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结合运用

时间:2022-11-15 03:40:00

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结合运用

一、会计与成本核算的机构设置及经历的核算模式

我院的会计组与核算办在行政上是由财务科管理的并列的两个组,分别负责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工作,分别使用广东省统一的会计软件与院内计算机中心开发的经济核算系统软件。成本核算以会计组提供的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为基础,把医院层面的成本费用数据经过整理加工,分解为间接成本及科室层面的直接成本数据,进入经济核算系统,间接成本通过分摊流程,归集到相关成本科室,进一步产出成本核算相关报表。2008年以前,成本核算以手工录入数据方式为主要运行模式;成本核算内容,根据医院内部管理的要求具选择性;成本核算范围,分院的部分科室没有纳入成本核算的范围,未具完整性。手工录入成本数据运行模式下,从录入数据到成本结算的时间跨度较大,录入的成本内容容易出现差错。2008年下半年,会计组单方面决定并试行并轨措施:会计在处理原始凭证时,同时手工录入各科室的明细数据,结果是手工录入的工作量过大,坚持了半年后,被迫停止。此阶段的成效在于录入的科室成本数据比较准确,但由于会计员对成本核算科室、内容缺乏了解与熟悉,会出现差错,手工操作方式也使成本结算时间滞后。

二、探索基于现状的并轨模式

2009年,核算办重新规划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并轨的可行模式。总结会计组实施并轨模式失败的主要教训:(一)事前对实施措施未进行必要的计划与可行性评估,对其难度认识不足;(二)未与相关业务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达成共识,使实施缺乏广泛的群众支持;(三)会计组使用的会计软件公司对并轨措施未能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四)手工录入科室成本数据工作量大是实施失败的根本原因。

核算办通过分析以上原因,首先分析形势,由于会计软件的限制,确定了会计组是医院层面的数据中心,核算办是医院核算单位明细成本数据中心的地位,把整理核算科室直接成本数据的任务地点重新定义,转移到核算办。接着,把尚未进行成本核算的科室的基础资料如人员、占地面积、资产状况等进行整理,纳入核算范围;按照《医院会计制度》及医院财务制度规范成本核算的内容,把医疗费等福利性质的费用也纳入成本核算的内容。接下来要解决的实施难点是:如何处理大量的科室直接成本数据。通过与相关业务科室——计算机中心、设备科、总务科、药库、供应室、会计组等部门的沟通,由计算机中心提供技术支持,相关业务科室的财务人员每月以电子表格形式把包含核算单元编码、名称的科室成本报表通过院内办公自动化平台传送给核算办,核算人员把表格整理为包含核算项目编码等八项内容的统一格式,计算机中心根据并轨需求,开发了导入核算数据、会计数据、HIS系统数据的功能,在经济核算系统内通过点击菜单,把整理好的统一格式的数据先行转换为标准数据文件,随后把经过检验的数据文件导入经济核算系统内。现行的并轨模式主要体现在与会计组的成本数据衔接方面。会计组把成本费用数据传送至核算办,核算人员对会计数据进行初步浏览,把会计数据分为四大类:不包含在成本内容里的,例如有经费的科研项目;需进一步加工整理的科室明细成本数据的;按权责发生制需在多个会计期间摊销的;可以直接导入核算系统的会计数据。对第四类会计数据,在浏览过程中,同时复核核算单元、科目等内容,对第二类经过整理的成本数据,在导入之前先行复核凭证总额、核算单元编码与核算单元的对应关系、核算科目编码与核算科目之间的对应关系等内容,在整理各部门数据的同时完成数据复核的功能,简化了工作流程。至此,成本核算的运行模式摆脱了手工录入的传统方法,实现了质的飞跃,同时,由于流程简化而科学,减少了出错率,增加了纠错率。每月约处理8000条记录,从接收会计数据到成本结算的整个过程,一个星期基本可以完成。

坚持每月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数据核对,并编制调节表,是保证成本核算数据质量的重要环节。格式如出纳编制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表格分为四列,左侧两列内容为成本核算需调整增减的项目名称及金额,如折旧,右侧两列内容为会计核算需调整增减的项目名称及金额,如需转至分期摊销的项目等。调节表的内容相对固定,会计数据中的第一、三类数据,都是要通过调节表来达到总额平衡的项目。2006年,核算办提出与会计组对帐、编制对帐调节表的要求,遭遇了会计组的误解和阻力,经过艰苦的沟通与努力,在科室领导的协调下,在06年下半年开始实行,并坚持至今。坚持月末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对帐是保证成本核算数据完整、准确的重要手段。

三、理想的并轨模式

如果成本数据在会计处理阶段就能直接进入各个核算单元,这样的处理方法,更符合会计核算的客观、及时、准确性原则,成本核算人员直接从会计系统导入所需资料,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方面,实现职能转变,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各司其职,可谓理想的并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