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论文9篇

时间:2022-12-24 10:45:56

机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论文9篇

地质勘查单位财务管理思路

地质勘查单位已经历了多次的改革。作为之前中央部委管理的单位,地勘单位之前的资金由中央财政划拨,2009年后地勘单位归属于省政府的主管部门管理,省级财政拨付相关的资金。作为一个相对传统行业的代表,地勘单位主要工作内容是完成国家的地质勘查项目,延伸发展与地质项目有关的活动,其财务管理活动相对简单,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财务管理模式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要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改革,让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为此,地质勘查单位需要结合自身的问题,深刻认识到转变财务管理思路的意义,并执行好相关的政策,为自身的发展提供新的支持。

一、地勘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内部控制意识不强由于地质勘查单位的性质和历史特殊性,单位整体的企业化运作意识比较薄弱,一般的地质勘查单位负责人对财务相关的工作重视不够,很多负责人的财务管理理念落后,造成内部对资产的管理不规范,对资金的掌控能力也不强,对资金的管理能力不到位。一些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造成财务管理工作混乱。很多的地质勘查单位内部控制意识不强,很多人也没有意识要做好对财务管理人员及其工作的认同及支持,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缺乏科学的控制,内部控制虽然有相关的制度和程序,但是内部执行往往追求弹性,很多领导及员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不够,造成内部控制成为空壳。(二)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岗位设置不合理,缺乏监督管控很多的地质勘查单位本身的制度建设中偏重于会计核算和资金审批等内容,这种制度建设较为简单、低级,也难以适应新的财务管理思路和模式,在很多其他的制度建设上,例如,投融资等,没有相关的较为健全的制度。另外,很多地质勘查单位的制度虽然建立,但是执行效果不好,建立的时候也没有结合公司特点进行个性化制定,导致制度存在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地质勘查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偏少,出现了一人兼任多个岗位和职务的情形,这样会导致岗位设置或者配置不合理。在具体的执行中,地质勘查单位的财务审计和监督也不到位,由于人员水平有限,存在一人兼任数职的情形,因此,很多的工作无法形成内部的监督机制。(三)财务管理薄弱,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业绩考核尚待提升总体而言,地质勘查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与其他一般的市场主体差异较大,大多数的地勘单位总体的财务管理水平比较薄弱。信息化、网络化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在地勘单位的实际运用还是远远不够,管理的手段较为落后,很多的地质勘查单位财务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较少,对业务的熟悉程度不够,造成很多财务管理流程和制度与实际脱离,致使财务管理自然存在很多问题。另外,由于地质勘查项目存在点多、偏远等特点,高投入、高风险、周期长的现象明显,其现场的成本受到技术条件、施工条件、施工地点等的影响较多,难以真正得到控制,地质勘查单位的资金理财及材料采购等水平有限,一些地质勘查单位的探矿权质量差,资金的使用效率不高。目前对地质勘查单位的业绩考核也不够完善,资金的使用效率等也无法得到真正的衡量,难以引导地质勘查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和思路的转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四)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低,竞争意识不强,财务核算不规范由于地质勘查单位的整体薪酬不高,行业的发展前途也受限,难以吸引一些优秀的人员进入单位内部,而且历史的因素也造成了地质勘查单位的部分财务管理人员水平尚需提升,大部分人员的观念没有转变,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财务管理人员无法应对问题,年龄大的从业人员没有进取心,年轻人又比较浮躁,容易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不利于科学的管理。在具体的财务管理中,一些单位的预算外收入入账存在问题、固定资产不入账、往来账混乱等,一些单位只设立总账或者虽然设立了明细账,明细账与经济业务相关性不强等,这些问题都显示出目前很多地质勘查单位的财务管理核算还是不规范。目前的地质勘查单位的财务管理模式和思路都脱胎于行政计划下的经济模式,离企业化的运作模式差异较大,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地质勘查单位的财务管理思路要朝着更加企业化、精细化和高效率的方向发展。

二、地质勘查单位财务管理思路转变的意义

(一)地勘单位财务管理更加企业化有利于理顺运营机制目前大多数地质勘查单位都是事业单位,内部不属于真正的企业化经营管理,地勘单位本身的事业单位管理与企业化的经营之间存在较大的问题和矛盾,人才也难以引进,内部的管理也存在很多的问题,严重影响地勘单位的发展。在这种形势下,及时做好地勘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模式转变,对于地勘单位理顺其内部的运营机制是非常有帮助的。(二)地勘单位财务管理更加精细化有利于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地勘单位本身资金的来源比较单一,财政资金划拨、资金管理粗放都导致了地勘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较低,长期下去地勘单位本身的财务管理水平无法得到提升,无法具备独立面向市场的能力。同时,随着国家财政支出制度的改革,地勘单位需要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向着更加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保证预算、采购、资产管理等方面都可以达到新的水平,这样才能够适应财政支出制度的变化。(三)地勘单位财务管理的转变有利于拓宽产业链,增强发展后劲地勘单位的发展后劲不足,多数的地勘单位业务类型单一,构成不合理,延伸产业布局不足等,随着人才的逐步流失,地勘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人才及专业技术人才将更加紧缺。如何解决这一困境已经成为现在地勘单位的难题。地勘单位要提升自身的投资能力,布局新业务,提升自身的理财能力和筹资能力,保证未来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同时吸引更多的人才,保证未来发展的后劲。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全面转变财务管理思路,让财务管理更加企业化、精细化、高效率。

三、地质勘查单位转变财务管理模式和思路的策略

(一)强化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意识及决策的科学性地勘单位要实现这种变化,必须要提升对财务管理的认识,加强内部的控制。新财务管理思路下的财务管理必须要包括会计核算、投融资、资金管理和运营、业绩评价、财务控制等。在管理的时候,管理层要充分重视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明确财务管理的目标,向更加企业化的方向发展,提升地勘单位应对市场的能力,同时满足服务国家的需要。在决策的时候要保证决策更加科学、民主,对相关的投资、项目运营等都需要有明确数据支持的可行性研究,避免拍脑袋工程,加强对决策的审批和监督程序。(二)完善财务管理组织模式,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优化内部流程地勘单位要结合自身的单位性质及特点,合理设置好财务管理的组织模式,对于有二级单位的地勘单位,要保证相关层次的组织可以实现财务战略制定、财务管控、财务战略执行等方面的工作。另外,在岗位的设置上也要尽量实现不兼容岗位由不同人担任,实现内部的财务制约,优化财务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在加强风险点控制的前提下尽量缩减工作环节,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在财务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上,地勘单位要加强内部的财务控制制度,加强对资金使用、资产采购等方面的控制,制定相关的资产购置、管理和使用的制度,完善地勘单位投融资的制度,进一步明确后续的追究制度。在制度和流程的建设和完善上,地勘单位要结合政策的变化,对一些现存的不足进行改进,同时不断优化已经成型的制度和流程,保证最新的政策和理念可以在地勘单位内部的制度和流程中得到体现。(三)以资金为管理中心,完善财务预算程序和财务分析体系地勘单位目前的财务管理应当向提升经济效益和管理方式的方向努力,逐步转变到企业化财务管理模式。而提升经济效益的一切结合点在资金,地勘单位需要以资金为管理中心,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做好资金的管理控制和大额投资的使用,同时降低筹资的成本,提升理财的能力,充分利用好资金的时间价值,做好稳定投资。在内部使用上,地勘单位要制定并执行好内部的预算体系,资金的使用和资产的购置等都需要有预算作支持,在预算的编制上地勘单位要保证预算编制更加具有合理性,预算更加清晰明细,加强预算的公示化和阳光化,在预算的执行上,地勘单位要能够严格控制预算的弹性,避免随意更改预算。对于预算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地勘单位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分析,动态提升预算的水平,通过有效的预算做好资金的运营。(四)加强队伍建设,提升队伍素质,加强业绩考核地勘单位的财务管理思路转变离不开思想的变化,特别是单位内的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和思想的变化。地勘单位由于历史的原因,财务管理队伍素质和能力较弱,单位要从全局把握,提升财务管理队伍的素质。单位要通过有一定竞争力的薪酬吸引并留住一些专业的财务管理能力较强的人员,通过不断的培训和学习,转变现有人员的思想,让其向企业化的管理思路转变。同时,地勘单位内部要加强地勘技术队伍和部门与财务管理人员和部门的沟通,让财务管理人员能够更加熟悉业务,提升其财务与业务结合的程度。在地勘单位内部也需要完善其业绩考核的指标体系等,让一些优秀的人员可以得到更多的机会锻炼,让更有能力的人员可以走上领导岗位,让全员进入竞争的状态,提升财务管理队伍的能力。(五)加强财务审计,完善财务系统,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监控地勘单位要逐步投入资金以改变其财务管理系统,加强财务系统和网络化的建设,对各个基础数据也进行理顺,避免基础数据出现差错,例如,资产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要保证相符。地勘单位也需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提升其操作财务系统的能力,通过良好的授权保证相关的财务系统得到更多的运用。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中,地勘单位也需要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监控,提升信息化在单位内财务系统的运用程度,保证财务管理更加及时、全面。地勘单位要设立内部审计部门的时候要选拔一些专业过硬、道德符合标准的人员,提升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外部机构和组织也需要加强外部的审计,通过内外部的审计监督,同时结合媒体和市场的监督,提升地勘单位的整体财务监督水平。

作者:白洪潮 单位:河北省地矿局

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论文

一、当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

1.观念认识上的不足

目前在建立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着重核算轻管理的现象,有些领导对财务管理信息化意识不强、认识不够,认为财务管理信息化就是会计电算化,对信息化重视不够,很多管理人员安于现状,缺乏创新,缺乏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忽视了财务信息在财务管理决策中的作用,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真正现实意义。

2.高校预算编制不够科学,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

预算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部分,但在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中,大多还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一是预算编制的不科学、不完整,使预算无法真实地反映高校资金收支的全貌,对每个部门的预算经费很难做出准确和具体的分析评价,不利于预算管理和有效监督,更不能对资金的使用效益做出正确及完整的评价;二是预算管理重发配,轻管理,较少关注预算执行情况,导致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不高。三是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没有建立有效的、操作性强的绩效考评制度,缺乏对预算执行的绩效考核。

3.财务管理信息化内部控制体制不健全,监管不力

随着高校的发展,财务管理信息化日益增加,对信息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避免或降低风险,防止信息泄露,提高管理效率,对高校信息化内部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4.财务管理信息网络安全存在威胁

财务管理信息化后,面临开放的网络世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规划不合理,数据存在被截取、篡改、泄露机密和计算机病毒攻击等安全威胁,可能导致系统运行维护和安全措施不到位,可能导致信息泄露或毁损,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5.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缺乏胜任能力

现代财务管理信息化要求财务人员具有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方法,能够既熟悉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又掌握现代财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财务人员只局限于传统的报销、转账、审核、录入会计电算化系统,真正能熟练使用和操作计算机及财务管理系统者相对较少,缺乏同时具备财务管理与信息技术的人才,从而无法满足财务管理信息化需求。

二、实施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应对对策

1.提高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要性认识

财务管理信息化体现的是现代管理思想,是提高高校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必须从学校领导层就要高度重视,要求高校管理者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更新管理理念,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工作方式和信息应用等方面进行创新,大力宣传信息化建设,重视和支持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提高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发展方向,制定有效可行适合自己学校的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制度,学校内部不同部门之间能实行便捷的沟通和合作,协调解决各种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使得每个人都能参与到这个建设中,这样才能保证工作正常顺利开展。

2.建立完善的高校预算管理制度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核心部分,是高校经济活动有效运行的依据和保证,高效财务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在财务管理模块的实施过程中应体现高校的全面预算管理、项目化管理、构建科学的预算管理体系,创新预算管理新机制,会计信息化使预算配置更加合理、针对性更强、控制更严密,将预算的申请、分配、执行及控制、监督、分析等全部过程置于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控制之下,明确高校领导、各职能部门及管理人员应承担的职责,将预算管理纳入绩效考评的内容,避免造成资金运用效率不高。

3.建产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加强高校内部财务管理与资金监控,规范岗位责任制、数据管理权限制以及内部审计制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对高校经济活动进行风险防范和全面掌控形成权责明晰、制衡有力、运行高效、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实现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4.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数据安全控制

高校应当重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加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的管理,共同维护财务网络的安全,制定信息系统工作程序、信息管理制度以及各模块子系统的具体操作规范,及时跟踪、发现和解决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按照规定的程序、制度和操作规范持续稳定运行。技术上,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解决,一是建立网络安全权限访问策略。加强对重要业务系统的访问权限管理,明确人员配备、职责分工,实行专人专管系统账号,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定期审阅系统账号,避免授权不当或未授权人员使用账号,禁止不相容职务用户账号的交叉操作。二是要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安全制度建设并严格落实,建立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和泄密责任追究制度,对财务人员进行网络安全技术进行培训和安全意识进行教育,综合利用病毒防护体系、采用定期信息数据备份和加密措施,确保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保密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三是遵照国家有关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根据自身的信息技术条件和管理水平,充分认识网络环境下所面临的问题,制定财务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建立系统数据定期备份制度,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

5.对于财务人员进行再培训,培养复合型人才

高校应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对现有财务人员的信息化知识培训。不仅抓好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而且还要有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的培养,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培养出既懂会计知识,又精通软件开发与应用的财务复合型人才;同时高校要向财务人员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积极开展对外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和操作能力,积极学习新技术,学习其他高校先进经验和具体做法,跟上知识经济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作者:石松华 单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有些职工甚至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就直接上岗,在进行财务管理的时候缺乏内部控制意识,从而使一些领导者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制度建立与单位规章体系混淆,在单位中各种工作内容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之间的联系没有清晰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财务管理人员在内部控制上缺少意识,在进行制定财务制度与报账程序的时候没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在财务监督体系上也不完善,从而出现各种财务管理安全隐患。

2.预算管理执行力不足

当今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始终都遵照国家的相关要求进行,可是仍然有很多细节上的问题。仍然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程序还没能完善建立,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太过仓促,在进行预算管理目标制定的时候依据不充分,没有充分认证控制指标。在预算编制的时候工作人员的主观理解及臆断情况较为严重,对预算编制确保统一性较为困难,使项目的实际支出与做出的预算方案严重脱节情况时常出现,并且缺少约束预算的执行制度,预算混乱,项目支出与基本支出没有清晰界定,在对项目资金的使用绩效上面缺少有效地考核与监督,经常出现对预算方案进行更改的情况,最终的决算和预算数有很大差距,科学性的财务管理缺失。

3.审批程序不规范

现如今,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控制与内部财务控制的方法体系还很不完善,首先是在财务的审批制度上存在问题,然后是滞后的会计流程端口。如果是财务事项太过简单的流程控制,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事后的财务审批上,在事前不采取措施,也没有对经济支出进行合理的事前预算,最终将对财会工作人员在进行审核的时候造成影响。

4.岗位职责混乱、账目不清

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紧缺,身兼数岗的情况经常出现,一个人同时管理着多个财务专用章。这严重地违背了财务内部控制的规定,并且很容易造成工作错误情况,同时也为职务经济犯罪创造了条件,在往来的科目中大做文章。事业单位实行了经营责任制之后,有些人为了使自己的经济利益得到满足,在往来的科目中以各种名目将收益与亏损记入其中,并且不做处理;在往来科目中也将一些外借外投资金记入其中,当对方企业破产或倒闭之后这些资金将不能被收回,可是在往来科目中仍然存在。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措施

1.增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意识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过程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对财务管理的健康与单位的运行稳定有重要意义。第一,在财务的内部控制上加大宣传的力度,尤其是要对领导者加强宣传,让他们对内部控制的顺利开展大力支持,使领导人员能够对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有个清晰的认识,在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工作中积极的参与进来,创造一个良好的财务管理氛围;第二,在对财务人员年度工作绩效考核中纳入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工作,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采用员工激励措施,使财务工作人员加强内部控制。

2.提高预算的管控能力

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进行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有效控制各事项成本支出,核算并记录单位开展活动及工作事项所用资金成本,可以很大程度提高预算编制的有效性,各事项成本遵守预算编制。控制活动经费不但能够使资金提高利用率,还能够使浪费现象减少。所以,相关领导应当对预算控制提高重视,在工作中结合往年资金的使用、单位的实际发展需求以及发展趋势等情况,使预算编制的实际性及管控能力得到提高,合理科学的规划未来单位的整体发展,促进单位明确目标稳定发展。

3.建立相互约束的财务管理机制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混乱、审批不严、理念落后等情况,一定要加强财务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增强制度的约束力,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拥有相互制约力的单位财务管理体系。完善的制度不仅可以控制内部业务活动,还能够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能力和管控能力,减少漏洞的出现,并且有效避免内部不良工作行为出现。

4.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考评机制,加强监督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促进监督及管理水平的提高。考评制度能够使单位内相关领导者与员工竞争意识增强,从而使财务管理中出现的纠纷及问题能够得到科学合理的处理,在干预单位发展问题的时候做到公正、公平,杜绝权利滥用等现象在财务管理中出现,最终实现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得到提高。

三、结语

在新的经济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已经得到显著改善,可是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的过程中,要想使自身综合竞争力得到提高,就一定要加强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使预算管控能力与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得到增强,使财务的内部控制目的得以实现,从而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

作者:卢娟 单位:安徽蒙城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财会股

电力工程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电力工程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整的工程资料

电力资源是新世纪以来的一种能源,对于输变电资产设备的相关信息与数据的记录都还不够完善,这为电力工程的资产财务的有效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较容易产生资产财务管理的混乱。并且目前我国电力企业的资产财务管理系统的开发仍然采取的是分散式的管理模式,各个企业间没有紧密的沟通与联系,财务资产管理缺乏必要的信息资源共享,无法留下科学性的信息与记录数据,为领导层的决策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容易导致错误性决策的产生。

(2)缺乏健全的分段式资产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大部分电力企业对于财务资产的管理仍然采用的分段式的管理模式,整体电力工程的不同项目分配至不同的部门负责管理,例如:电力工程的设计、电力工程招标、工程材料的购买等。由于各个部门对于财务资产的管理缺乏必要的沟通与联系,并且部门间的工作交接缺乏严谨性,导致关于相关财务资产信息的记录产生纰漏。我国分段式财务资产管理模式的弊端也是导致电力工程财务资产管理混乱的一大因素。

2.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电力工程一般存在施工期比较长、子项目较多等特点,为了工程的快速进程,电力工程的负责单位与施工人员都较多,因此严谨规范的合同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在现阶段,我国电力工程的市场体制还缺乏规范的合同管理,主要变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合同文本不正规即使我国已经制定并出台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文本中的权利与义务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和实施,在目前电力市场上的合同文本过多地强调发包方的义务,而缺乏强调业主义务,普遍存在业主与发包方权利和义务不平等的现象。(2)缺乏规范的合同条款由于电力市场上的合同文本的语言及表达缺乏必要的严谨性与规范性,容易导致签订合同双方在牵涉到合同内容是频繁产生分歧与纠纷,例如关于施工意外的保险与赔偿等方面的规定。

3.财务核算中的问题

电力企业的财务资产核算由于数据较多、核算标准不一致以及会计人员计算失误容易导致电力工程财务资产的混乱。因为电力工程拥有比较短的发展历史,因此在电力工程的财务资产核算部分并没有明确的法治法规以及核算标准。并且电力工程财务资产管理的分段式的管理模式,各项目的负责部门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联系也是导致目前我国电力工程财务资产管理混乱的重要因素。在很多时候,电力工程某些项目的施工进度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但是该工程的管理部门并未对该项目进行及时的财务核算,导致企业在年末整体核算时财务支出偏高。

二、解决电力工程财务管理中问题的有效措施

1.加强物资管理

电力工程材料与设备物资的管理的规范对于电力工程财务资产管理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电力企业应该加强对于物资的管理环节,完善物资管理制度,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体制。电力企业应该加强物资管理,减少不必要的丢失和损坏,对设备物资进行定期的盘存和记录,有条理的分类和储存可以提高电力工程的工作效率。缜密的物资登记和账目记录能够加强物资设备的管理,加强物资管理对于减少电力工程财务资产的混乱尤为重要。

2.对电力工程价款的结算进行有效管理

当电力工程的一些子项目已经结束,但是财务部门并未对该工程的价款进行及时的结算经常导致不必要的财务资产的支出。为了有效地控制电力工程的成本,财务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应该按照严格的结算标准对已经结束的工程项目进行及时的结算。只有及时地掌握工程施工进度以及投资情况,才可以准确地进行电力工程财务资产的核算,减少不必要的支出,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工程造价成本。

3.加强对财务核算管理的优化

电力工程一般施工期较长,回款较慢,因此严格的工程价款结算和回款登记对于电力工程财资产的管理十分必要。电力企业应该优化财务核算管理体制,坚持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管理,而电力工程的相关工作人员则必须严格执行财务内部的管理体制,认真监督财务支出和回款的进度,坚守工作岗位,交接班认真衔接与落实,只有这样,我国电力企业才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4.加强财务队伍的建设

由于电力工程施工时间较长,子工程的项目偏多,因此,电力工程的财务资产管理难道也偏大,电力企业应该重视财务资产的管理,提高企业财务管理队伍人员的数量与质量,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提升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以及自身素质。公司应该对财务队伍拥有一套严谨的管理方案,由于电力工程的财务资产管理是长期的工作,所以应该加强对财务队伍的管理,避免较大的队伍人员变动与流失。

三、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近几年电力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其财务管理已经跟不上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进而使其面临着很多问题,因此,电力企业相关管理者一定对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视起来,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而确保电力工程的顺利进行。

作者:武淑范 单位: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四平供电公司

公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与对策

一、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中出现的问题

1.财务管理意识不足

公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因此出现很多问题,对于现今没有进行有效的控制,缺乏统一的现金调配,对于内部资本管理方面,控制体系有很多漏洞,出现很多二级经济实体多头开户的现象,严重影响事业单位内部资金的循环,有时会造成资金短缺,从而不得不进行借贷增加成本。由于各种因素累计下很多现金发票,这些票据没有进行及时整理,长期累积下来严重影响着单位现金的流动。财务管理意识差,让现金周转问题影响着内部的稳定,为风险控制工作增加了负担。

2.预算分析缺乏全面的认识

预算管理缺失是目前我国公路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的很普遍的问题,全面的预算管理包括的方面有很多,既有工程施工的各项资金预算,又有工作人员的工资预算,相关业务支出预算以及应对紧急情况的资金预算,这些预算在制定过程中缺乏与实际情况的结合,往往只是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粗略的预算,这既不满足预算的要求,也起不到预算对工程的应有的作用,在工程进行过程中很容易遇到资金风险,从而影响工程正常进行。预算分析失去了全面性,就会令预算变得不准确,起不到预算的意义。

3.缺乏先进的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对于财务管理的帮助很大,但是目前公路事业单位的信息建设水平较低,辅助进行财务管理的设备较落后,这造成的财务工作的效率低,影响财务管理职能发挥。造成这一现象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领导不够重视,相关的领导者没有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在财务管理设施建设上的投入力度较小,在建设过程中没有响应的理论指导,没有明确的方向,各种设备的建设不齐全,从而导致整个系统的建设不稳定。另一方面是事业单位缺乏财务管理方面的人才,财务管理工作者运用先进设备的能力差,不能及时接受新技术,这就使得设备不能及时更新,同时在培训方面缺乏统一的技术指导,缺乏对员工的统一的技能培训,让员工掌握新的更加便捷的工具,这些都阻碍财务管理工作发展。

二、提升财务管理风险与防范能力的对策

1.重视财务管理工作

加强重视力度是提升财务风险控制水平的重要措施,从财务计划的编制到财务工作的落实,再到财务工作的监督,全方位加强重视力度,从而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工作的职能,让项目资金得到有效利用。在制度上给予一定支持,对于积极配合财务管理工作的部门予以适当的经济奖励,而对于忽视财务管理工作,从而造成财务处理问题,为单位增加财务风险的部门予以一定的处罚。同时财务部门在工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规定,对于预算活动要以上级领导要求或者计划安排为指导,不能私自进行预算活动,同时建立审批制度,对于财政支出要进行严格的审批,严禁各种资金随意流出现象的发生。各种手段的实施都显示出了对财务管理的重视,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财务管理正常发挥其职能。

2.要提升预算管理全面性

提升预算管理的全面性是提升公路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这也能够促进预算工作的合理展开,提升预算的准确性,在资金资源使用效率上有很大的优化作用,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做出要求,首先考虑其全面性,在资金预算的过程中不能仅仅考虑目前的市场状况,因为市场是变化的,要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对今后的市场做出合理的预期,只有这样才能将控制资金预算的风险性。同时还要提升预算的监督力度,充分发挥出市场的监督作用,在预算中要在公开的前提下进行,确保相关人员能够及时得到信息,从而进行反馈,保证预算的合理性,起到利益最大化的效果。最后还要完善内部机制,随着工程的进行,对资金使用情况和预算情况及时做比较,对于有较大出入的地方及时分析原因,如果对后期预算产生较大影响,要及时进行讨论,必要的要做出预算上的变更,从而保证预算的准确性。

3.注重审计管理

财务审计工作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针对审计问题,有很大的重复性,主要原因在于不注重审计问题的整改,对于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及时给予相应的解决措施,只是草草了事,例如经常出现的合同条款不规范问题、财务账单不符问题等,这些问题在每次的财务审计中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审计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注重审计管理工作,对于审计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做到有错必改,这是化解财务风险的有效举措。

4.不断提高内控建设

财务管理风险控制与完善内控制度相结合是提升财务管理风险控制水平的手段,内控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因此提高内控建设在各个阶段都很重要,完善的内控制度能够保证财务管理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使得资金预算得到保障,在经济建设的不同时期,公路事业单位要结合政策和市场情况对内控制度进行合理的调整,内控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相结合,能够有效的完善各个制度,相互补充和制约,从而达到很好的效果。同时内控制度能够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一定的预防和监测,有一定的风险预见性,因此要与单位实际相结合,不断提高内控建设。

三、总结

公路事业单位是对于公路建设和公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公路事业单位要加强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对财务管理风险预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加强全面风险预估,在预估过程中考虑到市场的动态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能力,加强内控建设,突出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提升财务管理部门对事业单位的影响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公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控制水平,做出有效的防范对策。

作者:张淑萍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公路管理局

地勘单位地质实验室的财务管理

一、地质实验室现状

本单位的地质实验室虽然成立比较早,但前期都是为单位内部提供服务,由于领导不重视人才培养,管理理念陈旧,缺乏长效激励机制,导致了地质实验室人才流失。近年来单位对地质实验室加大投入力度,为其购置了等离子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一批先进仪器设备,设备的更新推动了地质实验室测试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责任人市场观念淡薄,不愿意去闯市场;还一部分职工认为即使闲着,单位也得为他们发工资,种种原因导致地质实验室失去了占有市场的机会。由于体制问题,职工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因素都影响地质实验室更好的发展。

二、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质量低

由于地质实验室最初是为本单位内部提供服务,财务部门对其财务预算编制的要求不高,在编制年度预算时,没有经过认真仔细分析,而是在上年度数字的基础上简单的加工一下就编制出来了,这种预算失去了严谨性,难以体现预算的作用。因为预算的编制质量低,造成了预算执行难的现象,这样很难通过预算提高实验室的经济效益。

2.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

由于缺少人员去开发外部市场,现在实验室承接外部的业务量并不多,大型仪器设备不能满载工作,有时候很少利用到这些仪器设备,造成了固定资产闲置。由于大型仪器设备的更新,固定资产折旧增大,同时也增加了实验室成本。

3.成本费用控制不严

因为单位对实验室的工作一直是采取扶持的政策,所以对实验室的资金管理比较松散,平时用款无资金计划,有时不按规定的程序审批,这样就无法控制其成本费用,容易形成管理漏洞,造成浪费。

4.内部控制理念淡薄

实验室的领导对内部控制不重视,认为内部控制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实验室无关。只注重生产,轻视管理,认为只要部门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内部控制可有可无,不会影响部门的发展。有的制度虽已制定,但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并不关心,使之流于形式。

三、加强地质实验室财务管理的对策

1.加强地质实验室人才队伍建设

地质实验室的测试工作是地质找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肩负着各项地质测试工作,还肩负着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任务。所以要根据工作需要,制定培训计划,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水平。从社会引进新型人才,制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优惠政策。建立以竞争为核心的用人制度,带领实验室更好的发展。

2.改革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

地质实验室要做大做强,首先要转变观念,要强化市场意识,加强经营管理,打破原有的体制,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竞争为基础的经营管理体制,盘活资产,发挥优势。在做好现有的业务同时,开辟新的业务领域。加强与兄弟单位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提高实验室整体水平。

3.加强预算管理,建立决算制度

预算编制是企业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首先实验室的部门领导要重视此项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参加预算的编制,财务人员要听取参加编制预算人员的意见,收集资料,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来编制预算,提高预算的质量。建立决算制度,财务部门要按季度(或半年度)对实验室所发生的成本费用进行经济活动分析,通过与年初的预算对比,分析各成本费用超支或结余的原因,最后形成报告。将此报告反馈给实验室的分管领导和责任人,责任人要对经济活动分析报告仔细研究,找出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控制超出预算的费用。

4.加强资金管理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如何将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从而实现单位利益最大化,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资金管理。(1)建立内部结算中心所有的资金都由大队财务统一管理,设立内部结算中心,各经营单位不得设立银行账户,不得坐支现金。经营单位资金的收支由内部结算中心采取统一结算,集中调配的控制办法。各经营单位每月月初报送用款计划,内部结算中心根据用款计划为各经营单位留出周转资金,这样就可以将闲置的资金调配到急用的部门有偿使用,月底根据用款额度和时间进行利息结算。资金统一管理可以解决各经营单位资金状况不平衡的问题,为经营单位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节约了财务费用,提高经济效益。(2)完善报销手续主要指成本费用报销时,必须有真实的业务发生,否则一律不给报销。其次要严格报销程序,相关的成本费用需要先申请的,必须履行相关手续,如经办人未按程序办理的,即便分管领导、部门主管在报销单据上签了字,也不可报销。(3)加强应收账款管理要强化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应收账款应控制在收入的一定范围以内,并尽量做到一年之内收回,防止长期拖欠。对已经形成的长期拖欠的应收账款,要制定催收计划,由专人负责催收。加强对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及时发现问题,提前采取对策,缩短应收账款回收时间,减少应收账款资金占用,尽可能减少坏账损失。(4)加强成本费用支出管理实验室的成本费用管理必须实行全过程、全员参与。平时要坚持节约、挖潜的方针,做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加快资金周转。对于存货,按照节约、增效的原则,例如实验室的化学试剂有一定时效的保质期,而现阶段的业务量不是很多,我们应根据工作量去调整采购计划。类似试剂之类的存货不适合批量采购,只能和生产厂家直接联系,减少中间渠道的费用,从而降低进货成本。在采购过程中,尽量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我们要充分利用增值税进行抵扣,节约税金,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实验室还应当对各项管理费用制定严格的费用标准和规章制度,按规定执行申请审批手续,例行节约,杜绝浪费。(5)加强仪器设备管理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办理设备采购和处置,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定期检查和保养仪器设备,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对于大型仪器设备,可以考虑与系统内的兄弟单位资源共享,互相交流,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

5.把产值、收入等纳入考核体系

为促进地质实验室持续发展,调动职工生产积极性,应根据实验室的现状,和实验室的责任人签订内部承包经营责任书。从产值、对内和对外收入、应收款的回收、现金流量、实际工作量、成本费用等方面进行考核。按考核结果兑现职工工资,制定奖罚措施,树立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观念,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职工薪酬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等的依据。鼓励职工走出去,对外承接业务,开拓外地市场。

6.强化地质实验室内部控制,建立监督机制

首先,领导要改变观念,内部控制不是哪一个部门、一个人的事情,内部控制是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的全面、全过程控制,所有相关人员包括责任人都要参于内部控制建设工作。责任人要建立新的管理理念,科学管理,创新工作,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其次,要建立内部控制的监督机制。在单位内部建立一个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机构涉及面要广,最重要的是要具有权威性和独立性。通过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相结合的办法,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地质实验室是一门基础性、公益性很强的综合分析研究技术,是地质工作的组成部分,是为地质工作和发展地球科学提供数据的重要技术支撑。地质实验室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与发展,管理者必须转变观念,强化市场意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合理运用资金,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督,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者:陆保娟 单位: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大队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一、引言

我国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制度对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体制、意识以及制度等方面的原因,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在预算管理、人员管理以及内部控制和监督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常见问题

1、预算编制不够科学

事业单位常因工作人员编制、素质等因素而产生一系列的预算问题,但单位并未对这些因素引起高度重视,长此以往,单位的预算编制就出现不规范的操作行为,由于疏于审核,一些编制程序逐步简单化,这就导致预算工作难以实施到位。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下面几点:一是事业单位既没有考虑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也没有按照“轻重缓急”的支出原则办事,因而,单位的预算编制不符合当前的经济情况。[1]二是单位预算编制会发生“虚报”、“冒报”等问题,导致单位实际的财务账目脱离了预算数目,另外,当年的财务收支以及年度计划情况都偏离了各项相关的收支预估情况,多数项目支出是按照同级部门的标准进行实施。单位的各项经费没有十分可靠的制度依据,相关的预算数据难以保证其准确性,因此,预算工作与实际执行之间就会产生脱节的问题。

2、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事业单位中会计人员的管理意识不够强,使经济管理的工作质量出现下降问题。一些单位的财务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学习,学历偏低,其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等都不高,在面对较难的财务问题时,财务人员不能很快地给出解决对策,致使财务收支得不到有效控制。在新的时期,会计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但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却相对陈旧,难以跟上单位的发展步伐,当单位引进管理技术或成果时,财务人员缺少相应的操作技能,因此制约了财务工作的发展。

3、预算指标不够合理

财务收支控制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事业单位的控制程序不够科学,成本支出的控制意识不高。一些控制程序在做出申请后,相关部门并未参照预算进行严格施行,各项收支的预算指标没有及时传达到各个科室、部门,致使下属部门不了解单位预算的整体规划。另外,事业单位的经济支出未遵照统筹计划进行操作,常会出现支出扩大、标准上升等问题,这样一来,支出资金的数目、用途就要做出更改,导致财务决算超过预算规模。部分单位强调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却忽略了经济成本的有效控制,成本控制做不到位,大量资金外流,单位的财务制度难以落实,最终导致单位的经费开支大大增加。

4、内部控制措施不够全面

单位的经济内控机制不完善,管理意识薄弱。部分领导忽视内控制度的建设,程序审批不够严谨,重大决策未经过集体商议便草率做出审批,导致单位决策不符合实际的发展情况。财务人员的岗位设置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业务交叉现象频繁、兼职人员数量过多、人员权责不够明确等。另外,单位内部的考核制度不完善,经费开支的审批机制不健全。主管财务审批的人员缺少先进管理知识,导致审批手续不规范、原始凭证不齐全的问题出现。[2]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策略

1、完善财务管理机制

财务管理的机制不完善是导致经济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因此,事业单位要全面统筹各项工作的计划与实施情况,做到“统筹兼顾”、“不断创新”。具体而言,财务制度的建设应从提高人员思想认识抓起,财务部门的预算工作关系到各项工作的经济收支情况,因此,编制预算的设置一定要做出调整,使预算数据符合单位的具体情况。财务预算要坚持“定额办公、标准支出、专项专报”的原则进行严格核算。[3]同时,相关部门要采取相应的行政手段处理财务管理中的各种“疑难杂症”,利用信息技术解决一些新出现的管理问题,使财务管理机制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

2、做好财务管理的预算工作

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是实质性内控工作,要想做好财务工作,财务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使财务预算在严格监管的环境下开展工作。财务监管的严格化改革,主要从授权权限、预算制度、权责分工等方面进行建设,各部门的会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预算标准进行核算,财务人员之间要形成“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的工作关系。同时,财务人员的操作权限、范围应给予相应控制,遇到重大的财务预算时,财务人员要向上级汇报,通过集体商议后再做审批。此外,财务部门要建立科学的考核制度,转变“基数理念”,以“零基预算”作为财务预算的主要方法,经过全面预算,充分反映单位的支出、收入情况,使总体收支保持平衡的状态,体现预算机制的科学性与整体性,确保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达到预期效果。[4]

3、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应该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树立与时俱进的管理观念。单位可通过举办知识培训来增强工作人员的技能和素质。此外,事业单位还应完善内部管理的评估体系,使管理层和基层人员都保持较高的思想觉悟,通过学习新知识,更新管理知识,提升财务管理的综合水平。财务部门应采取定期考评的方式,检查工作人员的抗风险及应变能力,使每个财务工作者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及时应对各种财务问题。

4、健全事业单位内部的控制制度

健全事业单位的内控制度,是为了提升单位的财务控制能力。财务部门通过细化职权,将责任落实到每个财务人员的身上,并针对管理的薄弱环节提出控制对策,使重要岗位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形成一个集控制技术、方法、制度为一体的财务内控体系。具体来说,内控体系应该明确财务岗位中不协调的部分,并按规定对财务岗位做出相应的调整,改善财务岗位的不协调问题,使财务岗位与权责之间保持平衡。健全单位的内控制度,可以形成制衡性监管体系,行政单位的经济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资金利用效率。[5]

四、结语

事业单位作为国家的公共性部门,以公益服务为主,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关系到人民的实际利益。为了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必须解决财务管理的各项问题,这样才能保证经济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财务管理中的常见问题,财务部门应适时转变管理观念,积极学习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知识,使财务管理体制得到最大优化,保证事业单位的各项职能得到有效发挥。

作者:冯艳 单位: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

广播电视大学财务管理建设论文

一、健全财务管理体质与运行机制

(一)健全收入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高校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是高校收费及时、足额到达财政专户的关键和保证。为此,学校本着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的原则,相继制定并实施了《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收费管理办法》、《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收费科职责》等一系列规章条例,并长期保持了制度的针对性、连贯性、统一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正是有这些相关健全的制度,湖南广播电视大学非税收入管理行为的每个环节都处于法律法规的严密约束之下,使非税收入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得以有力保障。

(二)建立支出管理原则

1.学校所有经费开支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2.学校安排各项支出,必须贯彻勤俭办事、厉行节约和量力而行的原则,确保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正常经费,确保学校事业稳步发展。3.从实际出发,逐步实行切块包干、成本控制管理办法,采取激励措施,尽可能地经各部门一定自主权体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以调动各部门和广大教职工勤俭节约的积极性。4.资金使用在考虑社会效益的同时,注重经济效益,力争做到少投入、多产出,开源节流,增收节支。5.商品与劳务采购严格按照当年政府采购目录及政府采购限额标准,实行政府采购。政府采购目录及政府采购限额标准以外的商品与劳务采购严格按照学校采购管理办法执行。

二、预算管理建设

严格贯彻落实新预算法和财税体制改革有关规定,坚持依法理财,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创新预算方式方法,遵循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勤俭节约、讲求绩效、量入为出和收支分类平衡的预算原则,科学编制中长期财务收支计划和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确保事业发展规划与财力相适应。预算编制应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要从下到上,再从上到下两个过程相结合,从而增加预算指标的可信度。逐步推行重点项目规划和立项论证评估、绩效考评机制,进一步提高资金监管的效率,切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科研经费管理建设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依照国家和省里的各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合理确定科研、财务、人事、资产、审计、监察等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约束机制,确保经费使用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的有效行使。科研项目负责人是科研经费使用的直接责任人,对经费使用的合规性、合理性、真实性和相关性承担法律责任。完善科研经费支出审核制度。在开展科研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支出,必须与科研任务具有相关性,要据实取得真实、合法单据进行财务报销。学校按规定提取管理费用,建立健全管理费用的内部管理办法,合理、合规地使用管理费用,主要统筹用于补偿项目实施所发生的间接成本和绩效支出。科研设备购置要充分论证,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购买货物、工程或服务的支出,必须通过法定的采购方式、采购方法和采购程序来进行。加强科研材料的管理,严格履行材料采购、验收、保管、领用等相关管理制度,定期盘点。科研项目的外拨经费支出要以合作(外协)项目合同为依据,按照预算和合同约定的外拨经费额度、拨付方式、开户银行和账号等条款办理,同时还要提供单位法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相关资料。

四、财务风险的防范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对举债建设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科学的论证,严格按照“三重一大”决策程序进行,认真落实“预算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不列赤字”的学校债务预算编制指导思想,科学编制学校债务预算。同时积极统筹学生定额经费、学费收入、国有资产有偿转让及出借收入、大力压减一般性开支等措施,多渠道筹集化债资金,提高偿债能力,优化债务结构。大额资金流动须经校务会审议,报党委会审定;常规资金支付严格按照《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关于经费审批权限的规定》,部门负责人对相关证明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审核并签字后交由财务部门审核,财务根据其职责、权限和学校的政策、标准、流程进行审核,有效控制资金支出,防范财务风险。

五、财务监管制度建设

初步建立起了以制度统领部门工作的长效机制。《经费审批制度》和《经费借支暂行规定》已正式发文,并且还根据省财政厅的相关文件,修订了《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差旅费管理办法》。并在工作中已落实执行上述制度,配合党政办公室认真修订原《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公务接待管理暂行规定》,严格执行公务接待结算审批流程和公务卡结算制度,没有领导干部因公出国(境)报销,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将由审计处牵头对“三公”经费账目进行内部审计。实行严格经费审批,遏制公款送礼、违规收受礼金等行为。严格落实《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公务卡”消费的相关制度。

六、财务信息化建设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全面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技术支撑。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理念,做好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加强与学校内部各业务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与信息共享,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提高学校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对于统筹开发会计核算、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基建管理、后勤管理、决策支持和财务监管等一体化的技术平台,作为高校财务管理的基础保障。湖南广播电视大学财务相关系统已全面实现一体化平台,财务相关系统已与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技术中心进行对接相连,逐步实现学校信息一体化平台。

作者:王志力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当前高校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一、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高校预算管理不科学。高校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中心,它涉及到学校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高校预算“是高校经济命脉的中枢神经,是高校生命的血液。高校预算规定了高校活动的范围和方向,谁控制了预算,谁就控制了高校。因此,预算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日常运行和长远发展。”但当前部分高校在预算管理中仍然存在重编制、轻执行情况,缺乏科学的预算管理理念及编制方法。目前高校预算编制大多采用传统计算模式,即“基数+增长”。虽然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但随意性较大,基数本身可能就是不合理的,因此缺乏科学性。不科学不准确的预算使得在执行时没有参照依据,在经费使用方面缺乏统筹安排,不能做到“以收定支”,也不利于调动各部门增加创收、节约开支的积极性,更无法形成预算管理激励机制,导致资金利用效率,从而严重影响财务预算的稳定性和严肃性。(二)部分高校内部控制薄弱。目前部分高校内部控制存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部分高校尚未遵循《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建立对应的规章制度;一些高校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执行效果不理想;二是风险防范意识薄弱。这主要表现在高校在高速扩张过程中过多的银行贷款,给学校财务带来债务风险;三是财务监督不力。由于高校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财务部门职责定义模糊,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备等原因导致检查和监督失位。(三)部分高校资产管理水平不高。高校属于事业单位,依照旧的高校会计核算制度,学校用国家财政拨款购买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这致使很多高校不重视经济效益,也不注重对固定资产的综合利用和管理。另外,对资产使用效率、资产配置是否合理缺乏必要考核,资产实物管理方面亦存在诸多问题。在高校本科教学评估中,为了能够达到生均教学设备等硬指标,各学校不断采购设备,增加固定资产。于此同时,有些高校对现在资源并没有做到充分共享,财产清查制度也不健全,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突出。有些高校在资产管理方面还存在多头管理问题,产权界定不清晰、隶属关系不明确、职权划分不清楚,导致多个部门都能管,而哪个部门都不管的局面。(四)部分高校过度贷款引起了不良反应。教育部和财政部曾在《关于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经济责任制加强银行贷款管理切实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部分高校对贷款的风险认识不够,还贷的责任意识不强;个别高校贷款论证不充分,贷款规模大大超出高校的经济承受能力;有的高校缺乏勤俭办事业的思想,不切实际地依靠贷款铺摊子、上项目,盲目追求高标准。”目前,一些高校由于贷款数额较大,致使到期的贷款无法还清本金,还要承担高额利息。过度贷款给高校带来了沉重负担,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

二、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预算管理方面的原因。部分高校在财务预算编制过程中,缺乏计划性和前瞻性,致使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脱节;预算项目不能很好地细化,预算支出定额与标准缺乏合理性;预算内容不全面,不能如实反映报告财务收支的重点和全貌。在预算执行中,没有建立起与之对应的跟踪、分析及评价机制,无法正确评价办学经费的使用效益;一些高校还存在预算内容造假、预算约束力不强等状况。(二)理财意识方面的原因。由于一些高校缺乏正确的理财意识,使其优越的智力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科研优势没能得到合理利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缺乏有偿使用观念。由于高校长期使用无偿性的财政拨款,导致其在理财观念上出现了一些误区:高度重视社会效益,却忽视资金的经济效益;重视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等任务的完成,却忽视对现有资产的管理利用;资产管理混乱、有偿使用观念淡薄;缺乏资金成本意识和收支增值意识。(2)缺少规避财务风险的预警机制。有些高校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资金需求量激增,因此向银行贷款成为其缓解资金压力的重要手段。贷款必定存在一些潜在风险,然而部分高校却没有对此给予充分关注,也没有采取一定的规避措施,建立健全应有的风险预警机制。类似这些潜在的财务风险,对高校健康持续发展带来了较大隐患。(3)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高校财务环境的变化对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加强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努力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虽然国家对高校财务会计制度不断进行改革调整,但目前的财务指标仍然不能有效反映高校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内容。随着高校经济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和会计制度的改革,一些会计核算科目发生了变化,再加上部分高校对此不够重视,从而加大了财务分析的难度。于此同时,很多高校还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以及相应的考核奖惩机制。(三)财务分析水平方面的原因。当前,很多高校的财务分析水平不高,具体原因如下:一是财务分析的指标有漏洞,不能客观反映高校真实的财务状况。2012年财政部、教育部在修订《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及公布《高等学校财务分析指标》之前,部分高校在财务分析方面,针对“投资分析”、“筹资分析”和反映“净资产构成”的指示就存在遗漏现象。这导致高校对“偿债能力”和“筹资能力”分析不足;二是高校财务分析动力不足。大学的主要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创新,而不像企业一样以追求经济利益为重要目标;三是部分高校财务分析方法不完善。在财务分析过程中,很少使用“动态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四)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方面的原因。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信息化时代的来临、高校财务工作信息化和经济业务的复杂化,对财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时代步伐,财务人员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同时还应掌握相关经济、法律、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应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和协调沟通能力,以便能更好地为学校提供优质的服务。然而,不少高校还存在财务人员综合能力不强的现象。部分财务人员对做账、记账、和结账业务非常熟悉,对日常工作中使用的核算原则和会计科目非常了解,但很多财务人员在此基础上不愿继续学习新的知识,大大影响了财务服务工作效率。高校财务人员经常与审计、财政、税务、物价等政府部门打交道,如果缺乏扎实的专业知识,或者不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和协调沟通能力,不仅不能服务于学校发展,还有可能使学校及教职员工蒙受损失。

三、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合理编制财务预算。当前形势下,全面加强高校财务预算势在必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明确规定了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即:“合理编制学校预算,有效控制预算执行,完整、准确编制学校决算,真实反映学校财务状况;依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努力节约支出;建立健全学校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实施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产管理,真实完整地反映资产使用状况,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防止资产流失;加强对学校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高校编制财务预算,“应从全局发展出发,着眼于长远发展,处理好发展过程的关键问题。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高校应严格遵守最新修订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制定完善的预算编制调整制度,全面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水平。在执行过程中,高校要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准确、真实反映学校财务状况。”(二)加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1)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良好环境的营造,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高校领导要提高认识,带头学习,更新观念,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内部控制相关规章制度;二是高校可以把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纳入重点工作,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三是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管理。(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高校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一是要理顺内部财务管理体制,明确财务处是学校一级财务机构,统一管理内部财务事务;二是要进一步健全内部预防控制体系,主要包括对人事的控制、会计的控制、组织的控制及程序的控制等;三是要进一步健全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四是要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分层控制制度;五是要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制度;六是要进一步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七是要进一步健全财务风险防范制度,以规避不必要的财务风险;八是要进一步完善高校会计考评体系,激励财务人员尽心做好内部控制工作。(三)积极完善资产管理体制。高校的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流动资产等。对于固定资产,高校应严格管理,定期盘点,按照相应制度计提折旧;对于无形资产,高校应科学估算价值,及时入账;对于流动资产,高校应进一步完善现金和存款的内部管理制度,及时清理结算应收和预付款项,定期或者不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总之,高校要积极完善资产管理体制,“加强资产管理,按照科学规范、从严控制、保障事业发展需要的原则合理配置资产,建立资产共享、共用制度,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四)加强借贷管理。一是高校应进一步完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严格执行审批程序,对借入款项加强管理,不能违反规定借贷资金或者提供担保;二是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加大对高校的投入,提供稳定、充足的资金保障;三是高校要继续探索后勤社会化改革,努力从多渠道筹集资金。

作者:吴静慧 单位:河南科技大学计划财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