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成本核算论文3篇

时间:2022-09-21 10:09:45

高校成本核算论文3篇

第一篇:高校科研成本核算管理模式分析

摘要: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离不开高校的支持。合理有效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制能够促进高校科研产出。中国高校科研经费成本核算在管理体系,科研间接成本核算以及科研人力资本补偿方面仍存在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是导致中国高校科研产出量大质量堪忧的关键所在。明晰中国现行高校科研经费成本核算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对提高中国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效益,助力科研产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科研经费;成本核算管理;间接成本;科研人力资本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国发[2005]44号)提出要重视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并且将国家科技发展的目标定为:到2020年,整个社会的研究开发投入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2.5%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降低到30%以下,中国人发明专利年度授权量和国际科学论文被引用数均进入世界前五位。高校的基础研究经费于2006年超过研究机构。自此以来,高校成为中国基础研究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科研经费投入大国。2014年,中国高校科研经费(包括基础研究经费和应用研究经费)占全国科研经费的比重达到40%,比2006年提高了7.6个百分点。可见,高校日益成为中国科研活动的主要执行机构。2014年,中国高校研究与发展经费结构为:政府资金(536.5亿元)占高校研究与发展经费总额59.7%,企业资金(302.7亿元)占比为33.7%,国外资金和其他资金(共50.5亿元)占比为5.6%。从图1可看出:自2005年至2014年,高校研究与发展经费的主要来源都是政府资金,并且比重基本保持在54%以上。可见,高等学校是中国科研开发活动的重要主体。政府投入是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国家巨额科研经费的投入是提高科研产出质量的重要保障。仅此是不够的,高校对科研经费的有效管理,特别是高校科研经费的成本核算管理在提高科研产出质量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巨额科研经费的有效使用才能带来科研产出水平的显著提高。

二、中国现行高校科研经费成本核算管理模式概况

中国在2001年提出高校科研经费采用课题制管理原则。课题制原则的关键在于科研经费的管理。不同类型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主要依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财教[2005]11号)第五条规定科研项目的管理费用、科研人员的劳务经费以及科研活动产生的业务费等费用属于科研成本的合理列支范围,各所高校应该建立全额成本核算制度并不断进行完善,保证各项费用维持在合理水平。中国的科研体质属于政府主导型。由于历史遗留原因,政府对高校科研经费成本核算管理仍是属于计划执行阶段,更强调预算的执行。从本质上说,中国现行高校科研经费成本核算管理仍属于预算执行活动,科研成本分摊核算仍属制度盲区。中国高校科研经费成本核算问题亟待解决。2006年以来中国高校获得的科研经费大幅提高,先后超越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科技经费投入大国。2014年,中国的高校研究与发展经费比2013年增加41.4亿元,总数达到898.1亿元,增加4.8个百分点。但是中国研究开发投入的经济效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待提高。巨额科研经费的投入难以得到理想的科研成果,这与中国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中的传统财政经费管理理念是离不开的。科研创新的特殊性决定了科研活动经费的成本核算管理不同于一般发生的事业性经费。研究开发过程的探索性与创新性决定了科研经费成本核算管理不适用于普通的预算管理办法。中国的研究与开发活动还不成熟,相关的配套制度未能及时修订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中国高校目前对科研经费实行的是课题制的预算管理活动。高校财务部门根据不同部门下发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根据各条规定生搬硬套,只要最终的科研成本比例符合部门的规定,财务则不会深究其成本产生的本质。科研成本核算过程更无所谓的成本分摊。高校科研经费成本核算管理更多追求的是财务上的合规性而忽视了科研活动研究的本质过程。这与会计核算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不相符。如此带来的问题便是实际需要的科研成本得不到补偿,科研活动难以为继。再加上科研人员大多并非专业的财务人员,为追求成本上的补偿往往选择循规蹈矩的方式进行报销。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科研人员研究的积极性,这也是我国科研成果量大却质量堪忧的重要原因。

三、中国现行高校科研经费成本核算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高校科研经费成本核算管理体系不健全。中国高校科研经费成本核算管理模式无法摒弃传统的财政经费拨款管理办法是高校科研经费成本核算管理体系不健全的根本原因。科学健全的科研经费成本核算管理体系是保质保量科研产出的制度保障。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是改善科研产出质量的突破口。中国现行高校科研项目成本核算体系中在科研成本科目中细分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再从料、工、费三个角度进行明细核算。另外还设立期间费用科目,包括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但中国高校在实际进行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中并不存在实质上的成本核算活动,其在本质上还属于预算管理活动。更多是根据预算需要进行成本核算,成本控制不到位,也难以真实地反映科研活动实际产生的科研成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7]30号)中关于管理费的规定是“指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对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为组织和支持项目研究而支出的费用”。就其科目设置来看,科研间接成本不像直接成本一样能精确、具体量化至特定的科研项目。如果同样从料、工、费三个角度进行分类明细核算明显不够合理。而且相关规定关于管理费用的界定也不够明显,管理费用不便于管控。实际操作中常常出现将难以列支的费用或是不符合列支标准的成本挤入管理费用的现象。间接费用的本质决定了它不适用于与直接成本相同的核算管理方式。如若硬性实行,其结果往往导致间接成本的不合理计入,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审计问题。总而言之,中国目前还不存在实质上的高校科研经费成本核算体系,成本核算管理状况亟需完善。科学健全的科研经费成本核算体系是高校科研经费有效使用的前提。科研经费有效使用是提高中国科研产出质量的充分条件。可见,现行高校科研经费成本核算管理模式对科研产出数大但是质量堪忧的现状起着关键的影响。

2.直接成本对间接成本制约性弱,间接成本补偿不到位。中国高校科研间接费用提取采取一次性计提方式。间接成本与直接成本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勾稽关系,直接成本对间接成本的制约性弱。直接成本根据实际发生额,凭借相关文件、发票进行核算。科研直接成本的管理相对明确、科学。如若能通过科研直接成本来管控核算间接成本,那么间接成本的核算监督将更科学。中国高校间接成本得不到合理补偿,不利于高校科研产出的创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7]30号)规定管理费支出中,重大项目每项不超过5000元;其他项目不得超过项目资助金额的3%,其中的年度项目中的重点项目每项不得超过3000元,年度项目中的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和西部项目、后期资助项目每项不得超过2000元。允许补偿的间接费用明显低于美国联邦政府给予高校的间接成本率,也与中国高校的实际科研间接费用不符。高校承担的科研任务日益沉重,但是科研间接成本的补偿主要依靠对高校一般活动财政拨款进行补偿。间接费用一次性计提,与直接成本不存在必然的勾稽关系。间接费用监控不到位。间接费用核算不规范归根揭底是预算控制设定的不规范,其根源又在于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不合理。高校为科研活动提供的设施和管理是影响科研产出的关键因素。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科研间接成本得不到足够补偿,一方面影响高校承担科研任务积极性,另一方面影响科研项目的有效开展。总而言之,科研间接成本的规范核算是高校提高科研产出质与量的关键所在。

3.科研人力资本补偿不足,影响科研人员创造积极性。科研人力资本补偿制度在设计上规定财政支付给教师的工资包含对教师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劳动补偿,而教师实际获得人力资本补偿却远达不到市场价值。高校教师从事科研活动的人力资本补偿根据受益原则应该来源于科研经费。当前制度下,科研活动与教学活动人力资本补偿统一来源于高校一般性财政拨款。教师承担的科研量与日俱增,相应的人力资本补偿增值却得不到体现。根据科斯-产权定理,不利于明晰教师从事科研活动以及教学活动的劳务责任。根据谁受益,谁支付的原理也不利于平衡大学的科研活动与教学活动。根据科学技术部《2014年我国高等学校R&D活动分析》可知,中国高校研究与发展人员全时当量为33.5万人,占全国研究与发展人员总数的9.0%。2004年以来,高校研究与发展人员占全国研究与发展人员的比例一直在下降,到2014年共下降了9.4个百分点。可见,中国高校研究与发展人员持续增加,但占比持续下降。这与中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科研人力资本补偿不足是息息相关的。

四、结语

中国现行高校科研经费成本核算管理模式无法摈弃传统管理模式是影响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中国高校目前对于科研经费实行的是预算管理控制活动,不存在实质性的科研成本核算管理模式。中国高校科研经费在科研经费成本核算管理体系,间接成本的核算管理以及科研人力资本的补偿制度等方面仍存在系列问题。高校科研经费成本核算管理模式的适用性将影响高校的科研产出。中国高校科研经费成本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导致科研经费使用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

作者:陈艳芳 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文献:

[1]迟慧.高校科研项目全成本计量方法与核算制度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

[2]邓敏,韩玉启.基于课题制对高等学校科研经费全成本核算的问题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2):56-59.

[3]冯宝军,李延喜.基于多属性分析的高校科研经费全成本核算研究.《会计研究》,2012,5:10-15.

[4]顾全.美国匹兹堡大学教师科研报酬体系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15(12):27-36.

[5]康小明.政府对大学科研间接成本补偿机制的国际比较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5(4):156-166.

[6]李晓轩,阿儒涵,肖小溪.英国科研项目全经济成本核算改革及其启示[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25(2):186-190.

第二篇:高校成本核算探讨

摘要:在社会经济与高等教育调整改革进一步深化的今天,高校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成本核算既是国家财政拨款公办高校制定收费标准的主要凭据,更是加强高校内部管理,提升成本核算与竞争能力的重要根据。因此,本文将主要分析高等会计制度视域下的高校成本核算,以此促进高校内部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的提高。

关键词:高校;会计制度;成本核算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实施,给高校成本核算提供了良好的核算基础。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的不断改进,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等,高校已发展为自主办学、面向社会的独立法人实体,以往单一的财政拨款教育投入,也逐渐演变成以财政拨款为主的多样化渠道筹集方式。由此可见,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效益的提高,是当前高校与政府共同面对的难题。

1高校成本核算现存问题分析

1.1成本核算意识淡薄

我国高等院校所需成本长期以国家政府财政部门投入为主,这种方式能够有效解决高校教育经费的来源问题,直接由政府相关部门承担其经费筹措责任。但正是在这种惯性思维指导下,大部分高校忽略对政府教育投入的合理使用,更不注重其支出项目是否具备经济效益。因此,在教育经费使用中,高校缺乏主动进行成本核算的意识,不利于提高教育专项资金利用效益。之所以产生该问题,一方面是高校领导主要为科研、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不具备成本核算等财务知识,尚未认识到高校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则是高校教职工普遍认为成本核算与自己无关,只需高校领导层处理即可。

1.2基础理论研究匮乏

现阶段,高校成本核算基础理论研究有待完善,其不足之处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在确定成本核算的具体对象时,由于学者之间的争议相对较大,致使成本核算对象陷入无法明确的尴尬局面。二是成本核算范围过于模糊。一般来说高等院校的成本核算范围是教育培养等相关费用与财政支出,而在现实中这些经费的支出项目被分作教师离退休、教育科研、后勤保障和学生奖助学金等费用。三是缺乏有效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当前高校在成本核算过程中,只单纯地整合堆集相关财务数据,尚未形成规范有效且统一的成本核算方法。因此,从这三个方面来看,高校成本核算在理论研究方面还较为匮乏,有必要进行完善。

1.3高校成本核算的其他问题

第一,核算基础始终采取收付实现制,该制度严重制约着高校成本核算,特别是确认收入支出方面。凡是发生过的现金支付,无论属于本期与否,均体现在记账凭证中,而对于未发生的收支则不做记账处理。但这种形式在高校成本核算过程中,将严重降低成本数据信息的真实可靠性。第二,过度重视支出核算,忽略成本核算。由于高校运行长期依靠国家政府,缺乏强烈的经济意识,普遍认为院校不会面临破产风险,受到这种思维模式的影响,高校在成本核算方面严重乏力,对核算务实较为生疏,以至于在实际核算过程中,仅仅核算支出项目却忽略成本核算。第三,对固定资产不做折旧财务处理。高校一般采取与行政事业单位相似的会计核算方式,因此在处理固定资产时,通常不做计提折旧摊销操作,无法体现教育服务过程中其产生的价值损耗,甚至使其与高校成本体系相脱离,进而对高校成本核算产生不良影响。

2高校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2.1有利于高校管理考核开展

当前高校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既往政府包办的模式逐渐演变为自我发展的独立法人实体。无论基础建设、人才引进还是招生就业等方面,均已实现与市场的衔接,但这种发展使高校必须面临办学风险。再加上社会各界对高校会计信息有更高的要求,导致传统报账式核算方法明显不适应,这些现象加强了社会对院校成本核算的需要,并推动了高等院校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因此,从管理高校的角度来说,成本核算是其最重要的考核指标,对高校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2有利于优化高校资源配置

现阶段,我国高校存在教育资源浪费和教育经费匮乏的问题。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当前大部分高校以提升教学质量为重心,但忽略高校内部管理,严重缺乏办学成本效益意识,比如:某些高校极易出现教学硬件设施重复购置、设施利用率低下、安排行政管理人员过多等现象。这就需要科学准确地制订高校成本预算方案,对所需财务成本进行充分合理精确的计算,以达到有效控制成本的目的。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校成本核算是其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条件。

2.3有利于促进高校教育发展

目前,高校产业的发展方向逐渐由公益化转为产业化,而高校主要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高校学生则通过参与相关活动沉淀知识、培养能力,进而回馈社会实现其内在价值。但这一内在价值增值过程相对较长,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因此,高校必须妥善处理“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尽量以最低投入培养优质生产人才,保证良好的财务控制状态。由此可见,成本核算对高校教育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3优化高校成本核算的策略

3.1高度重视高校成本核算

对于企业来说最终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高度重视成本控制。而高校虽非盈利机构,但成本控制仍然非常重要。因此,要不断完善高校成本核算体系,高校各级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成本观念。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成本核算研究机制和标准。尽管我国学术界在高校成本核算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国家仍需要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其深入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应充分重视高校成本核算研究机制的建设。

3.2优化高校成本核算方法

从当前高校成本核算方法来说,具体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双轨制核算,由于高校主要采取收付实现制进行成本核算,这种方式极易产生不良后果,因此学术界提出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通过与收付实现制核算充分结合来进行转换。双轨制核算增设项目包括预提费用、教育成本和公共费用等,其能够使总账科目联系明细账科目,从而促进高校成本核算有效结合高校支出核算。另一种为单轨制核算,当前高校日常会计核算务实主要遵循核算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以此来进行高校成本核算。3.3强化高校成本核算主要流程通常高校成本核算流程主要涉及五个方面:第一,收集整理高校非财务与财务的资料,这些资源的来源为高校财务部门,其主要包括汇总数据和明细数据,具体科目分为设备资本性、人员经费和补助的支出数;第二,明确成本核算对象、范围与周期;第三,高校成本会计科目的合理设置,通过设置会计科目确保高校成本核算的完整性、系统性,但必须基于权责发生制来转换事业支出数据;第四,落实归档、记录、核算及分配工作;第五,加强高校成本报表编制,所谓成本报表就是对审核周期内成本水平和教育经费支出情况的真实反映,即高校成本核算的实质性体现。

4高校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策略

4.1明确高校成本核算的前提

高校会计与企业会计不同,在展开高校成本核算之前,必须对会计主体和分期重新确认。而高校成本核算的会计主体为整个院校,学生培养周期制则为会计分期。然后再根据其特定运作规律,明确肯定会计时间为当年7月1日到次年6月30日。与此同时,高校方面必须严格遵循成本核算基本原则,如:实际成本计算、权责发生制、相关性、分期核算等原则。

4.2确定成本核算的内容框架

第一,人员经费,即教学、教研和各职能管理人员的工资。教学、科研人员的工资主要包括课时费、基本工资、实习指导和实验等经费;各职能管理人员的工资主要是指行政管理、后勤保障、教训教育管理等人员的工资。第二,运行经费,即指引、协调全体教职工与学生,以及维系高校健康持续运行的必要经费保障。合理利用经费既能充分利用有限资源,也能合理促进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通常运行经费就是指行政管理、教学业务、后勤保障等密切关系师生教学与生活的经费。第三,基本建设经费,其作为高校固定成本,主要指学校实物资产,包括体育器材、实验仪器、教学辅助设备、附属校区、教学楼、学校占地、学生宿舍及食堂等,这些均为高等教育货币性资金的具体物质体现。此外,要保证教学活动等职能正常有序运行,高校方面有必要加强相关维修维护工作,这也属于基本建设经费范畴。第四,可持续发展经费,高校最主要的职能是为国家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高校还是我国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近年来,随着校企合作模式进一步深化,以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科研工作与国家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院校教育教学活动之间呈相辅相成的关系,而可持续发展经费就是推进高校科研项目开展的条件,也有助于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培训教师教研队伍等。

4.3设置成本核算会计科目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包括教学支出、科研支出、后勤支出、财务费用及其他费用等,其作为高校费用支出的全面详细反映,不但是对各高校多样化支出结构的充分考虑,为成本构成分析提供了极大便利,更是政府拨款和各高校成本核算管理等方面的重要依据。虽然,从表面来看这种科目设置,可让高校根据教学活动各职能按照责任中心对成本费用进行归集,有助于全面反映高校成本行为。但就成本核算方面来说,还应遵循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原则、谨慎性原则,设置以核算支付期与归属期相反的支出项目,并设置资产减值准备账户,比如:增设会计科目预提费用、待摊费用和坏账准备,从而解决高校学生欠费等问题,实现对成本费用的全面核算估计,同时还应设置奖助费用等其他费用科目。高校除对上述成本进行核算外,还对人才培养的成本进行核算。奖助费用通常指对学生保障性的支出和奖助学金。近年来,该项支出数额随着我国对高校学生资助政策的不断完善逐渐呈现出上涨趋势。

5结语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能够满足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所提出的要求,有助于促进高校成本核算的正常有序进行以及政府部门对拨款收费标准的科学合理制定,并在提高高校办学效益和加强内部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高校方面应加强成本核算观念,从思想层面上提高重视程度,深入研究探析高校成本核算方法,以实现高校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高等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盛璧 单位:红河学院

参考文献:

[1]于洪丽.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下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企业导报,2015(18).

[2]杨昕烨.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下的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以S大学为例[D].宜昌:三峡大学,2015.

[3]林建飞.新高等学校财务会计制度下生均教育成本核算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3).

[4]徐光英.执行新高校会计制度下培养学生成本的会计核算[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9).

[5]燕廷淼.试论高校新会计制度与成本核算[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6]岳红梅.新高校会计制度下高等学校绩效成本核算的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4(3).

[7]于莉萍.新高校会计制度下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探析[J].大连大学学报,2013(2).

第三篇:高校后勤成本核算研究

摘要:本文对高校后勤成本核算的原则进行阐释,提出高校后勤成本核算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高校;后勤;成本核算

现如今的教育大环境,使高校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成本核算合理支出,通过成本控制评价效益,通过成本分析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能够使高校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配置资源,用有限的经费最大化的提高办学效益,面对竞争压力保持活力,实现高校教育事业的良性运转。

一、高校后勤成本核算原则

保证高校后勤成本核算的质量,必须符合成本核算的一般原则:合法性原则、可靠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分期核算原则、实际成本计价原则、一致性原则、重要性原则。除此之外,因高校会计核算的特殊性,高校后勤成本核算还应该遵守以下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性原则和固定资产折旧原则。

(一)权责发生制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发生支出及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支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支出,凡是不属于当期的后勤成本支出,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支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支出。在实务中,高校后勤的交易或者事项的发生时间与相关货币支付时间有时并不完全一致。为了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高校特定会计期间的后勤成本成本信息,高校后勤在成本核算时,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二)配比性原则

配比性原则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方面指收入和成本在期间上的配比;另一方面指成本在各个收益对象之间的配比。成本核算原则中的配比性原则主要指受益对象的配比,是指学生接受教育服务过程的教育成本配比,即教育成本谁收益谁负担。为了得到比较真实、公允的高校后勤成本信息,在进行教育成本核算时,应遵循配比性原则。

(三)固定资产折旧原则

长期以来,大家都觉得高等学校是国家出资开办的,有固定的财政拨款和稳定的学费收入,不存在提高资金利用率和进行成本核算的压力,也不会有什么风险问题,再加上《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也没对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折旧提出要求,所以高校后勤的固定资产在购建时、在交付使用时即确认为教育事业支出,同时增加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始终以历史成本挂在账面上,不存在折旧的问题。这样做,无形中增大了高等学校的资产数量,对有偿使用资产的补偿缺乏依据。而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是高等学校加强后勤资产内部管理的需要,计提折旧后,有利于提高后勤资产利用效率,真实反映高等学校后勤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和净值。

二、高校后勤成本核算的建议

(一)提升高校成本核算动力,完善教育成本管理体制

改变高校后勤部门自我定位,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实务上建立起以科学管理、效益管理和成本管理为主的综合财务管理新体制来。要强化学校后勤财务、资产、物资等保障系统的成本意识,制定配备标准,并及时、系统、准确地为成本核算搜集、整理和提供相关信息,保证高校后勤成本核算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加强对高校后勤成本核算的监督和控制,定期向政府、学校以及社会公布高校后勤成本核算情况并及时收集社会各界的反馈意见,为成本核算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通过高校后勤成本核算管理体制的改革来实现教育成本核算的常规化、科学化。

(二)明确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的期间

不同于高校的学年度,我国现行企业成本核算期为每年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若高校按学年进行成本核算,与企业成本核算就会有很大的区别。而且国家预算年度采用公历制,以学年为成本核算期会导致跨年度数据的分摊调整,巨大误差在所难免,这样就会影响成本核算结果的准确性,不利于政府划拨教育经费和考评办学效益。因此,基于对财政拨款和与新制度规定的会计年度相一致的考虑,本文认为高等学校后勤成本计算期应以公历年度为宜。

(三)建立健全适合高校后勤成本核算制度的会计准则

随着我国财务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高校后勤成本核算制度的建立将是大势所趋。制度的建立主要是规范行为,促进高校后勤经济活动纳入教育成本核算轨道,加强高校后勤成本意识和提高高校办学效益。具体来说,现代教育会计准则的建立要有利于改革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提高高校后勤财务透明度,增强对社会、学生或家长服务消费的责任度,树立高校在社会和学生心目中的信誉度,充分调动社会和个人对教育投资的积极性,拓宽高校经费筹措渠道。

(四)建立一个与高校后勤成本核算制度相配套的管理体系

有了先进的制度和准则必须配备高效能的管理机制,与高校后勤成本核算制度相匹配的管理体系,应包括高校后勤成本核算中心和高校后勤成本监督管理中心。高校后勤成本核算中心的职责主要做好高校后勤成本的预测、计划编制、核算等工作,并要求把货币资金为中心的传统核算模式,转移到资产为中心的核算模式上来,实现立体管理。从纵向上讲,就是要建立校、院、系三级模式体系,进而以院为基本核算单位,全面进行设备折旧、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和成本费用的核算和管理。从横向上讲,就是要强化学校财务、财产、物资的管理职能,增强成本意识,制定配备标准,并及时、准确、系统地为会计核算搜集、整理和提供会计资料,保证高校后勤成本核算的正常进行。监督管理中心的职责主要加强高校后勤成本核算的监督和控制,定期向政府、学校和社会公布高校后勤成本核算情况,及时收集各界的反馈意见。为政府、社会和个人对高校教育投资决策、高校加强财务管理等提供准确信息。对各项浪费和损失要追究责任,对不符合高校后勤成本的定额和计划进行及时调整、修订。高校的财务会计制度随时代要求处于不断变革之中,目的就是让高校后勤成本核算能在一个统一规范的制度框架与准则指导下进行。制度的修订促进了成本核算的实践工作,反过来在研究后勤成本核算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我们也可以探寻要实现后勤成本核算工作更加有序进行,制度还需要哪些方面进一步的完善。这是本文的重要研究目的之一。

作者:侯妍 王建威 单位:北方工业大学后勤集团财务部

参考文献:

[1]万寿义,曲京山.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问题研究-基于管理的视角[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3).

[2]张德琼,廖忠友,陈平.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刍议[J].事业财会,2001(5):18-19.

[3]赵红英.高等教育成本的界定和控制[J].财会月刊,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