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风险控制研究

时间:2022-07-17 10:35:37

建设项目风险控制研究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是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模式的简称,是指项目建设方按照相关法律,运用招投标方法选择工程总承包企业,并通过合同约定的方式,由总承包单位对工程项目的所有步骤和具体活动安排,进行全程承包的建设管理模式。在EPC模式下,总承包方负责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及后期维护,有助于提高工程管理水平、提升工程质量,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建设模式。同时,由于建设方对建设项目的控制减弱,加之总承包方的利益诉求与建设方不完全一致,该模式也存在一定风险,需要采取相应风险防范措施。

1EPC模式的主要优势EPC

工程总承包模式与传统的设计和施工分开管理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优势:第一,有效整合设计、采购、施工三个环节的合同关与利益格局。EPC模式下,设计、采购、施工单位的沟通协商更为顺畅,各方互相配合、合理交叉,有助于建设周期、项目质量和建设成本的有效控制,确保获得较好的投资效益。第二,有助于设计方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实现创新。在展开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重视设计的功效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发挥,能够优化工程项目建设整体方案。第三,工程建设过程之中明确建设工程的质量主体,能够为工程质量出现问题之时展开追责及索赔创造条件。第四,促进项目管理的现代化、系统化、科学化。EPC模式避免常规模式下施工机构臃肿,层次重叠,管理比例失调,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第五,有利于控制项目投资总额。EPC模式下的投资总额相对明确,有利于项目资金的充分利用。

2EPC模式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风险分析

EPC模式虽然有许多优势,但从项目建设方的角度看,在项目的诸多阶段(如:造价控制、竣工验收甚至项目设计等等),EPC模式的采用会引致一些风险,这些风险主要有:2.1建设项目的决策和设计风险。在项目的决策、设计、实施及竣工等阶段,因采用EPC模式导致的风险一直存在。在项目的决策及设计这两个阶段,相关结果对造价的影响达70%以上。此外,EPC模式的项目通常工期要求较紧,若总承包方对项目背景数据收集不及时或不全面,或者出现另一些情况,如:受不同完成主体之间沟通不畅等问题影响,将对工程进度造成不利影响。2.2项目造价控制风险。当采用EPC模式的过程中出现前期准备不足、开工延迟等情况时,出于确保工程总进度的考虑,总承包方会采用加大入力、物力和财力投入等方式确保目标完成。这些举措将会加大管理难度,建设成本也随之增加。此外,建材成本、人工成本经常处于波动状态。此外,建材成本、人工成本以及政策规范经常处于波动状态,这些变化给EPC项目的工程造价带来极大的风险。2.3设计变更风险。项目具体建设标准不够完善,缺乏细化方案,可能会导致总承包方为追求利润最大化,降低设计标准,或者采用劣质材料或产品,给项目质量和安全造成一定风险。设计方案的后期更改给工程项目的造价带来很多不稳定因素,对工程造价产生影响的因主要有:材料品牌、材料规格、材料型号等等。建设方对项目描述不清楚,往往会导致工程设计变更风险增加。2.4竣工验收风险。EPC项目的收尾阶段是:建设主体对工程完成情况展开验收,对项目进行移交并展开试运行。这一过程中主要存在两种风险:其一、质量风险或者功能风险,承包方向建设方进行项目移交时,如果建设方未能严格把关,将导致存在缺陷的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其二、履行合同的风险,受估算工期过短或开工延迟等情况影响,项目执行会偏离预算范围,导致费用明显超支等情况出现,引发双方在结算过程中的争议。

3EPC模式下建设方对建设项目的风险控制措施

3.1决策和设计风险控制。采用EPC模式的项目建设方可以使用既定的方案展开招标工作,如基于设计单位的设计方案进行招标,而后再将设计的细致工作交由总承包方完成。选择总承包方之时,建设方要从资质、业绩、能力等方面严格审查,选择在诸多领域(如设计和施工等)具有较高管理水平及较高技术的总承包方,为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3.2项目造价风险控制。EPC项目合同是建设项目实施的指导性文件,是确定建设方和总承包方权利义务的依据。因此,在选择项目合同模式时,需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及总承包方的技术水平,灵活选择不同合同模式。需注意的是,在订立合同时,需从以下两方面来考虑:一是要考虑风险分担规则,避免将过多的风险不合理地划分给总承包方,导致其增加工程造价,或一旦发生高风险事件致使总承包方无法履约,进而影响项目进展;二是要考虑合同的执行成本及对总承包方的激励作用,促使其全程选择与建设方目标一致的行为,避免项目建设出现超投资、超工期以及工程质量标准下降的现象。3.3设计变更风险控制。采用EPC模式的建设方,可在合同条款及附件中添加一些规定,如:规定总承包方制定工程开展过程中的标准规范,从而对总承包方的诸多举措进行有效约束。再如:基于鼓励承包方展开新方案的设计等考虑,制定奖励性条款,当承包方制定并实施有助于降低成本、加快工程进程的方案时,对承包方进行奖励,为项目的按时、按质完成创造有利条件。3.4竣工验收阶段风险控制。EPC模式运行过程中,监督机制主要是两种:过程管控、事后监督管控。过程管控模式效能的发挥主要依靠:监理工程师、日常现场代表、政府的工程质量与安全监督机构等,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展开监督和管制。其主要依据是EPC总承包合同当中的相关条款。事后监督控制模式效能的发挥则主要依靠:竣工验收标准的设置及严格执行,双方在合同当中约定的工程质量奖惩条件,以及违约责任条款下的责任追究机制。这两种模式效能的发挥对竣工验收阶段的风险控制具有重要影响。

4结语

在现代工程项目之中,EPC模式所占据的位置越来越重要,日益成为工程建设方、承包方所采用的主流模式。防范由这一模式催生的工程造价风险、进行成本控制对项目的顺利展开及完成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项目建设方开展工作之时,必须采取有效举措防范风险,使EPC模式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张水波,陈勇强.国际工程总承包EPC交钥匙合同与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1.

[2]万欣,秦旋.考虑风险分担、激励及执行成本的合同选择策略研究[J].水力发电,2011(3).

[3]范瑞琛.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风险防范[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11(2).

[4]赵伟.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业主的风险管理研究[J].经营与管理,2012(5).

[5]王小林.国际EPC项目成本控制浅析[J].建筑施工,2015(5).

作者:许德青 单位:福建弘审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