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绩效评价论文5篇

时间:2022-07-13 03:20:49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论文5篇

第一篇

一、现行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缺陷

(一)现行评价方法的主观性强一方面,评价使用的高校财务基础数据缺乏,大多学者在进行分析使用的数据基本都是从教育等部门搜集的,而这些数据都是各高校未有任何审计的前提下上报的,可能有较大的误差;另一方面,现行评价标准及评价指标权重大多是评价专家根据自己的经验确定的,主观性及随意性较强。(二)现行评价指标体系过于偏重高校财务效果的评价,对高校财务效率与效益重视不够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是一个多目标系统,现行评价体系过于强调高校财务效果指标:其一是人才培养指标,包括教学质量与就业状况;其二是科研状况指标,包括科研成果与引用数。对高校财务效果与效益指标重视不够。具体而言,高校财务效率指标包括高校人力资源使用效率、资金及资产的使用效率;高校财务效益指标包括教学效益、校办产业效益及对外服务效益。

二、基于平衡记分卡法的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复杂性的系统,在高校运行过程应能综合考虑高校财务效果、效益及效率进行评价指标的确定,同时,结合高校自身实际情况,客观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从财务与非财务角度全面反映高校财务绩效综合水平。笔者认为将离差最大化法与Ward系统聚类法相结合,提出高校绩效评价的新思路,并进行高校绩效评价模型的探讨。

(一)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以绩效评价目的为依据,遵循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本文利用平衡记分卡方法(BSC法)的基本思想进行绩效评价,因此,其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分别从学校实力、教学绩效、科研绩效、资产绩效与产业绩效等五个方面进行。

(二)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方法

按平衡记分卡的评价思想,首先构建平衡记分卡学校实力、教学绩效、科研绩效、资产绩效及产业绩效等五个方面的一级指标(或称为子目标),各子目标的考核内容分解为二级指标,若二级指标仍不可测量,就必须再依据评价目标对二级目标进行分解,直到分解目标具有可测性为止,从而形成评价指标体系。

(三)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在上述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财务绩效评价实践的研究,借鉴了国外先进的评价方法和经验,在一级子系统的基础上构建出30个指标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下:(1)学校实力指标。包括生均总经费收入X1、国家经费拨款占总经费收入的比例X2、教职工人均获取经费额X3、自筹能力(分解为学校自筹经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X4、学校自筹经费年增长率X5及自筹基建经费占基建经费的比例X6)和捐款及赞助收入占总经费收入的比例X7。(2)教学绩效指标。包括教师教学比重(分解为师生比X8与专任教师与教职工人数的比重X9)生均事业支出X10、教育支出与事业支出的比重X11、学生生均设备支出X12、教职工人均获取经费额X13、教学活动收入年增长率X14、人员经费占总支出的比例X15、学校年度收支比X16。(3)科研绩效指标。包括教师人均科研经费X17、科研活动收入情况(分解为科研活动收入占总经费收入的比例X18和科研活动收入年增长率X19)和科研成果收益率X20。(4)资产绩效指标。包括固定资产情况(分解为固定资产年增长率X21和专任教师与教职工人数的比重X22)仪器设备利用率X23、资产创收率X24、学校融资额占银行存款余额的比重X25及学校其他对外投资收益率X26。(5)产业绩效指标。包括校办产业上交及经营收益年增长率X27、校办产业投资收益率X28、校办产业资本金利用率X29与校办产业资本保值增值率X30。

三、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模型

(一)离差最大化法

(1)规范化指标值。设Xij为第j个指标第i期(或是在第i个高校中)的值,对其规范化,规范化后的值记为Zij。(2)确定权重。假设各个属性值的权重向量为:w=(w1,w2w3…wn),并且满足单位化约束条件:(6)利用公式1njijjVWZ即可以求出第i个比较对象综合属性值。(7)比较各个高校的的综合属性值的大小进行综合评价。

(二)Ward系统聚类法

聚类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在统计学中研究如何对指标进行分类的一种统计方法,它直接找出能比较指标之间相似程度的统计量,将相似程度较大的的聚合为一类,将相似程度差别较大的聚为一类。聚类的方法较多,本文采用Ward系统聚类法,对各个高校进行聚类分析以找出其优势与不足,为各高校发展提供一定的量化依据。其基本步骤是:首先将若干个样品各自成一类;然后合并距离最近的两类为一新类,每合并一类离差平方和就要增大;最后选择使整个类内平方和增加最小的两类合并,直到所有的类并为一类为止。结束语为了加强高校财务效果,提升财务效率与效益,避免高校资金、资产及人力资源浪费及产生较大的财务风险等情况,合理使用高校基础数据,全面系统分析各高校综合实力,横纵向比较以发现高校财务风险及办学不足之处。经实践,离差最大化法与Ward系统聚类法相结合的方法在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中体现了运用方便、有效的特征,但有些问题仍需探索和研究。

本文作者:范文西工作单位:四川大学

第二篇

一、高校预算管理现状

近几年财政对教育大力投入,其中大量资金投入到普通高等教育中去,高校成本信息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政府更加重视教育经费的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高校预算编制采用从以前的基数加发展方式向生均定额拨款加专项补助的方式改变;资金分配顺序是先确定人员经费,再根据学院资金计划的轻重确定各个专项经费;财政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均定额拨款虽然每年在增加,但和本科院校相比还是差距很大,远远不能满足学院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的经费来源渠道只有靠学费收入,国家的专项拨款较少。我院近几年新区建设投入较大,每年的财务预算资金安排分为人员经费、部门日常经费、学院专项经费、基建经费等四部分组成。在编制预算时人员经费根据财政金财网的人员基础信息中的数据形成预算资金;部门日常经费按照基数加人数*定额形成预算数据;学院专项分为人员经费、基础常规专项、发展专项。每年的常规专项顾名思义就是日常基础的专项,这类专项一般比较稳定,往往以上年执行数作为编制依据。发展专项是根据学院每年发展重点的不同来安排资金;基建经费是学院在满足前三项资金的前提下,挤出一小部分来进行基建建设,所以新区建设大部分还是靠贷款资金来完成。目前,财政在高校的财务预算中对绩效考评要求越来越高,预算作为财务管理与宏观计划调控的重要手段,预算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院正常工作的运转和学院的可持续发展。预算管理经过多年的发展、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各部门对预算管理的概念还很模糊,以至于认为预算工作还是预计加统计的大有人在。这就形成了预算粗燥,各部门上报的预算数据水分很大,导致了财务人员掌握的数据就不尽精准,那么预算调整频繁,执行进度缓慢、执行结果差距大就不足为奇了。

二、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1.创造创新与制度建设,改进财务管理环境

我们所理解一般的绩效考评主要针对个人而言,比如说年终考评、聘期考评等等,对于各部门、系部的考核相对薄弱,学院财务应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参与绩效管理,强化绩效目标管理与经费过程管理的有机结合,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三个支出环节整合成制度化管理,这有利于提高资金的运行质量。目前学院财务人员只是对项目的预算数据有所掌握,但是具体到项目的操作、完成进度、作用意义、以及最终达到的社会效应等等难以收集和分析预算信息,从而不知道该如何编写绩效评价,有些专项实施部门为了达到绩效考评合格率而出现突击花钱的现象。规范预算管理系统,让学院管理层对绩效评价有所了解、重视,其次要向学院各个部门普及财务规章制度,解读最新的政策法规,将预算意识和方法渗入到各部门中去,让他们对预算绩效评价有直观的认识,从而最终达到支持、配合财务预算工作的目的。我们相信任何一个环节的改进都能提高绩效考评的效果。现在高校预算中的专项拨款就基本做到了与项目绩效相结合。只要是有专项拨款的高校,上级主管部门就会要求高校按一定时间段上报资金的进度、使用范围、达到的社会效应等等,这就达到了专项的跟踪管理,最大限度地用好、用活了资金。

2.建立跟踪监督落实机构

加强财务参与、管理的同时由学院财务、监审牵头,教务、科研等部门配合组成预算绩效执行检查小组,确定项目领导组组长,考评小组的人员安排:专项涉及到几个部门,就安排几个部门参与。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绩效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作为对系、部、个人的年度考核的依据。一个考评组的存在与工作目标不仅仅是预算资金是否用完,而是资金的合法、合规使用。年终按照人数计算的日常经费可以结转下年,其他的按照当年预算当年执行,当年经费当年使用的原则进行处理。

三、绩效评价的目的性

项目绩效管理的目的是要通过开展项目管理活动去保证满足或超过项目报告中明确提出的项目目标、指标和达到项目潜在需求,有利于项目本身的创造性和创新性,通过绩效评价来达到管理的目的。

四、项目绩效评价的对策

1.建立绩效评价体系

绩效可以用投入、产出两者对比指标来进行评价。投入可分为资金投入、教学设备投入、房屋设施投入等等;产出分为科研产出和教学产出。高校绩效评价的核心因素包括投入、效率、成果,潜力。

2.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项目激励不能少,许多人认为这是工作,本来就是份内的事该做的,不需要什么激励。作者不认同这个观点,强调考评必须有激励来刺激。考评组需以正激励为主,小项目有小激励,大项目有大激励,谨慎使用负激励。在进行绩效考评时,因为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其中很多目标难以量化,所以不同类别、规模的学校可将绩效考评的目标层层分解到部门,最后与个人挂钩。学校可安排绩效考评专项资金,对完成得好的部门、个人进行奖励;还可以与绩效工资挂钩;强制性的做法是可以把部门、个人年终考核与,与部门、个人的利益相关了,大家才能对绩效考评工作重视。勤于沟通、敢于沟通,不管是对上还是对下,都是需要的。首先是对上,一定要与考评组组长做好沟通,多汇报工作。项目进入正常轨道后,沟通不能少,必须让领导及时知道项目进度,他们心中有底。对下的沟通就是要平时多多联系,有时聚聚餐,有时可以搞联谊活动等形式来联络感情。从目前高校的发展情况来看,高校的财务绩效评价是财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行绩效评价是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方向。教育部在评价学院的办学能力时不单单只看学院的收入、生源等还要结合学院的财务制度是否健全发展、偿债能力、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全面分析,同时管理者的能力、财务负责人的综合素质、管理机制、制度的执行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本文作者:蒋茂工作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

一、现行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正确认识

当前学术界对高校的财务绩效评价存在一定的误区。首先,认为高校的财务绩效评价应该重视价值取向,而忽略了对效益和效果的评价,这造成对高校财务资金缺乏有效的追踪问责机制。高校在重视财政资金不断增加的过程中,严重忽视了资金的使用效果。其次,高校在财务绩效管理与评价方面存在制度性缺失。高校重投入、轻产出,重分配、轻监督的思想观念严重制约了高校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造成高校的教育资源配置的严重不合理,造成高校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严重的低下。

(二)高校部分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不科学

在高校的具体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设计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科学的地方。首先,高校的绩效财务绩效评价的指标不全面,造成许多的指标大部分只包括财务信息,而忽视了对非财务信息的相关指标的确定,导致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不合理和不完善。其次,高校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确定缺乏科学合理的分析。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确定往往缺乏教师意见和专家意见,缺乏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造成了指标的层次过高或过低,不利于全面、真实地评价高校财务绩效水平。

(三)缺乏科学、合理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

当前,我国高校缺乏健全、规范、完善、合理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国不同地区的不同高校,采取不一样的会计核算方法和核算软件,造成了高校在基础数据方面缺乏统一性。其次,高校对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指标的确定缺乏统一的、公平的判断依据。造成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缺乏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因为,在我国不同高校的投资主体的差异和利益的复杂性,造成了高校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不利于确定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具体评价指标。再次,高校是以培养人才为主要目标的,而对人才的评价难以实现量化,这方面的投入与产出无法用货币简单的表示,这造成了高校绩效评价指标的不确定性。最后,高等院校在教育基本情况、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不确定性,造成财务绩效评价指标难以确定。

(四)缺乏法律支撑和监督机制

当前,高校在进行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不注意监督机制和法律支撑体系,造成了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缺乏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组织环境。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和法律保障,高校的绩效评价体系和绩效评价标准难以实施吸取,缺乏动力支撑,严重制约了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进一步开展和整体效能的发挥。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影响了高校绩效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不利于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与纠正,制约了高校的财务绩效水平的提升,影响到了高校的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育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造成不必要的教育资源浪费和低效率现象。

二、关于构建完善的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议

(一)财务运行绩效指标体系构建建议

财务运行绩效指的是根据投入产出比对高校的财务绩效、财务效能、效率、成绩、收益等多种产出形式开展综合评价。我国高校的教育事业的改革推动了高校教育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发展。高校的教育资金的多元化格局加大了对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量化和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的需求。因此,高校的财务绩效评价应该不只是经济效益评价,更重要的是对高校各项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的综合评价,形成全面的绩效评价以替代传统的效益评价。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包括了社会效益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双重功能。具体来说,高校的财务运行绩效一般包括师生比、生均支出和生均支出增减率、教师占全校教职工比、学校自筹收入的年增长率、科研服务收入增长率、教师人均科研经费、固定资产的年增长率、设备利用率、学位获得率、毕业生就业率、重点学科增长数、科研成果应用转化率、国家或省(部)级教学成果增长数和重点实验室增长数等。

(二)财务综合实力指标体系构建建议

高校的综合财务实力指的是高校依靠自身的目标,所能够获得的来自政府拨款及自己筹集资金的能力。高校的综合财务实力是对高校的自身的综合素质的反映。高校的财务综合实力反映了高校的知名度及人才培养质量,也客观地反映了高校在开办校办企业、科研项目、科技咨询服务等领域的自筹资金的能力。高校的财务综合能力的评价,可以反映高校的财务总经费的数量大小,进而得出高校的办学实力、未来发展潜力等。高校的财务综合能力指标的构建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学服务收入、学校总收入、生均教学行政用房、学校年末资产总额、专任教师硕比率等。

(三)财务发展潜力指标体系构建建议

高校的财务发展能力指的是从负面效益的角度对高校的资产负债及财务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反映与评价。高校筹资模式的多元化发展造成高校存在着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的情况,造成高校存在着负债风险和偿债风险。因此,高校作为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应该全面考核和评价高校的财务发展潜力,对高校的负债及风险承受能力进行衡量和评估,以确定高校的财务绩效水平。高校的财务发展潜力的具体指标体系一般包括以下方面:学校累计对外借款总额占学校总收入比重、学校累计负债总额、学校年末存款净余额占总支出的比重、学校年末存款净余额、学校年度收支比、学校资产负债率等。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依旧存在不少问题,高校财务部门应该重视完善高校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另外,高校在进行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还应该重视加强对高校各部门的资源配置及使用效率的分析,重视对外投资收益的分析及加强办学社会效益的分析。只有通过不断的完善和拓展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才能够更加合理、科学、准确的评价高校的教育资源配置和使用绩效,以推动高等院校的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作者:王微微工作单位:沈阳农业大学计财处

第四篇

一、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意义

由我国当前所处的市场环境决定了加强高等学校的财务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性,为高校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可以根据从体系中所得到的结果掌握高校的财务的运行状况,为高校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条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能够当好高校的管家,有利于高校的长远发展。财务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学校领导进行战略决策的重要依据。高校作为一个独立的经营主体,在会计处理上根据资金的使用类型,在支出科目下设置明细科目,如科研支出、贫困学生补助、后勤支出等。进行绩效考核时,可以根据高校在各个科目的金额,找出各个项目支出之间的差距,进而找到支出的平衡点,从整体上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其次,通过把绩效观念引入到高校,改变了资金的分配方式;所谓绩效评价即通过对高校投入资金和产出资金进行衡量和对比,以便提高资金的利用率。通过对比,在促进各部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同时,还可以根据衡量的结果作为资金分配的依据,从而降低了资金使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的风险。在高校财务引入绩效观念在当前多数高校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的状况下,变得更为重要。最后,为各高校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和激励提供了依据。财务绩效考核可以用来为学院人事等各部门提供服务,相关部门可以根据绩效评价的结果作为对相关教职员工的考核标准,由此可以制定出更加科学有效的用人制度。

二、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以达到全面、系统、准确、客观地反映高校自身财务状况和经营管理情况为最终目的。在建立和实行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保证所建立的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其主要有如下几种:

1.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的基础。在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的过程中都应遵守的原则,就是评价体系建立以及财务绩效评价方法的使用过程中,都要根据此原则,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防止出现片面的评价结果。

2.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即所选取的评价指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要具有可比性,既要在纵向的范围内对高校自身进行现在和过去的对比,还要在横向的同其他同类高校进行比较。评估只有通过高校及指标之间的相互比较,评价的意义才能真正地体现出来。由此可见,指标之间的相互比较在高校评价体系建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即在指标建立时要以统一的核算范围和相同的数据基准点为基础进行量化和比较。

3.整体优化原则

整体优化原则即评价指标的选取能够充分反映高校整体的财务运行状况,且比较有代表性。可以通过专家调查,选取一些具有共性的指标作为评价体系的指标。对于指标层次要划分正确,在每一层次指标中,还要对不相关或者相关系数较小的指标尽可能多的选取。在设计调查问卷时要注意全面把握,突出重点,强调指标与指标之间的相互独立性,即体现了整体优化原则。

4.可控性原则

高校财务绩效指标的可控性即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被考核的财务部门和他们提供做的财务数据能够在考核人的控制之内。任何财务数据必须满足可控性原则,才能具有现实意义。否则,弄虚作假,使用不实的数据,将使得任何的考核失去意义。

三、高校财务评价内容确定

根据高校财务绩效研究的对象的范围及内容不同,可将其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资金筹集能力相关的指标

高校的资金筹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学校筹措资金的能力及努力程度,反映了学校自身发展的实力与能力,能够充分反映学校的整体经营状况和财务管理水平。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以及高校改革的背景下,国家逐步缩减对高校的资金投入,对于高校来讲,自身资金筹集能力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具体表现为以下指标:学校自筹经费收入、学校自筹经费增长率、经费自给率、教学活动收入总额、学校自筹经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自筹基建经费占基建经费的比重等。

2.资金使用绩效的相关指标

所谓资金使用绩效,即根据投入和产出相比的原则和社会经济效益评价的原理,对高校财务资金运行的效能、效益等多种产出形式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以达到能够客观真实的反映高校所有营运资金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趋势性概况为目的。具体表现为以下指标:师生比、生均教学仪器设备费、科研收入、教师人均科研经费、毕业生就业率、资产创收率、教学设备的利用率、科研成果收益、经费总支出占经费总收人比率、生均事业费支出等。

3.财务综合实力的相关指标

所谓财务综合实力,即各高校通过自身的努力,通过政府或自筹等多渠道取得经费的能力。具体表现为以下指标:净资产占资产总额比率、教学活动收入年增长率、年度收支比等、学校总经费收入、年末净资产总额、生均占用校舍面积、固定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总额、国家或地方的拨款。

4.高校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相关指标

所谓可持续发展能力即高校的财务发展潜力,以负面效益为视角,对高校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高校负债状况和财务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分析。具体表现为以下指标:校产经营收益年增长率、资产负债率、学校融资收入占银行存款平均余额的比重、学校投资收益率、负债收入比率、基建投资竣工率等。高校的财务绩效指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评价体系,其中涉及了多个评价指标要素,本文研究的指标体系的相关指标是财务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指标体系确立之后,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建立一套适用于对比分析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数,还需要检验评价模型是否有效,搜集相关数据并开展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等。

本文作者:刘洋工作单位: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

一、以绩效评价为核心的高校财务分析的意义

以绩效评价为核心的高校财务分析是指高校财务管理者以国家相关财务管理办法、学校发展规划、以及年度计划为依据,利用经费预算、财务报表和其他有关的数据,设计科学的指标体系,采用专门的分析方法,对某个时间段内的财务运行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评价,是主管部门和管理层了解和评价学校现状,预测未来的重要依据,也是考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和评价,可以了解高校财务管理和运行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漏洞,为改善管理和提高效益提供科学依据;可以及时掌握人财物等资源的利用和效益状况,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财务管理,增收降耗,提高资金的投入效益提供依据;可以加强预算管理,保证预算的顺利执行;可以帮助上级主管部门正确把握高校的运行状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对实现高校的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现行高校财务分析体系现状

教育部曾制定过相关的财务状况分析和综合评价分析指标体系,从高校的财务状况、财务运行绩效、财务发展潜力、综合财务实力等方面对高校财务工作进行分析和评价,以便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现行的分析体系已不能适应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需要。

(一)财务分析的方式方法不完善

目前许多高校仍然以简单的比较分析法为主进行财务分析,并且分析的对象单一,主要以大收大支为主,不能综合运用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和动态分析法等方法解决多维度问题。另外,对于高校大量的专项经费的财务分析较少,而且绩效评价工作也不完善。

(二)财务分析的指标体系不健全

现行的高校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中所列举的财务分析指标内容不全面,没有运行绩效分析、综合实力分析以及非财务指标分析;没有教育成本核算分析,经营成果的分析不全面;没有社会效益分析;没有现金流分析,缺乏财务风险分析,不能反映学校的现金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

(三)财务分析的效率和效益不能满足需要

现行的高校财务分析主要依据财务会计报表进行事后分析,分析的时效性滞后,缺乏动态性和实效性;主要对资产负债情况、预算经费使用情况以及收支情况进行简单的定量分析,仅仅通过数据对比反映高校资金运作状况,难以发现问题的实质,不能客观反映办学成本和效益,缺乏效率性和效益性,已经不能满足高等教育事业内涵式发展的需要。[2]

(四)财务管理工作不能跟上高校发展需要

很多高校的财务工作还停留在核算报账阶段,重核算轻管理,不计绩效,财务工作重点调整没有跟上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同时,大多数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较慢,部门间数据不能形成共享。分析评价工作效率较低。

三、构建以绩效评价为核心的高校财务分析体系的思路

(一)完善绩效评价机制,重视财务分析评价工作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财务管理工作,而财务管理工作更离不开财务分析工作,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层应该高度重视财务分析工作。主管部门应将高校财务分析纳入高校绩效评价范畴,完善绩效评价机制,并将此项工作作为评价考核高校的重要依据。高校领导层要统筹协调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间的关系,严格遵守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切实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强化财务分析工作,建立进行评价机制常态化,建立分析评价并问责的机制,为高校的绩效评价提供一个科学的信息平台,为高校决策机制提供高效优质的信息。

(二)服务高校内涵发展,构建财务管理的新模式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各方面对高校的办学效益高度关注。这就要求高校财务及时创新管理模式,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加强精细化管理和项目化管理,重视财务绩效评价和分析工作,可以对财务结构进行改组,建立管理、服务、核算三位一体的财务管理的新模式。而管理的工作重心就是对学校的财务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为降低办学成本,减少办学风险,提高办学效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基于绩效评价目标,综合运用财务分析方法

高校要根据绩效评价的需要,综合运用财务分析的各种方法,如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以及趋势分析法。而以上任何单一的分析方法都是有其局限性。关键是要以绩效评价为核心,发挥目标功能效应,对高校财务运行状况作出全面客观评价、要综合各种方法进行分析,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才能满足各方需求。影响财务运行状况的因素具有多层次性和复杂性,可综合利用各种分析法,采用一定的数学方法辅以信息化系统予以分析评价。

(四)借助URP系统平台,提升财务评价分析能力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高校管理的需要,高校应及时开发大学资源计划(URP),其中的财务管理系统应以预算管理为核心,以项目化管理为手段,依托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支出管理和财务分析等4个模块功能,进而对财务运行情况进行“预测———执行———分析———控制”的流程管理,最终实现“业务———资金———信息”一体化的高效科学的财务分析评价能力。

四、以绩效评价为核心的高校财务分析指标设计

高校的主要职责是培养人才以及进行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高等学校的财务绩效评价分析有其特殊性,主要是评价结果的模糊性和难以计量性,因此需要将经济效益评价和工作成绩评价结合起来,以绩效评价代替效益评价,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概括并据以分析。高校的财务分析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在进行分析评价时,必须利用学校各方面的信息数据,借助URP平台,编制相关分析软件,准确地生成各个分析指标数据,客观公正地分析、评价本校的办学效益。

(一)新的高校财务制度界定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财教〔2012〕488号)自2013年1月1日起已经开始施行,其中第六十九条明确了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高校根据财务管理的需要,科学设置财务分析指标,开展财务分析评价工作。财务分析指标主要包括反映高校预算管理、财务风险管理、支出结构、财务发展能力等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

(二)目前高校设置使用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主管部门没有对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制定指导性意见,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少。陈华凯、刘贵等建立了高校财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支付能力、资金支配程度和资金动用程度等3个一级评价指标、8个二级评价指标,主要对高校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评价。[3]施建军等建立了高校财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首次较为系统地对高校财务绩效评价进行了研究。该指标体系包括总经费效益、事业发展成绩、科研成果、产业效益和对外服务等5个一级指标体系、19个二级指标。它的侧重点在于高校的财务效果和财务效益方面。[4]相对而言,比较完整和系统的研究是2000年教育部联合南京大学开展的“高等学校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课题。课题组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在全面分析高等教育的基本情况、高校理财的宏观背景以及高校财务管理的基本问题的基础上精选了反映高校的综合实力、财务运行绩效和财务发展潜力等3个一级指标、38个二级指标。

(三)构建以绩效评价为核心的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围绕绩效评价目标,参考目前高校绩效评价的研究成果,从中选取部分核心指标糅合至财务分析指标中,构建科学的、规范的、适用的以绩效评价为核心的高校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具体包括10个一级指标体系,47个二级指标。各高校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现状和发展情况增减相关指标,也可以参考国家教育质量评估的指标进行设置。指标体系说明如下:预算指标:设有预算执行率、财政专项拨款执行率2个二级指标,反映高校预算管理水平及财政项目补助支出执行进度。财务运行绩效指标:设有自筹收入比率、事业收入增长率、拨款收入增长率、科研收入增长率、教职工人均经费收入、基建投资竣工率、校办产业上交收入增长率、校办产业资本保值增值率、固定资产增长率9个二级指标,反映学校经营状况和财务管理水平。财务风险管理指标:设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收入负债比率、应收暂付占流动资产比率、总收支比率、校办产业资产负债率6个二级指标,反映高校的短期偿债能力和学校承受财务风险的程度。支出结构指标:设有人员支出比率、公用支出比率、生均事业支出、人均基本支出4个二级指标,反映高校办学效益的状况。财务发展能力指标:设有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净值率3个二级指标,反映高校资产的增值情况和发展潜力。财务综合实力指标:设有总收入、事业收入、拨款收入、科研收入、年末总资产5个二级指标,反映学校的综合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高校规模指标:设有研究生在校人数、本科生在校人数、继教生在校人数、留学生在校人数、图书馆藏书量、实验室数量、校舍总面积7个二级指标,反映学校的教学规模和资源配置能力。人力资源指标:设有专任教师数、行政人员数、教辅人员数、工勤人员数4个二级指标,反映学校的人力资源配置情况。科研能力指标:设有科研机构人数、课题数量、数量、获奖数量、科研成果数量5个二级指标,反映学校的科研质量、数量以及科研方向。对外交流指标:设有国内学术交流人数、国际学术交流人数2个二级指标,反映学校的学术水平、学校教育的国内知名度和国际化的程度。

五、结语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高校办学效益问题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这就要求高校充分认识到基于绩效评价为核心的财务分析对高校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要重点关注财务风险和绩效分析,不断完善财务分析体系,并对财务运行效益和管理水平进行深入分析评价,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学校科学发展。

本文作者:孙晓斌工作单位:安徽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