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机械加工课程教学分析

时间:2022-08-14 05:16:28

技校机械加工课程教学分析

1机械加工课程的特点

机械加工课程作为基础课程,其自身的特点主要是:

1.1实践性强虽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对基础理论进行研究,但是这门课程的本身是由大量的实践演示来完成教学过程的,因此,作为基础学科实践性非常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很高,需要学生对每次实践演示的过程及方法很熟悉。

1.2机械加工课程是其他课程的基础前面已经提到过,机械加工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基础学科的特点是,课程内容是对其他学科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只有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顺利地开展其他学科,机械加工课程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1.3灵活性强和其他领域的基础学科不同的是,机械加工的课程更多地是通过实践完成的,所以,机械加工课程的开展不仅仅只局限于课本,更重要的是实践,所以,机械加工对于课堂教学的灵活性要求很大,照本宣科是不可取的,这一特点也成了这门课程开展难度大的原因。

2课程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浓在实践当中,很多教师发现,在这门基础学科的学习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甚至有厌学的情绪。究其原因,一方面,基础学科本身就有枯燥无味的特点,很少有学生非常喜欢基础学科的。另一方面,大量的实践本身也会让学生云里雾里,因为大多数学校在实践课上的教学是以教师的亲身演示为主,学生参与不到其中。另外,基础学科的教材往往语言很浅显,但是基本理论却很难理解,再加上大量的实践演示,学生很难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也难怪学生的兴趣不大了。

2.2老师在课堂上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的实践机会少这也是很多教师课堂的真实写照,通常,在机械加工的课堂上,老师往往是绝对的“中心人物”,因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都有严格的课时安排,所以,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绝大多数老师都会自己将整个实践过程演示给学生看,作为学生,更多充当的是看客的角色。虽然,能够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对于只能看不能做的学生来说,学习效果肯定是不好的。

2.3课程的创新点少,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教学成果不明显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古板,墨守成规,使得课堂的学习气氛很差。在课堂的学习中,老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适当的引导不仅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对于建立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也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很多教师的课堂在设置上过于陈旧,没有吸引人的创新,点一般的模式都是:先讲解基本的课本知识,其次是课堂演示,最后进行课堂总结,布置课后的任务,完全的公式化。试想,这样的教学模式怎么能吸引人呢?现在的课堂教育早已不是照本宣科的时代了,学生们需要的是一个能够不断涌现创新想法的课堂。

2.4对学生的教育过多地依赖课堂在技工学校还存在的现象就是课堂教学的比重过大,实践课程的数量不够。虽然一般的技工学校都有自己的实习基地,供学生实践,但是学校的很多机器或设备由于经费或年代失修都很陈旧,甚至有的机器都应该被淘汰了,却还拿来实践,这本身是无意义的。因此,过多地依赖学校的课堂对于技工学校的学生来讲,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实际的提高。因此,要想转变这种局面,可以适当安排学生走进企业车间,了解现代的机械加工的发展概况,实际操作,亲身体验。

3如何提高机械加工课程的学习质量

由于机械加工课程本身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如何加强机械加工课程的学习就成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提高机械加工课程的学习效果要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其重点在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怎样使学生完美地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而从教师的角度看,其重点是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转变角色以及怎样因材施教,给予学生充分必要的实践。

3.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点就在于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我们知道,机械加工这门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实践性强,所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就是增加学生的课堂实践,传统的课堂形式多是以教师为主来开展课程教学,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引导。例如,在课时安排充分的情况下,一些实践课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会对灵活的课堂形式感到新鲜,并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运用理论知识。这样,理论和实践才能紧密结合。

3.2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实践出真知,这是一句永久不变的真理。所以,要想在机械加工课程上取得良好的效果,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前面我们说过,一般的技工学校虽然有自己的实习基地,但是由于很多机器设备都存在老化或陈旧的现象,所以,要想学到现代化的知识,就要勇于走出校门,到工厂中,到企业的车间去实践。一方面,学校可以将这样的实习安排到课时中,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把实践当成学生的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多多实践,实践的次数多了,自然对于知识的理解就更深,而且这种形式也解决了学生动手能力差的问题。

3.3教师转变身份,增强课堂气氛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老师一直处于“一言堂”的位置,学生在言论上的自由相当有限,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很多教师在长时间的教育过程中产生了惯性思维,不愿意进行教学上的创新和改革。所以,要想改变这样的局面,首先,教师要转变态度,由教师主导变成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很多学生在实践中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惑,教师的“一言堂”很容易忽视学生的这种感受,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一方面,没有教师的指导,学生非常容易对错误的理论形成根深蒂固的认识,对于日后的学习有害无益。另一方面,互学互助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师本身来说,也可以得到进步。

3.4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进行直观教学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大量出现,这也为实现现代化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除了上文提到的加强实践外,合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也是提高机械加工课程教学效果的一种值得提倡的方法。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很难进行实践的课程内容,可以在课堂上利用网络或是幻灯片等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或是在平日的学习中,组织学生观看机械加工方面的视频,利用视频这种直观的方式强化实践过程。现在,有很多学校主动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并且这种方法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所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

3.5学校和企业形成对接,保证学生学有所用这种方法在如今的很多学校都有体现。很多技工学校和社会上的企业都在积极地合作,为学生提供第二课堂,即安排学生去车间实习,这种方式对于在校学生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并且在实习过程中,一般都会有经验丰富的师傅手把手教学生,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也开阔了眼界。

3.6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点,如果说生活是学习最直接的方式,那么书本的学习就是最简便的方式。我们知道,教材都是专业人员经过长年的实践经验编纂得来,那么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书本是获取知识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因此,合理地利用教材就成了对教师的一大考验。实际上存在的问题就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理解教材,这里说的理解不仅指教材的表面内容,还有对于一本教材课程内容安排的把握。例如,一本教材中,有的课时是以基本理论的理解为主,而有的课时则是大量地介绍实践过程,所以对于不同的课时,教师要不同地对待,对于像以理解为主的部分,教师可以适当缩减课时安排,或是鼓励学生上台“讲课”,不仅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也可提高课堂效率。而为了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可以多安排实践课时。由此可见,教师对于一本教材的把握决定了教材的利用效果,更能影响学生学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