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下碳金融机制的完善

时间:2022-01-02 10:22:26

低碳经济下碳金融机制的完善

1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

低碳经济最早由英国提出并开始实践,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简单来说,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它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否定和反思。这种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一经提出,就受到广泛的赞同,英国作为低碳经济的首倡者,率先引入了气候变化税、气候变化协议、排放贸易机制、碳信托基金等多项经济政策,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近十年来,其GDP增长了28%,而温室气体排放量却下降了8%,实现了工业革命以来碳排放和经济的首次脱钩。不仅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低碳经济青睐有佳,各新兴工业国也纷纷提出自己的低碳经济发展计划。印度政府实施例了八项措施来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巴西吸纳三百万劳动力从事低碳经济工作,俄罗斯政府制定通过了《俄罗斯联邦2030年前能源战略》以明确了新能源发展应用的具体目标和扶持政策,中国在支持低碳经济方面也是不遗余力,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就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可以说低碳经济已是大势所趋。

2碳金融的兴起

面对此情此景,碳金融兴起已成燎原之势。碳金融的兴起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国际气候政策的变化以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签订,是碳金融能够兴起基础。《京都议定书》遵照环境总容量是有限的这一前提条件,提出需要对碳排放权加以约束,于是转让碳排放权便有价值,国家之间以通过转让排放权产生收益。其二,低碳经济资金不足是碳金融兴起的关键原因。经济从传统模式向低碳经济转变过程中,制约其速度的不是科技水平,而是规模经济和信贷支持,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尤为突出。世界银行的《2010年世界发展报告:发展与气候变化》就曾指出:目前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与减排资金存在巨大缺口,每年气候融资总额仅为100亿美元。该报告还预测到2030年,发展中国家每年用于低碳经济的资金将达750亿美元,减排资金4000亿美元。考虑新技术的研发每年还需额外的1000~7000亿美元。可见资金缺口是制约发展中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最大障碍。

3中国碳金融的境况概述

中国在向低碳经济转型中也面临着巨额资金难题。以2009年低碳项目的实施情况来看,按所需资金为8040亿元计算,当年我国金融支持供需缺口约为1665亿元,这些资金是低碳经济实现2020年比2005年下降40%至45%这一“低碳项目”所需最低保障。根据200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所的《2050中国能源和碳排放报告》显示:预计到2020年,节能与新能源行业和其他环保行业的缺口将上升到2万亿。而根据上述报告的预测,按目前投资增长速度,中国每年在低碳经济方面的资金缺口大约在2000亿元左右。由此可见,碳金融必将大有作为。目前国内金融机构对低碳经济的支持,主要集中在对低碳项目的融资支持方面,而融资又多以间接贷款的方式,通过商业银行的各类绿色贷款、环保贷款来实现。2007年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就中国公用事业能源效率融资项目签署一期合作协议,在国内首家推出能源效率贷款,截至2009年3月,该行共支持全国91个节能减排项目,融资金额达到了35.34亿元,帮助国内企业进行能耗设备改造,开展节能环保项目取得了较为不错的经济社会效益。

4中国碳金融的困境

要让中国碳金融摆脱目前的尴尬处境,就必须和国际碳金融市场接轨,因此首先必须明了国际有关碳金融的相关机制。具体来看,自《京都议定书》签署之后,国际有关谈金融的处理机制可分三种,分别是“联合执行机制”、“清洁发展机制”和“国际排放权交易”。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中国坐拥巨大的碳排放资源,提供的碳减排量目前已占到全球减排市场的1/3左右,截至到2008年2月,中国CDM项目获得联合国CDM项目执行理事会签发的核证减排信用达到3600万吨,占联合国当年核定CERs总量的31.33%。如果按照每吨10美元交易,其交易总额将达到3.6亿美元。具体来看,当前我国在CDM交易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首先,尽管我国现已形成了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交易所和天津排污权交易所为主体的碳交易中心,但这些交易所还主要是以清洁能源发展机制(CDM)为代表的基于项目的交易,而非标准化的交易合约,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中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也是中国CDM合约交易迟迟不能和国际接轨的重要原因;其次,由于大部分CDM项目属于新兴成长性产业,使得项目盈利性预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且国内大多数金融机构对碳金融业务的项目开发、审批,以及运作模式、风险管理、交易规则、利润空间等都没有基本的了解,最终导致银行开展碳金融相关业务时大大的增加了信用风险。再者,中国仍处于整个碳交易产业链的最低端,只是碳排放权的提供者,无法掌握碳交易市场定价权,中国的碳金融交易受制于人,也只能获得极其低的利润,而发达国家却占据着产业链的高端位置赚取高额利润。这种剪刀差压缩了中国CDM发展空间。最后,由于碳金融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企业对CDM项目的认识也不充分,也没意识到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金融机构也不愿为CDM项目融资,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远远不够。

5中国碳金融的破局

对于中国的碳金融来说,想要完成破局,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政府要发挥应有的作用,鼓励碳金融的发展碳金融具有风险大,资本要求高,投资周期较长等特点,单凭市场自发力量,很难满足低碳经济建设的需要,因此国家支持就尤为重要。我国想要实现碳金融方向的破局,就必须做好政府角色处理。第二,必要的金融创新是成功的关键要实施对碳金融的支持,就必须加强对碳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以及实现碳金融服务的多样化。第三,夺取国际碳排放市场的定价权必不可少时至今日,掌握碳交易价格定价权是争夺话语权的关键。2009年国家发改委为CERs制定了最低交易价格8欧元/吨,试图打破中国CER贱卖的困局,但这还不够。若要掌握碳交易市场的定价权,就须加快碳金融的建设。只有国家积极扶持,金融机构积极进取,才能赶上发达国家。这要求中国政府发挥应有作用,相关金融的革新加快速度。可见第三点的成功,是需要前面两点的实现作为背书。第四,注重间接融资市场的核心地位在当前中国的市场环境下,银行等间接融资手段仍将是包碳金融在内的各类金融市场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为保证碳金融市场的健康成长,就必须注重银行这一间接融资市场的核心地位。首先,为保证低碳经济的顺利展开,商业银行可以在项目初期提供一个较高比例的担保,随着项目的深入逐渐减少担保的比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减少资金的浪费,提高银行效率的同时,为更多的项目筹集资金。再者,我国可通过引导和鼓励银行项目融资,探索国内商业银行的CDM项目融资模式。目前仅有民生银行和兴业银行在这方面先行一步,推出与碳金融排放交易相关的理财产品。在银行CDM模式的探究上,我们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第五,发挥直接融资市场的作用是盘活碳金融所必须的相较间接融资市场,中国碳金融直接融资发展更为滞后。想要盘活碳金融市场,相关理财和信托产品的二级市场和场外市场就需得到足够重视。我们应鼓励与碳排放权交易挂钩的理财产品业务发展。同时注重发展碳交易、融资担保、咨询等中介服务业务的成长。为二级市场发展提供制度和产品上保证。此外还须加快直接融资平台的建设。与欧美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碳权交易平台规模小、业务局限且多为中介性质,还没有实质意义上的碳权交易市场,距离金融性质的碳交易所还有一定距离,仍处起步阶段。想发展碳金融的直接融资市场,整合规范这类交易平台必不可少。

6结论

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碳金融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力和保障。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和碳金融责无旁贷。想要发展碳金融,首先必须认识到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明确银行是发展碳金融的中坚力量。其次必须深刻认识到直接融资市场的重要性,将发展碳基金、弹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作为碳金融的发展方向。

作者:丁博单位: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