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会计内部管理制度建立

时间:2022-02-23 08:41:00

大学会计内部管理制度建立

高校内部会计控制是高校党委、行政为了确保学校教育事业活动有秩序地和有效地运行,维护国有资产的完整性,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而制定的一系列组织、计划和调节、控制的一系列会计制度。在我国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资金来源渠道日益拓宽,开支项目不断增加和金额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建立健全高校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问题已日益迫切。笔者就高校会计内部控制的特征、目标、应遵循的原则、内容、方法、测试及评价作一分析。

一、高校会计内部控制的特征

1.高校会计内部控制的范围主要是能够使用价值形式,即可以用货币计量的高校各项经济活动。

2.高校会计内部控制的基本手段是会计处理程序及其他会计控制标准。

3.高校会计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高校各项经济活动的执行符合高校党政管理者的要求,保证高校资产的安全、完整,并向高校主管部门、财政、税务、银行等相关单位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二、高校会计内部控制的目标

1.确保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首要目标是为各高校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提供制度保证。

2.保护高校资产安全和完整

财产物资是高校进行经营管理活动的物质基础。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防止和减少贪污盗窃行为和舞弊行为的发生,实现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和完整的目的。

3.促进高校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会计工作是经营管理工作的基础。通过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断完善与会计工作相关的岗位责任制,规范经营管理行为,强化管理工作,防范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营目标。

4.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关系到高校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也影响着国家宏观经济决策。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大对会计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汇总等过程和相关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以便能及时发现并有效纠正会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经营管理活动。

三、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1.合法合规性原则。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首先必须遵循合法合规性原则,力求将每一项经济业务活动控制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展开。如一切会计凭证都必须由会计人员认真审核,把不合法合规的经济业务坚决予以揭露和制止等。

2.全员性原则。这一原则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内部会计控制涉及高校内部的所有教职员工。内部会计控制涉及高校的每个部门和每个教职员工。高校的每个教职员工既是内部会计控制的主体,又是内部会计控制的客体;既对所承办的业务实施控制,又受到其他人员或制度的监督与制约。因此,必须充分调勳每个部门和每个教职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做到人人、事事、时时都在进行内部会计控制。第二层含义是指内部会计控制对所有教职员工的广泛约束力。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高校的每个教职员工都有效,每个教职员工都必须无条件地遵循并执行,任何教职员工都无权游离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之外。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一旦实施,就必须上至最高管理者,下至教职员工,做到人人遵守,个个执行。

3.权责对应原则。即对一个部门和一个人员,在授予其权力的同时,必须明确其相应的责任,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力,并且做到责任与利益挂钩,过失与处罚对等。

4.全面性原则。内部会计控制贯穿于高校经济管理的各方面、各环节,对高校的经济管理活動进行全面的会计监督与会计控制。它不仅包括高校的最高管理者用来进行授权与指挥、从事经济管理活動的各种方法,也包括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还包括为高校经济管理活動进行决策、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据此制定劣涵盖高校经济管理活動各环节的、全面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找出各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并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落实到高校的决策、执行、监督与反馈等环节,保证高校经济管理活動的顺利进行。

5.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即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当保证高校内部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工、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如:“出纳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户的登记工作”等。常见的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业务稽核、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

6.成本效益原则。从全面性的角度来讲,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控制环节和关键控制点越多,采取的措施越复杂,控制越严密,其控制效果越好。但高校建立、维护、修订内部会计控制的政策、程序、措施等,都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环节越多,控制措施越复杂,则支付的内部会计控制成本也就越高,这就是内部会计控制的成本效益问题。即各种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与程序的成本不应超过错弊可能造成的损失。这就要求:第一,高校在内部会计控制中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以较小的控制成本和管理成本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保证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所花费的代价低于因此而获得的效益。第二,高校在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时,必须考虑重要性原则,即要有目的、有重点、正确而精心地选择控制点,使控制点适度与合理,同时还需努力降低内部会计控制中的各种耗费,在保证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性的前提下,改进控制方法与手段,提高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效率。

7.适时性原则。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当随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制度不是僵死的教条,一经制定就永不改变,与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经过修订后,高校也应根据这些变化,与时俱进地对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使之更好地发挥监督和控制作用。

四、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

一个有效的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任何高校的内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中,它是一种氛围,塑造高校文化,影响高校教职工的控制意识和实施控制的自觉性。影响高校控制环境的因素有:

1.高校管理者的素质和对控制的认识。管理者主要是高校书记、院长、副书记、副院长等高层领导人。素质主要是政治、文化、技术、职业道德和品行等素质。管理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高校经营管理行为和内部控制活动,进而影响高校经济和管理效益。管理者应具有较高的素质,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控制的内容和方法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否则,内部控制就难以开展。

2.高校的整体素质。高校素质是构成高校发展要素的质量和高校组织管理能力的综合表现。它包括师资、教育水平和经营管理三方面的素质。高校整体素质的好坏,与高校内部控制能力和控制效果直接有关,成为高校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

3.高校组织结构。先进的组织结构是实施内部控制的组织保证,现代高校的组织结构包括党委会、党政联席会、院长会、财务负责人以及科学的职能部门等管理组织层次。各层次的组织均拥有不同的权限,保证层层控制高校的教学活动,保证高校正确地进行决策。

4.高校精神文明建设。高校必须努力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这是贯彻执行高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必不可缺的条件。

5.高校管理信息系统。搞好高校内部控制,必须有一个良好的高校管理信息系统。这个信息系统应包括高校教学和管理活动的中的人力、物力、财力配置及其在各环节中的流动信息。在这个信息系统中,应将财务决策、控制及会计信息系统作为高校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用价值形式全面控制全部经济活动。这样可使高校全面及时掌握各管理环节状况及其效果,提高高校内部控制效率。

(二)会计系统

会计系统是指高校为了汇总、分析、分类、记录、报告高校交易,并保持对相关资产与负债的受托责任而建立的一套会计方法和记录报告制度。一个有效的会计系统应能做到以下几点:确认并真实记录高校所有的交易经济业务;及时且充分具体地描述交易,以便在会计报表上对交易作适当的分类。正确计量交易的价值,以便在会计报表上记录其适当的货币价值。确定交易发生的期间。在会计报表上客观公允披露交易及相关事项。

五、高校会计内部控制的方法

完善的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应该是—种全方位、多层次、顺序递进的多重会计控制防线,包括:

1.授权控制。授权控制要求高校明确规定涉及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高校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具体来讲,就是指在某些财务会计活动发生之前,高校各级工作人员必须经过授权和批准,否则,就不允许接触这些经济业务。这一控制方式使经济业务在发生时就得到了控制,是一种事前控制。授权控制要求规定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和业务处理权限,也要求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所承担的责任,使他们对自己的业务处理行为负责,以加强工作的责任心。授权控制有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两种情况,一般授权是授予有关人员处理正常范围内的经济业务权限。特殊授权是授予他们处理超出一般授权范围的特殊业务的权限。例如:副院长在分管工作范围内有一万元以内的审批权,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处理,对于金额超过一万元的业务虽在分管工作范围内但必须经过分管财务的副院长批准,而金额超过五万元的业务还需院长批准。前者即为一般授权,而后者为特殊授权。

2.不相容的职务必须分工控制。指对不相容的职务必须分工负责,不能由一个人同时兼任。这一控制方式使经济业务处理有关人员能够相互制约。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高校内部某些相互关联的职务,如果集中于一人身上,就会增加发生差错和舞弊的可能性,或者增加发生了差错和舞弊以后进行掩饰的可能性。对于不相容职务进行分工负责,可以防止差错,堵塞漏洞,对于保护财产安全起着积极作用。根据相容职务分工控制的要求,一项经济业务至少不能由一个人从头到尾进行处理。不相容职务的分工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而的内容:某项经济业务授权批准的职务和该项经济业务执行的职务应分工;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和审查稽核该项经济业务的职务应分工;执行某项经济业务的职务和该项经济业务的记录职务应分工;保管某项财产物资的职务和对该项财产物资进行记录的职务应分工:保管某项财产物资的职务和对于该项财产物资进行清查的职务应分工;记录总账的职务和记录明细账的职务、记录总账的职务和记录日记账的职务应分工。

3.业务记录控制。在经济业务发生以后,必须按一定的程序记入会计系统。所谓业务记录控制,即在经济业务进行会计账务记录时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以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及时和正确。业务记录控制的基本目的是要确保会计信息系统对高校内部和高校外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可靠,因此,业务记录控制也称为可靠性控制。业务记录控制的措施和方法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原始凭证必须经过专人审核,只有经过审核的原始凭证方能作为会计记录的原始依据;记账凭证的内容必须与原始凭证的内容保持一致,所有的记账凭证应附有原始凭证凭证必须连续编号,凭证的使用必须按编号次序使用,领用空白凭证必须经过登记;凭证正、副联必须一次复写填制,各联必须注明用途,严格按规定的用途使用各联,报废凭证各联必须注明报废字样,合并一处按规定妥善保管建立定期的复核制度,定期对凭证的填写、记账、过账和编制报表的工作进行复核;建立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总分类账和日记账核对制制;建立完善的凭证传递程序。凭证传递程序应该有利于各个部门的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业务经办人员在处理有关业务时,必须签名、盖章,以备以后追溯责任。

4.财产安全控制。要求高校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采取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时、财产保险等方法和措施,以确保高校财产的安全、完整。对高校的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等财产物资,很有必要实施财产安全控制。做到:经济业务发生以后必须立即记账,特别是现金、银行存款等业务,更要按照这一要求处理,做到日清月结,防止现金被挪用,并保证现金的策划与周转;对于财产物资的管理,必须实行永续盘存的方法,随时反映财产物资收入,发出和结存情况,采用实地盘存的方法可能会危及高校财产物资的安全;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财产清点制度,保证财产物资账实一致;财产物资不论是发生盘盈还是盘亏,都要查明原因,追究该项财产物资管理者的责任,并且只有经过主管人员批准后才能进行账面调整;建立财务会计档案资料保管制度,有关业务资料归档以后须编造清册,加贴封条,专保管,防止篡改和抽换会计资料,便于进行业务复查;对财产物资科学编号和存放,便于进行收发业务,便于清查,便于保管。

5.预算控制。指高校通过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严执执行预算,有效地分析预算差异,实施公正的预算考核来控制高校的经济活动,反映高校的管理成绩,保证管理政策的落实和目标的实现。预算控制是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方法,也是保证内部会计控制运行质量的监督手段。高校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预算控制:预算编制控制;预算的执行控制;预算差异分析与控制;预算资金控制。因此,预算控制是一个系统,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等环节组成,它可涵盖高校管理和财务活动的全过程。

6.会计系统控制。要求高校依据有关的会计制度,制定符合学校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制定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充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系统控制主要从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是建立会计控制系统;二是会计信息控制。就是通过对高校发生的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做全面、系统、连贯的记录、归集、分类、编报等所进行的控制。会计信息控制要求对高校的所有经济业务都要予以及时、准确、系统、完整的反映并进行监督,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7.内部报告控制。内部报告控制是高校通过建立和完善内部报告制度来全面反映经济业务活动情况,及时提供经济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的一种内部会计控制方法。高校的管理方针、政策是否得到了贯彻落实,管理目标是否得到了实现,管理层的各项政策是否得到了有效的执行,高校在管理活动中发生了什么情况,存在着哪些问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和完善等,都需要高校内部各方面、各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及时反馈到高校的最高管理层,以便最高管理层了解高校的运行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斷和决策。高校的内部报告主要就是起着这种作用。

8.风险控制。指高校应充分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主要内容是:实施风险权限管理;建立风险控制责任制度;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开展风险识别;制定项目风险评估和项目责任控制制度;建立健全资金的风险评估和监测制度;建立风险分析制度;建立风险报告制度。

9.电子信息系统控制。要求高校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内部人为控制的影响,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同时,加强对财务会计电子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具体包括:高校必须根据有关法律,本着安全性、实用性、可操作原则,严格制定电子信息系统的管理章程、操作流程、岗位手册和风险控制制度;高校必须严格划分软件设计、业务操作和技朮维护等方面的职责;强化电子信息系统的相互牵制制度;严格制定电子信息系统的安全和保密标准;严格控制电子计算机处理数据的授权修改程序;专人负责电子计算机的病毒防范工作。

六、建立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由于建立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一项新的工作,新的任务,在设计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明确设计主体。为了保证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权威性,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的组织者必须是高校管理当局。但由于制度设计的专业性、技术性和实用性很强,设计得既要熟知高校管理政策,了解管理理念和管理目标,还应熟悉内部控制原理和方法,有较强的综合分析和文字表达能力。如果高校内部具备这样的人才,高校可自行设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否则应聘请外部专家来设计。

(二)找出关键环节。在设计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前,应首先分析在高校当前会计工作和管理中存在问题多、漏洞最大的环节有哪些?在这些环节或问题中,哪些可以通过设置内部控制制度加以预防或纠正。只有找出高校会计工作和管理工作中的这些关键环节,才能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内部控制制度,做到防范于未然。

(三)明确控制目标。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重点是围绕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环节来设置的。一般说来,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能有效预防错误和舞弊的发生,即使发生了,也容易及时发觉和纠正。因此,在设计时必须明确控制目标,充分考虑各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内部控制基本原则,认真检查关键控制点是否进行了控制,所有的控制目标是否已实现。

(四)加强内部监督。高校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必须通过纳入管理制度及相应活动来实现。为了确保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被切实执行和执行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能够随时适应新情况,新变化,内部控制必须被监督。所以,高校应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系统,加强对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的漏洞和隐患,并针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内部控制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及时修正或改进控制政策,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违规必罚、以罚促纠,以期能更好地完成内部控制目标。

(五)注重人员素质。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施是否有效,关键在于执行者的素质。因此,为使内部会计控制的功能近预定的目标正常发挥,必须配备与承担的职务相应的高素质人才。否则,即使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本身是完善的,也可能因为执行人员的粗心大意、判断失误或相互勾结、内外串通而失败。

七、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

高校建立了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并不意味着在实际工作中就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教职员工有章不循或不严格遵守,都有可能影响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控制效果。验证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吞达到控制效果的方法就是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测试,通过测试来判別:已经建立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吞正在发挥作用,是吞被严格执行;哪些内部会计控制程序在执行中存在明显的缺陷,不可信赖;哪些内部会计控制程序执行良好,可以信赖;哪些方面必须进行内部会计控制,但内部会计控制尚未实施;等等。通过测试,可以为以后客观、公正地评价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打下基础。

(一)健全性测试

主要是通过对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调查和描述,判斷控制环节、内容、方法是否周到、齐全、规范和有效。健全性测试分三步:第一步:确定标准的控制模式。审计人员通过搜集包含业务资料、会计核算资料等在内的各种资料,查阅相关的文件、记录,如组织结构、业务活动记录、业务流程、法律要求、工作业绩标准、总结报告、审记报告等,充分了解高校的管理情况和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同时还需对关键控制环节进行实地观察,并与管理者讨论、分析、研究管理和控制的重点、存在的问题、控制的方法等。第二步:描述现行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人员必须充分了解高校会计内部控制系统及各主要制度的内容及方法、执行情况。要通过对各业务处理程序的调查,了解受控过程、控制效率及存在的问题。同时还需审查与判斷各职能部门与有关人员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与控制责任的落实,是否有效地防止或降低了发生错弊的风险。第三步:比较与初步评估。审计人员将现行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与确定标准的控制模式进行比较,并对现行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评估,以判斷关键性控制及控制的程度。

(二)符合性测试

为进一步证实健全性测试后的判斷,审计人员还需对高校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认真的审查。审计人员可以通过符合性测试,确定其是否真实存在,是否发挥了积极作用,执行情况是否符合制度的规定。符合性测试方法有三种:一是资料检查法。就是通过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内部报告及有关记录和文件的审查,确定高校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了认真贯彻执行。二是实地观察法。就是审计人员到业务处理现场,观察工作人员执行业务的情况,从而了解业务处理程序是否符合高校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三是重做法。就是审计人员在对高校的某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测试时,按照高校的规定方法、处理程序,对被测试的业务活动重作一次,并与原执行结果对比,确定有关人员是否遵循了高校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八、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

对高校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测试后就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分析评价,主要有:

1.评价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健全的标准是:高校根据自身的情况,全面建立了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所有应该控制的目标都得到了每个部门、每个教职员工的工作都在控制之下,各种制度都符合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评价内容包含:高校的管理制度、会计制度等是否完善;在每个需要控制的环节是否都采取了相关的措施;授权、批准、执行、记录、报告等手段是否完备;各项内部会计控制措施之间的街接是否紧密等。

2.评价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完整性。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完整性包含两层涵义:一方面是指高校根据经营管理的需要,应该设置的内部会计控制都已设置;另一方面是指对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自始至终的控制。完整性是内部会计控制评价中首要的一条。若内部会计控制的完整性都达不到,则内部会计控制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就无从谈起。完整性标准还要求对内部会计控制以不同方法进行评价时,都能呈现出一种系统性。另外,在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完整性作出评价时,还应该充分注意到高校控制环境的影响,高校管理当局对内部会计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等都是内含于内部会计控制整体的。

3.评价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合理性。内部会计控制的合理性同样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指内部会计控制设计和执行时的适用性;二是指内部会计控制设计和执行时的经济性。在评价内部会计控制的合理性时,适用性是首要的。它是指高校所建立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适应高校的特点和要求。对某一特定高校来说,评价其内部会计控制的适用性要注意以下内容:控制点的设置是否合理;有没有安排过多或不必要的控制点;在每一个需要控制的地方是否都建立了控制环节;控制职能是否划分清楚;人员间的分工和牵制是否恰当,即既不能分工过细,又能起到相互牵制的作用。然而,内部会计控制的适用性要以经济性为限制条件。内部会计控制的最终目的是提高高校的经济管理效益,减少低效和投资浪费,因而制定内部会计控制本身也应讲求经济效益,应尽量以少量的控制成本去获取较好的控制效果。

4.评价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也有两层涵义:一是指高校的内部会计控制政策和措施没有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地方;二是指设计完整、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在高校的经营管理过程中,能够得到贯彻执行并发挥作用,实现其为提高经营效率效果、提供可靠财务报告和遵循法律法规提供合理保证的目标。有效性要求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有效地防止错误与弊端的发生,产生效率和效益。这不仅仅需要内部会计控制在总体上是有效的,而且需要各项具体制度有明确的目的并发挥其自身的作用。因此,内部会计控制系统要相互协调,决不能顾此失彼、自相矛盾,既要有制约作用,又要有协调机制,以有利于整体功能的发挥。控制要适度,过于严格会使管理活动失去生机,影响教职员工积极性的发挥;过于宽松又会引起运行的机制失调,达不到控制目的。任何制度都要有利于管理者和职工群众的理解和执行,因此要简明扼要、方便易行、讲究实效。

5.评价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合法性。评价高校的各种控制制度、控制措施和程序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

6.评价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协调性。高校的各种内部会计控制度在保证总目标的前提下,要互相协调、配合。具体包括:评价高校的各种内部会计控制度是否协调,是否存在矛盾,导致有关部门与人员无法执行;评价高校内部会计控制中,各部门有无为了本部门的利益而影响高校整体目标实现的现象;评价高校内部会计控制中,有关人员是否存在互不支持、互不配合的现象等。

通过评价,得出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可信赖度高、可信赖度一般、可信赖度较低等三种结论。对第二种结论,审计人员应当对控制不足或存在明显缺陷的部门或环节进行分析与研究,分析这些缺陷对高校内部会计控制执行效果的影响程度并查明原因,为高校管理层制定弥补这些缺陷的措施提供建议。对第三种结论,审计人员应以谨慎的态度对已存在的重大缺陷或可能产生欺诈、违法行为的环节进行深入调研究,并向结果向高校管理层反映,提出切实可行的建立健全高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措施,帮助高校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