领导认为专项资金管理是财务人员一个人的事情,最后专项资金用的好与不好主要原因都是财务人员。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专业性不强,多数都是兼职做财务,基本的财务管理功底都没有,不管是专项资金管理还是其他财务管理工作都带有随意性,短视性。

(三)前期谋划不足,预算管理流于形式。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涉及到单位方方面面,必须从源头开始注重专项资金的管理。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对专项资金申报工作是“拍脑袋”工程,用历年预算数作为下一年申报数,实际上下一年工作根本用不到这些专项资金或专项资金不足,其实可以考虑用上一年决算数字进行下一年预算安排。预算经人大讨论通过后,下达到各行政事业单位,行政事业单位大多对专项资金的支出没有统筹安排,采取“脚踩西瓜皮”的模式,到年终又采取“突击”花钱的模式,造成单位会计信息质量失真。

(四)票据适用不规范,挤占现象较多。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因前期谋划不足,财务在使用专项资金会计科目时,经办人员只是简单地在票据上注明用于某项专项经费,这种做法对于简单的不易察觉的支出比较容易操作,但是对于金额较大、较为复杂的项目支出,虽然在票据上列明用途,经常是附件中清单或合同牛头不对马嘴,非常牵强。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为了专项资金结余不被财政部门收回,采取使用虚假票据即到相关单位开具没有经济业务发生的空头票据进行报销,这些情况的发生损害了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给部分腐败分子钻了空子。

(五)绩效评价和监督形同虚设。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对各单位的票据把关不够,因为各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范围广,用途多。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审核人员都是财务专业人员,对行政事业单位职能了解不够,对专项资金能够做到准确审核实则很难。专项资金年终绩效评价以单位自己申报为主,财政部门审核为辅,对一些常规专项资金的审计很少,绩效评价和专项资金审计都形同虚设,流于形式。

三、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建议

(一)强化制度建设。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意思是说没有规则的约束,人类的行为就会陷入混乱。制度建设是建设法治社会的要求。首先要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增加专款核算的内容,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中添加专项资金管理规范性要求、内容,让领导和财务管理人员有章可循。其次是建立良好的用人导向。要改变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并非一味听命于领导的财务人员就是好干部,以干净、忠诚、能力作为选拔财务人员的标准,且可以吸纳财政部门的意见。

(二)强化财务人员风险意识。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不健全,在资金管理、预算流程、审批控制、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等没有完善的制度,或者即使有制度也未得到良好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务风险的可能。对于财务人员而言,要把风险意识培养与其岗位责任结合起来,加大会计专业培训和廉政岗位培训;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要在制度建设、资金支付、偿债能力等方面加强风险防控,努力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双赢的结果。

(三)强化专项资金预算管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指标安排下来以后,单位分管领导应牵头对专项资金使用有大致安排,要让单位各部门都清楚专项资金有多少,对应科室或者部门可以怎样使用,哪些费用可以放在该项专项中支出,让人人都参与到专项资金的管理中来,增加专项资金使用透明度,减少财务舞弊事件的发生。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财务人员应定期汇总统计支出在哪些科目,支出了多少给领导参阅并进行公开。2010年中央首次向社会公开预算,2016年预算公开已经由单独公开部门收支预算到政府采购、机关运行经费、三公经费等。专项资金只有统筹安排,合理支出,公开运行,才能不被挤占、浪费。

(四)建立必要的问责机制。目前纪检监察部门、司法部门对财务舞弊事件的发生都是一经查实,就进行严厉打击。但对于财务管理不规范、不重视导致的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对单位主要领导即一把手的问责机制少之甚少,对他们的考核也从来没有单位财务管理情况这一项内容。财政部门要主动介入单位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全过程,适当进行指导,将绩效评价结果纳入领导干部、单位考核的内容,对绩效评价较弱的单位对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问责,对绩效评价优秀的单位予以适当奖励,并进行宣传。

四、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某些事业单位一项专项资金就达千万以上,专项资金管理不严、出现疏漏会给单位国家造成一定的损失。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建立相关制度,用制度管人,制度管事,领导干部在制度建设中要发挥关键作用,配备专业素养的财务管理人员,加强预算管理,增加绩效评价和奖惩措施,增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发挥出专项资金应有的作用。

作者:祝婵娟 单位:衢州市纪检监察信息中心

第三篇: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思考

摘要:随着财务运行机制的不断深入,财务管理对事业单位而言愈发重要,成为公共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专项资金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有利于专项资金发挥政府资金导向作用,有助于事业单位履行公共服务保障功能。因此,加强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是提高财政资金社会效益的基础,是规范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关键。文章从专项资金特点出发,深入分析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见解,为提高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水平提供借鉴。

关键词: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思考

事业单位,指的是政府机构以国有资产设立的,为社会公众提供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的社会组织,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活动为主要宗旨的单位。专项资金作为国家配置公共资源的重要手段,是政府部门下拨事业单位具有指定用途或特殊用途的资金,对改善公众生活水平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来,通过财政改革的逐步推进,事业单位虽然不断加强专项资金管理,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时刻威胁着专项资金的安全完整。为了落实公共财政理念,实现政府调控功能,必须加强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为公共事业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资金条件。

一、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现状

2016年5月17日,国家审计署2016年第一季度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跟踪审计结果,发现有97.08亿元专项资金未及时统筹使用。其中,94.28亿元专项资金未按规定统筹使用,1.41亿元专项资金统筹后仍未及时使用,剩下1.39亿元资金闲置。此外,审计署重点审计林业贷款贴息、中央基建投资、成品油价格补助等项目,发现财政专项资金部分领域骗取比例高达37%。目前,为了盘活“沉睡资金”,事业单位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对专项资金进行清理,但这种清理治标不治本,属于运动式指标导向,专款专用和独立核算已然失效,反应机制运行出错,专项资金失去政府职能,这对社会文明进步和市场经济发展毫无益处,尤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更迫切地需要改变。

二、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体系不健全

第一,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关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规定有“两制度”和“三准则”,但缺少法律专门规范专项资金管理,事业单位建立的相关制度源于理论分析,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和实践性,还存在格式不规范、内容不完善、规定不科学的问题。第二,制度落实不到位。虽然部分事业单位建立了较完善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但由于宣传的不到位、流程的不完善以及员工的不重视,导致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无法落实到位,不能充分发挥其对专项资金管理的指导和约束。第三,绩效考核缺乏有效性。有效的绩效考核可以提高员工积极性,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然而部分单位缺失有效的绩效考核体制,绩效指标不科学,考核流程不规范,绩效考核体系陷入形式主义,专项资金管理无法有效开展。

(二)资金使用效率低

首先,专项资金主观上被事业单位认为是“自己的钱”,而资金定额的指标不详细、分配不合理以及资金略偏低,事业单位重点考虑的是如何争取更多的专项资金,忽视了拨付后的管理工作,使得财政资金难以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次,在对专项资金进行预算编制时,多数事业单位缺乏科学合理的预算指标、依据、方法,大多属于“切块”预算,主观性极强,结果一些单位专项资金大量闲置,形成沉淀资金,而另外一些单位专项资金严重不足,无法保障政府职能的实现。最后,专项资金是具有专门用途的资金,必须用于规定的项目,但某些事业单位擅自调项、扩项、缩项,非法挪用、占有、拆借专项资金,随意改变资金使用方向,将日常公用经费项目化,导致支出结构不合理和使用效益不尽意。

(三)公开透明度不足

目前,除购置、修缮、基础建设等少数项目指明用途外,多数专项资金仅限于预算金额和项目名称,未说明具体项目内容,预算用途也未明确,导致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监督缺乏依据,监督管理机构难以把关。同时,多数单位监督方式落后单一,专项监督多而日常监督少,事后监督多而事前事中监督少,某项目监督多而全方位监督少,建立的绩效监督机制不完善,缺少法律约束和制度保障,监督处罚力度不够,绩效监督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受到严重影响。此外,在内审部门、事务所以及审计署对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申请、拨付、使用进行监督的过程中,部分单位与监管机构合谋,修改审计结果,甚至不公开审计报告,审计结果无法反映真实情况,专项资金管理的公开透明度较低。

(四)财会人员能力差

部分事业单位财会人员所具备的专业知识薄弱,对专项资金认识不到位,混淆专项资金和日常经费,将应进入日常支出的差旅费、会议费、交通费等错误计入专项资金,更无法胜任预算管理、项目审查、决算编制等工作。而随着财务管理的多元化和信息系统的普及化,财会人员除了具备专业财务知识外,还必须了解财政、金融、税收等知识,熟练使用信息系统,但多数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不具备除财务知识外的其他知识,也无法灵活使用计算机进行预算编制、会计记账等工作。专项资金管理是一项与钱财打交道的工作,意志薄弱的财会人员难免会经受不住“糖衣炮弹”的侵蚀,为了谋取个人利益,挪用单位专项资金,将公共财产占为己有,无法做到洁身自好、清正廉洁,他们的道德素质有待加强。

三、加强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制度体系,指导约束管理工作

首先,完善管理制度。建立专门规范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法规和制度,结合理论与实际,规范制度格式,完善法规内容,提高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其次,切实执行制度。事业单位应当加大制度宣传,不断健全执行流程,提高员工重视程度,落实资金管理制度,从而指导和约束专项资金管理工作。最后,健全绩效考核体制。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模、级别、业务等情况,科学设立绩效指标,规范考核流程,严格杜绝“关系主义”,避免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二)增强专项管理意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第一,纠正事业单位对专项资金的认识偏差,细化资金定额指标,区别对待事业单位,合理分配财政资金,发挥专项资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二,进一步改进专项资金的预算指标、依据和方法,细化预算指标和资金使用,准确度量资金需求,逐步消除“苦乐不均”,实现专项资金的最优配置。第三,严格遵守专项资金的使用计划,实行“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项使用”,合理界定资金管理范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保障资金公开透明

在下达资金拨付文件时,详细说明项目内容,明确资金预算用途,建立专项资金监督依据,为监督管理机构的工作提供支持。不断创新丰富监督方法,加强日常监督,实行动态监控和全方位监督,健全绩效监督机制,加大监督处罚力度,保障专项资金监督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重点检查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公开除依法保密外的专项资金使用方向、发放对象以及申请条件,结合内部通报和公开曝光,提高审计监督群众性,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四)强化人才培养管理,提高财会人员能力

为了完善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应当强化人才培训,提高综合能力。首先,加强财会人员对专项资金的认识,积极开展“再学习”活动,使之意识到优化知识结构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不断夯实专业知识。其次,大力宣传财政、金融、税收等知识,对财会人员进行计算机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培育全方面财会人才。最后,事业单位应当重视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强化道德素质教育,加大违法乱纪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财会人员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总之,随着财务运行体系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的生存与发展。本文以专项资金特点为导向,从制度体系、资金使用、监管机制、人才培养四个方面,加强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管理,为我国财政改革的推动提供保障。限于作者理论和实务的局限,所探讨的加强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难免有所偏颇,希望能够对事业单位有所帮助。

作者:马学丽 单位:无锡市锡山区厚桥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

参考文献:

[1]冯俊芳.对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J].中国经贸,2016(03).

[2]毕海燕.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及其优化分析[J].财经界,2016(06).

[3]赵强.分析对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思考[J].财经界,2016(10).

第四篇: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发展也逐渐趋向于复杂化与深层化。基于此,本文针对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中的问题与原因进行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

所谓的专项资金就是实现单位某一特定项目或者某一特定工作任务所安排的专门资金。在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管理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事业单位中专项资金也在不断的增多,对专项资金的划分也在不断的明确。但是,政府对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加强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效的促进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

一、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中的问题与原因

(一)分配不科学,未整体规划

由于专项资金没有进行整体的规划,导致资金分配不合理、不科学,事业单位中许多项目就会出现严重的资金结余或者超支现象。这是因为,在项目实施之后,没有对专项资金进行合理的规划,而且,事业单位专项资金预算编制不够合理及细化,预算的执行控制力度较差,预算信息的可靠性不高等等,都制约了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的有效执行,导致专项资金随意性大、主观性强,虽然存在一定的分配基础,但是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分配不均的问题出现。

(二)预算资金支出与实际进度难保持一致

项目的资金支出与项目实施进度难以保持一致,严重影响项目的顺利进行,导致专项资金管理出现问题。目前,领导人员不够重视财务人员,导致财务管理手段弱化,财务人员难以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资金,只能在事后进行简单的费用报销,无法明确资金的真正用途,导致资金管理监督工作成为摆设,难以实施。导致专项资金难以与项目进展保持一致,影响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专项资金闲置,使用率低

很多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出现严重的闲置现象,资金难以运用到实际项目中,结余资金成为现阶段事业单位的通病。由于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不够明确或者细化,甚至出现虚报冒领财政资金及代编预算等情况,从而严重影响预算执行力度,结余资金不断的增大,单位对结余资金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将结余资金用于其他项目,国库集中支付体系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严重影响我国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正常运转。

(四)专项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缺失

确保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得以有效利用的主要措施就是绩效评价体系,但是,就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事业单位在项目完成后,通常由财务人员对支出的费用进行核算,并没有对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绩效评价,同时,对导致项目资金会计科目明细出现超支及结余的情况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难以控制专项资金的支出情况,无法为后期项目建设提供丰富的经验。

二、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措施

专项资金主要是为了确保事业单位特定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而由事业单位申请、财政部门所拨付的资金款项。因此,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对加强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进行分析:

(一)完善项目管理制度

其一,根据我国现行《预算法》和《会计法》,建立完善的跟踪反馈体系,并且重新定位单位财务职能,调动财务人员对专项资金管理的积极性及主动性,有效的提高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保证专项资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其二,定期对制度进行论证,目前,因为事业单位专项资金需求随时都会发生变化,所制定的制度可能难以适应其不断的变化,因此,应该加强制度的论证,及时的调整制度,有效的保证制度可以与专项资金需求相匹配。其三,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对项目使用的资金进行明确的核算,保证事业单位专项资金得到有效的控制。其四,应该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合理的对专项资金进行预算编制。在编制的过程中,还需要将各级财政专项资金进行统筹预算,使专项资金的预算编制更加科学合理、切实可行。

(二)强化财务意识与管理职能

财务人员的财务意识以及管理职能在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财务管理职能主要是指财务人员全面的参与到专项资金的决策及使用中,对资金全过程应用进行管理,并对专项资金进行统筹规划。同时根据“资金流到哪,管理管到哪”的思想,保证专项资金科学合理的应用。当然,这还需要财务管理人员与项目管理人员相互沟通、相互配合。此外,事业单位应该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工作人员资金管理意识。

(三)设立绩效评价体系

通过相关实践表明,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对提高财务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及严肃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因为,事业单位应该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针对不同的项目,采取不同的考核形式,加强绩效考核的合理性及公平性。同时,针对考核结果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有效的调动工作人员的能动性及积极性,并对事业单位资金项目获得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进行全面的评价,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加强监督

首先,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审核工作,特别是对专项资金项目可行性研究、预算、执行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其次,应该加强外部审计与内部审计工作相结合,在专项资金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该进行全过程的审计工作,通过审计有效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在审计过程中应该加强监督与管理,全面引进注册会计师审计,有效的提高专项资金审计监督管理水平。三、结束语专项资金在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占有非常大的比例,也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因此,在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中,应该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强化财务意识与管理职能、设立绩效评价体系和加强监督,有效的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

作者:杨慧君 单位:湖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

参考文献:

[1]刘繁荣.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

[2]王翠英.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4,17:36+50

[3]李洁梅.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4,06:54-55

[4]王军庭.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统计与管理,2014,04:94-95

第五篇:卫生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医疗改革的全面推进,在各项医改政策逐步实施的新形势下。卫生事业单位在资金投入、成本管理等各方面都将面临新的挑战。如何积极做好卫生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开源节流,最大限度的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卫生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制度不完善

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实施以来,卫生事业单位中陆续开展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卫生事业单位对内控体系建设不够重视,仅停留在应付检查的纸面文章上,没有真正认识到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在单位经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二是目前卫生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多由财务科牵头制定,没有专门的内部控制管理部门,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培训,制定的内控制度难以达到全面、细化的要求,不能结合卫生事业单位的工作实际,因此无法满足单位的实际需要。

(二)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

随着医改的全面推进,财政部门对卫生事业单位逐步加大投入,卫生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结构也会有相应的变化。目前,卫生事业单位对资金的预算管理普遍存在重视不够、随意性较大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1.卫生事业单位发展目标不明确,缺乏长远规划。以至于无法对单位的收入规模进行规划,导致无法编制预算;或者对单位的重点发展方向不明确,重大项目没有经过论证,导致缺乏编制预算的依据。

2.预算编制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缺乏刚性。预算编制中未进行充分的论证,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中随意性过大,预算形同虚设。3.预算编制未采用上下结合的方法编制。预算编制时仅仅由财务科或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数字的简单汇总,而不是由业务科室根据单位的总体发展目标及科室的发展规划进行周密的计划编制的预算。

(三)资金的使用过程的绩效跟踪评价不及时

绩效评价是卫生事业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资金使用的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卫生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未能及时进行绩效跟踪评价,绩效跟踪评价流于形式,绩效评价指标设置不合理,使绩效评价结果缺乏应用价值。管理层无法得到资金使用效率与产生效益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到可靠的依据用以判断项目的持续可行性,容易造成资金的浪费甚至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不良后果。

(四)决算分析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决算分析在资金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决算分析,卫生事业单位的管理层不能掌握资金的预算使用差异及差异原因,影响管理层的资金管理决策。缺乏决算分析,就无法对资金的流入流出进行有效的监控,卫生事业单位在做出经济决策时,难以提供充足的依据,无论是在提高收入能力,还是在提高成本管理能力方面都容易造成决策失误,给单位的经济发展造成重大损失。预算和决算不统一,就难以对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监督。出现资金不按照预算用途使用,有超预算或预算外支出,容易造成资金浪费。

(五)信息系统不完善

完善的资金管理离不开健全的信息管理系统。目前,卫生事业单位的基本业务流程基本都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但是资金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却不尽如人意,一方面缺乏对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视与投入,另一方面即使单位配备了资金管理的信息系统,功能单一,不能与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有机的结合,形同虚设。从而造成卫生事业单位资金管理比较滞后,效率不高,随意性较大,缺乏了事前及事中控制,难以对卫生事业单位全面管理的提升提供有效的辅助作用。

二、加强卫生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体系

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合理有效地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同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卫生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成立由卫生事业单位负责人直接负责的,由专门的内控部门管理的组织架构。明确职责分工,由全部科室参与内控体系建设,对各项经济业务的风险点进行全面梳理,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尽可能的降低资金风险。第二,对内控体系建设进行评估,对单位的经济活动尤其是资金业务进行流程梳理,明确各业务环节及岗位设置,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内控制度。第三,在全体职工范围内开展内控制度体系的培训也是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对关键岗位的人员还要进行专项培训,提高职工的履职能力。

(二)科学合理编制预算

预算管理是资金管理的首要环节,预算编制要服从卫生事业单位的总体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用科学的方法合理预测卫生事业单位的收入支出,对全年的资金使用进行激励与约束。科学的卫生事业单位预算是由各科室在考虑自身发展需要的基础上自下而上申报汇总编制的,而不是由卫生事业单位负责人拍拍脑袋想出来的。重大项目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论证,并由专业委员会集体评审筛选。卫生事业单位负责人要明确单位的发展目标,并设置合理的测算指标,运用科学的测算方法,完成预算的编制。预算批复后,要对预算指标进行分解细化,下发到各个责任科室,督促其按照预算进行资金的使用。

(三)加强资金使用的绩效跟踪评价

绩效评价是卫生事业单位根据已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有效、合理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与评价标准对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实施资金使用的绩效评价,能促进卫生事业单位资金的规范管理。通过全面分析、研究评价结果所反映出的问题,查找出在资金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只有对资金使用进行全面的绩效评价,才能成分体现出资金使用产生的效益。因此,要建立全面的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合理设置绩效目标,绩效目标要细化、具体,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充分调动业务科室的积极性。在绩效评价的基础上完善考核评估制度,并作为下一年度申报预算的依据,促进业务科室节约资金,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绩效评价不仅仅局限于事后评价,也可以是事前评价与事中评价。

(四)加强决算分析的监督功能

健全的决算分析制度能全面反映资金的来源与去向,反映资金的收入构成与支出构成,反映资金的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卫生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轨迹,对卫生事业单位经济目标的确立发挥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决算分析能很好的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直观的进行对比,既包括对资金用途是否符合预算编制内容,也包括是否在预算内开支,以及对于超预算与预算外开支进行分析。因此,全面的决算分析对各层各级的管理人员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是要求分析人员具有较高的财务管理水平,能够在数字中发现问题;二是要求卫生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能够很好的理解运用分析数据;三是要将决算分析中发现的问题落实到绩效评估与考核中,充分发挥决算分析的监督作用。

(五)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加强资金监管

卫生事业单位应积极推进资金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目前,卫生事业单位已经基本具有基本业务流程的信息化系统,但是针对资金管理没有完整的信息化监控体系,有的卫生事业单位甚至存在游离于预算之外的资金,管理层不掌握自己单位的“家底”,监督管理发挥不了作用,容易出现“小金库”等问题。如果能将经济活动及内部控制的流程和监管措施与单位的业务管理系统进行有机结合,将预算与执行统一管理,减少或消除人为调整的因素,能更好的进行资金管理,防范资金风险。同时,应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之具备运用现代化信息系统进行管理的能力。更加重要的是,要严格执行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及审批授权制度,不相容岗位要严格设置权限及个人账号,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

作者:张雯 单位:青岛市中心血站

参考文献:

[1]刘桂梅.探讨如何加强医疗卫生单位预算资金管理[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2).

[2]吴刚.试论新时期卫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研究,2012(15).

[3]刘江南.对卫生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工作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0(36).

第六篇:事亚单像财务领|赍金營理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事业单位也得到丫相应的发展,因此为社会提供了更为优质的服务。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资金管理有帮助带来中位的工作人员较好掌控其财政问题,单位的收支问题也能得到平衡,以此来提高单位财务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增强单位财政的管理能力。此文主要根据财务预算资金在管理上的作用,分析当前事业单位在财务预算资金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预算;资金管理;问题分析

事业单位财务预算是一项对事业单位资金资源进行综合考量的经济计划工作,即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资金收支情况合理地制定每年度财政收支情况,从而更好地推动事业单位资金收支平衡,促进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

一、财务预算资金管理于事业单位的作用

在我国,事业单位属于非盈利的组织,它的主要职能是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以及产品,而在这整个过程中,事业单位是完全不参与市场经营的,所以,事业单位并不受市场的约束限制,正是由于这点也将导致事业单位有不严谨的管理模式存在着,从而引发失真的会计信息以及紊乱的财务管理等问题。事业单位的措施变更以及预期目标会影响其财务预算资金管理,而财务预算资金管理也会大大帮助工作人员掌握好财政状况,从而使国家事业单位增强其财政的管理能力。将财务预算资金管理实施在我国事业单位中具有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首先可以有效指导事业单位,从而保证工作的正常运作。在对事业单位进行财务预算时,可先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与相关部门沟通合作,然后制定一个具有较高可行性的管理方案,并将此方案分配至各个部门,以此来实现单位定出的经营目标,让已有资源得到充分地利用。其次,可以有效激励单位的员丁让员工更加积极地投人到工作中来。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制定一个结交的考核表,对于到位执行以及认真负责的个人或部门给予相应的奖励,同时,对于那些未到位执行的员工给予对等的处罚,这种方式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执行。最后,事业单位还可以帮助其财务管理越来越透明化。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资金管理能够有效监督其财政的收支情况,因此,保证资金具有透明化的流动性,从而提高单位资金利用的合理性。

二、财务预算资金管理在我国事业单位的现状

(一)不科学的资金预算

科学且实用的财政预算在国家事业单位管理中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对事业单位进行财务预算时必须在零基预算上进行,再根据其真实情况对单位业务经费报送给上一级领导,然后由领导做出统计。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事业单位只是对上一级的领导报出预算经费,而所报出的经费并不是在零基预算上展开的,所以制定的资金预算远远高于单位的实际预算,导致了单位不具备平衡的收支考核价值。

(二)极低的资金使用效率

由于国家事业单位的预算模式是不具备科学性的,而且在预算资金的使用过程中还缺乏相应的监管制度,这便造成了国家事业单位在财政资金的使用过程中随着领导的基本意有所变化,从而降低了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最终不能完成资金所制定的使用目的。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对财政资金的使用并没有制定一个详细的监管制度,因此,财政资金的所有记录均偏向支出明细以及支出总额,而不对他的使用效率进行任何评估,这也将降低.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不对等的监督力度

一般情况T,事业单位的所有资金都是_家给予的财政拨款,因此,事业单位采用不科学的资金预算则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浪费以及盲目使用现象,所以,在对事业单位进行财政拨款后,审批机构在不清楚资金使用的前提下往往会出现资金不当使用的情况,与此同时,负责监督审査的部门未掌握事业单位的确切情况,也会加大审核部门审计资金的难度。大多数监督审查部门只有在原始凭证都健在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核查,如果不能确切地掌握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运转方向,则会导致大多数资金在拨下后会跟随事业单位的领导产生变化,则使得分配资金不合理,浪费现象由此而出。

三、提高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整改措施

(一)制定良好的财务资金预算管理制度一份良好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指明单位资金预算的方向,还能帮助财务预算规划出完整的流程,建立资金预算的制度需要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配合,以此来增强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此外,资金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在事业单位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对国家资金利用的主要状况加以管理并给予评价,这能有效发挥单位的检查与审核作用。

(二)预算资金的高效利用与科学管理

预算资金管理措施实施于事业单位中可以管控国家拨下的资金,因此保证财政资金在事业单位中得到有效利用。关于低效率使用财政资金这一问题,单位可以采取一些可行的措施加以改进,首先对资金给予合理科学的预算方式,事业单位在对资金进行预算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科学地预算。其次,监督资金在事业单位的流向情况,为避免浪费或者挪用资金情况的出现,必须严密督查单位的预算资金。最后,对预算资金将要使用的方向给予合理的规划。

(三)加大预算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监管力度

在对事业单位进行资金预算时必须以零基预算为准则,方案的制定需要根据其绩效编制展开,以此对预算的收支加以细化,从而保证每笔资金用到实处。严格核査事业单位对预算资金的支出账务。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体系,并由专业机构对其执行情况进行核查,并对单位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四)明确非盈利会计核算要求,提升整体财务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为了减少非盈利会计审核过程中的问题,我国政府首先应当对非盈利会计核算要求进行进一步的规范和说明,使得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管理人员在核算过程中能够依照有关规定的要求进行核算,从而大大地减少核算过程中存在着的各种问题。其次事业单位对于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规范要进行进一步地说明和要求,包括预算资金管理人员应当完整保存原始凭证,在原始凭证和发票的填写过程中确保字迹端正、书写规范,最后事业单位应当明确除预算资金管理人员之外人员的工作责任,包括监督制度、奖惩制度等,推动事业单位内部的公开透明。同时,为了能够进一步提升财务预算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事业单位应当给他们提供相关的培训机会,充分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素养,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帮助相关人员提升与改善自身。结束语事业单位属于公共服务机构的一种,它的存在对我国的生活与社会生产有着一定影响,随着越来越激烈的经济竞争,事业单位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必须改善当前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单位预算资金的管理,严格管控单位财务状况,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维持社会运转。

作者:任继平 单位:山西省柳林县王家沟乡财政所

第七篇: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研究

为了保障行政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我们有必要加强单位内部财政预算资金的管理能力,财务工作人员要认识到资金预算使用效益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性,把这部分工作的内容重视起来,列入日常工作的范畴之内,对资金进行科学、合理化的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1.缺乏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意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部门管理人员对预算资金在管理方面没有正确的认识,认为只要做好收入支出的日常财务管理就可以了,还没有认识到预算资金管理在行政单位工作中的重要性。在资金的使用上没有做到按预算进行正规的专款专用,使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降低,还有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设立起资金预算的程序及具体的人员预算考试机制。

2.财务人员的资金预算管理能力不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一些财务人员工作能力有限,有的甚至没有取得会计就业的资格证,对会计工作业务并不熟悉,没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只能从事完成简单的核算任务。这些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需要尽快的加强,通过认真的学习来提高财务资金的管理能力,从而进一步做好预算工作和资金的管理工作。

3.财务工作人员没有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益。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没有做到正确规范和合理监督,只是对日常的核算和财务上的账目进行计算,没有对资金支出的合理性和综合效益进行评估,在财务管理和预算资金使用方面也是没有人监督,没有人重视,造成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的现状。

4.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编制与财务管理脱节。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执行力度不够,在编制的各个环节上没有形成统一的专项管理,不能保证资金用于对应的项目上。这样在资金执行和编制的环节就无人监管,形成严重的脱节,不能做到款项的实际用途,也不确定资金是否如数到达申请预算的部门。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的综合管理机制

1.提高财务人员的资金管理能力和人员素质。财务人员作为预算资金的直接管理人员,关系着整个单位的财政预算质量和水平。要定期对单位的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使财务人员加强工作能力,搭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使财务人员之间平等的交流和学习,从而提高预算资金管理的专业化能力。财务人员要保持积极学习的心态,努力提高自己的资金管理能力,还要将自己的个人素质不断加强,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在财务人员的招聘环节中要严格筛选工作能力强,专业水平过硬,有工作资格证的财务人员,做好人员的工作能力考核工作,保障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强,文化素质较高。

2.建立完善的预算编制制度,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更有保障。在建立和完善预算编制制度的过程中,要依据相应的国家法律法规和行政行业的规定来进行,根据行政单位自身的发展现状建立适合的预算编制制度。在建立预算编制的过程中不可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来逐渐完成,保障预算编制的全面合理性。在建立预算编制的过程,要通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个部门都进行参与、出谋划策,积极采纳内部人员的可行性建议,从而综合进行合理的制定相关的制度。

3.强化对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重视力度。要想提高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能力,先要让人们对财政预算工作的重要性进行了解,有了正确全面的认识之后,再建立相关的资金管理制度,整个财政管理实施的策论、方针。在了解了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后,再运用行政单位内部的有效资源,为建立合理科学的管理机制打下良好的基础。

4.设定支出环节的管理机制。在行政单位支出方面建立有关的约束管理规定,如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责制度、经费开支管理制度等,在必要开支方面进行细化分类,合理的制定管理制度,从而使目标责任明确,每个员工都依据管理制度来履行自己的义务,各自分工明确、互相监督,防止资金流向不明,给行政单位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将各项开支都纳入管理机制中,保证每一笔开支的用途都非常明确,减少了资产占用和贪污现象。

5.将现代化的信息操作手段运用到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方面。随着科技网络信息化的不断应用,财务工作人员可以利用信息化的便捷优势,将财政预算资金管理进行计算机网络化的管理模式,使资金管理更加的快捷、实用,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利用网络将信息进行处理和传输,利用网络进行精确的计算,使数据更加的精确,从而实现智能、先进、高效的信息化财政预算管理方法。总之,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财政预算资金管理,是现代化管理的一种趋势,可以有效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建立科学先进的预算资金管理模式,使财务人员在操作时目的更加的明确,有可以依据的管理制度,提高单位自身的各项目管理水平,实现行政单位的效益最大化。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使财政收支更加细化、明确,在财政管理的有效制度下,财务人员可以有标准有规则的履行自己的财务职责。

作者:樊琼琼 单位:滨州黄河河务局滨城黄河河务局

参考文献:

陈明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探析[J].中国外资,2014,(2).

第八篇: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财政加大对民生事业的投入,用于公共事业发展的专项资金逐年增加。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支持公共事业发展的主力军,部分专项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预算不规范、使用不合理、绩效评价失效等问题,从而造成了资全使用低效率。本文根据实践经验,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应当遵循的相关环节、有关原则等方面,浅析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有关应对措施,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的管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公共服务效能的提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建议

行政事业单位是行使国家赋予的一定权力、具有一定的政府职能、是公共事务服务的主体,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专项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部门的投人,专项资金使用是否得当,直接影到国家财产能否得到保障,为确保国家财产安全,必须对专项资金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实施有效监督,从根本上杜绝浪费、贪污、腐败的发生,用好管好财政专项资金是维护国家财产安全,实现社会价值的需要。

一、专项资金管理环节以及应遵循的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事务服务的主体,其目标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为社会服务、为社会创造财富。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项目一哄而上、决策不当的情况,我们需要在项目上马前对项目的投资和建设进行充分的沦,做出可行性分析与研究,避免可能会出现的项目失败或者预期效益难以实现的后果。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资金管理环节不当,同样会造成损失与浪费。

1.专项资金管理环节

规范的专项资金的管理环节应包括:①预算环节。首先,项目应经过充分沦,保证其符合预期使用效益以及预算的合理性、科学性,证明其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有严格的审核程序。项目分轻重缓急合理排序,保障重点急需,统筹安排,建立一套相对公平效率的预算资源分配方法,加强资源优化配置,减少项目安排过程中的主观随意。②支出环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按项目资金的预算支出范围,确保项目资金的支出范围符合预算,严禁擅自改变资金支出用途,如发生意外情况确需改变的,应当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③决算环节。项目完成后,应当及时编制竣工决算,开展竣工决算审计,及时验收,验收合格的项目应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并编制财产交付使用清单,妥善移交。④评估环节。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项目评价机制,评估项目资金的使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并总结项目资金使用经验,并将此作为项目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出现问题应当进行追责。

2.专项资金支出环节应当遵循的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项目决策时需要对投资活动的资金管理环节进行监督和控制,应当坚持以下原则,保障专项资金在支出环节的合理性与有效性。①合规性原则。专项资金使用过程中,为避免资金的浪费和效率低下以及资金使用过程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设计、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做到专项资金管理活动中有章可循。②经济性原则。专项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应遵循资金效率原则,降低资金使用成本,优化专项资金的支出结构,关注资金投人与产出的比例以及资金投人的合理性,并创新项目论证方法。③绩效性原则。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在专项资金投人使用前,对专项资金支出的数额设定一些定量和定性指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对支出和效果进行评价,认真分析评价评价结果所反映的问题,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专项资金管理活动存在的不足

1.专项资金管理的预算考核不到位

专项资金在预算过程中,对项目的调研、沦、可行性研究以及有效性测试工作做得不够,存在专项资金预算编制时主观性强,随意性大情况,造成一些单位专项资金大量结余,形成资金积压,影响资金使用效益;一些单位专项资金供给不足,工程进度受到限制,影响事业发展和职能的实现。

2.专项资金管理的绩效考核不到位

行政事业单位对于专项资金投人使用以后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考评工作不够重视,使得专项资金在投人运营以后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造成资源浪费。行政事业单位缺乏事后考评机制,不仅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社会服务职能的实现,也会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带来不利影响,不利于国家财产的安全。3.专项资金管理的监管考核不到位项目资金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具体操作与实施细则不明朗的情况,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监督手段,具体哪些开支能在专款中列支,哪些不能在专款中列支,文件规定只是一些大的原则,将很可能导致“合法浪费”的现象:经办人员没有控制意识,各项支出基本上是实报实销。

三、改进和完善事行政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的建议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专项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实现高效的专项资金管理效率,有以下几点建议:

1.专项资金考评及信息公开制度

重大专项资金支出应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进行集体表决,项目建成投人使用后,应有相应的考评跟踪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将专项资金的预算、开支以及建成后产生的效益等信息向单位内部、外部公开,便于内、外部共同监督和管理,有利于保证专项资金在使用时更加规范。

2.加强项目资金内部管理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应明确内部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建立健全项目资金内部管理制度。从资金的申请、下拨、使用、报销等全过程进行监督,严禁截留、挪用和超批复内容使用资金,按照审批部门下达的项目资金实行专款专用。

3.加强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

编制科学合理的专项资金预算是保证项目资金利用效率提高的前提,在预算管理中引人绩效的理念,为提高财政资金配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须将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纳人预算编制、执行、考核全过程,并在关注预算收人的同时重视预算产出。在预算支出的需求大于可支配预算资源的情况下,应保障重点急需项目。

作者:梁诗华 单位: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