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研究

时间:2022-06-19 07:56:49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研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资产规模不断扩大,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加,这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信息化逐渐成为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信息化方式对事业单位资产进行有效管理,有助于实现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目标。

关键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资产管理

如何实现事业资产的动态化、精细化管理,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当前,只有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才能实现资产的合理配置与优化,促进资产的可持续利用,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

一、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近几年审计情况来看,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资产管理理念淡薄

目前,事业单位存在对资产管理责任认识不到位、效益认识不到位、约束认识不到位的情况。即使已经认识到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但由于受到传统“重钱轻物”管理观念的影响,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对国有企业的经营性资产管理较为重视,忽视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导致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严重滞后。在事业单位资产及其管理属性认识上,由于资产产权不明确,部分单位在认识理念上存在误区,没有深刻意识到事业单位资产的国有属性,致使管理部门无法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资产状况。

2.资产管理基础工作薄弱

由于事业单位资产使用缺乏有效的管理流程体系,事业单位资产流失问题几乎发生在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很多事业单位不考虑单位的实际需求,过分求全、求新,购置了很多使用率较低的设备,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产浪费,影响了资产总体运营质量和效率。除此之外,诸如房屋土地、公务用车等国有资产在各事业单位之间配置不合理现象也十分普遍。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一是非经营性资产在事业单位资产中占据了大部分比例,这些非经营性在生产经营中无法创造直接的经济价值,容易轻视其管理。由于思想态度上的轻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产管理和资产使用方面频繁出现差错;二是在事业单位内部,由于相关工作人员缺乏资产管理工作经验,对相关政策法规缺乏了解,易在财务核算上出现纰漏;三是个别部门之间权责划分模糊,资产所有权、使用权以及处置权严重分离,统一管理资产时需要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部门间的沟通成本,容易形成管理不到位、产权不符、实际资产与账面资产不符等现象。

3.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监督

一是缺乏内部监督。由于人手不足、制度建设不完善等诸多原因,资产核算不够严谨,很难真实反映资产的实有数量、价值,也很难正确行使基本的会计计量活动,从而导致无法正确行使其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二是缺乏外部监督,主要是审计部门监督不力。审计部门与财政部门、主管部门监督职能划分不清晰,致使部门之间职能重复、监管效率过低、无法落实具体责任。而且审计部门每年的审计内容主要为各事业单位财务,对其资产管理使用情况并没有进行专门的审查与核实,对具体工作没有做出细致的规定,容易出现资产账实、账账、账卡不符等现象。

4.技术力量不足

相当一部分事业单位已经开始了资产管理信息化进程,但因为相关信息技术人员专业知识有限,普遍缺少对资产管理数据的共享意识,还有些部门仍然沿用手工账目管理,导致在资产管理中频繁出现错误率高、资产核算方法不完善及账目失真等现象。

二、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我国事业单位资产规模庞大,分布范围也较为广泛,通过提升资产管理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度,才有可能减少信息错误。毫无疑问,管理信息化是当下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利用现代技术,设计构建一体化工作平台,建立标准的业务操作流程,真实、客观、准确地反映事业单位资产状态,降低由于资产消耗、使用率低而产生的管理成本。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说,运用信息技术达到管理目的已经成为较为普遍的手段,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管理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有利于进一步节约管理成本,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

1.有助于推动事业资产的合理配置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资产规模相应扩大,这就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带来了新问题。资产信息化管理,通过收集基础数据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闲置资产数量和状态。除此之外,信息化管理能够满足事业单位对资产的计数、查询、分析的需求,帮助事业单位实现标准化管理,同时还能够简化资产管理审批流程,实现资产的合理配置,有效避免任意构建资产的行为,提升资产管理效率。

2.有助于巩固事业资产的监控,避免造成资产流失

资产管理信息化能够有效降低管理成本,同时也能够加强财务监督管理、避免管理漏洞。资产管理信息化能够集中管理力量,监控资产与资金流动,对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和水平都有很大的作用。除此之外,资产管理信息化能够确保管理流程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3.有助于提升资产运用速率,防止资产闲置耗费

资产配置效率和资产运营效率是资产管理的关键,通过信息化等现代技术为事业单位搭建了一个公开的技术平台,通过技术平台,相关监督管理部门都能及时了解资产变化,并对资产实施有效管理,逐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保证资产的价值和资产的合理运维。

4.有助于事业单位巩固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

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随时全面掌握资产运营状况,及时处理存在的各种问题,能够进一步加强财务基础管理,使会计核算更加规范。信息化的技术应用,使收入来源、支出费用,员工待遇、成本核算等等项目能够一目了然,做到日清月结,及时发现财务漏洞,规范财务管理,杜绝财务违规行为的发生。与此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利用计算机的特性,对行业进行科学合理的财务分析,得出有效的结论,为领导制定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减少重复和浪费,使成本费用得到有效控制。

三、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手段相对落后,直接或间接导致了诸如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脱节、未按规定流程办理资产处置手续、盘点效率低下、过程管理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建立信息化平台,采用现代管理模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在推行管理信息化进程中,以下措施值得实施。

1.统筹计划,统一运作

集中管理事业单位所有资产,核实事业单位内资产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收集数据,兼容对接资产监管部门与事业单位管理系统,对各类资产活动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持。

2.紧抓信息标准化建设,提升资产管理规范化水准

标准化是资产管理信息化的关键,现代管理的基本特点就是由专门部门实行管理,并进一步制定和执行标准规范。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并将公共财政管理经验和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成果成功得融入到信息化管理体系中去。在健全严谨的法律框架内,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监管体制,全面控制资产的运用和处置。从管理监管体制入手,结合实际资产情况,进一步促进资产管理健康发展,树立规范的管理秩序,确保信息化战略目标的实现。

3.加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增长队伍的群体管理水准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能否取成效的关键在于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其一,资产管理信息化无论是智能化还是标准化,最后履行相关制度的都是工作人员;其二,相关资产管理信息化关键之一在于资产管理和信息化方面的专业知识。这就要求,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管理过程中,需要既懂得信息技术又懂得资产管理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来执行相关计划,只有这样,资产管理信息化的优势才能得以充分展现。资产管理信息化关系到事业单位每位工作人员。因此,需要把信息化认真落实到每位办公人员的日常工作中去。全员参与信息化管理,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信息化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4.处理好安全与监督管理的关系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涉及内容较为广泛,因此要把信息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确保安全与监督管理并重。在资产管理网络化背景下,由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机制等组成的信息安全体系无疑是保障信息安全的关键,事业单位必须完善相关可控信息技术制度、风险评估制度、信息安全等级评估制度,最大限度争取信息安全办公的主动权,加强信息安全制度的建设和实施,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做到未雨绸缪,做好事业单位资产监管工作。

四、总结

利用信息技术管理事业单位资产,是资产管理一项重大创新。资产管理信息化通过统一的技术平台,充分利用系统中的大量信息为管理决策提供了客观、准确、实时的依据,有力的支持了预算编制、资产购置、学科建设等管理活动的顺利实施。实现了资产管理在各个层面上的信息共享,告别了过去传统的管理操作模式,解决了对账困难、信息闭塞、监控不力、效能低下等诸多问题,充分利用了海量信息为管理决策提供了客观、准确的依据,为预算编制、资产购置、学科建设等管理活动提高了可靠的保障。

作者:马铭冀 单位:河北省教育发展研究与信息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