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角色定位研究

时间:2022-05-14 11:12:44

“一带一路”角色定位研究

摘要:海外华侨华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独特资源,“一带一路”建设为海外华侨华人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要明确角色定位,使海外华侨华人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和促进者。要鼓励海外华侨华人在提升实力、发展事业的同时,继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进一步增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友好关系。

关键词:海外华侨华人;统一战线;“一带一路”

党的报告指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华侨华人占全球华侨华人总数的2/3以上,既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推手,也是连接中国与住在国的重要桥梁,还是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的依靠力量。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也为海外华侨华人发展提供了契机,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独特优势和发展潜力,使之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建设者和促进者,鼓励他们在提升实力、发展事业的同时,继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进一步增进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友好关系。

一、海外华侨华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独特资源

华侨华人移居海外的历史悠久,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独特资源,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一)人数众多、分布广泛。据新加坡美都出版社报告:2007-2010年,海外华侨华人总数为4619.09万人,分布在世界上的21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亚洲3323.12万人、美洲915.75万人、欧洲221.17万人、大洋洲80.57万人、非洲78.49万人,分别占71.95%、19.82%%、4.79%%、1.74%和1.70%。从相关国家看,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华侨华人人数最少,仅10人;印度尼西亚华侨华人人数最多,超过1000万人[1]。另据国务院侨办公布数据,海外华侨华人总数超过6000多万,分布在世界上198个国家和地区[2]。除东南亚等传统聚集地外,北美、西欧、大洋洲、拉美和非洲也是海外华侨华人新的聚居区,在一些欧美国家海外华侨华人已成为当地最大的少数族裔。(二)经济实力雄厚。据统计,2007年世界华商总资产约3.7万亿美元,2008年因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降至2.5万亿美元,2009年增至3.9万亿美元[3]。2011年达到4万亿美元,目前全球华商资产规模接近5万亿美元。其中,侨港澳企业约占中国外资企业总数的70%,占中国实际利用2外资总额的60%以上[4]。“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华商实力雄厚,占到世界华商资产总额的2/3以上。如“世界华商500强”约1/3分布在东盟各国[5],东南亚华人上市公司占股票市场上市公司的70%,华人资本占亚洲(除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外)10个股票市场总市值的66%[6]。虽然华商企业实力增强,跨国投资迅速发展,但较之发达国家还有差距,华商经济仍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和提升空间。(三)科技实力增强。目前,海外华侨华人从事职业更加多元化,已从传统的“三刀”(菜刀、剪刀、剃刀)转变为“三师”(工程师、医师、会计师)、“三家”(科学家、企业家、发明家)。据统计,目前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接近400万人[7],具有“大集中、广分散”特点,以发达国家为主。其中,美国占33%、澳大利亚占15%,居前两位。在欧洲地区,英国占9%、法国和俄罗斯分别占4%、2%。在亚洲地区,新加坡占9%、日本占5%、韩国占2%。有70%的海外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在企业工作,教育机构约占19%。从行业分布看,除计算机、电子信息等领域外,海外华侨华人已加快向新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文化创意、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等行业扩散,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宝贵人才和“战略资源库”。(四)参政议政热情提高。随着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的增强,海外华侨华人加快融入主流社会,公民意识、参政意识不断提高,一些华人成为部长、州长、市长和议员,华人群体利益有了保障。如在法国巴黎,有华裔政治家担任副区长一职;在澳大利亚,中国大陆新移民王振亚当选为西澳大利亚省议员[8]。2015年美国旧金山华裔市长李孟贤以绝对优势连任,成为该市165年来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市长[9]。这些参政议政的海外华侨华人,多数是华裔新生代,他们与父辈的移民背景和成长环境不同,更愿意参加住在国的政治活动,以展现自己的独特政治魅力。(五)华文媒体影响力提升。海外华文媒体具有融通中外的优势,能够消弭西方社会对中国的误解,起到穿针引线、释疑解惑的作用。近年来,海外华文媒体的数量、种类和影响力迅速提升,已在61个国家和地区落地,总数达到1019家,其中报纸390家、杂志221家、广播电台81家、电视台77家、网站250家[10],呈现出以下的发展态势:华语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形态由独立发展转向融合发展,逐步走向全媒体时代;海外华文媒体逐渐由单一的地方媒体转向多地联动、媒体平台齐备的传媒集团;海外华文媒体由侧重华文内容向兼顾住在国的主流语言、关心议题转变,进一步凸显在地化,对住在国的影响力持续增强。(六)海外华社迅速壮大。侨团、华校和华文媒体被称为海外侨社“三宝”,既是海外华侨华人社会的基石,也是增进海外华侨华人联系的天然桥梁。如按地域、姓氏、宗亲、行业等划分,目前海外华社数量超过25000家[11],尤以东南亚国家为主。随着华社自组织程度不断提高,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活动,架起了维系乡音、联系乡情的纽带。近年来,一批以新华侨华人和留学人员为主的专业社团大量涌现,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成为拓展与中国联系,促进东西方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二、海外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角色定位

海外华侨华人不仅了解祖籍地与住在国情况,而且熟练掌握多种语言,了解住在国的文化环境和民众心理差异,有较大的作为空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海外华侨华人将继续扮演传播者、实践者、受益者的重要角色。3(一)华侨华人是经济发展的积极推动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资源禀赋、发展水平不同,经济互补强、合作潜力大。据统计,2014-2016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中国企业已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形成了新的合作特色[12]。1.深化产业合作。利用海外华侨华人的产业基础和良好的政商人脉,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优化产业布局,提升生产效率,通过整合产业链,促进产业协同发展。积极构建研发、生产和营销体系,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和综合竞争力,重点推动我国钢铁、水泥、纺织等优质产能落地生根,推动当地产业转型,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海外华商通过产业合作、资本投资,发挥比较优势,对促进经济转型,扩大就业,改善和提高当地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2.促进经贸合作。利用海外华侨华人通晓双边贸易规则、拥有贸易渠道和商业网络优势,不断增进合作关系,加快培育我国外贸竞争新优势。通过拓宽合作空间、优化贸易结构、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跨境电商、服务贸易业,充分发挥海外华商、华侨华人专业人士作用,积极参与中国“侨梦苑”、创新创业园区等招商引智工作,进一步密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关系。3.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借助海外华商实力,开展产业链合作,通过强强联合,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借助海外华商熟悉住在国的国情和市场运作规则,帮助中国企业把准投资方向,避免盲目投资;借助海外华商网络优势,帮助中国企业进入当地市场,打开营销渠道;借助海外华商与当地政商关系,帮助中国企业融入当地,消除文化差异,减少投资摩擦;借助海外华商国际营销渠道和管理经验,加快对标国际先进规则,不断提高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二)华侨华人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建设者。“一带一路”建设以基础设施互通互联优先。据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和开发计划署联合研究显示,2010-2020年,亚太地区基础设施投资需求达到8.3万亿美元,即每年7500亿美元[13]。另据经合组织预测,2013-2030年全球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为55万亿美元,其中港口、机场、铁路运输设施需求量达到11万亿美元。到2030年,航空客运增长两倍,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3倍,才能满足全球经济发展的需要[14]。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基础设施面临更新换代,相继推出庞大的改造提升计划,以促进经济复苏、推动就业;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薄弱,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对基础设施投资与技术需求强劲。由此可见,海外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动对接产业资本和载体平台,积极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能够共享发展成果。一方面,海外华侨华人可借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资源整合,实现内引外联,优化产业布局;另一方面,海外华侨华人与中国企业联合,可以分享中国企业工程承包经验,承揽相关的基础设施项目,增加对互通互联项目的投资,能够为企业发展带来长期的稳定收益。(三)华侨华人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参与者。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海外华侨华人可发挥资金融通作用,进一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加快推动人民币国际化。1.提供资金支持。华侨华人经济实力雄厚,可有效整合海外华商资本,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可选择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业务,4获得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2.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随着经济持续发展,人民币国际地位提高,在东盟国家人民币地位仅次于美元。与此同时,海外华侨华人在东盟金融行业占有重要位置,在中国也有大量投资,可发挥华商资金融通的管道作用,更广泛地使用人民币,更好地为区域发展和金融稳定服务。要加快构建亚洲区域性金融中心,强化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在国际上增加以人民币计价的高质量的金融资产,推进人民币走向国际化。3.建立侨商银行。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种规则”,采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融资模式,在经济发达地区建立侨商银行,推动中国企业对接海外华人资本,合作开展跨国投资,提高境外要素资源配置能力。可借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双边货币互换、人民币离岸结算等机遇,进一步扮演海外华商的资金融通重要角色。(四)华侨华人是海洋经济合作的重要实践者。进一步发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港口资源、重要海湾节点城市优势,加快发展临港产业、海洋工程、远洋运输和远洋渔业基地,不断拓展发展空间。1.构建海域治理机制。海外华商可依靠运输业、仓储业、船舶、货运、能源开发等领域优势,通过参与海洋经济开发,进一步密切中国与东盟海洋经济合作关系,为构建和完善海域治理机制创造条件。2.强化海洋合作。全面强化“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海洋合作,以远洋捕捞、养殖加工、海洋环保、航道安全、海上搜救为重点,共建一批海洋经济示范区、海洋科技合作园区和海洋人才培训基地,带动船运、养殖、修造船等海洋劳务技术输出。3.推进大宗海产品贸易。依托海外华侨华人资源优势,整合我国涉海科研院所力量,加快建设“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实现海产品线上交易、线下交割、人民币结算,扩大海产品贸易规模。(五)华侨华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智力支撑者。海外华侨华人是智力资源宝库,应充分发挥科技精英作用,加快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据统计,在中国“”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中,90%以上是海外华侨华人[18]。他们大多数是从留学生转变而来的,不仅拥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知识结构,适应能力强,而且活跃在经贸、文化、科技、金融等各个领域,特别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知识型、技能型的华侨华人专才群体不断壮大,华侨华人高科技企业成长迅速,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海外华侨华人对拓展国际经济科技合作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通过汇集海外华侨华人智力资源,可以搭建“一带一路”高端交流合作平台,为推进国际合作,开展项目投融资、工程项目管理等建言献策,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借助海外华侨华人融通中外优势,凝聚智库力量,通过各国智库的紧密合作,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战略对接,促进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六)华侨华人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积极传播者。“一带一路”也是“宗教路带”,需要进行不同文明的对话与交融,做到政策沟通、民心相通。华侨华人具有润滑政治沟通和文明交流的重要功能,可有效发挥释疑解惑、融合发展作用。1.打造侨务公共外交。侨务公共外交是以“侨”为桥,民间性、草根性特色凸显,能够为住在国民众所接受,更富有说服力、感染力和影响力。随着新华侨华人和华裔新生展,海外侨胞综合实力增强,政治社会地位提高,可通过海外华侨华人引导住在国政府和人民加深了解中国,进一步支持“一带一路”建设。52.发挥释疑解惑作用。可发挥海外华侨华人的影响力,通过民间机构先行,主动地向国外政府、非政府组织和民众客观地介绍中国,多做政策沟通、增信释疑、凝聚共识工作,减少部分国家负面宣传的影响,通过密切国家、政府和企业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可以少走弯路。3.推进文化交流合作。海外华侨华人是中国与住在国文化交流的天然使者,他们通晓当地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和法律知识,熟悉当地民众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和消费需求,积累了中华文化与住在国文化融合发展的经验。通过海外华侨华人的政策解读,能够增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相互理解,实现民心相通。4.传播推广中华文化。在跨文化交流、讲好中国故事、培养民间感情、夯实“一带一路”合作的民意基础等方面,海外华校、华社和华文媒体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目前,遍布全球独具特色的唐人街、中国城、中餐馆和中医诊所等,已成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丰富各国多元文化,促进文化交融发展的重要载体。

三、海外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方向与发展路径

2017年5月,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提出,要将中国“一带一路”打造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为海外华侨华人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一)海外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方向。1.以资源整合实现联动发展。着力发挥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升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互通互联水平。通过强化港口、码头、物流园区、集散基地和配送中心建设,加快打造“一带一路”经济合作走廊,构建海外能源和重要原料资源基地,建设“联通内外、便捷高效”的基础设施枢纽,形成“以点带面、从线到面、沿线串联、联动发展”的新型区域合作关系。2.以产业发展构建“生态群落”。海外华侨华人是“一带一路”产业转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要按照产业链路线图,发挥比较优势,瞄准目标市场,实现错位发展,通过投资、贸易和技术合作等途径,重点推进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能源矿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加快打造国际先进制造业中心、商贸服务中心、产业研发中心,构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生态群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3.以经贸合作促进转型升级。着力提高要素资源海外配置能力,以东盟国家为重点,强化与南亚、西亚、中东、非洲等国家经贸合作关系。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合作,全面提升对外经济合作空间,全力打造经济转型升级版。积极发挥海外华侨华人的贸易渠道和商业网络作用,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进我国企业“走出去”发展,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4.以文化搭台提升融合水平。海外文化市场可细分成熟市场、新兴市场、潜力市场和华侨华人文化市场,各个层次的文化市场可以相互补充、交融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由于制度不同、经济发展不一,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差异,必须串联好“宗教路带”,积极发挥海外华侨华人的中华文化传播者作用,促进不同文明对话,着力构建心灵沟通与文明对话平台,增进政治互信、经济融合和文化包容,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5.以民心相通增进合作效益。充分发挥海外华侨华人的独特作用,密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智库、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联系,加快构建从政府到民间、从行业到企业的多层次沟通机制,促进民心相通,增进合作共识。要积极发挥华社、华校、华文媒体作用,加6快架接起交流合作的桥梁纽带,积极传播“一带一路”开放合作的新理念,更好地满足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需求。(二)海外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路径。党的报告提出,要广泛团结联系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化,海外华侨华人作用日益凸显,要集合要素资源优势,进一步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维护侨益,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在提升实力、发展事业的同时,进一步密切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的友好关系。1.坚持以侨为“桥”,挖掘侨力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海外华侨华人天然“纽带”作用,加强与海外侨社接触,进一步挖掘侨资侨智,围绕“两新”(新华侨华人、华裔新生代)、“两重”(重点侨团、重点人物)资源,以侨为“桥”,积极促进双向投资,扩大跨境合作效益。一是建议成立海外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协调小组,坚持以侨为“桥”,提高海外华侨华人的参与度、融入度与获得感。要尽快完善政策,积极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为海外华侨华人的生存发展创造条件。要鼓励海外侨胞将自身事业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有效结合起来,积极推动侨务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活动。二是加强侨团、商会合作交流。筛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重点侨团,鼓励他们到中国考察访问,通过举办“侨团骨干培训班”“侨领培训班”等形式,构建与海外侨社和行业协会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三是鼓励国内商会、协会组织走出国门。通过拜会海外华侨华人商会、协会组织,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建设成果。在工程招标、国际贸易等方面,要注重吸纳住在国企业参与,鼓励华商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2.有效维护侨益,促进侨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积极发挥海外华侨华人独特优势,维护和保护好海外侨胞的合法侨益,不断提升侨务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完善为侨服务机制。建议在侨胞聚集的社区、园区,搭建为侨公共服务公共平台,为侨胞和归侨侨眷提供法律援助,引导他们发展事业,确保涉侨群体依法享有便利、高效的公共服务。二是丰富为侨服务内容。建立健全“为侨资企业服务法律顾问团”,加快建设侨务综合信息与服务平台,积极开展侨法宣传,通过法律咨询、技能培训、移民辅导等方式,真正为海外侨胞排忧解难。三是提升海外侨胞发展能力。以“海外惠侨工程”为抓手,加快建设海外“华助中心”,鼓励海外侨胞发展公益事业、海外华文教育,积极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不断扩大惠侨服务面。3.建设载体平台,进一步做大做强侨资企业。以“侨苑梦”、创新创业基地为载体,打造海外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一是支持侨资企业转型升级。加快设立华侨产业园,培育侨商总部,建设侨资企业集聚区,使之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二是做大做强“侨梦苑”。充分利用海外华侨华人的科技资源,促进侨资企业自主创新。强化涉侨技术支撑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积极与海外华侨华人科研机构和专业人士开展合作,促进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支持在发达国家设立“侨梦苑”招商引智工作站,引导更多的海外华侨华人创新创业。三是发挥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实验区作用,加快打造通侨联侨的重要枢纽、华侨文化交流传播基地和侨务政策创新示范区。4.创新合作方式,持续提升经济合作效益。创新招商引资模式,积极发展绿色总部经济,加大吸引海外重点侨商和侨资龙头企业,加快打造商贸物流、原材料生产及加工基地,进一步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一是创新投资模式。积极构建企业多元合作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帮助中国企业融入当地社会,助力华侨华人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多赢发展。二是借鉴成功经验。以马来西亚关丹工业园、泰中罗勇工业园、中新苏州工业园为样本,选择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与海外华侨华人共建境外产业园区,提升产品和服务水平,促进国际产能合作。三是开展强强联手。利用海外侨商经济实力、技术优势和网络资源,以工程承包、现代农业、能源矿产、海洋产业及高科技等领域为主,鼓励我国企业与海外侨商或工商团体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同发展。5.加强政策沟通,建立健全合作机制。一是形成发展合力。通过华侨华人工商大会和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华商组织起来,共建“一带一路”华商协作网、跨境电商合作联盟和产业合作示范基地。二是完善对接载体。建立华商资源库、产业数据库和信息平台,为海外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信息服务和对接载体。三是实施人脉涵养计划。强化双语人才培训计划,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华文媒体协作网,增进与世界华文媒体沟通合作,强化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作者:李鸿阶 廖萌 单位:福建社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