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环境与会计目标的联系

时间:2022-08-17 03:09:11

经济环境与会计目标的联系

一、经济环境对会计目标的作用

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所提出的会计目标虽都与经济决策活动有关,但总是不尽相同的体现在:

1.经济类型与经济发展水平对会计目标的影响一个国家是工业性国家,还是农业性国家或其他,其会计模式必然有不同的选择。而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更是决策了其会计目标必须与之适应。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在经济发展的早期,业主制和合伙制是主要的企业经营组织形式,业主亲自参与经营流程的每个环节。因此,会计目标仅仅只是记录业主全部经济活动及收支盈亏情况,以便经营者掌握和控制其财产,更好地管理经营业务。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长期资本市场,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制公司也产生了,企业逐渐成为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相对独立的法人,其财产所有权也不再属于确定的某个法人。由于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受托责任出现,受托经营者不但需要会计提供财产及损益状况等在决策时有用的信息,也需要向委托人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而企业的各利害关系人,如股东、投资者、债权人等,也要求了解经营者是如何改造其经管责任,企业经营情况是否有利等信息。此时,会计目标就变成记录、反映、监督股份公司发生的一切可用货币计量价值的经济活动,向企业经营者和利害关系人披露有关会计信息。由此可见,经济越发展,会计目标越复杂,相应的要求也越高。

2.经济体制对会计目标的影响一个国家选择怎样的经济体制,势必影响其会计模式的选择,会计目标自然也就不同。从我国来看,在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会计是为国家宏观管理服务,会计目标就是按国家财会制度的统一规定进行记、算、报帐,为国家直接管理、控制企业提供信息,同时通过贯彻专款专用原则进行会计监督,保证国家统计一计划的完成。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的行为责任则带有明显的社会性。因为,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经济资源的主要配置者,以市场供求关系作为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的一种经济运行机制。会计为作为独立经济法人的企业服务,会计目标也转变成为会计信息使用各方提供有用信息,以满足他们了解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同时还要符合国家经济管理的要求。换而言之,就是要方便各决策人作出决策,促使企业的保值增值,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

3.经济国际化对会计目标的影响当前,世界经济已有全球化趋势。经济的现代化必须以市场化为基础,而市场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经济国际化。我国在实施会计改革以前,会计目标具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显著特征,随着改革开放的加深加快,我国经济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会计改革势在必行。会计目标也适应经济形势要求,向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要求转变,其直接体现就是会计准则的改革。向国际惯例靠拢,让国际投资者看懂我国的财务报表,以作出相应决策,成为我国会计目标的一部分。全球经济国际化将导致会计的国际化,这从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势可以看出,而会计目标的国际化也将是可预见的。

二、会计目标对经济环境的反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的作用是相互的。经济环境作用于会计目标,会计目标对经济环境也有影响。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它是社会经济环境的保障系统之一。会计行为失去控制,会计信息虚假,无法达到会计目标的要求,这是社会经济混乱的前奏,因为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利益主体关系的调整已失去客观依据。因此,必须依照会计目标制订出相应的会计准则,对会计实务进行有效的约束,促使会计处理规范化,以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使社会经济秩序趋于合理,经济环境方能有序运行,有效发展。

70年代后,创新金融工具的产生发展及其在金融市场上的广泛运用,给传统会计理论带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创新金融工具是人们用以避险和投机的手段,其报酬巨大,风险也是惊人的。然而它在财务报表上却无列示(因为不符合传统的计量与确认原则),仅在表外附注中予以说明。在金融市场日趋完善,创新金融工具运用日益广泛的今天,这样的揭示是远远不够的。决策者无法从会计报表中获得有关信息,会计目标也未能达到其目的。在这种要求的趋使下,会计界必定要对相应的会计理论作出修正,通过制订颁布新的会计准则制度和金融法规政策,规范会计实务和交易行为,以求达到向报表使用者提供有用信息使其能作出相应决策的会计目标。而这些金融制度,即可影响经济环境的运行及发展。当前,由于会计信息有社会化、商品化的趋势,会计目标有从反映财产经管责任转为协调经济利益分配关系的趋势,优化经济资源配置,调控资金合理流向,将会使经济环境稳定快速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