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释次贷危机给国内银行业带来的影响

时间:2022-05-12 05:57:00

诠释次贷危机给国内银行业带来的影响

摘要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由于我国和国外银行的经营模式不同,采取的刺激和恢复本国经济的手段也有所不同。从大体上说,我国主要分业经营模式,而国外采用混业经营模式。但是随着全球的经济形式的逐步一体化,中国也将逐渐步入混业的经营模式。面对此次金融危机,中国虽然相对其他国家损失不是很大,然而随着混业经营模式的不断介入加深。我们有必要吸取国外混业经营模式的教训,来防范如若再有金融危机爆发,我们应当采取怎么样的措施,才能使我国银行业的损失降到最低。

关键字:次贷危机,混业经营模式,分业经营模式,防范措施

一、次贷危机产生背景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出现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美元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首先,房价的非理性上涨和下跌是次债危机爆发的导火线。95年后快速增长的住房所有率迅速增长,而大多数美国人都采取门槛较低,利率则高于正常利率30%的次级贷款方式消费,美国次级按揭贷款公司多采用固定期/浮动期利率来计算。但是在9.11以后,美联储为了融资,迅速把基本利率从6%降低到1%,之后为了加强美元的地位,在之后的5年间美元利率持续加息17次,同时也刺破了房地产泡沫。其次,信贷金融创新产品助长也助跌,加大了房价的波动性。再次,评级机构对结构性金融产品信用评估体制存在缺陷。第四,中间人利益驱动因素的影响。第五,浮动利率按揭贷款的影响。第六,数据模型投资缺乏风险控制。

二、次贷危机对国内外金融业的影响

(一)对国外金融业的影响

1.金融机构遭受巨大损失

整个信用市场低迷,各类抵押贷款相关资产大幅缩水,并最终导致各家金融机构纷纷计提减值。

2.融资成本攀至历史高点

投资者为了躲避风险,纷纷卖出与次贷抵押资产有关的金融债券;由于各金融机构的融资渠道受阻。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迅猛提高。

3.股票价格暴跌

由于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遭到质疑,股价不断下降。

(二)对国内金融业的影响

由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由于涉足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业务不多,因此受到的直接影响较小:

1.我国股市在次贷危机中出现高位调整

我国内地股市对外资开放程度尽管有限,但随着港股联动性的加强,香港股市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反应,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传导至内地A股市场。

2.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

由于国际上商品期货价格关联度较高,美次贷危机打击了国外的商品期货市场,我国商品期货各交易品种也延续了盘跌的趋势。

3.金融机构面临一些损失

比如,我国有6家大型商业银行在次级债券危机中损失近49亿元,次级债券的投资规模减少15至37.5亿元之间。

三、分业和混业经营模式以及我国经营模式的现状

实际上,美国在历史上也经历了银行混业-分业监管-再混业的过程。美国1933年设立的银行法是美国进行分业经营的开始随着逐步的发展到1999年,混业经营开始大行其道。但是由于银行的大量介入证券化业务。金融的混业经营逐步衰退。

(一)混业经营模式

从狭义的观点来说,金融混业经营是指银行业的证券业之间的经营关系,金融混业经营即银行机构与证券机构可以进入对方领域进行业务交叉经营。从广义上来说,它是指所有金融行业之间经营关系,金融混业经营即隐含个、保险、真个圈、信托机构等金融机构都可以进入上述任一业务领域甚至非金融领域,进行业务多元化经营。就混业经营的模式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早期的“全能银行模式”和现代的“全能银行模式”,德国是从早期的全能逐渐转变为现代的全能模式,之后是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其特点是母公司为非银行金融机构且不直接经营人和金融业务,只是以控股的形式参与各个专门金融业务有限责任子公司的经营管理。

(二)分业经营模式

所谓分业经营是指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或自愿或受到法规强制,不得直接(设立专业业务部门)或间接(设立有限责任形式的子公司)经营其他业务。商业银行不是从事以证券发行和承销为代表的投资银行业务,而证券承销商也被禁止吸收公众存款。我国采取这种经营方式的依据有以下几点:

第一,通过将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的分离,保护银行业的安全与健康,从而回复公众对商业银行体制的信心。

第二,防止银行资金从正当的商业性使用转向投机性使用。银行参与股票证券交易不仅会削弱银行体系的安全性,而且会使银行业务走向歧途。

第三,消除利益冲突,停止被银行滥用的业务。

分业制在美国实施60多年后,经济水平和结构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监管部门监管能力的增强使混业制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国际银行业的发展。在上述混业经营模式中,第1种即使混业经营,优势分业经营。第2种则是符合分业经营管制要求的混业经营模式。目前我国的金融制度是分业经营,从1993年7月开始的“整顿金融秩序”,强调银行业不得投资进行证券业的经营。为此我国金融当局着力清理各家银行向非银行业投资的问题,实行了银行与证券经营机构及信托投资公司的分离。在这些有力的前提条件下,中国在建立现代意义的独立银行体系方面取得长足进展,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人民银行“一统天下”发展到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家专业银行分离的银行体系,再发展到包括国有独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机构的多元化商业银行体系。这一阶段,商业银行的独立地位得到了有力的保证,同时银行业也结束了前一阶段混乱无序的“混业经营”模式,从而变成了有序的分业经营模式。

(三)我国经营模式现状

目前我国的金融制度是分业经营,从1993年7月开始的“整顿金融秩序”,强调银行业不得投资进行证券业的经营。为此我国金融当局着力清理各家银行向非银行业投资的问题,实行了银行与证券经营机构及信托投资公司的分离。在这些有力的前提条件下,中国在建立现代意义的独立银行体系方面取得长足进展,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人民银行“一统天下”发展到中国人民银行与国家专业银行分离的银行体系,再发展到包括国有独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机构的多元化商业银行体系。这一阶段,商业银行的独立地位得到了有力的保证,同时银行业也结束了前一阶段混乱无序的“混业经营”模式,从而变成了有序的分业经营模式。

四、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的启示

面对这次的金融危机,各国都采取了不同的急救措施。美国布什签署房市援助法案确遭否决。之后奥巴马提出新版的救市方案,美联储年底注资总规模增加到9000亿美元。欧洲各大银行纷纷宣布向市场注入短期流动性资金,并且召开了世界危机峰会和欧元区首脑峰会。目前,由于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走混业经营道路是大势所趋。

随着银行业与非金融行业的联系不断加强,我国金融业已经为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打下一定基础,并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与发达国家开展混业经营的银行相比,我国金融业仍存在许多不做,而美国次债危机又为我们敲响了新的警钟。因此,要充分估计到混业经营的风险,现阶段仍应采取审慎态度逐步推进金融经营体制由分业向混业的转变。

(一)选择合适的混业经营模式

要提高我国金融业的竞争力,迎接来自国内外同业的挑战,关键在于找到适合混业经营模式。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金融控股公司既可以顺应金融业跨业经营的趋势,也充分考虑了我国金融业市场风险承受能力较弱、金融法律外部监管体系不健全的现实国情。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比全能银行模式更适合我国。

我国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途径,可以考虑在当前“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格局下,迂回进行混业经营,实现“集团混业,控股子公司分业经营”,这样既可实现公司控股下的混业经营,又使控股子公司分业经营,有效规避不同金融业务领域的风险相互传染。

(二)树立正确的混业经营理念,做好战略规划

要吸收国外混业经营的精髓,面对国内迅速增长的投资理财需求,国内金融机构要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服务,在此基础上配置多元化的业务需求,不只是借机进入证券业或保险业,而是应着眼于扩大资本实力,增强其在商业银行业务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在战略规划上,一定要有明确的市场定位,体现有所为,有所不为,应该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实现混业经营。

(三)加快金融控股公司立法,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实行混业经营,法律法规要先行。我国银行法规尚不完善,面对新的金融市场环境,经济活动缺乏完备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要根据金融发展和开放的要求,考虑未来混业经营、防范风险的要求及国际金融法律法规的标准,适时修订现行的法律制度,以及制定新的金融法规,逐步形成一个健全完善的金融法规框架体系。在金融业逐步实行混业经营的进程中,可通过立法,明确金融控股公司的法律地位、经营范围、风险控制、监管方法等,进一步控制金融风险,加快金融业发展。

(四)强化金融监管,提高监管效率

我国银行业在此次波及全球的次贷危机中没有造成伤筋动骨之害,与我国监管机构审慎持续的监管是分不开的。但对于日益国际化的中国银行业而言,此次危机在敲响警钟的同时,也对监管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要在目前初具规模的分业监管体系基础上,逐步加强各监管机构之间的联合监管。次债危机中金融监管缺失的核心,是美国没有建立与综合经营相适应的金融业综合监管体制。

第二,适时推行监管体系改革。面对更加复杂的金融市场结构、金融业务与产品、金融机构格局,金融监管也应该做出相应调整,以控制金融业风险和促进稳健经营为目标。

第三,在强化监管的同时,审慎处理创新和监管的关系。席卷全球的美国次债危机是披着创新外衣对金融衍生工具的滥用。相较之下,我国金融市场面临的问题是创新不足,工具不足。归根到底,目前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竞争力不强,关键还是在于对创新的认识不够深入,创新的手段比较单一,创新的范围不够广泛。

(五)加快构造金融机构内部防火墙,完善危机救助机制

根据国际惯例,在混业经营体制下形成的金融控股集团,首先要建立内部“防火墙”制度,防范风险在不同类型业务之间相互影响。此外,还要优化不同类型业务风险的汇报路径和监控体系,通过严格授权管理来控制各类风险敞口等。

次债危机的教训告诉我们,危机救助的途径不可缺失。对于监管部门来说,既需要研究建立长远的金融安全保障机制,也需要形成快速的危机反应和处理意识,通过有效的危机救助途径,及时介入干预,力求迅速恢复金融市场稳定,重塑投资者信心。

(六)积极开展试点工作,逐步推进混业经营

随着金融全球化和中国金融趋势力的增强,我国金融业推行混业经营要做的工作就是认真准备,审慎对待。我国分业经营具有一定的惯性,因此应在有条件的地区,选择条件适合的金融机构进行试点,合适时再逐步推广。我国还要广泛吸取国内国际经验教训,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又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业经营监管理论和模式,为金融体制改革创新提供借鉴,尽快完成我国金融业经营和监管体制转型。

五、总结

论文通过对在金融危机下各国出台的不同政策,来对中国目前的状况进行分析,提出了对于在以后如果遇到同样的金融危机我们所应该采取的措施:选择合适的混业经营模式;树立正确的混业经营理念,做好战略规划;加快金融控股公司立法,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强化金融监管,提高监管效率;加快构造金融机构内部防火墙,完善危机救助机制;积极开展试点工作,逐步推进混业经营等思想和解决方案。通过我国各个银行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相互合作。完全的混业经营是不可能生存长久的,我们可以从美国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指出中国的银行业将逐渐趋于混业经营模式,但是不能一味的盲目追求我们所能得到的最大利益,而是要从实际国情出发和经济环境,制定出一套可以让收支平衡,汇率稳定的经济体系才是生存之道。

参考文献

[1]吴青.西方银行管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436

[2]雷达.金融发展与金融自由化[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231

[3]张德远.金融危机的理论与对策[M].农业出版社,2001:233

[4]崔艺耀.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金融业实行混业经营的思考.F8322009(1)

[5]WilliamJ.Pesce&PeterBoothWiley.Marketing[J],9th,Asia.2007: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