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发展现状及金融产品切入点

时间:2022-05-27 08:51:00

城镇化发展现状及金融产品切入点

1城镇化发展概况

1.1城镇化定义

城镇化一词的出现迄今为止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对于城镇化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对城镇化的定义,人口学家、地理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对其有不同的界定。现对城镇化一般可概括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而引起的农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居住方式向城市转变的过程。具体表现为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区域不断减少,城市区域不断增加,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城镇居住环境不断发展完善,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观念不断更新,并渗透到农村地区,引领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向城市居民靠近的一种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了城市、县镇、农村在内的不同“地域单元”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进行人口、产业、地域、文化等集聚与扩散的可持续发展过程。

1.2城镇化发展规律

城镇化发展进程具有阶段性发展规律。第一为初级阶段,城镇化水平低于30%,第二阶段为加速发展阶段,城镇化水平为30~70%之间,特别是40%以后基本上是城镇化带动工业化。在这一阶段,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第二产业加速发展,城市地域扩大和城市(包括小城镇)数量增加,以及城市人口上升,可提高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城镇的高速发展。第三阶段为稳定阶段,城镇化水平在70%以上,城市发展主要是依靠其自身的发展,速度回落并趋于稳定。

1.3我国城镇化发展状况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2012年1月19日的2012年社会蓝皮书《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称,2011年是中国城市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首次超过50%。距离70%的城镇化第二阶段的完成阶段尚有24%的空间,这标志着中国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成长阶段-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化成为继工业化之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发展经济学家指出,城镇化水平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高度的正相关性,这集中体现在城镇化水平与人均GDP的高度正相关关系,即一个国家或区域城镇化水平越高,人均GDP水平就越高;人均GDP水平就越高,城镇化水平越高。改革开发30年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城镇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2009年的46.6%,年均上升0.9个百分点;30年来我国的经济实现了世界少有的年均9.8%的高增长率,城镇化率也随着经济发展已年均0.9个百分点稳步上升。产业结构也不断调整(如表1)。1.4国家战略及相关政策驱动(1)国家城镇化政策的不断发展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2003年10月,党的十六界三中全会第一次正式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而且还将统筹城乡发展放在了科学发展观的“五个统筹”之首。2007年5月,总理明确指出:“不仅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而且要走城镇化道路”;2009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全方位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结合国家局势,首次把城镇化升格为保持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国将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的建设。2010年12月7日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中国的城镇化发展方向:坚持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2)国家“十二五”规划以及长期战略发展中,明确积极稳妥加快推动城镇化进程。

2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的特性及金融产品切入点浅析

城镇化高速发展阶段,无疑是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持久的动力。据有关部门预测,我国到2030年的城镇化率将达到65%,各类城镇将新增3亿多人口。据研究,近年来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可以带动至少10万元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这意味着有超过30万亿的内需驱动力。强大的市场资金需求仅靠国家的财政支持,显然捉襟见肘,因此,为银行参与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1城市基础设施和住房建设

为提高城市对人口的吸纳能力,城市现有的基础设施就必须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如水、电、道路、供气和排污等,银行的资金可积极介入支持供电、供排水、交通等自身现金流能够覆盖信贷资金的城市基础建设项目建设。住房建设和城镇化密集相连,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镇人口迅猛增长,对各类城市适用住房的需求激增,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房地产调控措施,即是为了满足城镇居民对普通住宅的刚性需求,为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国家提出了明年将新建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规划,且保障性租房的金融财税政策将会出现重大调整,如对保障性住房进行减免税和减免息,经测算,如果对保障性住房实行税息全免,将对项目带来10%以上的利润来源,保障房的项目利润率将达15%,将提升投资者对此的吸引力,现在包括万科在内的知名房地产公司也开始加入保障房市场,银行资金可适时适度介入交通及生活条件较为便利的销售前景较为明确的保障性住房的项目。展望2012,机构预测,继棚户区改造后,公租房建设将大举发力。业内人士认为,在基本建成500万套的目标下,将有更多民众受惠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中心城区棚户区的改造、旧工厂的改造及旧城的改造项目等都将是未来金融产品介入的重点目标。

2.2城际轨道交通和公路的建设

国家城镇化战略规划将加强发展城市群,引导大中小城市的协调发展。将构建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枢纽,沿线主要城市为重要节点,辐射广大区域的国家综合运输大通道。这些都必将加快建设城市群间、省会城市间的立体快速客运网络,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城际客运系统,因此城市群内城际客运铁路和公路等的建设都将是金融产品介入点。

2.3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

城市人口的聚集将推动消费结构的升级,进而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城镇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一方面体现在城镇化推动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推动呈现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体现在农民进城之后消费城市化带来的巨大的市场空间。居民的消费结构进入快速变动和提升时期,消费将由以衣、食为主的生存型、温饱型向以住、行为代表的小康型、享受型转变,这一方面将促进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德需求,另一方面将提升家具、高档纺织服装等高端消费品的需求。新城市居民消费城市化差距不仅体现在总量上,更是体现在结构上,一般体现在用于必需品开支下降,用于其它商品和服务支出的增加。据研究数据:食品和居住支出分别增加1.7倍和0.7倍,衣着支出增加4.5倍,杂项商品和服务增加4.5倍,教育文化娱乐增加3.3倍,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增加3倍,交通通讯增加2.9倍。除此之外,医疗旅游增加2.1倍。其中家庭设备用品消费的增加,主要体现在耐用消费品方面。据测算,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城市将增加461.8万户家庭,空调、移动电话、冰箱的消费量将分别提高417.8万台,350.5万部和293万台。由此,不但要求产业结构必须适应于消费结构的调整,而且也要求金融服务及金融产品的升级必须与消费结构转变相适应。

2.4产业的转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城市人口的激增,必然带来就业问题产生。我国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不同区域城镇化发展程度不同,不同区域各有其比较优势。国家将健全全国统一市场,完善区域互动机制,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支持特色产业的发展,鼓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就业很大程度上是靠东部的产业转移带动,因此,中西部地区要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技术、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在生态和农业地区,以高技术改造传统的农业,发展有利于保持生态功能的特色产业和服务业。而对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消费能力较强,资本基础较为雄厚,人口素质较高,决定了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有可能获得优先发展。银行要密切关注各区域不同的发展特点和优势,在产业迁移、调整、升级或是新兴的产业和技术等方面实加强研究规划,确定金融产品切入的具体方向和时点。

2.5生活性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无论是生产性服务业还是生活性服务业都将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实现飞跃式的发展。以物流为例,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严重滞后,导致消费品从生产端传到消费端均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统计显示目前全社会物流成本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0%左右,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严重影响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内需大消费的拉动。因此,必将重点在物流环节上进行突破,打造新的零售模式,因此物流业将迎来广阔的发展契机。另外以教育-职业教育为例,第二次农业普查显示,20岁以下外出劳动力占总数的16.1%,大约有9000万人左右,这些农民工及其下一代劳动力需要通过改善和加强教育,特别是实行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才有能力参与城镇的基础建设、工业生产、商品运输和交易及社区服务等城镇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和第三产业,才有能力在城镇安家立业。国家对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推进战略中就特别提出要着力支持科技和教育。文化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镇化的有效带动下,文化创意、出版发行、影视、演艺娱乐、动漫等文化产业将实现突破性的发展,由此带来的银企合作机遇也不容忽视。因此,应进一步细化和梳理生产性与生活性服务行业,对拟进入的相关行业的进行深入的研究,确定明确的金融产品切入点。

2.6多元化筹集资金方式

城镇化需要大量的长期投资,而仅靠政府投资远远不能满足支持城镇化建设所需的投资,因此,国家社科院提出要加大股权资本的供应,发展资本市场是一个基本的路径,但不能局限于发展资本交易市场,还可采取五个方面的措施:发展资本市场;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引进外资;发展PE、VC等集合投资;向将债权型资金转变为股权性资金的金融创新方面发展。这些也为银行在非信贷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切入点。3从区域城镇化规划导向寻求市场具体需求“十二五”期间,国家主打“二横三纵”城市群,这些城市群大则容纳5000万~1亿人口,少则容纳1000~2500万人口。在今年6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确定不同区域主体功能。在2010年9月下旬的《中国发展报告2010》会上,国家发改委指出,今后在城市化空间布局上可以按特大城市群、大城市群、其他城市化地区(大都市区、城市圈、城市带)、边境口岸城市、点状分布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五类考虑,实行有区别的城市化方针。

未来一段时间,各区域城镇化发展的步伐将加快,本行应积极把握发展机遇,紧贴国家对区域城镇化发展的规划战略,不断加强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在客户的选择上应坚持体现区域特色或产业特色的"抓大放小",在产品营销上要突出重点、同时要切实加强对业务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的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