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思考

时间:2022-09-20 08:15:55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思考

技工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建设应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作为中心,进行教学模式、专业课程体系等一系列的教学改革,这样才能构建出“工学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且要注重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以达到强化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的需求。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要求技工院校能够把校企合作、工学一体作为切入点,从而实施“校企共建”的专业建设模式。这样才能够满足教学做一体化的需求,从而构建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开发体系,使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具有明显的成效。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发展前景

2018年3月,人社部印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颁布〈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2018年修订)〉的通知》,在“机械类”新增补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2018年5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全国技工院校专业目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8年修订),在“机械类”设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专业编码:0127—4)。机电一体化技术是集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它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推动了当前制造技术的迅速更新换代。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从事机电设备操作、机电装调、维护维修和机电产品质量检测、营销、售后服务的高级技能人才。目前,该专业的实操性人才极度缺乏。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1.专业定位不够准确。之前,机电一体化专业都是以机械为主、电力为辅,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就应该以电力为主、机械为辅,从而形成机械、电力、计算机三足鼎立的局面。技工院校应该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定位在懂机电又会电的基础上。但是因为缺少专业的定位,导致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定位不够准确,也无法满足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的需求。2.课程体系不合理。在创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初期,机械是重要的内容,并且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偏向于机械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机电一体化中的电力与计算机作用逐渐提高,但是技工院校的课程设置却没能够与时俱进,依旧偏向于机械专业知识,这样与社会的发展需求有所背离。课程体系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机电一体化技术教学的有序开展,一旦体系设置不够合理,就会降低整体的教学质量。3.师资力量薄弱。师资的教学力量以及教学水平会对教学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就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专业教师而言,不但需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由于条件限制,技工院校缺少这一类型的双师型教师,教师的专业水平综合度不足,只能够偏向于一方,懂得理论知识的教学,无法掌握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教师理论基础薄弱。4.专业教材、设备比较陈旧对于技工院校而言,其本身的专业教材更新缓慢,并且设备相对陈旧。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就应该掌握先进的机械设备应用技术,这就要求教材和设备能够真正做到与时俱进,能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更新,但是实际上技工院校的教材与设备还无法体现现代机电行业的发展情况,其内部相对陈旧落后。并且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科之间相对独立,原本应该相互渗透的机械、电力等内容与设备,却出现了相互切断的问题,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需求。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的思路

为了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就需要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能够突显出专业特色,强调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能够进一步加深校企之间的相互合作,再配合上以赛促教的思考,这样就能够实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与时展的共进步。1.适应市场需求,突出专业特色。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而言,根据专业特点,在课程设置上突出培养应用型人才,就需要适应市场的需求,将专业特色呈现出来。基于广泛的市场调研,对职业相关的岗位群任务进行认真的分析,这样才可以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专业化发展方向。在开发每一个专业课程的时候,都应该体现出机电专业的特色,从而构建出核心课程。就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调研情况来看,还需要针对设备操作、安装与维护、检测与控制、制造与销售这四个方向进行分析。在确定专业化方向之后,就需要基于岗位能力指标,明确各个专业的核心课程。如光机电产品的检测与控制,需要构建“光机电产品装调实训”“光电应用技术”“传感检测”等一系列的核心课程,将光电技术的应用充分体现出来。2.基于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技工院校应该积极主动地关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在企业中的岗位需求,应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根据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对于技工院校,应该落实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能够一边学习理论,一边从事实践的应用,帮助学生提升动手能力。如通过校内的实训,接受最基本的操作技能以及工程技术的训练。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技能标准要求,具体划分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专项实训、车工技术专项实训、维修电工专项实训、单片机应用专项实训等。基于实训内容,根据专项实训课程标准以及相应的指导书来进行,其中又包含了生产工艺与技术、生产管理、设备的使用与保养等内容。基于不同的需求,需要集中时间针对某一项技术和操作进行反复的训练,直至掌握为止。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在校期间就进入职业角色,接触生产实践,真正满足工学一体的教学需求,这样也能推进一体化课程改革。3.开展校企深度合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1)创新“4岗位+3阶段”人才培养模式。为了能够满足学校与企业对接的需求,实现技工院校培养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作为基础的宗旨,可以考虑“4岗位+3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工学一体作为切入点,从而按照一定的递进模式,分阶段来完成任务。第一阶段,“识岗”:这一个阶段是在第一学年,可以安排学生前往学校外的实训基地,基于岗位职业意识、企业文化培养,进行随岗实习。第二阶段,“跟岗”和“熟岗”:主要安排在后面的二、三学年进行,进行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的专业技能实习,并且开设相对应的专业技术课程,基于企业的技术改造、设备保养、设备检修等作为教学项目。第三阶段,“顶岗”:安排在第四学年,主要是以“员工”的身份,独立完成企业的岗位工作。在全面实践之中,就要按照“四岗”递进的方式,按照三个阶段来加以实施。(2)搭建校企合作的高水平教学平台。坚持走产学结合之路,积极与多家企业深度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并且做到引企入校,从而开展“校中厂”的建设,最终推动企校文化建设,搭建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平台,实现产学的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同时,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社会服务以及课程建设等方面也可取得一定的突破,这样就可以让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真正成为教学质量高、区域鲜明、产学紧密结合的,能对区域经济以及行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力的专业。(2)推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建设。基于前面的建设基础,不断深化校企的合作,在努力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从而与区域内的主流企业达成合作,完善共同体的建立健全,并且努力推行双主体运行机制。具体的模式如下图所示。4.以赛促教,强化专业建设。对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专业建设而言,为了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学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组织各种层次专业技能比赛。当然,身为教师,也应参积极与各种技能大赛,这样就能够提升师生的技能水平,同时也能了解并掌握更多的新技术。三、小结总而言之,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技工院校应该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的发展前景,这样才能够找到并解决目前专业建设之中面临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加快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让学生拥有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国家工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作者:宋茂荣 单位:昆明高级技工学校