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制造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22-04-09 08:40:40

机械设计制造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迅猛,对机械设计制造和自动化专业人才有着新的需求以及要求。高校要深入了解机械制造行业动态发展,结合相关专业教学情况,从不同方面入手优化创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升自身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满足机械制造行业对专业人才的客观需求,促进新时期机械制造行业持续发展。因此,文章多层次客观阐述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人才培养;创新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对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地方高校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创新。在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高校要全方位客观分析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人才培养的相关专业教学情况,明确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在科学细化的基础上,采取多样化手段,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源上提升机械设计制造以及自动化人才培养层次,不断增强自身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在新形势下,机械行业在促进我国经济稳定发展方面扮演着关键性角色。随着国家一系列法律法规与政策的出台,机械行业发展有着良好的制度保障,加上宏观经济调控,机械行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这一背景下,机械行业对机械设计制造以及自动化人才需求量明显增加,加上新技术、新设备等不断应用到机械生产制造各环节,岗位工作难度系数明显提高,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知识技能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之,地方高校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优化创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十分必要,利于高校构建符合当下制造行业发展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结合自身各方面情况,科学调整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法手段,科学培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人才,利于高校相关专业教师以社会市场为导向,科学调整专业相关学科教学内容,在有效整合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模块化教学,优化利用现代化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完善“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自身所需的核心能力,有效培养并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此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创新利于高校以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加强和行业知名企业合作,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为专业学生提供多样化实践机会,在具体化工作岗位中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提高就业能力,从源头上提高专业人才培养层次,有效打造品牌效应。

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路径

2.1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从某种角度来说,机械设计制造以及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创新建立在合理的人才培养理念与目标基础上。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高校要从整体上客观分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中出现的各类新问题以及新情况,结合当下行业发展对各类专业人才客观要求,科学更新专业人才培养理念。高校要结合现代化教育理念内涵与自身该类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以专业学生能力以及素养培养与提升为切入点,科学引进专业先进人才培养理念,树立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将其落实到相关专业一系列课程教学中,促使相关专业课程教学更加合理、有效。在此基础上,高校要根据树立的人才培养理念,科学调整之前已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使其和人才培养理念有机融合,共同科学指导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方面,高校要根据“以人为本”教学理念具体内涵,以现代化人才质量观为基点,面向当下机械设计制造以及自动化人才紧缺行业岗位,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促使在培养该类专业人才中具有明确的目标,明确人才培养的具体方向,比如,设计机械系统、加工制造,促使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以有效提高该类人才培养水平。此外,高校要结合当下该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要求,围绕人才培养理念与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具体化要求,明确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基础理论知识,比如,机械原理与设计、机械制造基础,需要掌握的关键性技能,绘图技能、基础性工艺操作技能、计算技能等,需要提高的能力,比如,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同时,高校专业教师要围绕人才培养理念、目标与要求,多层次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2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加强模块化教学。在优化创新该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课程体系的科学构建是不可忽视的关键性方面,能够客观折射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方案等。在构建过程中,高校要全方位客观分析该类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以及专业课程教学情况,构建全新的专业课程教学平台,将学科基础、专业课、公共基础课以及专业学生自选课区分开,构建具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比如,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教育体系,为培养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人才奠定重要基础。同时,高校要根据当下行业人才动态需求,坚持相关人才培养原则,以课程体系为基点,对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化调整,比如,删减、增加、合并,促使安排到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教学内容符合专业学生已有的能力水平,利于形成并实时更新构建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不断提升知识结构层次。在此过程中,高校要将专业人才培养客观需求贯穿到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明确专业基础课程、核心课程等,科学构建课程群,要具有鲜明的模块化特点,进一步优化构建的课程体系,明确专业学生各学年各阶段专业课程群,促使语文、数学、英语等公共基础教育内容和电路理论、机械制图等专业基础教育内容相融合,也包括专业专长课程内容,比如,机电传动控制、机械设计;专业拓展课程内容,比如,机械优化设计、计算机仿真。此外,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模块化教学,根据各类型课程章节内容,对其进行规范化整合,以模块的形式呈现各学期各阶段课程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化的模块化教学。以此,促使学生在多样化情境中,科学利用各层次理论知识,有效促进自己能力发展,优化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人才培养环节。2.3注重校企合作下联合培养,优化考核评价方法。高校必须运用全新的视角,正确认识校企合作,结合校企合作优势,采用联合培养方法,优化创新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要在“学校”“企业”两大平台作用下,科学培养专业人才。高校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深入了解专业学生各方面情况,比如,兴趣爱好、自身发展、职业规划,结合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方案,加强和行业知名企业沟通、联系,了解企业内部岗位工作专业人才需求以及要求,利用知名企业多样化资源优势,共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也可以安排专业学生直接到合作企业具体工作岗位实训实习,在亲身实践中,优化利用课程知识,解决岗位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在此过程中,高校可以让合作企业参与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共同探讨、分析专业教学问题,明确各阶段专业人才培养关键点、目标、方法手段等,优化专业课程理论以及实践教学。在此基础上,高校要根据和合作企业合作情况,加强自身和其合作,将“教学和科研”“教学内容和具体项目”等相融合,和合作企业联合培养机械设计制造以及自动化人才。同时,在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考核评价方法的优化也是一大重要环节。高校教师从不同方面入手优化各阶段的考核评价体系,比如,学生理论学习、实训等方面具体表现,比如,参与程度、课程知识理解掌握程度、实践作业完成情况,采用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方法,比如,以组为单位的民主考核评价、阶段性考核评价、综合型考核评价,综合考核并评价专业每位学生。以此,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理论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科学培养不同方向的机械设计制造以及自动化专业人才,有效满足行业发展客观需求。

3结论

总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高校必须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放在重要位置,从人才培养理念、目标要求、课程体系、考核评价等方面入手,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培养机械设计制造以及自动化人才。高校要随时了解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实时解决出现的各类问题,优化课程教学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以此,确保在“教、学、做”一体化背景下专业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的基础上,能够不断促进自身综合发展,成为新时期所需的关键性专业人才,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高校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人才培养现状,具有较高的人才培养水平,更好地发挥自身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冯丹艳,莫玉梅.“新工科”理念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7(22):231+229.

[2]黄崇林.特色专业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9):36-38.

[3]彭三河,眭满仓,周传喜,等.面向工程应用型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5(1233):78-80.

[4]王玉勤,史良马,许雪艳,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9):73-76.

[5]唐川林,明兴祖,刘金华,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建设[J].教学研究,2011(3406):67-70:87.

[6]何冬青,商玉梅,李文昊,等.基于创新能力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6(3003):67-69.

作者:牛海侠 周金霞 单位:安徽三联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